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宝同的头像

张宝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21
分享
《中年危机》连载

第八十九章 艰难决定

回了家,于小兰见傅林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以为他的稿子受到了好评,就问,“人家咋说的?”傅林说,“人家说不行,故事情节太虚,虚构编造的痕迹太重,缺少真实感。”于小兰马上就说,“他那本《庭院深处》不也是瞎编乱造的?要说那个时候,他还没生出来呢。”

傅林一听于小兰这样对人家不恭不敬,就说,“你怎么尽说些外行话,人家苏童才三十来岁,却能把《妻妾成群》那七八十年前的事情写得活灵活现,这说明人家悟性好。还有人家姚雪垠写《李自成》也是这样。你敢说人家是瞎编乱造?”于小兰却说,“那有啥不敢说,小说本身就是虚构的,虚构就是编造。”

傅林觉得于小兰有时也爱翻翻一些报刊和书籍,但那只是为了消遣,甚至连点文学爱好都算不上,竟敢跟他就文学进行争论,觉得自己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就用压制性的口气说,“可是人家能把虚构的东西编造得跟真的一样。这就是文学的手法和技巧。”于小兰却说,“编造得像不像,拿什么来衡量来鉴别?还不是靠人说的。他说你的小说编造得不真实,难道我就不能说他的小说编造得的不真实?他的小说我都看了两三遍了,你的小说我也看过不下两三遍了,我道觉得你的小说要比他的小说写得更加真实可信。”

傅林听着这话就吃惊起来,问,“你啥时看过我的小说?”因为他的作品在未发表之前是从不让别人看的,而且,他的小说稿子都是在电脑里存着,而于小兰又不喜欢捣鼓电脑。因为她有个毛病,眼睛朝着电脑屏幕上看上一会就感到头晕。所以,他就奇怪于小兰啥时看了他的小说。于小兰说,“你打印的稿子放在电脑跟前,这几天没事,我就带到了单位里慢慢地看着。”接着,就很不乐意地问道,“你是不是把我也写进了小说里?”

傅林为啥害怕于小兰看他的小说,就是害怕于小兰会对号入座,误以为里面的男主人公的妻子就是她,所以,便马上解释说,“你看你看,刚才还说小说是虚构瞎编的,现在你又要对号入座了。如果全世界的人看了小说之后都这样,你说谁还敢再写小说?”可于小兰却坚持说,“我看你那小说里的那个城市女人就是写我,别说她做的事,就是她说的话都是我过去说过的。只当我是傻子看不出来?傅林,我可告诉你,我不允许你把我写进你的小说里,好像我是一个不通情达理的坏女人。”

傅林再三解释说,“这可能不?如果那个女人是你,那个男人不就是我傅林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码事。”于小兰说,“你不是整天喊着要去远方流浪吗?要返朴归真到山间老林里去独居吗?那人不是写你自己又是写谁?”傅林有些无言以对,说,“你这人太主观臆断了,不敢给你个麦秸杆,你拿根麦秸杆就会当成拐棍,捡起根鸡毛就能当令箭。好了,咱们还是不要谈论这个问题。我还要告诉你个好事,于铭华近来身体不太好,得的是肝病,一直在家养病,所以,他要我帮他改写剧本。”

于小兰一听,就说,“他写稿写出了一身病,就要你来写,难道你就不怕得病?”傅林说,“人家又不是让我白写,是有报酬的。”于小兰说,“给多少报酬?”傅林伸出两个指头,说,“两万元。”于小兰马上就阴阳怪气地说,“两万元就把你打发了?”傅林不解地问,“两万元还不行?你道是想要多少?”于小兰说,“最少要给你五万。”

傅林冷笑了一声,说,“那太异想天开了,简直是不可能。”于小兰说,“有什么不可能的?稿子让你来写,他啥力也不出,既得名又得利,他有啥吃亏的?”傅林说,“你懂啥,就知道信口开河。人家是小说的作者,里面还包括改编权等好多其它的权益。你想人家可能会跟你利益平分吗?再说,有多少人想帮人家改编,于铭华就没同意,非要让我帮着改编,也是对我的看重。”

于小兰听着这话,越发地不高兴了,说,“你自己的小说不说抓紧时间好好修改,道是这样热衷于给别人作嫁衣裳。你是闲得蛋疼?”傅林听于小兰口出脏话,马上就翻脸了,说,“你说话不能文明一些?你只当你是在单位给那些装卸工在说话?”于小兰马上意识到话没说对,语气就缓了下来,说,“我的话虽然说得有点粗,可你都是三十五六岁的人了,满数满算还能有多少写作的精力?不说把精力用在自己的事情上,却要为了两万元钱给人家去当听差,也不知道有多大的意思?”

