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耳东的头像

耳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8
分享
《大埕散志》连载

第八十六章 黄锦写菊的诗

黄锦以菊为题的诗不知道写了多少,他自己收入《笔耕堂集》中的有《菊》二首、《咏菊》三首。后人从事黄锦研究的人很少。潮州市旅游部门公布的获奖的国家级文物的解说词中还将黄锦诗句“庆自月塘开雨露,绪由东里振乾坤”中的“东里”解说为:“现在的樟林东里一带。”黄锦诗集中收集有和友人的诗和为政府公务而制的文赋,如若不日有人在研究其他文献时能发掘出黄公的一些没有收入集子的新作品,则更好。

正因为这样,我们现在所见的每一首诗都显得更加可贵。这五首写菊的首,可见黄锦公的诗品、人格,也窥视四百年前的历史、世情。

菊 其一

昨见满园丰,今朝尽秃丛。花枯疑带雪,叶老那禁风。

送酒羞陶令,登台恼杜公。何当逢泰运,苗秀日菁葱。

昨天还看到整座园子的花很茂盛,今天早上所有的花株就都光光的了。花干得让人疑心上面有一层雪,叶子枯黄得禁不起风吹。要在这里就着菊花来饮酒,那就是陶渊明公也会感到惭愧;要在这里登高,如果是杜甫这样的诗人也会感到烦恼。什么时候才能行上大运好运,好的花苗子一天一天地青翠起来。

菊 其二

为爱篱边菊,霜飞独立时。柱残犹恋蒂,香剩不沾枝。

孤韵馀蟾影,贞□有晚□。□身荒径侧,潜养待春滋。

这首诗缺了三个字。试补全为:

为爱篱边菊,霜飞独立时。柱残犹恋蒂,香剩不沾枝。

孤韵馀蟾影,贞节有晚意。回身荒径侧,潜养待春滋。

因为喜欢篱边的菊花,我在落了霜的时候都独自站立在这里。花枝枯萎了还连着花蒂,留下的花香却离开枝叶直扑人面。菊花孤单的样子在月下突兀出来,好多余一样。这骨气是在晚一点的时候有些想法和向往。不如回头离开这荒凉的小道旁,潜心休养,好待来春的滋润。

咏菊 其一

黄菊何太晚,十月绽东篱。爱尔繁霜后,怜吾白发时。

□人开蒋径,痛饮读骚辞。采采空盈把,无因寄所思。

这一首与上两首大不同。头一句直取离骚,后一句如诗。开蒋径是用了典。蒋诩,是哀帝时的兖州刺史,廉直有名声。王莽摄政,诩称病免官,隐居乡里。舍前竹下辟三径,唯故人羊仲、求仲与之游。后多以“蒋生径”指称隐者的居处。空盈把,语出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於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人望见白衣人,乃王弘送酒,即便就酌而后归。”

缺字试补个“老”字。

补后,全诗大意是:金黄的菊花开得太晚了,十月才在东头的竹篱边绽放。我爱你在浓浓的霜冻后的样子,也为我白发苍苍的样子而自顾自怜。我一个老人学了前人的样子隐居在这里,日常只能痛饮之后读离骚楚辞。那为什么呢,因为,看起来繁盛美好的样子,采到手里却空空的,无所寄托啊。

咏菊 其二

□英怜逸调,洒酒亦高怀。风韵今奚邈,幽芳晚自开。

□云寒倚户,茎露翠流杯。几与同心约,佳期安在哉。

原作缺字,试补全:

掬英怜逸调,洒酒亦高怀。风韵今奚邈,幽芳晚自开。

涤云寒倚户,茎露翠流杯。几与同心约,佳期安在哉。

手捧这菊花,怜见它飘逸的格调。即使放开来饮酒也与花一样是高品位的。今天早上风韵看起来那么高远,晚上就流溢着淡淡的香味,自顾自地开放了。这花高洁得洗过的云一样,有些凛冽的气息挨着门进来,秋寒中花茎翠绿欲滴,托着花,像个接霜露的盘子,也像个曲水流觞的杯子。哎呀,什么时候约几个同心同德的好朋友,到那里,这个好时光好情景还在么。

咏菊 其三

眼底寻芳歇,清霜烱数株。晶晶天宇澹,落落野篱孤。

幽赏嗟谁工,浊醪吾自呼。柴桑千载后,惆怅几为徒。

放眼寻找盛开的花,累了,歇了一下,却不意发现在清凌的秋霜下有几枞花被映照得明亮起来。天空清远安静,只这野外几柱篱笆有些孤零落寞。慢慢来品尝,就会感叹是谁的好工夫呢,没有好酒,我饮着浑浊的酒也要自己来欢呼一下。是啊,多好。在这里砍柴种地,时间很久很久,这一点也没有烦恼了。

写菊的这五首,占了诗集的一定数量,又是黄锦晚年自己编集的,自然比较满意,也更能表明他的思想感情。菊作为四君子之一,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大埕就有。但是我小时候真没有见过梅花。黄锦入仕以后,主要在北京和南京工作,自然见过很多品种的菊花。但是黄锦写菊,并不深入去写菊花的形状、大小、种植的要领,而是取了菊的大致花茎样子和开的时节,更多时候是记录了赏菊的场景、心情、感受,借题抒情、言志。

说言志,其实没有抒发什么豪情斗志。虽然菊花诗也可以写出“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气势。陶渊明之后,好像菊自生南山,南山自生悠然。那是读者的误解。近年的一句诗与远方,更是偏见。好像诗就是美好的。其实,诗就是生活,生活有各种体验和境况,诗,特别是好的诗,也是。黄锦是一个有抱负的大文人、高官,对家乡、对国家、对民族都有自己的原则。我最近看到一张黄公的肖像画。清矍,脸略长,线条很分明,看起来很精明、很有原则的样子,甚至有一种凌厉的感觉。黄公生活在四百年前,已经离现在很近。我们现在想起建党来,不觉得很久远,但已经一百年了。黄公相当于这么四个百年。如果按百年五代来大致算一下,就是二十代。想起来不远不近,画像应该是可信的。况且,他写的墨迹有些还在呢。他的这个形象,加深了我对于他历次在政府工作中啃硬骨头、积极斗争的认识。

是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并不是田园诗人和书斋里的教师匠。是可进可始退、甚至可文可武的将帅。黄锦在职场上有几次是非常坚强的斗争。一次是,在翰林院任职时,面对权奸,敢于提出反对意见并辞职;一次是,崇祯帝重视、重用之后,面对内外部复杂的矛盾,他主动提出辞职;北京沦陷后,他在处理南明权臣问题上也敢于碰硬;之后在潮州又变卖家产暗中支持一个部队干部抗清。他一生中,他祖父抗倭身亡,他父亲重整家业,他见证了家庭的中兴崛起;晚年又经历了丧儿丧孙的苦痛。怎么对抗和消解困难中的苦,诗、书法、交朋友、去自然中游历,是化解、升华的好办法。

这正是一个学者、官员、诗人和一个有血肉的人的统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