《苏六娘》与《陈三五娘》不一样。《陈》剧在闽南和台湾都有其他剧种的演出,《苏》剧则为潮剧独美。潮汕、闽南和海外的乡亲对这两剧都热爱、亲切。两剧在人物、情节、结构、角色设计(生、旦、丑等)、唱词、唱腔上很接近。《陈》剧的词曲几乎接近昆曲,慢、雅、文,古,不看字,怕一个中文系的学生也未必完全深解唱词,如“宝篆香销”唱段。但是,听、看了六十多年(电影版),没有一个不认得字的老人说听不懂、不好听。这个另文再加分享。今天主要说说《苏六娘》。
尽管两剧总被放一起说,又同为潮人引为骄傲、敬爱的姚璇秋先生主演,同是拍了电影,但我心里对《苏六娘》喜爱亲切一些。
首先,是花园场。一上来,六娘款款:春风践约到园林。小立花前独沉吟。一个摇曳、多姿、青春,充满初恋美好的形象就出来了。
第二是,开场的桃花搭渡。桃花、渡伯的人物和艺术形象,已经成为潮州文化的标志。斗呱(歌)(理解为接歌也挺好),表演,出了趣味和人物,定了调子。桃花的义、巧、俏、忠、勇,多次让人眼泪就要出来了,又转为一笑。理解桃花角色,是进入全剧的金锁钥。
第三、乳母如神来之笔。洪妙先生的演,不知要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总之是好。反正是好。最好,极好。好在哪里?说不清,但很想说。我日后专门来写。词也极妙。如:你担去问领爹就知;秀才啊,这张绝命书也有看着哩。不在多,而在正好。
第四、杨子良与诸人物的一直对抗。这种紧张关系的书写,要创作人员有很强的心力,狠得起来。这样狠的结果,是让杨子良所在家乡的乡亲很不满意。当然,电影版的蔡锦坤先生的演和痰火腔,从前无,如今无见不到。
第五、员外对女儿的同情和爱护。这是观众为什么更喜欢这一出的原因。
第六、大团圆。人生很累,累还要生存、生活。看戏是看戏人。戏棚脚看与案头看文字本不同。一个农人,过年过节,开心不开心,看这个,心里就顺气。至于郭启宏老师讲的,如果作悲剧处理则更好。可能小说和文本是更深刻,但如果郭先生不去中山大学读书,不去北京工作,多多回来看看黄冈的老厝,当改此想。
第七、郭继春。这个男一号几乎像个配角。但陈丽华老师的演绎,生气十足,书生味极好,是个人人心中的表兄式少年情中人。
人们总说:生书熟戏。那为什么呢?百人自然有百个理由。我自己的感受是,看一次有一次的想法、味道。
比如,花园践约中,六娘唱词:“春风践约到园林。小立花前独沉吟。表兄邀我为何故?转过了东篱西圃,来到垂柳荫。”这个小立,多个版本作:稍立。潮州话有八个调十五个音,加之作曲家师徒相传有教导,对平仄音与五音的配合和定则,比如,一个字,如用一个调的一个音来唱,如果变成另一个字的音,会让人误解,生了别义,就万不可以。偏偏,这个稍字。稍立,音正,没有变作别一个字。而且日常中稍立多用,好令人理解。但是,姚先生不管在电影版,还是她从艺五十周年纪念晚会上,都唱:小立。
我喜欢这个:小立。一来,六娘是依了表兄继春的约而来。作为妹妹、姑娘家、客人、读书人、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祖父也曾为官,她先表兄而来,一时奇怪:什缘由有约不来临?作为她,这赴约是心中情感丰富的。因为要与心爱的人偷偷约会。这约会心知肚明,却不可说。这约会,虽姑表成亲自古有,她与表兄同窗同砚,家读经年,但依礼教,却有诸多不合。心中有波澜、暗喜、不安、羞娇,种种。稍立,好像,心中有定数。其实,怎么可能?况且,依古时礼教家规,六娘应该比较小,不然,不会从事祖父攻书,并远寄西胪。不安,加上不知,加上小姑娘家的娇羞、矜持、含蓄、多情、婉约、淑匀,甚至约束、忐忑、惊心、激动、害怕,这个小字,真的比个稍字好,准确而好。同时,唱起来,字头X比Q要响亮些,咬得住。
