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忘旧的人的头像

忘旧的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8/15
分享
《《凤凰山》》连载

第一百一十二章

罗竹风给石头布置了新的任务,让他吸收乔明志加入共产党组织。乔明志又名乔德三,兄弟三人,排名第三,幼年家庭贫困,伴母讨饭为生。因生活所迫,他十八岁到眉村潍县商会当保镖,三年后,又到昌邑县衙门当马弁。期间他苦练枪法、上墙爬屋和擒拿之术,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特别是他使用的手枪,为插提方便,竟将准星磨去,白天打飞鸟,晚上打香头,枪不虚发,十枪九准。他从小目睹地主、土豪劣绅欺压穷苦百姓的事实,养成了刚烈倔犟、不畏强暴和嫉恶如仇的性格。以专打不平之事和杀富济贫为目的,救济的穷人不计其数。穷苦百姓尊称他为“乔八爷”。而地主、老财因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则视他为眼中钉,称为“乔八”。甚至有人说:你如果出门倒霉,就会遇到“乔八”。乔明志曾带着队伍,抢劫济南民生银行,三人被抓,其他人为躲避官府追捕各奔一方。他隐姓埋名,暂住掖县沙河镇,后转到平度城北七里河子村,以理发维持生活。罗竹风通过理发接触过乔明志几次,知道他是个嫉恶如仇,非常有正义感的英雄好汉,党组织让石头接触、影响、吸引乔明志是因为石头有过硬的武功和精准的枪法。石头接受任务后,到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也是个有着英雄情结的人,听说有这么个好汉隐姓埋名在七里河子村,他就约了孙照发和綦崇盛两位哥哥准备专门去拜访一下,孙照发和綦崇盛伤好后专心在家务农。平度这几年的农民协会也几乎“烟消云散”了,很多工作转入了地下,但“火种从没有熄灭”.......

七里河子和凤凰山隔着几个村庄,转过几个山头就到了。这是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三人带着几样土特产,专门去拜访乔明志了......寒来暑往,春夏秋冬,而秋季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赏心悦目的季节:秋色如画,白云悠悠;那青山郁郁葱葱;那绿水秋波荡漾;山上的杜鹃、枫叶都红了,菊花黄如金、白如雪;杨柳婆娑;桂花吐芬;秋季又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树上果实累累,花香四溢;田中稻谷飘香,蛙声一片;水中藕满蟹肥,渔歌唱晚,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分耕耘、一份回报,这是劳动者的季节。三人边走边欣赏田野和山上的风光。一路上交谈着趣闻杂事和当今局势,这是三个多么融洽和感情深厚的兄弟啊!虽不是一母同胞,可是多年的风风雨雨,让他们友谊的血脉紧紧相连,他们的兄弟情——重于泰山,深比大海.....孙照发和綦崇盛这次来也是为了看看潘大脚的,潘大脚怀孕八个月了,她前面两个孩子坐不住胎早早夭折了,第三个女儿都蹒跚学步了,染了风寒也没能留住......石头让老李、小李神针都给她把过脉、下过针,按照中医的诊断:潘大脚是气血虚、宫寒。这与她自小起早贪黑打“水煎包”有关系,潘半仙也过来看过石头家的阴宅和阳宅,按照他的说法:石头和潘大脚以后会有三儿一女,前面几个孩子都是来讨债的:是冤亲债主、冤情债主、冤孽债主们......他们是来报仇的。没有了也是石头和潘大脚积了功德了,并劝石头不杀生,多行善事做功德等等。后面这几个孩子是来报恩的,石头和潘大脚也听从了潘半仙的话,自此以后石头把驴三交给他的哪套捕食动物的工具收了起来.......还请了小李神针针灸加上中药调理,潘大脚终于怀了孕,胎儿到现在非常健康。孙照发对綦崇盛说:“盛哥,你家咏梅十六岁了吧?和我家大海年龄差不多,抽时间让两家的娘们掰扯掰扯,看看八字,如果八字合,我们就找个媒人说和说和”。綦崇盛瓮声瓮气的说:“行啊,如果俩个人八字不犯克,年轻人对脾气,我们就把亲事定下来。”然后朝着石头哝了哝嘴说:“媒人现成的,就让石头做媒,俗话说,‘人一生说成三桩媒,死后就成神仙上天界了’,再说孩子们和婆娘们也喜欢石头。他的威信比我俩还高哪!她们都挺听他的,这个媒人说话好使.......”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綦崇盛说的是实话,这么多年来,石头和潘大脚在把兄弟家族中真是德高望重,尤其石头当年救了他们两家全家,那是救命的恩情......两位哥哥说话的时候,石头很少插言,这是他的习惯。他的思绪早融于到秋天这美丽的景色当中了,他的耳畔似乎有着美妙的音乐在响起,他是个精通音律的人,是《空山鸟语》?《听松》?《寒春风曲》?似乎是,似乎又不是,石头只觉着心境澄明、有高山流水、百鸟争鸣的声音,又似乎在广阔的草原上骑着骏马奔驰、风在呼啸......在信马由缰的空明里又有着丝丝的愁思和苍凉......石头愿意听着两个哥哥唠叨:家长里短、街头巷尾,两个哥哥是实在人。石头听两个哥哥说让他当媒人,笑着说:“只要两位嫂子和侄子侄女同意这门亲事,我这个媒人谁也抢不去”......

