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岭人的头像

传岭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8/11
分享

离乡进城连载

前 言

出生不由人,这话一点儿不假。如果出生之前,要我选择的话,我怎么会选择生在农村呢?怎么会选择生在那时的农村呢?怎么会选择生在那样的农村呢?怎么会选择生在农村那样的家庭呢?我不会,天底下所有的人都不会!

我生在偏僻、贫穷、愚昧的农村,而且是父母的第七个孩子,前面的六个都不在了。可见,父母已经是伤心悲痛,苦难深重的人了。我生来贫寒穷苦,床上垫稻草,铺篾席,盖破被;身上裹着筋筋绺绺的破衣烂裳;碗里是稀汤波浪的野菜加树皮面稀粥;黑夜点的是昏黄幽暗的桐油灯,甚至是松枝......。 父母把“一”字认作扁担,家里不说读书,连字纸也找不到一张。身处愚昧景况,为了维持苦难的生活,我四、五岁开始做家务,六、七岁开始干农活。

农村艰难的生活,加上没有文化的苦头,激发了父母送我上学的决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我却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少年不知苦滋味,小时候我分不出苦与甜,愁与乐,更不懂上学读书与人的生存的关系。越是生活穷苦,越是贪玩好耍,痴迷不知事务,愚顽不思读书。

只要耍得好,再穷再苦受得了。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冬天早上天还没有亮,父亲进城往家里挑粪,背一捆柴去卖,叫我把粪桶送到七、八里远的城里,然后才回来去上学。冰霜铺地,寒风刺骨,手脸如火烤一样的通红,我不觉得极端的痛苦,反而感到无比的快乐。如同冰天雪地里,玩雪耍冰一样,这些艰苦的劳动,并没有让我感觉到痛苦艰难,反而感到新鲜有趣。我贪玩好耍,好逸乐,恶读书,使父母的一腔心血,付之东流。

人总是在不断成长,到五、六年级时,我突然发现了这个世界还有城里和乡下之分。学校里,有城里的孩子,有乡下的孩子。城里孩子吃的是细米白面,乡下的孩子吃的是粗粮糠菜;城里的孩子穿的机制鲜艳衣服,乡下孩子穿的是手工缝制的破衣烂裳;城里孩子背的是商店买的新书包,乡下孩子背的是缝制的布口袋。城里的孩子都会用钱了,乡下的孩子还不知道钱有什么用处。在发现城里和乡下的同时,我发现了城乡之间的极端差距。

这样的差距,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我先是羡慕城里的孩子,后来羡慕城里所有的人。城里人都是穿着整洁、干净、入时、洋气;乡下人穿着破烂、肮脏、过时、土气。城里人见多识广,远见高明;乡下人少见多怪,固执狭隘。乡下人敬畏城里人,敬畏万分;城里人歧视乡下人,下眼皮也不瞅。城里人按月有粮食,有工资,有油肉,有烟、酒、糖、工业品供应。城里人的子女,国家保证安排工作。乡里人没有城里人的优越待遇,什么供应也没有。相反生产的粮食,不管自己有没有吃的,必须按照任务卖给国家,供养城里人;乡下人辛辛苦苦养的肥猪不准自己宰杀,必须卖给国家,供城里人食用;凡是有艰苦的劳动,总是派遣乡里人去干。乡下人的子女是老鼠,城里人的子女是凤凰,长期以来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城乡两重天,世代难改变。

城里人犯了错误,受到惩罚,就下乡。然而,乡下人要进城,望穿双眼,“难于上青天”。

看到城乡两重天的景况,在我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斗争。书本上平等、自由的公理,激起了我强烈的逆反心理,就是这种逆反心理孕育了我离乡进城的理想。

当时,有一句流行语言:“出生不由人,道路由人选择”。

我怀上了离乡进城的理想,壮起了我的胆量,激活了心灵的智慧,增强了拼搏的毅力。为了理想,我胆大妄为,一往直前,义无反顾。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话虽如此,世上的事情,想起来容易,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要做到,谈何容易啊!

想当年的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寒来暑往十四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脱胎换骨,方成正果。

我离乡进城,无所谓壮举,不可与西天取经相提并论,同日而语。但也经历了“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由乡下的一个穷苦孩子,走进城里,当上国家的干部,在当时我所处的条件下,想来也是人生的一道蜕变,一次升华,一场华丽转身。

姑且算是,得道成佛,脱胎换骨,终成正果吧!

现在,回想起我当年离乡进城的那段经历,细细品味,意味深长。那时的离乡进城,与今天的离乡进城,其情景大不一样啊!

2018.8.4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