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河阳光的头像

运河阳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11
分享
《京东往事(第二部)》连载

第八十章 郑功权(三)

(一六九)郑功权(三)

仅仅一路之隔的新堡村,他们村的年轻人看着都有一股朝气,女青年更是花枝招展,身上喇叭裤让他们显得神采奕奕。相比之下,里召村的人,特别是村里的年轻人,就差了一截子。

那时,社会上流行着一股单干的风潮,村里的牲畜和拖拉机等都已经估价卖掉,村委会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包括村支书、村长在内的主要村干部也都顺应形势地把主要经历,放在了自家田地的经营上。但它的终究没有解体,作为一级组织,它还存在着。有谁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上情下达的重任,也只有通过它才能得以宣传与落实。村民的躁动让老书记也变得心情烦躁,他想不明白,和原来挨饿吃不上喝不上的时候相比,如今不是很好吗?原先能吃上白米白面就乐得合不上嘴,如今顿顿都白米白面,怎么他们倒抱怨起来了呢!着真是人心不古啊!这叫什么?这叫得陇望蜀!哎!

那郑功权闻听老支书的言语,笑着说道,“老书记,我倒觉得这很正常。”村支书望着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接班人,带着疑问道,“这话怎么说?”

郑功权道,“我觉得这是比较的结果。您想啊,过去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后来土地承包到户,多劳必定多得,庄户人指望什么?不就指望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吗?如今,这一亩三分地儿,你再怎么精心,它也只能有那么多的粮食收成,要想富裕,种地卖粮是指望不上了。种地卖粮,再怎么着也就只能保证衣食无忧。”

说到这里,郑功权打住话头,抽出天坛牌纸烟递给书记点燃,之后他接着说道,“如今不让过去,猪不让你(自家)养,菜不准你卖,地呢只许集体种,想卖自家院子里的黄瓜、老倭瓜,恨不得都被说成了搞资本主义,甚至被说成是投机倒把!现在报纸说,鼓励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人家新堡村,就是借了这个东风,建起了印刷厂,搞起了‘副业’。我琢磨着,咱们也可以试试。”

“咱们村这种情况,能干点儿什么?哼是不能挖个坑儿养鱼吧!”言罢嘿嘿儿笑了起来。

“那也不是不可以!”郑功权没有笑,而是严肃地说道,“只要有条件,只要有人愿意干,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前几天我到乡里开会,听说乡里正筹备兴建铸造厂!”

“铸造厂,那行吗?咱这老农民哪儿懂那玩意儿!不懂硬上,不又成了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炼了半天,不合格,最终是他妈一堆废铁!”

郑功权道,“咱们是不懂,可咱们可以请懂行的来指导呀!这或许还不是咱们要考虑的事!”

“这话又怎么说?”老书记那烟抽了半截,看着郑功权问道。

“我正要和您说呢!主管副乡长跟我说,目前他妈正在选址,选来选去,他们看上了咱们村的一块地,就是新堡村印刷厂对面的那块地,如果选址在那里,可以形成一种东有印刷厂,西有铸造厂的集中效应……”

“什么是集中效应?你尽说些新名词,他不太听得懂!”

郑功权一听,呵呵一笑道,“‘集中效应’就是,如果选址在新堡村印刷厂对面建铸造厂,这里就多了人流、车流,有人就要吃喝,就要买东西什么的,这样就可以在附近开饭馆、开商店,那到商店买东西的人多了,到饭馆吃饭的人多了,这里自然就有了更多的‘人气’,而有了人气,还可以搞集市、建市场。现在咱们逢六、逢十赶集,以后这附近建起了市场,就可以见天价赶集了!”

“能有这样的好事儿?”老书记张着嘴惊叹道。

那郑功权接着道,“乡里副乡长还说,咱们村如果出让了土地,当然不是卖地,而是同乡里‘合作’,合作如果成功了,咱们村每年都有一笔固定的收入,叫什么呢?说是叫‘租金’还是叫别的什么,总之叫什么都成吧。报纸上不是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拿着耗子,渐渐是好猫’嘛!您这猫再好、再金贵,一天到晚地闲逛,就是不拿耗子,肯定就不是好猫!您说是不是?”