快到七里河子了。三个人身上带着功夫,几里山路对他们来说也就是散步的体力。孙照发说:“盛哥、石头,乔明志的功夫和枪法真有外界传的那么神?”都是练武的,听说有人武功高强、枪法精准,不免都有好奇之心,这也是练武人的通病。(看官们细刨析一下当今社会所谓武术高手的各种比赛,加上媒体的炒作,把个武术争锋、争霸弄得乌烟瘴气、充满了铜臭气,还有血淋淋的残忍场面.......武术原本主旨是强身健体的,自卫的.......不同的武术、拳种可以相互切磋技艺、取长补短......结果现在和尚不是和尚,尼姑不是尼姑,哪有出家人的哪份淡定和处世不染的境界,侮辱曲解了武术的本意和佛学的宗旨,世上又有几人能看破红尘,无欲无求,守着一颗莲花心境修行?道貌岸然、坑蒙拐骗的居多,这就是人的自私和贪欲的本质,要修成菩萨的境界,非有大智慧大境界大毅力才行)。三人之中石头武功最高,但孙照发枪法最准,所以他和綦崇盛听石头对乔明志的介绍,也有了点争强好胜之心。虽然都是过了不惑之年了,但骨子里哪份傲气还是存在的。綦崇盛接着孙照发的话说:“这次去,石头你先别出手、说话,我俩先试试他的功夫和枪法”,他也是个争强好胜的人。石头听哥哥这样说,不觉咧着嘴笑了,这就是两个哥哥的脾气和性格,直来直去,肚子里从来没有“湾湾沟沟”的。石头说:“就按两个哥哥的意思办,我也想看看这个乔明志的脾气和为人,看看他是不是性情中人,是不是个好汉”,说话的功夫,三人到了七里河子了......