平时,傅林总是觉得自己比于小兰深刻高明,可是,被于小兰这样一说,傅林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和愚蠢,觉得自己的思想和境界连于小兰都不如了,就低头沉思了一会,说,“我也是想通过这事给家里搞点创收,你看咱家啥都没有,连套新房都买不起。”于小兰说,“没有新房,住旧房不也是一样地生活。只要你的小说真是写成了,不是说两万,说不定也能挣到五万十万,兴许还能获得个茅盾文学奖呢。”傅林摇了摇头,说,“谈何容易。”说着,便拿起电话,给于铭华打电话,说厂里近来搞改革,忙得很,害怕工作一忙会误了他的事,然后,又很是抱歉一番,算是把于铭华的事情给推辞了。

在于小兰的鼓动下,傅林真地把那部长篇小说《家园》重新认真地做了一番修改,然后送到了环球出版社的文学编辑部。编辑部不算大,却是桌子上和柜子上到处都堆放着书稿,而且四张办公桌就空了三张,整个屋里就只坐着一人。这位编辑姓欧,非常地年轻,最多不过二十七八岁的样子,戴着一副深度的眼镜,正俯在桌子上看稿。见傅林来了,就问傅林有啥事。傅林说,“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想让你们编辑给看看。”说着,便把装着书稿的档案袋递给了编辑。

编辑接过书稿,都没把书稿从袋里拿出来看一看,也没说让傅林坐下,跟他说上几句话,就把书稿往桌上一丢,让傅林两周后再过来。这让傅林对那位编辑的印象一点都不好,好像当编辑的就该是作者们的大爷似的,要拿出一些当大爷的架势和派头。但让傅林最不满意的是他竟然连他的书稿看都没看一眼,让傅林觉得自己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写出的作品在这些编辑的眼里就像是一堆可怜的废纸。

两周之后,傅林又来到了环球出版社的文学编辑部。见傅林进到了屋里,那位姓欧的编辑一边打着电话,一边朝傅林看了一眼,问,“你找谁?”傅林说,“你不是要让我今天过来?”编辑指着旁边的一个椅子,示意让傅林坐,然后便继续没完没了地用电话跟别人聊天。大约过了有二十来分钟,欧编辑打完了电话,问傅林,“你有啥事?”傅林说,“你两周前让我今天过来,要谈书稿的事。”年轻的编辑显然记不住两周前的事了,就问,“什么书稿?书叫什么名字?”傅林说,“书名叫《家园》,是部长篇小说。”

编辑在他那堆满书稿的桌子上开始翻找起来,可是找了两三遍都没找到,就问傅林,“你的书稿是啥时给我的?”傅林说,“两个星期前。”说着,便一眼就瞅到了那包用档案袋装着的书稿,然后从那堆书稿里一下抽了出来,放在了编辑的面前。年轻的编辑把书稿从档案袋里拿出来,随便地翻看了一会,就说,“小说写得还行,不过,得要自费出版。”傅林一听要自费,就皱起了眉头,问,“要多少钱?”编辑把书稿的页数一看,估摸着说,“两万元可以出上四千册,而且还得要包销。不过,印刷质量绝对没问题。”

一听说要自费,而且还要包销,傅林的头就大了。在大学期间,有位给他们教汉语的中年讲师为了晋升副教授,就编写了一本大学汉语教材。花了不少钱不说,出版的书还得自己包销。那些包销的几千册书把他家的书柜、床下和本不太大的两居室的空地上堆得满满当当。为了把那些闪烁着自己思想光辉的书籍卖出去,那老师不但硬性让他所教的学生每人要买两本,还动员学生们帮着他售书。平时,只要见到熟人就向人家进行推销,弄得别人都不敢跟他打照面。