“我似乎跟不上形势了,落伍了!”老书记感叹道。

“还有,”那郑功权意犹未尽地说道,“他还说,铸造厂建成之后,要有工人干活儿,倒时候工人从哪儿来,不得先考虑咱们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招个二三十个青壮年村民上班当工人,挣得只定比印刷厂的人还要多,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吗?您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人心无常’,可再怎么无常,你让他得了实惠,他也会念叨你的好儿!这还是土地刚承包那会儿,你跟我说的呢!现在情况又变了,改革的步伐又前进了一步!”

“这是好事!容我点儿时间,咱们召开一次村委会,你呢,再把情况了解清楚一些,到时候可以把副乡长请来给大家说一说!”老书记将烟蒂扔在地上,用脚狠狠地将其捻灭,说道,“这事儿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别回头咱这边还没定下来,乡里选址到别的村建去了!”

“不会,副乡长说的很肯定!”郑功权兴奋地很有把握的说道。

“如果有别的村暗中跟咱们村争呢?你看看胡庄村,那条件恐怕不次于咱们村,乡里选址在胡庄村不是不可能,那里交通比咱们这里还方便!总之,好事情要力争办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给我盯住喽!”老支书的眼中露出了坚定的眼光。

“我都什么岁数了,还能再干几年?若是让这送到嘴边的肉给跑了,我这心里会不安生的!”老书记接着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那郑功权于是连声答应。

改革开发之初,郑功权便打算将临近南河临近堤岸的砖窑重新拾掇起来,把它改造成为一个“砖厂”。彼时,京东大地上的基建工程已经如雨后春笋般的搞了,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抬眼望去便可见到施工工地,而有工地就必要有砖瓦沙石之类的基础建材。郑功权看中的那处地点,在1958年前后,正是开办过炼铁炉之类的地方,后来那里就荒废了。再后来,那里成了村民们咱家拓土坯的地方。再早,农村的房子不全是用砖砌成的,普通庄户人家的房屋,许多是用土坯垒砌而成的,只有有钱的人家方才盖得起青砖瓦房,那些普通人家盖房多是砖坯结合,在关键的部位,如地基、四个柱脚等位置用烧制过的红砖或青砖抑或是石头,其余地方则用土坯。那土坯是掺了麦余儿的,基建是包裹麦粒的那一层外皮,那东西掺在土坯里,或者和成泥抹涂在墙面,是较美观而结实的,而和成泥掺在土坯里,最后拓制成土坯,待干透之后,它的硬度是极高的,这种几乎是就地取材钱财花费甚少的土坯,在过往的不知多少年的时间长河里,一直是京东人盖房的必不可少的廉价的实惠的建筑材料,即便是连阴雨天,只要土坯没有被全部泡软,就没有房倒屋塌的危险。

不过,在1980年代初期,在改革开放之后,京东农村的庄户人家,在盖房时已经大多放弃了土坯而开始使用全砖(红砖或青砖)建起了名副其实的砖瓦房。里召村的老书记在炼铁炉废弃了之后,在那里还开办过几年砖厂,这十里八村的建房用砖,在六七十年代,有一些即是这里生产出来的,为烧砖,他们曾将堤岸旁边掘出了一个深有十米大坑,正是基于这一点,郑功权才在脑子生出了重开砖厂的念头。但这个想法很快便打消了,因为问题实在太多,首先是水利部门不同意,他们说你们建砖厂我们管不着,但你们取土不能破坏河堤。取土不能破坏河堤?那土从哪里来?没有土又哪来的砖?并且林业部门也不同意。随着减河的挖成通水,两侧的堤岸上便迅速种起了杨柳之类的树木,在里召村西面的铁路大桥那边,还种植了一片核桃树,减河两岸变得蓊蓊郁郁的,于是管理这片树林的国营林场便应运而生,他们的任务就是管护这片林木,而里召村的河岸大堤边建砖窑厂,必要有土方的支持,这一点是普通百姓都瞧得清楚的,那管护巡视这片林场的人员更是虎视眈眈。缺少了土方的支持,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时,远在潮白河东面的三河境内有个叫孤山的所在,那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土山,那里的砖厂早已经开办得如火如荼,而附近几个乡的建筑用砖,大多从那里购入,方方面面的条件不具备,郑功权也只有打消了给村里开办砖厂的打算。

