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六、 肖璀有话说
拙作从2011年起动笔,到2015年写了大约一半。此期间,在个人博客等处陆续发了若干章节。以后因看护重病亲人,搁置近三年。2017年年底拾起,至2020年,初稿成。2019年八月,我特意去了一趟海城,入住金沙滩酒店。
由于一些篇章已经发表,引起一些友好的评议,内心是很感谢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他诸多评议,或含笑接纳或争议搁置;唯关于鲁晓彤的婚外恋及其殉情自杀这一主题,我在酒店几日思索良久,斟酌再三,还是下定决心,初心不改,本意不变。
最大的压力,是说我怎么能把一个领导干部写成一个翩翩公子?笔头一转,又像是写一个多愁善感的小资,还殉情自杀?不可思议。况且,身为革命者,处在建设的美好年代,怎能自杀?有一口气也要活下去嘛!
可以看出,从“一见钟情”到“一夜风流”,鲁晓彤不是一成不变。他从来都不是“高大上”。他一直处于一个自我认知自我救赎的过程中,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影响下,不好的人也是可以向好的,比如赵俊……。
鲁晓彤对慧茹九年如一日的精心照看并送终,是出于人的良知和本份。于慧茹病故后,鲁晓彤也才六十出头,“风华正茂”来日方长呢!我是否应该改写,为本书留一个美丽的尾巴:他又喜结新欢(容貌颇似白露),“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小车不倒只管推”继续立新功,(按鲁晓彤的地位,他可以以专家身份干到七十岁;按鲁晓彤的成就,他有资历成为工程院或科学院院士,在岗终身。)是不是?!……
肖某我写不出来!因为我笔下的鲁晓彤,只能按照生活的真实,是“这一个”,而决不是“那一个”!鲁晓彤写了一首诗,《海水》:
多少个深夜,
我听到海水的呻吟。
依偎血色沙滩,
如泣如诉,
敲击我的心扉。
多少个深夜,
我看到海水的化身。
危立血色巉岩,
如梦如幻,
拷问我的灵魂。
呵,海水!
那如泣如诉
那如梦如幻,
是从时光隧道,
传回你
孤苦伶仃的身影。
呵,海水!
一个一个深夜
我的灵魂,
一次一次飘零。
夜难明
心欲碎
血色殷殷。
已经弄不清,鲁晓彤写这首诗的具体日期。因为我是从他皮包里,留下的一张便笺上看到的。我估计,鲁晓彤这首表述自己心扉的诗,应该写在秋白露弃世数年之后。他的痛苦和思念,已经快到精神承受的极限了。多少个夜,无眠;多少个夜,在噩梦中醒来;“夜难明,心欲碎,血色殷殷”……你叫他还怎么“好好活下去”?!
我有一个远房表妹,叫她“小敏”吧。貌不出众,一个清清秀秀的女孩子,但非常钟情。下乡插队期间,遇到山崩,一个男孩子从泥石流里救出了她。她遂以身相许。不久,男孩子招兵进了铁路建设部队。小敏招工进了一家军工厂。两年以后,噩耗传来,男孩子在隧道塌方中牺牲。小敏终日是以泪洗面,谁劝导都不起作用。一年后,她在长期抑郁中病逝。医院诊断结论是,全身器官功能衰竭。
……我记起滨江国安李处长评价鲁晓彤自杀,说的一段话:“你们年轻还不理解。一般人呵,是越老越怕死,巴不得有长生不老药吃。海城方面传送过来的资料证明,鲁晓彤大约是临晨三点多钟跳海的。严格地说,经实地勘查,他是扶着轮船旋梯,一步一步,慢慢自沉入海的。他的选择,出自个人的情感。在人人迟早都必须面临的生老病死面前,能从容不迫、视死如归,鲁所长的精神境界超越常人,其实很高啊!”
是啊,人各有各的活法。在他人并没有妨碍你生活的前提下,就让这个世界,多一些谅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博爱,多一些自我选择吧!
金沙滩酒店的几天,我每天傍晚和清晨,都要在鲁晓彤与秋白露邂逅的海滩边,或徘徊或坐卧。潜意识里,多么希望能与他们的在天之灵有所交流啊!能告诉鲁兄一声,您的“托付”我做到了。我理智上,不信来世不信鬼神;情感上,却希望有。然而,每次去,都是怅惘而归。
然而,奇迹发生了。在临走前的清晨,我又去了海滩,算是告别。有雾,四周多远,寂无一人。我忽然听到了音乐声,开始时是似有似无飘飘渺渺的。渐渐地,古色古香、幽美圆润的音乐声像是从在海水中穿透上来,变的清晰了。我听出来,是鲁晓彤用他那紫铜色洞箫吹奏的,古曲《高山流水》。当年在西安曲江池畔,鲁兄与我话别时吹奏过的……。我迎着海水,跑过去,海浪打湿了我全身。薄雾散去,眼前只有蓝天广阔,碧海无垠。
(全文完)
初稿成于二0一九年十月五日
现稿结于二0二一年二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