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时日不言多,却未知年岁几何?偶忆平生三两事,恍然摇首付婆娑……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所乘之物,正加快速度向下方潜去,此时掌控整个节奏的,是那名青衫的文士。见他正立于那上升的台子前,看着光幕,手法娴熟的操控方向。虽然船体是倾斜着向下而去,可我们所在的内部空间,却一直都是保持着平稳的状态。好像处于一个圆壳子中的水平面,不管外部怎样摇晃倾斜,足下站立之处,始终不曾有半点震荡,这也使得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内,站立的平稳,至于其中原理,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呢,很多事情在经历过后,也就习惯了。人类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为了去习惯什么而选择性遗忘,思想亦是这般。根据当下的情况,不是每一件事物都要追根究底的。因此,随着周遭环境的变化,道士的脑海中回忆起了一些线索,在东西方的一些典籍内,似乎都有提到过一件事。
很多年以前,比久远还要更久远的时候,我们所在的陆地原本是连成一整片的,被称作“泛大陆”。它们密不可分,在经历了无数岁月后,于某一时期内,不断遭遇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以及种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陆开始有了分裂的迹象,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时或许还没有人类也说不定。
后来,大概是有史以来,世界各地都出现了连续不断的暴雨,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洪水。本来渐趋于分裂的大陆,因此开始漂移,其中的连接地带,有些成为了零星的岛屿,而剩下的终于沉没,却还留下了不少的传说。以至于很多年后,还有人在孜孜不倦的,寻找那些遗失的大陆,这些却是后话,暂且不提。像这样的事情,它的发生年代已经久远到不可考证了,那些被遗弃在海底各处,所谓失落的文明,也只能作为传说来参考了……
拉回到现实,再结合东西方传说,查阅了一通资料后,笔者进行了一番大胆的猜测。在《山海经·大荒西经》这一篇中有提到:“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由此段文字来看,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里的“大荒”就是指的“泛大陆”。大荒之隅,西北海之外,也就是位处大荒西北的海域之外,有一片独立于世的区域。“有山而不合”,则是指的,在这片区域上有一座山,与大陆上其他山头看起来都不一样,显得格格不入。例如,类似人造的金字塔?而此不舟山,又为什么会被称做“苍天之柱”呢?
记得有一个说法是:外星人在月球背面。那么这个月球,会不会就是一个巨大的空间飞行器?那天之柱,便有可能是连接月球的一个空间隧道。那“不合之山”,或许就是一个构筑在外海,连接二者的空间传送装置。而当时的人类,有没有可能是一批强大的外来者?这样一想,便有些意思了,于是再往下看……后来传说,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一场大战。水神不敌,故而怒触不舟山,使天之柱倾覆,大地崩裂,天极倒塌,辰月西移,四海之水流于中央。
顺着思路来看,这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所代表的并不一定是指两个神。而是在外星来客中,拥有至高武力的两方强大势力,他们有着远超于现代的科技和军事力量。这两方势力,为了争夺资源,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又足以毁天灭地的大战,使得这片大陆逐渐分崩离析,那是个冰与火的时代。这样的两方势力,超越人类极限的科技,想来称之为神,也不为过。
到战争末尾时,共工部族不敌祝融,便失去了理智,一怒之下,毁掉了当时建立起的空间通道。因此,月球便脱离了束缚,在太空中往西移去。引力西斜,引发了巨大的潮汐扑向整片大陆,加速了它的分崩离析。那之后,分裂的大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当然,这些随之而生的思考皆源自传说,实属自顾猜测。其真实景象,恐怕早已埋没在历史尘埃下,等待后来者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还一个真相。或者,那真相的背后,永远没有一个真相。
正所谓:
上古之时有大荒,沿西向北海天长。
诸山不合难周至,万水成环莫斗量。
四极倾斜将易主,八方化外共称王。
分崩离散何年聚?万载飘游岁月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