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岭人的头像

传岭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8/09
分享
《离乡进城》连载

第一十六章 我忆“共中”

我上的初中,叫“共中”,是由我原来上的北庙小学改名而成的。位于孤玉山下的古庙里。场地,是原来的场地;教室,是原来的教室;老师,是原来的老师。一切都是原的样子,只有人的思想精神面貌变了。

学校办了“共中”,随之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思想意识变了,精神面貌变了。

当时,有个“五.七”指示,其中关于学生教育是这样说的:“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我上的“共中”就是在这个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办起来的,而且是全县第一个办起来的初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大有开拓创新精神,好像那时候江西有一个“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我们学校便效仿办了“共产主义劳动中学”,简称“共中”。

因为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变了,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与以往相比,也大不一样了。让我喜闻乐见,耳目一新。

学校的口号是“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因为当时经济条件太差,不“自力更生,勤俭办学”,也不行。

虽然学校办了初中班,也是上面批准的,但是未能达到中学教学的条件。

一是国家没有统一编制的中学教材,学校也没有资格和能力编制教材,所以课程开设,只有因陋就“减”。政治课不开,历史课不开,地理课不开,语文课选用的是毛泽东、鲁迅、郭沫渃等人的文章,以及报刊上的一些重要文章。幸好书店里在处理文化大革命前的数学、物理、化学课本,由我们自己去买,两、三分钱一本。

二是没有资金,费用短缺。老师是小学时的,教室是小学时的,桌凳是小学时的,宿舍是小学时的,食堂是小学时的。因为,我们没有见过正规中学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这个中学有多么的简陋。由于缺少宿舍,大多数同学,不论路途远近,都是跑通学,我家离学校有二十里路程,每天都早去晚归。

三是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学校开荒建了一片果园。果园建在学校旁边,环绕孤玉山,种有桃树,梨树,苹果等果树。又开荒种了一些小麦、玉米等庄稼,以增加学校的收入。到了春夏季节,果树和庄稼生长繁茂,我们的校园就成了花园,十分美丽。我们还在山坡上采集药材和树木种子等,卖了作为办学的经费。由于学校安排了这些勤俭教学项目,老师和学生每周有两个半天的劳动。有了这些教学内容,就是名负其实的“共产主认劳动中学”了。

学校教学条件虽然很差,但在老师们的精神鼓舞下,我们跟着,艰苦奋斗,勤俭求学。

学校由于经费问题,没有勤杂工,很多事情都得我们去做。比如,除了打扫教室的清洁卫生,还要分区域打扫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包括校前校后,操场走道,食堂厕所等等。又比如,食堂饮用水全是靠人到两里外的水井里去挑,因为只有一个饮食员,没有人挑水,就派我们轮流用水桶到水井上去,学和尚往食堂抬水。还比如,有一回学校里搞建修,需要搬运木材,又为了节省人工费用,就动员我们到二三十里远的印台山山坡上去往学校搬运木材。学校离印台山路远,山高河深,搬运木材非常吃力,但是大家十分乐意,我也很开心。由于学校开展了这些活动,便养成了我在学习生活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

我家离学校有二十里路程,早上去,晚上归,中午要在食堂搭一顿饭。在食堂搭一顿饭需要给两斤柴票,一斤柴票要花两分钱。为了不花钱买柴票,我每天在上学的路上,跑到山坡上去捡些干树棒,扛到学校食堂去换柴票。我长期坚持捡柴换柴票,有时候,山坡上捡不到干树棒,就去砍一些活树,活树棒两斤抵一斤。我想,“力气是个怪,用了也还在”,多出力,少花钱也划算。

那时,学校有一个政策,对农村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其实学费每季只缴两块钱,但是,那时要挣两块钱,谈何容易。农村的一个农民,一天只能挣五分钱;城里的一个工人,一个月也只能挣十几块钱。因此,我便申请减免了两季的学费。读两年中学只缴了两季四块钱的学费,这就是我读中学的全部学费。可见,也算是很节约,很勤俭的了。和现在的孩子相比,只够给幼儿买一个糖果。

我虽然读“共中”时,很喜欢读书。可是,星期天我还是坚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挣些工分。那时,我一天挣得工分与大人相差不多。所以,每个星期天劳动,一年下来,我挣得工分除了分得口粮外,还要进钱。进的钱满足我一年的杂用还有余。因此,我读“共中”期间,自给有余。

在“共中”读书时,除了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培养了勤俭生活的良好习惯外,我特别领会、感悟、认知到了老师的那些好思想、好品质和好精神。

学校虽然很简陋,老师都是教小学生的,我们的知识层次也参差不齐。但是,所有老师的道德高尚,品质优秀,真正是为人师表。他们精神振奋,锐气十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一种园丁精神,全心全意地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读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差,所有老师对我都很了解。读中学时,老师们没有那一个歧视我,嫌弃我,厌恶我,相反对我很热情,很关心,很爱护,这让我十分感动。课上课下,那些启发式、鼓舞式、开放式、平等式的教学方法,使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倍增,学习成绩出现了跨越式进步。

特别值得我学习的是,老师们追求知识的那种精神。他们在知识上不仅仅是满足于应付教学,而是有多方面的爱好和热情。有一位语文的老师,不仅语文课讲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还爱好音乐。他吹笛子吹得悦耳动听,他吹的《扬鞭催马送粮忙》,那优美、激越、奔放、悠扬的旋律,飞扬在校园里,飘入我的耳中,驻入我的心田,至今仍然萦绕在我的心灵上。学校的音乐老师,歌唱得美妙感人,多次在县上参赛获奖。他还组织学生排演了现代京剧《沙家滨》,在县上参演的时候也获了奖。老师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深深地感化了我,使我也对知识产生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我在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技巧,生活的智慧;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方法;以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激励、启发我最深刻的是,在学习上,做事上的开拓创新精神。这不但使我在当时学习上进步很快,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上锐意开拓,勇于创新。出学校不久,我当林蚕员,创建一百亩桑园,当时在绵阳地区十八县中为首创,带动了各地桑、茶、果园建设。这就是在“共中”学习时,获得的宝贵教益。

我在“共中”学习,于别人眼里不足挂齿,微不足道,但在我心里受益匪浅,利我终生。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