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河阳光的头像

运河阳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0/31
分享
《京东往事(第二部)》连载

第一十一章 法官康向东

 

在熊振铎任执行庭长的那几年,经济类案件已经开始快速增加了,到了谢明坤到执行庭的时候,“执行”难已经成为全国法院系统一大难点,京东法院亦不例外,于是执行庭的人员在悄然增加着,而康向东就是这个时候来到执行庭的。

在谢军第一年中考名落孙山后被谢明坤安排到新法院的工地上做小工干方砖漫地的活儿时候,除了白文明、柳树墩之外,康向东是谢军见过次数最多的法警。如果说白文明像一只发面白馒头,柳树墩是一枚没有眼儿的掉到地上不会掉渣儿的窝头,那在外人看来,康向东是最像法警的了。

那康向东身高在一米八以上,体态匀称,谢军虽然没见过他打篮球,可瞧那样貌就活脱脱一个篮球运动员。康向东也是一名退休军人,正是二十三四岁年纪,一头短发浓密乌黑,那双眼睛极清澈明亮,眼光却又透露出它的锋利和倔强,他的一张椭圆光滑荡漾着青春气息的鸭蛋脸上甚至还写有些许的稚嫩。

康向东的家在京城的和平里附近,属于朝阳区,不知怎么就阴差阳错地被人武部门划分到了京东县法院,因此他说话像院长熊振铎一样没有半点的京东口音。他的嗓音又是浑厚的,像是男中音,虽然他不怎么唱歌,但他富有磁性与质感的声音,还是会令法院的那几位年轻女性的回眸一顾。

可康向东对于异性似乎没有太多的兴趣,那时的康向东所关心的不是这些,他才离开军营不久,他对绿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他挺拔的身材穿着绿色法警制服,并且那时他已经学会了驾驶摩托车,那辆墨绿色的闪动着金属光泽的警用摩托车,它那鼓鼓的油箱就像是一个两三岁的张着手向你跑来的一个胖娃娃,这怎能不令康向东心生欢喜,就连那呈亮又精巧的油箱的盖子也能让康向东感觉到一种骑在它身上飞驰起来的快感;而它前面的仪表盘就成了想象中坐骑的鬃毛,而它的极富弹力的车座则成为了坐骑的具有流线型优美线条的脊背,每当看到绿色的警用摩托车伫立在那里,年轻的康向东就心如撞鹿跃跃欲试,就像是磨刀师傅手中握着待磨的钝刀一般。

作为军人的经历,令康向东对于“绿色”有着和旁人不一样的理解,他觉得那种军营里的绿色是庄严的肃穆的,同时也威严内敛含而不露甚至是暗藏杀机的;进入军营之后,他越来越对这种墨绿色含义和蕴味心生敬意。康向东如今成为了一名维护法律尊严的法警,每当他骑着那墨绿色的两轮摩托给人送传票去的时候,那种神圣的法器铸就的使命感便由不得在他心中涌动。

康向东对机动的交通工具有一种天生的爱好,小时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拿着他的那张学生月票,一整天的和小伙伴坐公共汽车满京城的跑,并且他喜欢靠近司机的那个位置,因为那里可以感受到“驾驶”所带给他的乐趣,对他来说,“驾驶”是无师自通的,别说两个轮子的摩托、三个轮子的侉子以及四个轮子的汽车了,如果有条件,他觉得他敢开着飞机上天转一圈儿。如果说两个轮子的摩托车在康向东看来是战马一般的铁骑,那那个三个轮子的“挎斗摩托”在他看来就是一条在街道飞驰的战船。康向东少年时看惯了《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电影中的挎斗摩托,在敌人手中那是容易翻车的道具,在解放军侦察英雄的中,它便成为了会飞的战船,能够击倒成片敌人的武器。

(二十二)

谢军真正认识并熟悉康向东是在他读高二的那一年,就是在那一年,康向东从法警班调到了执行庭,从一名法警转行成为了一名执行法官。据说在法警班,那康向东是表现最为优秀的一个,他不但积极要求进步,写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而且还考上了政法系统内部承认的大专班,相比已经成家立业“不思进取”以为“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已经足够了的白文明和柳树墩,康向东的这些举动被周围的“老法院”们交口称赞。

