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笑YeShell的头像

一笑YeShell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10/06
分享
《独树成林》连载

第八章 美丽而炎热的土地

我的名字叫“Meinia”。这不是英语也不是汉语。这是一个傣语名字。“傣”是我们民族的称谓。用傣语说,我的名字有两个音节:“mei”和“nia”,但是汉语没有“nia”的发音,所以翻译成汉语时,就成了3个音节的“梅妮娅”。这听起来就跟典型的汉族人的名字一样。汉族人总以为“梅”是我的姓,其实不是。我们傣族人没有姓。傣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居住在云南省的25个主要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全国的傣族人口大概有110万人,主要集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西双版纳州傣族人口约为30万,是居住在这里的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除了傣族和汉族之外,西双版纳还居住有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等其他11个世居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州位于中国的南部边境,管理着三个市县:景洪、勐海和勐腊。世界各国的游客都熟悉“Xishuangbanna(西双版纳)”这个奇怪的长名字,因为现在这里已经成了旅游胜地。任何会在因特网上“冲浪”的人,都不怀疑这一点。只要在搜索窗口输入“Xishuangbanna”这个关键词,然后用鼠标点击“搜索”,你就会得到一长串的结果,多数跟国内外的旅游公司有关。

但是,你知道这个奇怪的长名字的含义吗?即使你懂汉语,你也不一定知道,因为这不是汉语。那就让我来给你解释吧。这是一个傣语的汉译音。“西双”是“十二”的意思,“版纳”是“田地(可耕种土地)”的意思。历史上,一个“版纳”是国王(傣语叫做“召片领”)的一个税收区域。所以,“西双版纳”就是“十二块土地”或“十二块领地”的意思。我的村子——芒多里,就坐落在南部的一个“版纳”中,在澜沧江的一条支流——流沙河边上。

谁分的十二块?为什么是十二块呢?

传说在古时候,这里的第一个召片领——巴真,经过长期的战争统一了这块热土地。但是,他还没来得及享受和平就老了,转眼快要死了。他有十二个子女,他们都不能和睦相处。担心他的子女为了他的遗产而发动战争,老巴真把他的财产和土地分成了十二份,分给他的十二个子女,并让他们搬到他们得到的土地上去生活。他要求他们敬拜佛组,善待百姓,相互友好。他死后,他的孩子遵从了他的旨意,因此这里保持了长久的和平。长期以来,这里的人民就形成了诚心拜佛的习俗,据说就是老巴真的遗产之一。即使现在,这里的小男孩在上小学之前,一般都要到佛寺去当一段时间的和尚,学习我们的语言、宗教和文化。

我猜想,佛祖知道这件事后,一定很高兴。传说佛祖曾经多次到过这里,并在一块岩石上留下了他巨大的脚印。有一个58厘米宽、79厘米长的脚印,已经成了曼飞龙白塔的一个圣迹。曼飞龙白塔在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市以南约60公里处。景洪又叫“允景洪”,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的意思。太阳升起自然很美,不过,我想一个常年距离太阳很近的地方,夏天就会让人难以忍受。作为仙人的佛祖可能不了解这一点。传说一个夏天,佛祖来了。在一个佛寺里,他极为耐心地讲解他那含义深刻的佛经,但是,他发现,他的信徒们都在昏昏欲睡。佛祖飘然离去,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串笑声。

我想,这并不是凡人的过错。因为这里的夏天炎热异常,除了作为神仙的佛祖,任何人在这炎热的天气下都会昏昏欲睡的。我相信,外地的游客一定忘不了他们第一步跨上这热土地的感受,即使在春天,他们感受到的一定是这里的空气热浪的“热烈欢迎”。

但正是因为这干热的气候,我们才有无边的茶园和橡胶园,还有其他珍奇的热带物产。我们有数不清的奇花异草,比如一种称作“独树成林”的大榕树、跳舞花、变色花,猪笼草,等等,还有无数的热带水果,如香蕉、菠萝、芒果、牛肚果(波罗蜜)、酸角等,还有其它你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水果。这里还生活着大象、水牛和长臂猿等,还有会飞的蜥蜴呢!对了,你听说过“爱情鸟”吗?这是一种犀鸟。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表达爱情的吗?它们总是成双成对。如果一只死了,另一只就不吃东西,让自己活活饿死,因为它不愿意单独生活。不过,我认为世界上最美的鸟是孔雀,尤其是当它们开屏的时候。

大约30来年前,一个汉族的音乐家(施光南)来到了这里。他被孔雀的美和其他美好事物所感染,并被这片热土地所征服。他写下了一首感人的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现在,游客在旅游景点到处都可以听到这首歌。也许,你也已经听到过了。这首歌就像“独树成林”一样,在这片热土地上生了根发了芽。你听:

月光下的凤尾竹,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

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

听,多少深情的葫芦笙、

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

啊——,金孔雀般的好姑娘,

为什么不打开你的窗户?

……

这首歌有三段,这里我只给你翻译了第一段。怎么样?美吧?月光、凤尾竹、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夜明珠……。可我要告诉你,这首歌,词美曲更美!这首歌确实为人们描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也时常听到有游客说:“我要是也能住在这里就好了!”

我知道作为游客的感受和心情,我也相信这是他们的心里话。不过,我怀疑,如果他们在这里住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后,还会不会有这种感觉?

我也许不知道游客们会怎么想。但是,我却非常清楚,20多年前,那五个年轻人当中,没有一个愿意在这里多留一天,他们有的在这里住了几个月,有的住了几年。他们一个个都像受伤的狐狸,逃离了这个“鬼地方”。这个“鬼地方”就是我们村,生我养我的地方——也给予了那些年轻人最好的呵护。那里现在还住着我的亲人、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家人。他们都曾经像对待家人一样,给予了那些年轻人最大的帮助。

这五个年轻人就是“知青”,全称是“知识青年”,是指中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期,那些城镇的中学毕业生或在校学生当中,响应了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农村去“插队落户”(生活和工作)过的人。知青不包括本来就住在农村的人,比如我。那时,我也是高中毕业生,但我不算知青,因为我本来就是农村人。

如果你已经听说了很多关于知青在农村受折磨的故事,你就当作故事听听好了。但我要说,这些故事没有一个是农民讲的。曾经收留和帮助过知青的农村人,有他们自己的故事。

那些年,我这个农村人曾经跟五名知青有过“亲密”的接触。现在,就让我这个农村人给你讲一个真正的知青故事吧。

那是1972年的夏天……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