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耳东的头像

耳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11
分享
《大埕散志》连载

第七十三章 阅读笔记

初二的时候,一位姓李的老师刚刚从韩师毕业,他做了物理老师,却是我们中学的团总支书记。他走路总是一副急着向前的样子,说话却十分和气。他会在下午下课之后,为我们各班的团支部书记上团课。不用潮州讲(那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在用潮州话一字一句地讲解古文),而是用普通话,而且饱含激情地大量地引用李燕杰教授《塑造美的心灵》一书中大量的原文。比如:讲肖邦的爱国,就会讲肖邦离开波兰的时候,身上总带着自己国家的一盒黄土。还在讲人生中,直接朗诵书中的句子:“只要天空中还有太阳在照耀,我们就不怕大海中还有波涛”、“让别人去做象牙塔中的安乐王子吧,我们的使命是要战胜海上的风暴”。这让我十分激动。往往会在团课当天的晚上,写上许多感想,立下一两个目标,对人生充满憧憬,仿佛重任在肩,挑战和胜利就在眼前。

我很快就在书店买到这本书,分章节来读,并在兴起时高声诵读。后来,我到广州读书,也带了这本书,出版报时用毛笔字抄在墙上。同学们也觉得好,有的还摘抄在笔记本上。李燕杰先生的这本书,由我的老师推荐,可以算是我的人生导师之作。

1987年,到广州读书,一年级的时候,不适应,心中孤独,不知怎么,就得到一本《宋词赏析》,而且引为寄托。不知道为什么,高兴不高兴的时候,随手翻翻,慢慢就会沉浸其间,心中生出清高、超脱,感觉与周围的人事隔了一层,心里就会安静下来,又由安静生出力量来。那时,很喜欢苏轼的《定风波》,特别是其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就索性刻在课桌上。这本书,算是我初涉外地内心孤寂时的一个密友。它的办法是以孤独安慰孤独,这实在是最有良效的好办法。

之后的学生时代阅读,《席慕容的诗集》、《平凡的世界》一时兴盛,广为传读,成了我青春的一部分。但是,像《汪国真的诗》和武侠小说一类,我不怎么读得进,反而在图书馆借读了许多名人传记和民国的散文。还买了一本郭沫若先生的《女神》和一本蔡仪先生《文学概论》时不时地读读记记。后来出来工作,每次有人要求要唱歌时,我就讲不会,但可以背诵一段“要说出那一片怎样岖崎的森林地啊”,每次都蒙混过关。日前,又在华南农业大学王瑛老师的诗歌研讨会上认识了蔡先生的第一代研究生弟子庠老先生,更加觉得书缘即是人缘,风云际会也在人间。

此后,一时传读的,多是各个时期的畅销书。抱有猎奇心态有之,如买读《废都》,初读真的找着此处省略多少多少字的地方来读,这与当时才20出头有关,之后,没有完整读过,但对于其文人求缺的立意没有反感,又因多读了贾平凹先生散文,又日加敬佩。其他数册,功利之心为多,最没有意思是当年读了一些《国画》等等的官场小说,本是为了增加谈资和经验,岂知缘木求鱼,相去日远。

倒是,日益感兴趣的各式字帖,鲁迅先生全集、老舍先生小说全集、冰心先生文集、朱自清散文选等等经典,全凛凛立于书柜,厚重得令我日生敬畏,觉得是要用余生的大部份时间来好好地读才心安。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