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二)态度不同,结果相异
谢军喜欢数理化是打从初中开始的,平心而论,那时候他不喜欢文史还有政治课等那些文科课程,直到到五中读高中之后,谢军便“咬定青山不放松”地假装自己对语文、英语、历史等科目是喜爱的,他努力让自己发现这几门课的兴趣所在,尤其是英语,谢军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塑料皮的小本子,一旦发现新的词组和日常用语,不论是课本上的,还是收音机或电视机里的,他便将其记录下来,谢军想不用贪多,一天平均发现记录两个新的词组或日常用语,一年是多少?七百个!我的天,甭多啰,两年就可以掌握差不多一千五百左右的词组和日常用语,有了这个基础,还怕学不好英语?
文科的学习在于积累,积累的前提是阅读,语文老师吴贵廷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去阅读课外读物,你们只要把课本上的内容嚼碎了吃透了,真正变成了你们自己的东西,高考语文考个八十分还是很轻松的。吴贵廷老爷子之所以不主张他的学生们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课外阅读上,是因为学生们面对的高考,理科生要考七门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如果学生花费大把时间阅读,那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是大有脾益的,但对于高考大局而言,花大把时间进行大范围深入阅读,那是得不偿失的,考上大学后,你尽可以沉浸在阅读的海洋里,读它个天昏地暗!现在不行!你们要把时间分配好,总共七门课,你不可以有明显的短板,否则,它就会影响你高考的总成绩。
不得不说,吴老爷子的衷告是善意的,是从全局着眼的,这些话他当然不会天天重复,因此当语文老师吴贵廷第一次说到这个观点之后,那谢军便即刻躬身施行。但赵建国一干人等却似乎当作了耳旁风,没往心里去,照样地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到了数理化等理科科目的学习上,对于英语、政治等文科科目的学习却是极稀松,这样时间长了,短板出现了,在数理化成绩还算过得去的情况下,英语等科目的成绩却常常是不及格,那总成绩想冲到前面去,却是事比登天!等到像赵建国这样的偏科的学生,意识到偏科的危害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谢军小时候常听爷爷谢天祥念叨的一句话,在上了小学、初中,都有老师在重复这句话,即便到了五中读高中,快人快语的小个子代数陈老师,也曾在班级里提到过这句话。那谢军觉得,这句话是说学习不是谁强迫你学习而后才会有所收获,学习常常是一种自觉,更是一种领悟,当学习成为习惯,当你领悟了学习的要领和乐趣之后,在学习即修行的道路上,你或许就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但在乍一升入高中时,既有像赵建国这样有着学科偏好的同学,也有如时春光一般嘻嘻哈哈快乐得像猪一样(宁秀池语)生活的同学,这一点,时春光自己可能不觉得,他要是有紧迫感,他就会振作起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高中学生应有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之中。然而事与愿违,时春光或许以为,考入五中已经功成名就了,可以歇一歇喘口气儿了,于是第一学期的前半段时间,时春光几乎就在傻吃闷睡中度过了,以至于他连连感叹五中(学生食堂)的饭菜好吃、合胃口!这些话常常会传到学生食堂的炊事员耳朵中,于是食堂的炊事员在看到时春光来打饭的时候,时常会笑脸相迎,即使是那个被赵勇骂作“大眼贼”的打饭时手常常要抖上三抖的炊事员,也会对时春光另眼相看、笑脸相迎,最多只抖上一抖,有时干脆不抖,系数将勺中菜盛给时春光。
学生食堂的女炊事员,嘴巴阔大,说话是个亮嗓门,见到时春光就如见到自己亲侄子一般,总是将更多的口味儿尚佳的饭菜打给时春光……在这种良性循环的作用下,时春光从入学时的一百二十五斤,直长到了一百四十到一百四十五斤。对此,宁秀池对他好一通奚落,“人家读高中体重都往下降;你丫可倒好,噌噌地长肉,说你是猪,你还不服气?”
对于这种奚落,时春光常常是不在意的,猪怎么了,猪不快乐吗?吃完饭溜溜弯儿,累了就歇会儿,困了就睡上一觉,多美!
然而,令时春光没有想到的是,物理老师赵仁和竟是个难缠的主儿,就在班主任(高一四班)曹振宇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将全班成绩张榜公布,谢军误打误撞地弄了全班第一名的那次,时春光连同郝新立便由入学时成绩分列一二名,到了期中考试却滑到了第二十一名和第二十二名。实际上,看到这个成绩后,时春光与郝新立心里都是咯噔了一下,他俩虽然表面上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并摆出一副玩世不恭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但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不蒸馒头争口气”,所以在时春光的心里,竟是有一丝愧疚和遗憾的。于是那之后的几天,时春光便悔悟一般地闷头学习,晚上宿舍熄灯之后,还要打着手电看书,发奋之情溢于言表。但那几天过后,紧张的情绪慢慢松懈了下来,傻吃闷睡的生活的诱惑力再度萌醒并占据了上风;而紧张的神经一旦松懈下来,便势如破竹、一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