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忘旧的人的头像

忘旧的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7/24
分享
《《凤凰山》》连载

第九十三章

弟兄四个最后商量的结果是由孙照发和綦崇盛骑着马把四个人凑的“份子钱”送去,中午回来到石头家吃饭。王保树和石头就没去,他俩终究放不下心里哪份“疙瘩”。但“份子钱”不能少了,更不能不凑。中午潘大脚弄了几个下酒菜,打了水煎包,弟兄四个又说了很多,最后都酩酊大醉......

崔兆丰和崔召财也喝醉了,他俩还是第一次承办这么大的场面,搞这么大的事业——挖金子,这是老祖宗几辈人的梦想让他俩弄成了。平度城有头有脸的各方面的人物几乎都来了,他俩在旧店这个乡上挣足了面子......还没有哪一个恶霸地主、土豪劣绅弄过这么大“动静”。他俩发财的事业——黄金美梦在他们的家谱上也得浓重粉墨的描绘上几笔,以后让他们的子孙后代提起来也会津津乐道,无比荣耀!当晚崔召财乘着酒劲还“宠幸”了两个日本娘们,中山辰次郎带过好几个日本的厨娘和歌妓,崔召财很快就和她们打成了一片:他是本地人,日本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他和崔兆丰采办,崔召财在日本女人身上无比的雄壮和激越,他是“龙的传人!”“去她娘的蒋四娘,去他娘的中国女人,老子弄日本娘们才舒服来,你们那个......哪有日本娘们的好!”崔召财每次从日本娘们身上下来,都会咒骂蒋四娘和中国女人几句,发发暗恨和泻泻“底火”......因为每次他都能在日本女人身上得到无比的愉悦和满足。他索性再不回家,就住在山上,白天当监工,晚上就恣意的冲撞几个日本娘们的窠臼,乐不思蜀......而蒋四娘更不希望她回家。她此时有女皇——武则天的待遇,她有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宠,每晚都伺候的她呻吟舒服的淋漓尽致!她和蛇仙(道士附体)生的一双儿女也被奉为金童玉女,出席各种祭祀、扶占,占卜等礼仪活动,桃子和来宝也整天跟着吃香喝辣的,桃子还出落得亭亭玉立。凤凰山的凤凰也落到她家的梧桐树上了,又一个年轻俊俏的女凤凰诞生了,就等着飞翔、涅槃、五彩缤纷了......

叔本华认为“荣誉是在欲望和功利心的基础上产生的”。叔本华的认识论从西方的来源是康德的先验哲学体系。叔本华坚信“世界是我的表象”,世间万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一种“现象”,一种头脑的反映。也就是我们生活中通过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这被称为“现象界”。不是人因现象而存在,而是现象因人而存在。人走了,现象就没了,但不是一无所有,照康德来说,剩下的是“自在之物”,也就是事物的本质,这是我们所无法洞穿的。而叔本华告诉我们,这就是“意志”。 因此,这个世界是一体两面的,一面是表象,一面是意志,意志是我们存在的原因,表象是我们认知的意志。表象是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的。那么我们是从哪里认识到意志的呢?既然意志是万物之母,也是万物之王,是万物的主宰,我们应该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她的存在。这就是我们身体的特殊性。我们的身体虽然也是现象,但它也是唯一的“直接客体”,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自己意志的表出,因此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意志对我们一切行为的支配与控制以及其它的意志对我们自己的意志的影响。在这里还可以拓展很多东西,比如因为身体是意志的展出,意志为了适应环境,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身体,叔本华在《论自然界中的意志》里直接反对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因为意志才是本质,它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与结构。环境的影响是根本不可能“遗传”的,只不过那些不适应环境(这种环境其实是不同等级的意志(无机物-植物-动物-人之间的竞争)的意志被淘汰了,新的意志会产生出更适应环境的新客体(这完全就是达尔文的“演化”学说啊!) 但是,我们仍是处在现象界之中的,那么一切现象一定是符合认识律(认识律又分为四个分支,存在的根据律(物质不灭)、因果的决定律(包括因果、刺激、动机)、先验的认识律(时间、空间的先天形式、悟性)、超验的逻辑律)的,因此人的性格是不变的(“悟知性格”),性格与外界环境提供的动机决定了人的一切行为。意志是永不停歇的,即便是睡眠,也不过是意志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意志是无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意志贪婪地攫取着猎物,它的欲望是无限的,因此欲望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它只会不断地改变追求的目标,当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立刻追寻下一个目标。但关键是,这种欲望的满足,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这不过是一种痛苦的缓解,就好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仅仅从病体中走出就已经令他手舞足蹈,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参见柏拉图《理想国》)。痛苦才是人生的本质,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欲望的囚徒。这世间是没有真正的最终目的,或者最终的目标的。它不过是盲目的意志客体化了的无数对象之间的相互撕咬争夺的游戏。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人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狄浦斯(Oedipus)情结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为目的,这就进入了生殖期。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伤害。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