乔明志正在大街上给客人理发。老北京的剃头匠都把罗祖奉为祖师爷,罗祖据说是北京白云观的道士,修为高深,心怀慈悲。传说清雍正皇帝由于头上生疮,梳理辫子时痛痒无比,很是恼怒,杀了几个剃头太监,别的太监也吓得战战兢兢,深怕轮到自己头上。后来罗祖知道了这一情况,就设计制作了一套剃头工具又独创了一套推拿手法,太监用来一试,效果极佳。后给雍正剃头梳辨,既解除了梳头时的疼痛,又为他看好头疮。雍正皇帝龙心大悦封罗道士为“恬淡守一真人”。以后剃头匠就奉罗道士为祖师爷。农历的七月十三日是罗祖驾鹤之日,每逢此日,剃头匠们会自动停业一天,为罗祖祭冥寿。剃头的这一行是在清朝入主中原后兴起来的。以前明朝汉人的头发以梳为主。而且汉人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训,一直是束发包巾。清朝入关以后,为了维护满族的装束,强迫汉人剃发梳辫易服,并以此判定汉人是否臣服。所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所以那时的剃头匠是真正的“剃头”。留发者一律斩首,其实就是“刽子手”。后来,剃头刮脸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那时候,剃头匠走街串巷,手拿“唤头”发出声响招揽顾客。有人要剃头,就会把剃头匠叫到家中。剃头匠挑的行头一头是木柜子,柜子放一把设计得巧妙的折叠椅。柜子里的抽屉中,装了推子、剪刀、篦子、梳子、剃刀、刷子、扑粉、香皂等。椅背架旁边挂一条蹭刀布,剃刀不锋利了,随时在那条布上蹭一蹭。另一头则挑了一个特制的脸盆架,上搁大沿铜脸盆,脸盆里放几条叠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毛巾。脸盆下则为炉子、木炭、火钳、扇子,用来热水洗头焖须。那一行当都讲究个传承,剃头业也不例外。一般穷苦人家会托人把孩子送到剃头铺中当学徒,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前三年一般是不让学艺的,要伺候师傅一家。打水做饭替师娘带孩子等等。学徒在练习的时候,一开始要用冬瓜代替脑袋。毕竟冬瓜剃坏了没事,人头剃出血了就麻烦了。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徒弟天天抱着冬瓜练剃头,每次练完就把剃刀往冬瓜上一剁,慢慢养成了习惯。后来真正上手了,给客人剃完头后又是一剁,把客人脑袋给开了瓢......剃头这一行,能流传传承下来,自有其绝技。一个高明的剃头匠必须要掌握多种技能:即剃、刮、梳、编、掏、剪、剔、染、捏、拿、捶、按、接、活、舒、补。前八种是做头上的活,后八种是做身上的活,共“十六般技艺”。比十八般武艺也不少。剃头、刮脸只是最基本的活儿,还要掌握梳头、编辫子,剪头、染头发的技能,还要会剔眼,掏耳朵。民间有“挖耳、捶背、打嗝、放屁为人生四大快事”之说。给刚满周岁的孩子剃头是有讲究的,最要活儿、也最隆重。给婴儿剃头,主家要管吃管喝,还要封红包。因为孩子肉细嫩,又哭闹不休,不方便动刀,难度很大。加之又是喜事,敲竹杠是必须的。但主人也不会让他轻易拿走红包,又反过来为难他,要求必须每剃一处,说一句吉祥话,图个吉利,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剃头匠自然不慌不忙,有的是词。便将历代相传的惯话唱咏一番,内容是:“金刀先剃状元头,剃后头发青幽幽。二刀再剃卧蚕眉,八字剑眉分东西。三刀再修韦陀脸,白面郎君无人赶。四刀修耳又修颈,娃娃长得肥又壮。”又吉利又喜庆,红包自然就拿走了。其实旧社会的剃头匠都是穷苦人,靠一点微末之技来养家糊口,社会地位底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在的理发业已经今非昔比了,已经作为一种产业来运营,且前途光明。