之后,郑功权的目光便收回到自己家里来。养鸡,那时作为一项方兴未艾的家庭副业,被郑功权两口子瞧在眼里,经过一番打算,郑功权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开起了养鸡场,两千多只鸡苗很快长大了,产蛋了,郑功权家的日子不但好过了,而且成为了里召村里排在前几名的富裕户。郑功权作为村干部,在带头致富上,也走在了头里。在胡庄乡胜利铸造厂筹备兴建的时候,家里养鸡的生产和经营,便悉数由其妻子掌管,遇到肯綮的地方,郑功权便给予指点帮忙。里召村郑功权家的养鸡场,即使是远在东北方向,潮白河边的鸡贩子刘得水,都曾经光顾过,不过刘得水在这里却是不规矩也得规矩了,因为郑妻很是精明,为了称重准确,她特意购置了磅秤,无论是卖鸡蛋还是淘汰鸡,功权媳妇都坚持用自己的称,而收购方对此也少有异议,那刘得水收鸡的那一次就也是如此。

郑功权曾经和妻子商量,要关掉养鸡场,因为身为铸造厂副厂长的他,越来越少有时间操心家里的事,如果让媳妇一个人操持,又怕累坏了身子。但那媳妇终是没有同意,比郑功权小两岁的媳妇,在这件事情上很是执拗,她又两个理由,一是郑功权身为村干部,理应在各方面做表率,即便在分田但干(当时的农民们的通常说法)之后,那田要种好,而且这样的家庭副业也是不能耽误的,别说你也只是当了铸造厂的副厂长,即便你当了厂长、乡长,家里的日子还是照旧过下去的,富裕日子也是不能舍弃了的,惟其如此,方能挣到钱,长久地过上富裕日子。她不怕累,大儿子文章已经可以帮他一些,即便是因为学习帮不上什么忙,不是还有左邻右舍呢嘛,在给鸡打疫苗等关键时节,请谁过来帮来忙,中午在这里吃个饭也就是了,街里街坊,谁还没有个需要帮忙的时候。再者,二儿子文青打小就身子弱,等到了十岁方才上学,如果说大儿子文章让郑功权夫妇俩省心,那二儿子文青则因为身体的原因,愁煞了功权夫妇俩。

说起来,二儿子看起来没甚毛病,也很少着凉感冒,可就是发育迟缓,智力就更是如此,说他傻吧,他似乎又不傻;可带他去县医院瞧吧,医生这孩子就是先天性发育迟缓,而最终的结果是身高或将在一米五上下,且智力较正常人为低。这个结果令郑功权夫妇俩甚是震惊,两个人细细思谋,两人的家族中还真就没有这样的先例,凭什么自己的二儿子,得了这样的一种毛病?是自己做了缺德事儿,还是上辈子欠下这孩子的,这辈子以这种方式前来讨债了?可不论如何,文青是他俩亲生的,这个事实是改变不了的,于是功权老婆泪眼婆娑地发誓,要让二儿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要娶妻生子,而这前提就是家要足够富裕,只有自家足够富裕了,二儿子将来才更有保障。

于是,郑功权家的养鸡场就那么开了下去,这便使得郑家始终生活优渥,虽然他们两个都是农民 ,但论富裕程度,他家在里召村是排在前五的。这让郑功权脸上有光,腰杆子硬实,毕竟村干部(郑功权在老书记退休之后,便顺理成章地接下了支部书记、村长的职务)家处处要做表率,便是在劳动致富上,也该是如此。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