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闲的时候,供销社最忙;农村最忙的时候,供销社最闲。
供销社闲的时候,职工们就很少有事情可干,感到很无聊,单位没有多少业务开展,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来源。这些时候,公社的领导或是其他单位看到了,必然有意见。尤其是农民看到供销社职工拿钱不做事,意见更大。
因而,每年到了农村大忙季节,“红五月”和“三秋”季节,供销就开展送货下乡。
那两天不逢场,职工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干,主任就对大家说:“明天我们送货下乡吧,你们做好准备。”大家听了主任的安排,自然感到很习惯,无不响应。
对供销社的这些情况,我以前是一无所知的,到供销社工作了一段时间,才了解到一些。
我原以为,供销社职工就是在门市部等客上门,取货卖货的,从来不知道还要送货下乡,或是下乡采购之类的事情。主任安排送货下乡,我真感到有些新鲜,同时也很高兴,因为我这一段时间的工作,都是在采购门市部,没有出过门。另外,送货下乡我没有送过,下乡的地方我没有去过,所以听到送货下乡,特别感到有兴趣。还有大家一路有说有笑,肯定是很开心,很热闹的。
我们在头天下午,就准备好了要送下乡的货。有准备百货的,有准备副食的,有准备烟酒的......等等。因为我不怕累,肯出力,送的是食盐。
送货下乡需要早一点起身出发,冬天的天气黑得很早,亮得很迟。第二天早晨,六点半天还是漆黑,炊食员就把饭做好了,不到七点我们吃完了早饭,就出发送货下乡了。
天还没有亮,四周的山还是黑乎乎的像墨水涂过似的,天上东一颗西一颗的星星眨着眼睛,空中如同一盆淘过笔的水一样黝黑,我敢肯定乡下的农民,虽然说很忙,也都还没有起床,更不用说吃了早饭下地干活了。
我们七、八个人各自背着头一天准备好了的货,有说有笑地走出了供销的大门,沿着马路出发了。
我们下了几道坡,爬了几道坎,又过了一道河,天空才渐渐发白。由于吹风,天空没有雾,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山由黑色慢慢地变成墨绿色。这时候,我们看到了山坡上的农家房顶上升起了灰白的烟,那是农家妇女做早饭的炊烟,那炊烟一缕一缕的在屋顶上飘荡,随后散去。有时候,我还闻到一股股炊烟的清香,那气味有一种特别舒服的,醒神的,奇妙的感觉。
这时,天空中刮着寒风,冬天的寒风一阵一阵地吹到我的身上,感到冰冷,吹得脸和耳朵有些刺痛。这种感受与在办公室里截然两样,但是我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这样的工作,感到新鲜有趣。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因天气寒冷而痛苦,反而感到无比地快乐和幸福。
以往,我总是以为供销社是卖货赚钱的,供销社的职工,也是为了自己挣钱。现在看来,不完全是这样。
天光大亮了,我们来到一处农家的大院子,传统的说法叫做“一颗印”,院子的形状是四方四正的。院子门前有一道石梯,石梯两边是帅大的古柏,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石梯上面有一道龙门,我们沿着石梯进入了龙门。院子里面立即围过许多人来,有打招呼的,有看热闹的,有买东西的,很快满院子的气氛热烈起来了,像一个小小的闹市场。那些农民都认识供销社的职工,供销社的职工也认识那些农民,大家有说有笑,院子里欢声笑语,热情洋溢,如同过年过节一般。
我们把送货的背篼放在了院子里的台阶上,那些农民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一位老太太来到了我的面前,她说:“给我称半斤盐巴。”接着她又说:“幸好你们来了,不然我们今天中午就要吃清淡白饭了。”我想我算是“及时雨”啊!我拿起秤来,给她称了半斤雪白的盐巴,装在她的土巴碗里,她付给我了五分钱,她端着盐巴往屋里走去,我看到她的身影。这时候,我有一种舒心的感觉。我一直认为供销社的职工干工作是为了挣钱,我到供销社工作也是为了挣钱。现在我的感觉和认识完全变了,我感到我们做工作,不仅是为了自己挣钱,更多的是为农民服务,农民离不开我们的工作啊!
我回顾其他那六、七个职工,他们也同样卖了不少的商品,那些农民买到了生活上急需的东西,拿着开心地向自己的家里走去。
我们要走了,那些农民把我们送出了龙门,我们又往别处去了。
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农民都对我们表示欢迎,因为我们给他们带去了生活的便利,他们从心眼儿里感激我们。
农民对供销的职工很友好,特别关心,富有深厚的感情。时间还不到十一点,我们来到一个生产队,那个生产队的农民就留我们吃午饭,我们推辞说还早。
快要到中午了,我们送的货快要卖完了,尤其是我送的食盐早已卖光了。我们来到半山腰的一个小院子,里面只住了一家人。院里院外不但打扫得很干净,周围绿化得很好,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刚来到门口,那家的女主人走出门来和我们打招呼,把我们迎进了院子里,我们一行人十分愉快地走进了小院子。
这时候,确实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那家女主人招呼我们吃午饭,我们不再推辞了,就乐意地留了下来。
那家有四口人,两个大人在家里劳动,两个孩子在上学。家里不算很富裕,但在那个生产队里是数一数二的富户,一看就知道生活过得很不错。家里的家具一应齐全,不但桌椅板凳款式新颖,箱笼床铺也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特别是还有挂钟、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三转一响”等,都是赶时超代的。
供销社的职工与那家人的关系十分融洽,看来也不是一个两个职工,一次两次在那家吃饭了。所以,说到吃饭大家都毫不客气,主人问吃什么饭,都说:“吃酸菜红苕干饭,外加酸莱汤”,只是没说还要“腊肉”的话。煮饭时,大家一齐动手,有的到园子里去采摘蔬菜,有的到井上挑水,有的到灶上烧锅,有的清洗碗筷。真是八个厨子七个客,里里外外,七手人八脚,三下五除二,不多时。一顿丰盛的午饭就做出来了,既具有农家特色,亦具有城市风味,的确是鲜美可口,尤其是那“腊肉”别具风味。
这一顿饭,对他们来说,不是头一顿,对我来说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感到很异样,很新鲜,很美味,不但大饱口福,而且大饱眼福。我没有想到,也没有见过供销社职工与农民的关系居然是如此地亲密无间。
吃完了饭,我们一边休息,一边聊天。聊了一会儿,主人家要出坡干活了,我们告别了主人,走上了回家的道路。
这一天的送货下乡,按理说我是很累的,可是不但不觉得累,反而感觉惬意、轻松、愉快、开心。
送货下乡使我重新认识了供销社,供销社的职工,改变了对供销工作的看法,也改变了我先前对干好供销社工作的认识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