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河阳光的头像

运河阳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6/13
分享
《京东往事(第二部)》连载

第四十章 谢明坤的部队生活

(一0五)谢明坤的部队生活

那谢明坤入伍的部队驻防在河北保定,而他新兵训练的地点就在河北涿州,那是距离北京、京东很近的河北的一个县。但涿州再近,也是远离了京东县和新屯村的,按当时的交通条件,普通百姓乘火车即可到达,而明坤所在的部队驻地就在铁路线旁一个火车小站那里,在新兵训练的时候,能听到过往火车的鸣笛声和车轮碾轧铁轨发出的咔哒声。

有时候,谢明坤想攀上进京的火车,回到京东、回到新屯村,这里的天再蓝、水再绿,也不如家乡的天蓝、水绿。谢明坤记得他入伍一周之内,几乎每晚都做在家中睡觉时做的梦,所谓梦不离乡,里面大多是新屯村的人和事;直到一周之后,他的梦中才少了新屯村而多了周遭的人和事,他的战友,他们的伙食,他们出操、归营唱歌、喊口号的情景方才出现在他的梦境中。

谢明坤一直觉得自己的性格是开朗乐观的,但在真正离开“家”的那段时间,他竟变得心事重重的了,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游子,他会梦到自己一个人走在旷野里,走在青纱帐里,自己一个人,好孤单!他甚至想抽泣、想抹眼泪。他想念父母和兄弟姐妹,他想念那才刚离开不久的学校、老师和好朋友发小儿李怀远,他甚至想怀远没出来当兵是对的是幸运的,他竟暗中羡慕起怀远来。

他更想念大哥明乾,在这样的境况中,谢明坤才体会到独自离家谋生的不容易,而大哥单枪匹马闯荡京城,得吃多少苦才能熬到现在服装厂领导的位置?大哥是如何照看好他自己并且练就了一手好字的?大嫂大大哥两岁,大哥又是如何找到“大嫂”做妻子的?据说大嫂家成分很高,所以才等到了那样一个年龄才出嫁,再不嫁人就成老姑娘,嫁出不去了!是不是这样呢?但总的看来,大哥、大嫂还是很般配的,大嫂虽非“美人”,但却自那种骄矜而又不失泼辣的气质,又有一种娇气、傲气与能言善辩结合而成的,或可名为“市井气”的那种谢明坤所没有领教过的,京城里长大的女子的气质。想到大哥大嫂,谢明坤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可能会遇到一个怎样的女子?

没离开过家的谢明坤,不清楚睡不着觉是什么滋味儿,而在他别离了亲人和故土,来到部队之初的那段时间,谢明坤知晓了睡不着觉是什么感觉,并且那时候他常常胡思乱想,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但有少数时候却是越想头脑越清楚,“人物”纷纷闪身登场又相继离开,看似清晰实则迷茫的人和物,令谢明坤困惑和苦恼。

这些情绪和烦恼是没法和领导去诉说的,但谢明坤终是相出了排解的方法,白天加大训练量,让自己使出百分之一百二的劲头去训练,如此既能练好训练科目,又可以令自己筋疲力尽,倒在铺位上沾枕头就着,这样对于谢明坤而言,可谓是皆大欢喜。

但那谢明坤的“乡愁”终是了然于胸,于是谢明坤很自然地想到了和“老乡”聊天。他们这一批新兵,大多来自京东,虽不是一个公社,但终归是本乡本土、乡音乡情,就连饮食上都有需许多“共识”。在和同乡畅叙乡情和乡思的同时,明坤发现战友老乡们大多也有这种想家的思乡的情绪,他想起了电影里的那句台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期间,明坤有两个最合得来的战友老乡,一位名叫李维仁,另一位叫李维斌,从名字上看,你或许会觉得他俩是亲兄弟,可实际上,他俩是来自京东县东南和东北两个不同方向,属于不同公社、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人。李维仁的家在京东县的东南,个子偏矮身材敦实;而李维斌则来自于京东县东北的那个公社,他是一个和明坤的发小儿李怀远相仿的瘦高个儿。那谢明坤所在胡庄公社位于京东县的正东方向,从地理位置上说,明坤的住家居中,他们战友三个人中,维仁、维斌确也是围着明坤转。

缘分这东西不只在男女之间才有,在交友这件事情上,也有缘分一说,这三弟兄同时参军入伍,又极投脾气,于是三个人自然是心心相印,你傍着我、我念着你,日子长了竟不是手足、胜似手足。说这三个人有缘分,还在于他们三个人在1967年秋天转业到地方的时候,都转业到了山西省会太原;而在1970年代后期,三人又分别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调回了京东县,而李维仁和谢明坤又是珠联璧合地都在县法院工作,这一连串的巧合,筑合了三个人的长久的友情。此是后话。