其实,对于出书,傅林既有热望,也有顾虑,特别是每次一进到书店或是书市,就会感觉世界上的书简直是太多了,多得让你都不想再去写书和出书。他知道现在出书只有名人可以不用自费包销,不但不用自费包销,而且还十分抢手。听说贾平凹的作品,不管写得咋样,各个出版社都打破头在争抢。而一般无名作者写的东西就是非常不错,要是没有获得过什么文学大奖或是进行热点炒作,就很难为世人所注目,很难风靡畅销。这样的书出版社当然得要你自己自费包销了。

而自费包销则是件让人感到十分头痛和麻缠的事情。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把那些闪烁着自己思想光辉和寄托着梦想追求的书像垃圾一样堆得满屋子都是,而且卖不出去,你会是怎样的感觉?也许你会觉得这些书恐怕连垃圾都不如。如果是垃圾,你可以索性把它倒了或是送到了废品站,可是,它是书,是你思想光辉的结晶,是你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还是人们精神的食粮,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且还是钱,是你辛勤笔耕的劳动成果,是你心血凝成的精神财富,是你花了大笔的血汗钱才得以出版的作品。对此,你能把它们往垃圾堆和废品站送吗?若是不送,再卖不出去,这些精神食粮和思想光辉成年累月的堆在屋里,岂不是成了困扰你和烦恼你的负担和灾难!

所以,傅林最害怕也最担心听自费包销这个词。看着傅林一脸愁容,欧编辑似乎动了恻隐之心,说,“实在不行,我们可以负责为你包销一半。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还可以联系省里的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为你开个作品研讨会,再在省电视台一播,还怕你的书卖不出去?”傅林一听,不禁有些动心,又问,“要是这样,大概还需要再花多少钱?”欧编辑说,“不多,也就是七八千吧。”

傅林一听又要七八千元,心里就悚悚发抖。也许欧编辑不会把这七八千元放在眼里,可傅林不能不暗自掂量。因为他一年就是不吃不喝不花,也只能挣上六千元,况且厂里这情景说不上哪天就倒闭了。要是厂子真是垮了,到那时他们两手空空的,就只能出外乞讨为生了。傅林想了想,就对欧编辑说,“这事我一人做不了主,得回家跟爱人商量一下。”然后就把书稿带了回去。

回到家里,傅林把去出版社跟欧编辑的谈话给于小兰说了一遍。于小兰纳闷地说,“既然编辑说这小说写得不错,为什么还不能出版?为啥于铭华的书就能出版?”傅林说,“于铭华是报社的副主编,多少也算是文学界圈内的人。现在不管是出书和发稿,如果不是非常好的作品,都是要看你是不是他们圈内的人。就跟你想要当演员,就得先进到演艺圈,要得到导演和大家的认可。这样导演和大家才会照顾你,会给你个角色,于是,你的机会就来了。否则,导演连你认都不认识,哪可能让你来担任角色。”

于小兰沉思良久,说,“要不,就豁出这两万元钱把书出了。我知道你这一生一直在辛勤奋斗,只怪运气不好,才一无所获。还好银行里还有两万元钱,是本来要买房子用的,现在房子不买了。”于小兰能说这话,着实让傅林心怀感动。但傅林却摇了摇头,说,“那些钱能不动就不要动,现在的经济形势很不好,厂里老是这样半死不活的,说不准哪天就真地垮了。到那时,不定可以用这钱作个资本,摆个小摊混口饭吃。”

在这点上,于小兰和傅林一样都是那种悲观主义者,觉得傅林的话不无道理,但她又不想老看着傅林一次次受挫,一次次落难,就狠着心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说不定你的书真能一炮打响,卖个好价。再让哪个制片厂看上了,一改编也是十多万,岂不是一本万利?没有投资,哪有收获?”傅林还是摇着头说,“你说的这种情况的概率能有多大?是百分之十,还是百分之二十?恐怕连百分之五都没有。现在社会上出书的人太多了,但是真正能畅销的有几本?你就敢保证你的书一定会畅销?”

说到这,傅林叹了口气,说,“算了,既然咱就知道套不住狼,干嘛还要拿孩子去冒险?实在不行,我就把小说稿子寄给《当代》编辑部,让他们看行了就发,不行了就算了。”于小兰看了傅林一眼,说,“要是不行,那你这两年的心血不是白费了?”傅林苦苦一笑,说,“米国有个叫艾伦的作家在他成名作发表之前,就有四十部长篇小说被编辑们给枪毙了。你想想看,四十部长篇小说,这得要一个人写多长时间?而我也就这一部,就是枪毙了,也不算啥,跟人家四十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