乔明志剃头的手法熟练,尤其他的刀工娴熟、手腕灵活,给孙照发剃头的时候,孙照发有意识的挑剔了,说把他的头剃的不干净,刮脸刮疼了,掏耳朵感觉痒痒,还有耳屎没有掏干净......綦崇盛和石头就在旁边看着,三人也假装不认识,在细细观察乔明志的反应。开始乔明志笑哈哈的陪着不是,他自信自己的手艺,有些客户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他也遇到过——有些纯粹就是赖钱。做生意讲究个和气生财,所以只要能忍受他就从不计较,再说他是隐名埋姓在这里,更不愿意起事端。可孙照发本来就是挑事的,想方设法激起他的怒火,当孙照发说他的手艺是跟着他师娘学的,手法笨的像头猪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怒火了,这是剃头匠最忌讳的话——孙照发都说了出来。他把剃头刀子放起来,解下白布围裙,开口了:“这位大哥,我礼也赔了,谦也道了,大哥让我陪你这颗头颅,我可没有,再说大哥说话太不中听了......”两人吵吵起来,不一会就引来街上不少看热闹的人。他们都饶有兴趣的看着,劝架说好话的也有,可是大多数人还是幸灾乐祸看“热闹”——这也是人类的通病。石头和綦崇盛一直微笑着看事态如何发展,主要是侧面观察乔明志的反应,揣摩这个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孙照发本来就是“鸡蛋里挑骨头”,语言的百般挑衅都是为了试探乔明志的......如他们贸然拜访,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所谓不打不相识,英雄好汉都是惺惺相惜的。所以孙照发弄“这一处”,也是三人早就商量好的。孙照发也假装怒冲冲的站起来,拉开了架势,一搭手,两人都知道是劲敌了。行家里手,内行人一上手就知道深浅......不一会两人脸上都冒汗了。彼此都小心翼翼起来,劝架的人也不敢贸然上前了,害怕祸及自身......石头看看差不多了,害怕两人都伤着。连忙上前用了一招“力分二牛”,孙照发和乔明志只觉着一股大力涌来,不自觉向两边倒退。乔明志突然觉着心里一沉:这是高手,看来今天可不是简单“剃头”的事。他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右手暗暗插进胸襟里,他怀里藏着一把驳壳枪......这一切变化,石头和綦崇盛都看在眼里。他俩上前一左一右搭上了乔明志的左右手,乔明志心说:“坏了,今天阴沟里翻船了,吃饭的家伙也许要丢了”......石头看出了乔明志的恐慌和疑虑,哈哈大笑起来说:“两位哥哥,所谓不打不相识,两位哥哥都是好汉,何不一起坐下来认识认识,交个朋友”.......孙照发看时机到了,也爽朗的大笑起来。连忙上前和乔明志道歉,乔明志也趁机就坡下驴。当四人坐在酒馆里,彼此介绍后,石头说明了来意,乔明志也不自觉的大笑起来。他原本就是个性格直爽、开朗的人,更喜欢结交江湖好汉......这个恶作剧,吓得他差点丢了魂魄......还心思命丢在这个小山村了。当天四人越说越投机,酒越喝越对脾气,插香拜了把子。石头又多了一个好兄弟,他也圆满的完成了罗竹风布置的任务。后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乔明志成了“战斗英雄”,关于乔明志,民间和县志流传他的故事很多:七七事变,乔明志由罗竹凤引进到当时我八路军胶东五支队高锦纯司令员部下担任侦察员,不久发现乔明志是个难得的侦察人才。平度县人民抗日救国会成立时,听说东部山区凤凰山和胡天峪有一帮十多人的持枪土匪,头目叫张永指,意欲争取他们共同抗日,把任务交给乔明志完成,乔明志携带双枪单身找到张永指,说明来意,张永指说:“想找我抗日可以,听说你枪法很好,但咱俩要比试一下,如果你赢了,我就听你的。”比试开始,第一场打鸡蛋,约五十米处桌子上放两个瓶子,瓶子上各放一个鸡蛋,张永指两枪命中。复放鸡蛋,乔明志双手打枪,两枪皆中。没分胜负。第二场打鸟,张永指手枪一响,把树上的一只麻雀打死落地。乔明志说:“这不算能耐。”张永指惊奇,只见乔明志左手掐腰,右手甩枪,将从空中飞过的一只小鸟,打伤坠地还乱扑楞,张永指心服口服,设盛宴招待,后来这支土匪队伍被编为平度县抗日游击队第八大队,张永指被任命大队长......乔明志在抗日战争中,他带领精干队伍多次深入虎穴,直捣敌巢,令敌人胆战心惊,老百姓交口称赞,有“虎胆神枪”之美名。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