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岭人的头像

传岭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8/11
分享
《离乡进城》连载

第四十二章 进入商圈

来人我不认识,队长说他是来找我的,他也不认识我,他说他是公社供销社的。

我感到太突然,很新鲜,又出奇,公社供销社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我以往知道公社有个供销社,开了一个很的大门市部,里面摆满了各种商品,两、三个人在里面卖。有人来买就卖,没人来买或坐着,或转悠,或站立。我上学时,偶尔到里面去买过一支笔呀,一个本子呀,一瓶墨水之类的。对于供销社我从来没有关心过,当时我所知道的,仅此而也。

那天,供销社的人突然来找我,我感到非常陌生,不知道是为什么。我大脑的习惯思维像射出去的箭一样,一直往前飞,不会转弯抹角,因而难以理会,疑惑不解。

供销社的同志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了他,他说:“对的,就是找你”。

那时候,我不懂礼貌,不知道该如何施礼,只是憨痴痴地站着。

他自我介绍说:“我是公社供销的,叫徐志远,在采购门市部搞采购。眼下快要开始收购棉花了,我们的人手忙不过来,需要增添一个采购人员。我找公社书记,公社书记推荐了你,所以我就来找你,看你愿不愿意去”。

“愿意!愿意!”不等他说完我赶忙说。其实,他说的“采购”啊,“棉花收购”啊,“采购人员”啊,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一点儿也不懂,没有听清楚,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有他说“公社书记推荐了你”,我听明白了,是在我离开公社时,书记说有机会就安排我工作。我想,可能是现在有机会了,这机会实在太难得了,所以我赶忙答应了。

没想到,这么久了公社书记还记得他说的话,给我安排工作。我还以为,当初他只是说说而已,这么长的时间没有消息,他肯定早就忘记了。这时候供销社的同志来找我,好比寒冷送炭,饥饿送食,干渴送水啊!

我答应是答应了,不过我的理想,是想去读书,或是当一名干部,或是当一个工人,或是当一名水电技术员,或是当一名老师,我并没有想到供销社去当采购员。我不知道采购员是干什么的,做梦也没有想到当采购员。然而,此时我是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糊里糊涂,云里雾里,盲盲目目地答应了。

等我回过神来,我想该不该答应呢?他既是奉公社书记之命来找我的,是公社书记给我安排的工作,那一定是没错的。我不但要答应,还应该深情地感谢他,热情地招待他。

于是,我把供销社的同志和队长请到了家里。

这时父母正好在家里,队长又给父母介绍了一番。他们听说是供销社的同志来找我,当然都很高兴,热情地把供销社的同志和队长请进了屋里,坐下来,递上烟,泡上茶。彼此寒暄,屋里的气氛十分活跃。

当时,只有我不知道供销社是干什么的,而父母亲和队长都知道,供销社是农村合作化时期三大合作组织之一。当时,农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其中信用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是为农业合作社服务的,一个管钱,一个管物,是两个好单位。要是进入了这两个单位,相当于当上了国家干部。所以,他们听说供销社的同志来找我,都很高兴。

队长说:“这孩子,这下算是有出路了”。

我不知道队长说话的意思,心想一定是好的。

父母遇到陌生人,本来容易搭上话茬,现在有队长在场,就更不成问题了,他们很快拉起了家常。

母亲问供销社的同志家是哪里的,他说他是鹤鸣公社的。父亲说:“那和我们还是一个区的呢,离的不远”。又问他家里有几口人,有几个孩子,孩子有多大了,等等。

聊了一阵之后,供销社的同志言归正传,带有动员的口气,对我说:“临时工作没关系,你先好好地干吧,表现好了,以后有机会,也可以转为正式工作”。

我也不知道他说话的意思,只是不住地答应着,表示同意他说的话。

听说到我的工作,母亲很关切,插嘴问供销社的同志说:

“你是几时从家里出来的?工作多少年了?”

母亲的话打动了供销的同志,他很得意,很自豪,如数家珍似地说:“我是六几年出来的,已经工作近十年了,当初也是干些临时工作”。

队长说:“你出来的很早,这么年轻,就工作近十年了”。

他尤其为自己的工作经历感到得意、自豪,非常激动地说:“我小学毕业,看到家里很穷,日子很难过,不想在家里,想到外面去工作。可是一个农村人要想到外面工作,没有一点儿门路,哪有那么容易。父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就坚决反对,母亲找媒人给我说了一门亲事,准备叫我结婚,我坚决不同意。他们强行要我结婚,把客都请了,我偷偷地跑了。

我跑到公社场镇上一个亲戚家去,那个亲戚听说父母强行叫我结婚,他看到我年龄小,很同情我,就背着父母把我寄托给一个朋友家里。朋友在开一个小茶铺,需要人打杂,只管吃饭不拿钱,我干了几个月。后来那家人不开小茶铺了,我又回到亲戚家里,过了一段时间。邻近一家商店的主人看到我勤快,叫我在他们店里帮忙。我在店里不怕苦,不怕累,干得很好,主人很满意,待我很好。当他听说供销社食堂需人煮饭,还能拿工资,就把我推荐到供销社当了炊食员”。

母亲说“供销当炊食员,确实是一个好工作”。

供销社的同志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当时我的年龄小,不会煮饭。开始煮得不好,大家很不满意。我怕失去工作机会,我就到饭店里去学习,学了一段时间,我煮得饭好了,大家都满意了。这给在供销社搭伙的公社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后来公社需要一个烟叶技术员,公社领导看到我年龄小,人聪明,爱学习,又勤奋,就把我调去了。我去干了一年,烟叶技指导改归供销社管,技术人员也归供销社了,并由供销社转为正式职工。从此我就在供销社工作了,一直到现在”。他的话,既表示了他的成功,又开导了我。

听了供销社同志的一席话,我不但羡慕他,而且从中得到启发。

可见,一个人的理想好比一支射出去的箭,而一个人的经历又好像是河里的流水;理想要达到理想的目标,人必然经过流水一样的历程。所以,一个人既需要箭一样有坚定不移的理想,又需要像流水一样有随机应变的智慧。

回顾过去,我之所以感受到了那么多的痛苦和烦忧,就是因为没流水那样的智慧。听了供销同志的话,我心里豁然开朗,既感激他,又佩服他。

听了他的话,我死心踏地要跟他走了,到供销社去干自己没有想象过的新工作。当时我不懂,不知道那是经商,可是我实际上自觉不自觉地被他引入了商圈,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

供销的同志临行时对我说:“你把家里的事情安排一下,明天就到供销社来报道吧!”

我想家里有什么事呢?我恨不能马上就跟他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