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岭人的头像

传岭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8/06
分享
《离乡进城》连载

第九章 知识青年下乡来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毛主席一声号召,全国上下应声响应。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震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牵动着城乡人的心。

影响到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也影响了我。

知识青年下乡,到农村接受锻炼,在当时没有人质疑,都是积极响应,呼声一致。后来有说长的,也有道短的。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以为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

我的家乡,虽说离县城很近,比那些离县城偏远的农村好的多。但是,由于是一个古老偏僻封闭的县城,本身很落后。所以,我的家乡还是很偏僻,很落后的。经济落后,文化落后,思想落后,观念落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民都是文盲,能识字,有文化的,不过那么三、五个人而也。当地的经济是“养猪是为了肥田,养鸡是为了买油盐”。耕田用的是“弯弯梨头水牯牛”,有道是:“耕地一头牛,照亮一盏油”,什么“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对家乡的农民来说,只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梦。

虽然,解放后家乡有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来讲发展还是很缓慢,很落后的。但是,乡亲们把那缓慢的变化与从前相比,感到很满足。于是,他们有一种自我封闭的意识,没人想象过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生产队长从公社开会回来,兴高采烈,乐了开怀,好像遇到了一件大喜事。当晚,召开社员大会,传达了毛主席的重要指示。这一重要指示,引起了社员们格外的惊喜,沉默的乡村活跃起来了。仿佛一片平静的湖面上掉下一块天外飞石,激起了一圈一圈波浪,不断地向四周扩散开去。不论老人,不论孩子;不论男人,不论女人,无不兴奋激动起来。

当时,乡下人崇拜城里人,而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一下子,城里的知识青年下乡来,也要变成乡下人了。乡亲们都感到稀奇新鲜,生产队里的干部社员无不表示热情欢迎。生产队长找了几间住房,准备了生活用品、粮食、家具。有的社员还把自己家里的家用具,捐献出来给知青使用。乡亲们担心城里的孩子不习惯农村的生活,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都各尽所能,给予那些知青以极大的关怀。

到我们队里的知识青年,有县城的,有省城的,前后来了十几个。虽然我们生产队比城里的条件差得多,但比那些深山老林,人烟稀少,偏僻封闭,走几十里山路还上不了公路的山村,算是很不错的。我们生产队离县城很近,三五两天可以进一趟城,能来我们队里的知识青年感到很幸运。

有一个县城的知识青年,公社没有安置到我们生产队来,所以生产不能接收。他看到我们生产队的条件好,自己来了就不走,没有地方住,就住在会议室;没有地方吃饭,就帮助农户做事挣饭吃;没有安排他劳动,就跟着其他知识青年去劳动。社员开会他开会,社员劳动他劳动。他仅有十五、六岁的年纪,从城里来到乡下,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为了达到目的,却为人所不能为,其精神感人至深。精诚所致,感动上帝。一个月之后,队长只好找房子把他接收下来。

他小小年纪,那种坚韧不拔,“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城里的孩子下乡,农村的条件与城里相比,有很大的落差。可是,他们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思想上是情愿的,精神上是乐观的,行动上是积极的。

他们怀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和一颗赤诚的心,坚信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是大有作为的。他们在城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除了读书,什么事也不想,什么事也不做。到了农村,他们就得自立了,不但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还要下地干活,这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也是人生的一大进步。由于他们心中有理想、有抱负,再苦再累也快乐,很快适应了新的人群,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喜同忧,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深受社员们的喜爱。

知识青年下乡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劳动中表现,争取获得社员们的好评。在农业生产劳动中,他们有几道难关,一是不会使用农业生产劳动工具,如握不住锄把,即使握住锄把,也不会使用;二是分不清禾苗和杂草,在除草的时候,经常把禾苗当杂草除掉;三是不会挑粪桶,挑粪时经常把粪水溅出桶外或跌倒;四是不会耕田耙地,栽秧种麦。在劳动中,经过社员们的热心指点,大部分知识青年还是很快就学会了这些劳动,有的比社员们还能干。

看到他们能吃苦耐劳,又能克服困难,我很佩服他们。

在劳动中使他们感到很难受,又很有乐趣的是,夏天在田里扯秧草,蚂蟥经常爬到腿上咬的鲜血直流的时候。这时,他们惊慌失措,发出惊叫,一边叫,一边用力从腿上的肉里往外扯蚂蟥。可是,那蚂蟥很怪,你越是用力往外扯,它越往肉里面使劲钻。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知识青年急得“哇,哇”大叫、大哭。社员们看到了,就教他们用巴掌使劲拍打蚂蟥,拍打几下,蚂蟥自己就出来了。之后,他们不但不怕蚂蟥了,还觉得很有乐趣。

知识青年下乡来,在农村学到了一些他们在城里学不到知识,与此同时,他们给乡亲们带来了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知识青年从小生活在城市里,他们读得书多,见得世面广,来到农村,也给农村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

知识青年有文化、有知识,喜欢娱乐,每当公社、大队开会,或是逢年过节,他们排练一些文艺节目,表演给社员们看,给乡下的人带来了喜庆和欢乐。特别是有一个成都来的知识青年,他的二胡拉得特别好,是社员们喜闻乐见的。社员们很少见过,更不会拉二胡,却很喜欢听他拉的二胡,每逢队里开会,都要请他在高音喇叭上给大家拉一、两曲听,为大家带来开心和快乐。

知识青年从小生活在城里,虽说他们在家没有做过饭菜,可是他们见多识广,做起饭菜来却比农村妇女们做得还好。这给乡下人的饮食习惯带来不小的变化,有不少农村妇女在与知识青年的交往中,还学会了做饭做菜的新方法和新样式,对提高农村人的生活质量颇有帮助。

知识青年下乡来,乡下的人对城里人有了认识,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了解,从而更加羡慕城里人。这对农村移风异俗,改变面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当时,也影响了我。

我比那些下乡的知识青年要小一些,看到他们有文化,有知识,有见识,有情趣,有理想,有抱负,尤其是有一种宝贵的精神。因此,我与他们的交往更多一些,并且还交了几个知青友朋,他们对我很友好,我对他们也很友好。

通过与知青的交往,我原来对家乡的那种满足感、自豪感和安逸感,随着思想观念的变化开始解冻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