让那些年轻的法院人称道的不是这些,而是康向东的仗义。说到“仗义”,那须是胸中有“义”,康向东身上自有一种威仪与正直,而这种正直和它后面的威仪,同他挺拔的身材一样,让人体味到了一种温暖和美,这或许就是向东身上所具有的“义”的外在表现。因此在那些年轻法院人的眼里,最符合他们胃口的是这个人身上的信与义,康向东对昔日的战友是敢两肋插刀的,对眼前法院的同事也不例外,不只是脸上写满诚意,私下里也是能帮即帮绝不袖手旁观,那白文明或是柳树墩偶尔有个头疼脑热请他帮忙出个车发个传票什么的,康向东几乎从不推辞,之后则像没这么回事儿一样,一笑了之。后来,那谢军逐渐知道,这位被父亲唤做“小康”的执行法官,是位极孝顺的孝子,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所有这些成了康向东踏入社会的名片,同时也成为了他施展拳脚的资本,等到了有机会选拔“人才”的时候,老法院们当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康向东。

首先注意到康向东的不是别人,是他当时的顶头上司办公室李主任。法警班同司机班一样,归院办调配,那康向东的一举一动全在李主任的眼中,一丁点儿都没糟践,康向东之所以被老法院们赏识与李主任背后的溢美之词有着很大关系。到了执行庭要增加人手扩大队伍的那个时刻,李主任第一个鼎力推荐的就是康向东,其中那个硬梆梆的理由就是,那个时候康向东的法律专业大专文凭就要到手了。那是1980年代中后期,能拿到一个中专文凭就可以挺直腰板儿有了底气,更何况是手握大专文凭,还是法律专业大专文凭。在院办李主任等院领导眼中,康向东就是一棵好苗子,将来做个审判员、审判长什么的,自是不住话下。

(二十三)

在谢明坤的这座院子里,不仅来过熊振铎、李主任等院领导,也不仅来过白文明、柳树墩这样的法警兼司机,也来过经济庭的审判员张旭和他带来的检察院的朋友,张旭个子不高,走起路来却是碎步如风,说起话来更是竹筒倒豆子又快又脆,这似乎有一点儿王刚烈的风格,总之谢军一见之下就觉得这哥们是位极聪明的主儿,而后来的事实也证实了谢军的直觉。张旭后来脱掉了让许多人羡慕的法院制服转而成为了一名律师,1990年代中后期就住上了一百五十平米的大房子。

但说起来来这里最多的还是康向东。康向东是1987年下半年,也就是谢军读高二的那会儿来到执行庭的,那时的康向东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子。说起来他和白文明、柳树墩有一点很像,就是他们的媳妇都是女的,这听起来像是在说相声,但他们的媳妇都是小巧纤弱而非丰乳肥臀,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是那粗壮的柳树墩的媳妇更小鸟伊人,而白文明的媳妇虽看似瘦弱,骨子里却含着彪悍与暴烈的基因,那康向东的媳妇呢?不知道,谢军就只知道她叫安兰,父亲、兄弟都在京东县供电局工作,而安兰本人则作为军转人员分配到了市供电局的服务公司。据说安兰外表看起来也是娇巧纤弱的,那时就仅只知道这些。

康向东本是京城里人,婚后又住在老丈人早就为女儿准备下的两居室楼房里,虽然如此,他乍一踏入谢明坤的这座院子,竟是由衷地赞叹道,“有这么一个院子,多好!比住在城里的‘鸽子笼’里,不知道强多少倍!”接着他转头对着谢明坤言道,“谢庭,您别看我一直生活在城里,可我真想有一座像您这样的院子。什么时候能有一座自己的这样的院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向东的这番言辞说的谢明坤心花怒放,笑得合不拢嘴儿,本就不大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缝儿。而站在一旁的谢军却在心里嘀咕,“农村真有那么好”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麦收、秋收累死个人儿!”哪像城里人那般受用?!

自家的院子里规整得赏心悦目那是不在话下,新屯村有户人家,到了夏天的晚上,那家的男主人往青砖满地的院子里泼足了水,乘着丝丝的凉意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儿坐在那里乘凉,倒是满惬意的。可是院子外面的马路上就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晴天的时候,恨不得牛车走在路上都能趟齐尘埃,而机动车已过势必扬起久久不散的沙尘;等到了阴雨天儿的时候,即便你翘起脚来走,那脚上裤腿儿上面还是会溅上泥点子。

而到了晚上,别说没有街灯,就是屋子里的白炽灯泡也是昏黄的,就这样还时常的停电。村里的电工说是电力紧张,乡里面的电管所随时都会拉闸限电。那时谁家使用电炉或是负荷大的电器,它通电启用的那一刻,周边邻家的电灯便会忽的一下变暗。如果村里不和电管站搞好关系,那被拉闸限电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此他们被称为“电老虎”也是恰如其分的。

所以当康向东真诚地羡慕赞美谢明坤家的院子的时候,那谢军先是一喜,继而又露出了疑惑,心想不管怎么说,还是城里好,马路是沥青的,商城的亮堂的,饭馆是诱人的,城里人是光洁而幸福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