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耳东的头像

耳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11
分享
《大埕散志》连载

第六十四章 书山有路

上初中的时候,上学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大路,一条是小路,各有各的意思。

大路是公路,宽一点,平一点,两边种有护路的按树、相思树、苦棟树。沙的面,雨一下过,有坑洼了,就有令寿他爸爸一大班养路班的工友来修修整整。大路上时常有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来往,那时,这样带有汽油、柴油味道的东西,在乡村算是很先进、很风光的了。大路比较干净,但是走起来相当于弓背,要远一点,并且半路在近陈璧娘寨的路口更有连续两个高得见不到人的大坡,所以,我们刚开始走得少一点。

但是,我上初二以后,却时常要与同伴的同学骑车走这条路。我骑车来回经过红山仔前的时候,总是要看一看安息在山上的爷爷的方向,心里悄悄说上一些话。上学的时候,过了高埕村前,就一下鼓足了劲,连续上了两个大坡,一直到了学校门前,都未曾放下加油的劲头。放学时候,背对西阳,过了大埕所城这座明代抗倭古城,一路向东,借着高坡给予的动力,再连忙加速,就会飞一样超过许多同学,心里暗暗高兴。当然,也有不想超过,慢慢骑行的时候。比如,在一次考得不错又正好是周末的时候,就会故意放开双手,让车子左左右右兜个八字形来走,口里还要高声地唱: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只是一下见到前面有自己在意的女生,便一下安静下来,慢慢地跟在后面,不近还远地。

小路其实才是最亲切的上学之路。小路一来短捷,二来一直行进在村庄、田园之中。又因为这片田园是昔年围海造田而成的,就留了一路弯弯的水坡。那水坡九弯十曲,随坡就地,逶迤着自东向西南入海,一路都养了鱼种了荷花,又筑了石板桥,骑行时既是有趣又要十分小心。因为这条路,本是田间行人的路。

那时的三月最像三月,一开学,一小块一小块并未有一定形状的田地间在弯弯的荷田里,依着种了稻子、麦子、菜什么的各自现出不同的颜色、疏密和种做人的功夫来。田埂和不多的荒地风一吹就绿一片、黄一片,杂了红的白的黄的各种的杂花,叫是叫不出名字的。种了荷的水面,我们就埭。这里可能是在那个激情年代围造的,起了个激越的名字,叫东风埭。

东风埭的水在三月日见丰满,荷叶尖尖初初半没在水下,可是,一个早上与一个黄昏就可以看见不同来。青蛙、蝴蝶、蜜蜂、各种虫叫不出名字的更多,至今记得水面上一种长了长长的线一样细的足的一种轻身的半透明样的草猛,行走如飞。

从四月末到八九月,就是每一棵荷重要的的人生了。荷叶从尖尖到如小碟、大碟,从与水面相掩盖,到高高举起,从细细长长的荷杆如林,到荷花尖尖、绽开、怒放,从莲蓬初举、成熟,到留得残荷听雨声,再到挖耦捕鱼一片欢喜繁忙气象,每天每天,甚至每一个清晨匆忙上学到黄昏放学慢行的每一刻,景象、气味、颜色都是不同的。至今记得,荷叶、荷花夹着水汽的涩而清香的脉脉意思。

当然,到了收割时节,稻子和新割的青草,甜甜的,好象青春的味道。

也有近过年时候,油菜花开,一片满满的黄的海,夹着花气,间有水车吱吱呀呀地唱,真的令人高兴。偶而,也会照见明明亮亮的少年人的脸。真的很好的。就是说不出来。至今说不出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