刚刚离家走进部队的谢明坤常常是想家的,他想念父亲谢天祥,他竟有些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固执地坚持要出来当兵,有谁逼着他非要出来当兵不可吗?没有!如果当初听从父亲的劝告,踏实务实,在家拜天顺老叔为师学个瓦匠,或是跟着父亲颠锅抡勺地学习厨艺,再不然拜个别的什么师父,学习木匠或是旁的什么手艺,难不成还要远离家乡和亲人,受这离别与思念之苦?!那时,爷爷谢玉龙、父亲谢天祥时常咕哝的一句话此时在谢明坤耳畔掠过,“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谢明坤那时竟是有些后悔别家从军了。

(一0六)

谢明坤此时更加想念他的母亲的李玉容,只有远离了亲人,远离了母亲,才知晓母亲的养育之恩竟是天高地厚般的恩情。此时的谢明坤,心中涌动着对母亲的思念和爱戴。母亲李玉容诚然是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妇女,她的三寸金莲常令那些大脚女人笑话,但母亲身上自有一种沉静,那在谢明坤看来,是母亲身上的一种美德。她从没有大呼小叫过,更没有也不会呼天抢地地闹腾过,母亲仿佛是家里的那只闹钟,总是不紧不慢地劳碌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每天的活计,偶尔有个头疼脑热浑身懒得动,她躺倒了,像是停了摆的闹钟;然而当重新拧动发条之后,她便又恢复如初,重新走动起来。

谢明坤几乎没有听到过母亲抱怨,就比如爷爷谢玉龙的唠叨,谢明坤不相信母亲李玉容一点都没有觉察到,但她从不因此而抱怨更不会甩脸子给谁看,她把这一切都默默地承担了下来。这些都被作为儿子的谢明坤瞧在眼里记在心里,否则谢明坤也就不会顶着“犯上”的危险去和爷爷谢玉龙斗智斗勇的“斗争”。

母亲李玉容总在默默地操劳忙碌,浆洗缝补,哪一样又少的了她。在谢明坤到部队之后,他第一次拿起针和线认起针来时,谢明坤的脑子里忽然就闪过满头青丝的小脚母亲李玉容缝补衣物时的模样,那一刻谢明坤竟忍不住要掉下泪来。

谢明坤的外公是晚清的秀才,是个读书人,那是一个即使穿着有补丁的衣服也会面带微笑的被人称为“先生”的人,然而他的大女儿李玉容却没有被容许学习认字,姥爷李秀才以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李玉容便认不得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那个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却又深深影响着李玉容,她身上有那谦和的基因,待人接物,无论高低贵贱,她一律和颜悦色,她不会看富贵者是一副模样,而对待贫贱者就了另一副嘴脸。李玉容生长于当时的知识分子家庭,因此虽不识字,却自有一种温良谦恭的态度与质朴平和的言语。

李玉容自己可能都没有觉察到,她的衣着或许打着补丁,但它们必是整洁干净的;李玉容或许没有察觉到,她须得下地干农活,更得烧火做饭操持家务,但你绝少见到她蓬头垢面,也绝少闻到她身上有怪气味儿。识字与否或可见出一个人的教育程度,而一个人的教养,是不可以她识多少字来衡量的。作为那样的一个读书人的女儿,识字与否放在一边,那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教化,就如“随风潜入夜的,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滋润着李玉容的心,那是旁的农耕人家所无法比拟的。想到此,母亲的种种好处似过电影一样的在谢明坤眼前闪过,那幅最清晰的画面——冬日的午后,几个农村老年人在村里墙根儿底下晒太阳,而在谢天祥家的土炕上,那个脚若金莲的中年妇女正胼腿坐在炕脚上,在一边缝缝补补,一边哼唱着那首她似乎永远也唱不够的《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想起唱歌,谢明坤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发小儿李怀远,这个好朋友有结巴的毛病,但说也奇怪,他唱歌就从来不结巴,而且还很投入,至于是不是跑调,李怀远是从来不予理会的。相比李怀远,谢明坤的唱歌水平是男生里数一数二的,但他从来不在李怀远面前提及这一点,谢明坤不认为这是多么光彩的事;而如果明坤认为唱歌是多么光彩的事,那唱歌跑调就必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那好朋友发小儿李怀远就是弄下不光彩事的那个人,如果是那样,一个人干了光彩的事,另一个做了不光彩的事,这样的两个人还能再往下交往吗?即便可以继续交往,那又怎么可能长久且不离不弃不厌烦不背叛呢?

