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耳东的头像

耳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11
分享
《大埕散志》连载

第五十八章 乡村的信仰

总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说多了,好象是真的。但从乡村所见,人们是有信仰、有思想的。

乡村的人起屋。单就朝向,就要先请风水先生作个决定。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乡里有一户人家,起屋时请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看过罗盘之后,就问这家人:财、丁、贵三个字,不能全,只能要两个,你们要哪两个?这家人说,要财和丁。因为他们心想,富足了,又人口兴旺,就什么都好了。谁知,房子建好后,财有了,人丁也有,就是总有不顺的事。后来,请教老人。老人们说,当初应该选“丁、贵”。有财,有丁,不一定有贵;有丁,有贵,就一定有财有势,有好日子过。

这是乡间老人农闲时讲老了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

这里面很有趣的。你看:先是,风水学中,把人们的追求作了一个概括,所谓财、丁、贵。然后是,风水先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世间之事,万无十全十美的。再看看世间人的选择,就更有趣了,世相因人的选择而变得复杂多变。

但老人们作这样的巷议是为了作进一步的引导。

老人们有一句话总用来启蒙子孙:喝酒望醉,读书望贵。

各家宗祠上的对联“礼乐家声远 ,诗书世泽长”更是庄严地引人走向读书知礼向上的人生道路。

所以,人生不唯风水,还要读书。有一句经典的民谚最能讲清这个价值排序,那就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读书。大意是说,命运、风水是天注定的的事,世人要出头,就只好苦读。

这是耕读文化的概括,是上千年历史中中国最底层人们的人生观、方法论,也是中国人世代信仰的精髓。

如果到了春节,平素充满农忙气息的乡村就会忽然热烈起来,大街小巷变成红色的海洋,家家户户贴上充满祝福言语的春联。春联上写得最多的就是:五福临门。

所谓“五福”,就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长寿、富贵、康宁,是人所共求,好德、善终就更有深远的意义了。好德,就是要求家人要生性仁善而宽厚宁静。善终,就是知死好死,就是临终时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能安详、自在地离开人间。

所有宗教都在引导人们解决好生与死的问题,“五福”可以说作了高度的概括。一家人,甚至几代人,在喜庆的节日中,高调地亮出这样一个“愿景”,这是多么高尚的追求啊!

乡村的人还有一个观念深深地根植在头脑中,就是报应。报应有好的报应,也有不好的报应。都是有因缘的。简单而言,就是做什么事得什么报,好事好报,好心好报,坏事坏报,有今生现世报,有前世报,从来不空。这个连小孩都深信无疑。如果有那个伙伴眼睛长了刺的,小伙伴们就会一齐帮他想到底什么时候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比如看到人偷偷烧东西了,还是在野外把人家正在就地解手的女孩子看了。然后,再想办法化解,完了再喝些凉水来解。就是这样,所以人们行事就有所敬畏。

在这种报应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对什么事都会想到因果。就连小孩相骂,都不敢出恶口,互相口呼对方父母的名姓就算是很坏的事了。如果是老少对骂,老的看不惯少年轻狂得意,口骂“早出日头无好天”,少年仗着读过几天书又气盛无所畏,口出“日落西山无久时”,都会在乡村口口相传,得到世代的指责。这种分寸,比之于今天父母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夫妻间各执其是全无好孬相依的情分,是要进步、文明的。

乡村的人,还有一样,就是生活很有仪式感。生死婚娶的事不说。单就养一只大猪。卖的时候不叫卖,叫嫁大猪。嫁大猪前一夜,要请家里的长辈对猪说好话,给猪好的猪食。以前通常是上好的米糠。第二天清晨,正式嫁大猪的时候,还要由长辈一边说好话,如“猪鬃毛拉浮浮,饲猪大过牛”,一边拉几根长长的猪鬃毛留下,等待新的猪仔入栏时放入猪圈,以祈大猪一代一代平平安安、快快长大。过年时,猪圈门上还要贴一张“六畜兴旺”的横披,这与人住的房子上的对联一样,紧要而庄重。

所以,千百年来,人的身体大抵没有进化多少,甚至还有些退化。而千百年前的文化之于现代的人、现代的社会,是有所批判有所吸收的,是不是还在发挥过去害人的作用,是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而异。现在的人们,将传统的文化定位在礼教上并加批判也好,将其放在可以代替基础教育的地位上也好(网上听说有神人将自己的孩子“圈养”起来只教“四书”不教别的),都要多多加以分析的。人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对着自己的灵魂进行负责任的思考。

现在的人,样样喜欢讲要科学,但时常做一些不科学的事。时常在微信中教导他人要有赤子之心、感恩之心,却一面全城共睹勾心斗角的宫庭大戏,传读一夜成名立万的成功学励志篇。不知所从,不知其可!

而乡村所谓落后的一些往事和做法,有时反而令人敬畏。所谓乡村不语,反而清远。

这也许就是信仰。真希望没有信仰的人们不要总是为心有敬畏的人作出关于信仰的“科学”诊断。

毕竟,信仰是人内心的事。存在于远去的故乡。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