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忘旧的人的头像

忘旧的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5/24
分享
《《凤凰山》》连载

第七章

春天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㸦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唐].元稹】。过了雨水就是惊蛰了。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三百四十五度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冬眠了一个季节的小动们也开始复苏,探头探脑的伸长了脖子;柳树抽出嫩绿的叶子;小草也有了毛茸茸的笑脸......整个自然都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潘半仙居住在凤凰山前的郝家疃村。郝家疃和风凰山村相隔五里地,过了一道丘陵下坡就是郝家疃。张天顺喜结交两人:一个是潘半仙,一个是神医——李神针。在张天顺的意识里,认识潘半仙可以知生死卜未来,认识李神针可以去病痛益寿延年,这两人都是“神仙级”的人物。郝家疃和风凰山虽一路之隔,但分属两个乡。郝家疃也有张天顺的田地,有些和潘半仙紧邻......耕种、收获等等,张天顺很多时候顺带着就把潘半仙的地帮着给“收拾(收获)”了......潘半仙也感恩。去郝家疃有两天路:一条是“马路”——这是条能行开骡马车的大道;一条是小道,从西岭直插郝家疃。这条小路近,也是乡人步行常走的路。路两边长满了地服草、蒺藜、茅草、艾草、小飞蓬、节节草、蓖麻、狗尾巴草等各种杂草;一些野菜也慢慢钻出了地面:车前草、蒲公英、泥糊菜、苍耳、老鸹瓢、曼陀罗、灰菜、荠菜、蕨菜等。一些勤劳的婆娘们早就开始采摘和挖掘了,这些野菜掺和一点苞谷面或者一点地瓜面就是一顿丰盛的午餐了。穷人家地里生产的那点粮食哪够一家人一年到头张口吃?会精打细算的持家娘们扳着指头数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一家人的口粮,他们一代代人就是这么“挣命”......一代代相传一代代繁衍。人是个很奇怪复杂的物种,越是贫穷人家的儿孙却众多,正应了那句古语:“财衰人丁旺”。老婆孩子热炕头,辛勤的劳苦大众耕作完地里的活,晚上熄灯就和老婆耕耘男女之间“那点活”。碰到老婆的“土地肥沃”,就会衍生出好多个后代。日复一日,生生不息......这才有了人类的繁衍和延续!

张天顺愿意走西岭这条路。西岭是凤凰山栽种果树的地方,山坡上到处载满了各类果树品种:苹果树、梨树、枣树、桃树、柿子树等,这个季节都在给果树施肥、剪枝了;麦子也已经返青了,有些能浇上水的也开始用风车灌溉,“惊蛰不耕地,就像蒸馒头泄了气”。家里有牲口的开始套上牛车犁地,没有牲口的就用一柄锄头刨地,把田地里一些多余的杂草除掉;还有一些用牛马车开始往地里运粪了,运到地头,再用木推车推进地里,间隔一定的距离均匀摊开;没有的就用一根扁担挑着粪篓子,装上一双肩膀,几天下来肩膀被压磨的鲜血淋淋。时间长了,结痂蜕皮,然后就像石头一般坚硬了。那个地方没有了触觉也就没有了知觉——这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的祖先们的耕种方式。

张天顺在凤凰山西岭上有上百亩果园,主要由大儿子——春管理。除了张天顺的果园大就是村里二地主张富贵的果园大些,一些零零碎碎的果地也就是村里几个富农和中农的了。想到张富贵,张天顺不免想起他的老婆——香鸣。他不自觉的嗅了嗅鼻子,吞咽了一口唾液,那是个“迷死人”的婆娘,不觉意淫起来......张天顺走西岭这条路:一个是看看自己的田地和庄稼,凤凰山地有一半的土地和果园是他的。他和稻花的生的四个儿子“春、夏、秋、冬”都已经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张天顺根据他们的性格和特长对土地和果园进行了分配,让他们管理。劳作中磨练他们的性格,锤炼他们的耐性,增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家业是需要传承的,不管张天顺如何的风流,但是对儿子们的教育和培养他一点也不懈怠。但是四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让他们考个秀才,以后“金榜题名”是没“指望”的事。所以张天顺也就顺势利导,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西岭是一个丘陵地带,栽种了的果树尤以苹果树居多。西岭的土壤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适合苹果树的栽种,生产的苹果甘甜、清脆、汁多、皮薄肉厚,远近闻名。大泽山以葡萄闻名,凤凰山以苹果出名,都是当地的特产。

春自小愿意吃水果,又特喜欢木工活,喜欢管理果园,又是长子......所以张天顺就把大部分的果园让春管理。春是个憨厚、善良、孝敬、老实本分的后生,自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说也不爱和人交往。管理果园后,春索性就在山上盖了几间房子,院子里还栽种了各种蔬菜,散养了各种家禽......竟有了世外桃源的境界。除栽种、修剪、管理各种果树外,春空闲时候还制作农具,尤其木雕【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但实际上,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只是一开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直到人们有了审美,木雕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明清期间是木雕艺术的一个辉煌时期,涌现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艺人及其作品,是古代木雕艺术的一个高峰。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政府的腐败,国力的衰退,外强的侵略,民不聊生,木雕艺术从此衰落,艺人名家也只能沦为匠人糊口度日......】。春大部分的木雕就地取材,利用果园的木材,树根进行雕刻......他倒没有受过名师指点。只是小时候看到一个走街串巷的江湖艺人雕刻,回家后他无师自通。他雕刻的各种艺术品栩栩如生、活龙活现,大集和赶庙会的时候就到集市上去销售,很受欢迎......农村最时兴的就是赶庙会了。赶庙会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热闹的场面,尤其春节期间的庙会可称的上是人山人海......【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北京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市集形式,解放后在有些地区仍被利用,对交流城乡物资,满足人民需要,有一定的作用。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在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所以《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和战争一样,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过程中,人们聚集在一起,集体开展一些活动,如进献供品、演奏音乐、举行仪式等,这种为祭祀神灵而产生的集会可以看作是后世民间庙会的雏形。实际上,从“庙会”两个汉字本身也可以看出这点,“庙”最初就是指供奉神灵尤其是祖先神灵的建筑。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至南北朝时,统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庙,菩萨诞辰、佛像开光之类盛会乃应运而生,商贩为供应游人信徒,百货云集,遂成庙市。北宋时开封大相国寺庙会极有名,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女词人李清照曾与其夫赵明诚相偕至庙会......】春的媳妇——樱桃也是个富农家庭的女儿。富农的儿女是要参加劳动的,樱桃是个勤快漂亮的女人,就帮着春在山上一起管理果园,两个人夫唱妇随,日子过得滋润,其乐融融!夫妻两个很满足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张天顺没事的时候也经常到果园里看看,虽然年龄大了,很重的体力活干不动,但是到了农忙的季节,他就让儿子们帮着春一家过来收获果实,他儿子多......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