但李怀远唱歌跑调,而谢明坤唱歌不跑调且深得老师夸奖,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那音乐老师还引导明坤粗通了识谱,后来那谢明坤看到了歌曲《东方红》的曲谱,那旋律东方的朝霞般绚丽、明媚,又像东方的朝霞一般闪亮人的眼睛,给世界带来光明,更给中国人民的心带来光明与希望。

那谢明坤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音乐先是用风琴弹奏了一遍,之后又带着学生们唱了三遍,歌曲的激昂慷慨的节奏,将学生们的激情一下来给调动了起来,那原本趴在桌子上睡觉的同学也挺起了胸脯,那原本蔫头耷拉脑的同学也昂起了头,乐曲就像春雷惊蛰一般震撼了这一班学生的心,从此他们知晓了上学的魅力不只是学习语文、数学,正如他们的班主任老师说的,上学的魅力还在于陶冶情操,而唱歌正是教育魅力的直接体现。

谢明坤觉得,老师们是亲切的,都希望将学生们教育成才,这种亲切的态度与严肃的教学之间的纽带就是音乐课。唱着这些慷慨激昂的歌曲,令谢明坤们忘掉了学习的枯燥,振奋了他们的精神,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振臂打拍子引亢高歌的冲动,并且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们常常会学着音乐老师的模样,甚至会更加夸张地打拍子,欢笑着唱着他们方才学会的歌。

如果说谢明坤是上一辈,也就是谢天祥这一辈人是听着唱着京剧长大的,(谢明坤就曾见过父亲谢天祥哼唱京剧的情形,)那谢明坤这一辈人就是听着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革命歌曲成长起来的。他们虽然没有学过《三字经》《百家姓》,但他们知孝悌懂忠义,更知道爱党爱国。谢明坤明白,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顺尊重的人,是要被人唾弃的;一个连自家兄弟好友都可以出卖的人,是令人唾弃的。谢明坤知道,旧社会是少数人富有而多数人贫穷的社会,必须推翻,让大多数受苦受难的劳动者都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就是“解放”的意义。

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个中国人要爱中国,而爱中国就必要热爱共产党。这即是谢明坤心中的信念和信仰,这种信念与信仰,来自于他自小所受的教育,更源自于他的切身体验和观察。他小的时候,曾随父亲和爷爷到京东县城里,那时他见过最大的“官”是警察,他们的大檐帽,他们的满脸的煞气,他们颐指气使和骂骂咧咧,让小明坤心中恐惧同时心生厌恶。而在建国之后,他再到城里,看到的是警察的严肃而不失和悦的面孔,是轻松的脸上荡漾出快乐的人们。

那是一个迅速消灭了私有制的年代,经济上没有了你的、我的、他的分别,土地和产出都国家的、集体的,又都是咱们自己的,这是一种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经历过的奇特景象,它令老百姓好奇而又激动。

童年的谢明坤,知道自己家的几亩田地的位置,大麦两秋,他须尽他的一份绵薄之力。而在明坤少年时代,实行了土地改革、公私合营,之后土地则完全取消了私有制,他家的几亩田地像地主富农家的百十亩田地一样地归了公,过去这是你家的地,那是我家的田,现在放眼望去全是大家伙的田地,都是新屯村的粮,那种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换,让这个村的大多数人心中敞亮。

为什么敞亮呢?村民们也说不太清楚,但瞧着那一整块都是新屯村的土地上,生长出了整齐的麦苗,看见蓝天白云之下,麻雀在成群结队地觅食,而傍晚时候,晚归的燕子在麦田上低低地掠过……这一切都是田地和时间留给谢明坤的那个年代的童年的记忆。

谢明坤读书之后学唱且记忆深刻另外一首歌曲是《团结就是力量》,铿锵有力、充满激情是这首歌的特点,在谢明坤看来,唱起这首歌,颓废的人都能振作起来;同时这首歌也令谢明坤想到了他的家,父母、兄弟姐妹。他们这个家,在慈和的父亲谢天祥和不善言辞的母亲李玉容的带领下,是那样的团结。物质生活虽然不充裕,但他们的家总是会发出笑声。在物质生活那样不堪贫穷的时期,他们也会,家里也会发出咯咯咯的笑声,有时是因为弟弟明义摔倒了没哭而高兴,有时又因为明礼那皱紧的眉头而发笑,还会因为吃了一顿有粉条的熬白菜而发出的满足的笑声。总之,这个家在那个时候是年轻的,几个孩子在体验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的同时,更看到了将来的希望。年长的大姐桂华已经到了少女怀春的年龄,她憧憬着她的未来,她将有一个什么样的婆家呢?那谢明坤也到了那样一个即将成熟的年龄,父亲谢天祥有时漫不经心地问他将来何去何从,并暗示他可以学门手艺,以便将来安身立命,但在谢明坤心里,在看过电影《上甘岭》之后,谢明坤忽然就生出了穿军装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和学瓦匠、木匠、厨师等手艺相比,他更愿意当一名革命军人,成为一名军人是谢明坤朝思暮想的目标。电影中的那首名为《我的祖国》的插曲,为他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怀有这种可以实现的理想的谢明坤,面貌英朗乐观爱笑,更爱逗弟弟妹妹们开心。如果说父亲谢天祥和母亲李玉容是这个家的“定海神针”,那大姐谢桂华、二哥谢明坤便是这个家庭的航标灯,街坊村人从他们两个年轻人的身上,即看到了这个家庭的将来和希望。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