开场的桃花搭渡真是一个创作上的突破。看戏,为什么古人讲:是个人就要看戏。可见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余,人们还是正面对待精神需求的。人们一般认为,越穷僻越不需要精神和文化,其实不是。古代,神比人还重要,一个人处在最危险的时间、情景,也多想到超自然的力量、可能。所以,穷人与富人看戏,并不想从中学习多少从事科考功业的大本领,但调节身心、学得世故道理,却是必要的。幸福感、获得感,从来是要由戏来提供的。所以,戏的趣味性很重要、必要。然而,趣味性,并不是在田地种做,一播种就有。
桃花搭渡就是神来之笔:一、开场展示了一个开阔的地理环境。水面,三江口。二、两个重要人物出场。义、理的演绎,不在富贵人、读书人、有功名的人、长者,尊者,却在贱婢、杂业下人。三、千里布线。戏在巧,无必要,就不会做。那后来会发生什么呢?老戏迷就会被抓住的。戏迷怎么看,主创人员是作最一考虑的。不像现在的潮剧大奖得主,观众在戏友会提问,当场反驳:不懂装懂!声称自己才是专业的,与师父不同,是在与时俱进,是新时代的要求。她的下属更是在自媒体中支持,要她向前,并说,一个人只有发展壮大到人怕了自然无人敢言。四、出了浓浓的潮州民俗味。这味既与市井不同,又与书斋不同,虽不一定生活中照搬过来,却似人人心中好像有,好像无,无又还有。
桃花搭渡后来专门有一个折子。也不知是折子在先,还是《苏》剧在先。折子戏中,斗歌,加了逗、斗、接的内容、形式和气味、力道。这折子与《苏》剧开场的桃花搭渡相生相长。为何呢?我就是因了折子戏加深了对戏文和人物的理解。
《苏》中桃花:保贺阿伯你大轻松。大轻松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私信了做过渡伯的方展荣老师,但老师没有回复。今年,甚至于县城拍了宣传视频作为过年贺岁片,开头就有这个桃花唱的大轻松词。我听了,很想与作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局局长的燕生兄讲,要慎重这个词。又自己心里也没底。但是,从阿伯接词,对桃花的反讥,可见大轻松怕是一言双关,不是什么十足的好词。从
不是好词,对人物最是贴切、好。因为,多义最是屠狗辈。唯这市井中勿面勿皮的下等人,吃了上顿不知下顿,生为万人之细,都是任人出气的贱婢,才可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成仁成义。
桃花委实是全剧的真正主角。我看了,也多为桃花感动,含泪。而且,想没有时间看全剧,就专专看讨亲场,听桃花与杨子良辩驳。一个嘴尖笔利的帮人拍官司人,自恃牛角不尖不过岭的杨状师杨秀才师爷之子杨子良,说不过一个下贱丫头,竟要动手打她。投江场,更是斗智斗勇,特别是上前一把将老夫人护住,面对杨子良法律经验丰富的恶气势,桃花反为主人出面,威吓过了岭,作恶心虚又硬撑强势,审时度势一心想要走为上的杨公子。一向软弱的员外,之前为讨好杨师爷竟在族丈公的“好心”牵成中将女儿许配给师爷之子,之后事事让族长公牵着走,此时也发了雄:如今女儿恶作死,万贯家资有何奇,家财虽然来破尽,也要拍官司,把老命拼生死!
桃花本是用计,又出于对主人忠诚和自己正直、善良的本性才出头出面,不想员外一番倾情助演,杨子良、族长跑到辫子都直了。
我纵是心里不高兴,看了都块垒落地。郭启宏老师曾着文提出,作悲剧则更加深刻。可能也是一说。但我喜欢电影版的快意情仇。悲愤之事,所见者众,不缺这一出的。要多成全六娘和继春兄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