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潇雨尘的头像

清潇雨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7
分享
《道缘》连载

第七十七章 不周之山

清明以后,谷雨之前,天阴且多雨。好像这世上的人心,多数时候,总不能开朗。而大陆上的格局,也仍是动荡不安的……瘟疫横行,民不聊生,各处硝烟不止,暗流汹涌。

这些于我,却关系不大,很多事非是无心,只是有心无力罢了。世间皆苦,又有何人不是自扫尘埃?我心所系者,亦不过尔尔……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①。这天地虽大,一个人能走的路,终究还是有限。每逢迷惘之时,只把光阴的故事,道了一遍又一遍……自问本心,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是我时常的感想,也是你们这一路上的所历所感,回馈与我的“真解”。我想,除现实之外,这里的一切,都应该像是一场自导自演的电影。导演是我,编剧是我,里面的每一个演员都是我,以至于“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我,无一不是我”②……

话说到现在,有一阵子不见了。彼端的心路上,我的“道缘”里,你们还好么?

镇海城内,教堂的塔楼上,每日里,首领都会来眺望少许时间,或早或晚,总会见到他的身影。索性今日无事,他便想在这里多待一阵,吹吹海风,看看大海那头,看不到的风景。

站了一会儿,有点乏,却还不愿就此离去,于是,他从怀里拿出一杆烟斗,想了想,再掏出一个扁长形金属外壳的小东西,这东西初看不起眼,细看之下,花纹精美,做工精巧,不似中土造物。捏着一头,可将其掀开,其内又有机巧,用拇指按下,这物事就从内里伸出的金属小管中“呯的一声”冒出“半指高”的火苗来。只要按住了,就算在劲风中,这渺小的薪火亦是持久不灭。据说这个小玩意儿,名叫“打火机”,是旅居城内的异域工匠所造,想来,这样方便的物事,以后也一定会更为普及的。

看着眼前这小小的火苗,首领不自觉的,呆了呆,还是点燃了手中的烟斗。拿到嘴角边,凑上去,深吸了一口,然后,对着山海那头喷出了一口烟雾。那烟雾袅袅变化,未成形,便被一阵风吹散。算起来,离约定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却还迟迟未见那几人的消息。也不知他们这一趟旅途,是否还顺利?

其实,生而为人,我们都应有自己的使命,从这一点上来看,或许我们都是天选之人,只不过责任不同,使命不同罢了。想到这,他再吸上一口,便转身离去。良久后,塔楼内的甬道里,还有他的脚步声,一下一下的起伏,是越走越远,还是越来越深,也说不上来……

最终,还是消弭在时空的另一端。那些不再被想起的声音,远离的喧嚣,仍然在潜行。人间烟火里,已是许久不见我们的身影。多年以后,故事里的那些人,却已成为,我挥之不去的念想。

光影回溯,映照我胸。十字形的吊坠,挂在青衫的胸前,晃了晃,带着来自异域的神秘感,暗自闪耀一点异芒,握在手中,给心里浸入一丝凉意。那是初到镇海城,再遇见商队时,首领赠予的信物“十字架”。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信仰吧。睹物思人,又思及我们这一行被交托的任务,时间已经不太多了。可不管怎样,路,还是要往前走……

外面是大片的珊瑚和海藻丛生,这样的景象一眼望不到头。再行一段,地势开始倾斜,路过的珊瑚与海藻,也顺势斜着向下生长。看来这海底的区域也并不是一条坦途。

然而,这里的形势,似乎并不止于此,因为没过多久,一下子又平稳了,伴随而来的…是一阵短促的眩晕,之前那种地势倾斜的感觉,再也没有出现。这种感觉很奇怪,好像并不是单纯的下了一个斜坡,而是从一个平面上,突然翻转到了另一个平面。以为世界不曾变过,而我们?也许还是我们……

在过去的痕迹,还未彻底消散之前,四周景象仍然没有变。经历过一阵突如其来的眩晕之后,由视觉传导而来的记忆,就产生了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珊瑚丛生的区域里,突兀的,出现了一座山。那山看起来棱角分明,表面平整光滑,很是周正。它本来隐在暗处,却在波纹的映射下,发出金属的冷光,一阵阵流动。从我们正在行进的角度看过去,山头尖尖的,所看到的两个面,都是三角形状,推测山的另一侧,和背面应该是也规则对称的。

几人心中震撼,实在无以言表,这景象着实宏伟,却又透着几分怪异,仿佛异世界与现世的融合。就算在见识了许多新奇的事物后,还是远远的超出了他们现有的认知。

看到这里,正在蹙眉沉思的道士,抬起头来,随即,好似忽然想起来什么,朝一边快走几步,在角落里找到了包袱,拿出纸张笔墨,接着迅速的蘸墨,照着此山的外观,在纸上分别画出了三个图案。一个斜侧面,一个正面平视,一个从上方俯视。此三者合一,即是眼前所见的奇异山体。赫然,便是一个尖塔的形状。

还记得在沙漠那趟旅途中,有一位来自西方的异乡人,赠予了他们一副详尽的地形图。那之上的绘制手法亦是这般。如此,根据所见,进行观想,再于图上多角度的展现出来,若再以文字相佐,便能够图文并茂的描述出眼前事物。穿越后世,我们知道这样的绘制手法作出来的图像,被称作“三视图”,如此呈现出来的物象,手法洗练又不失清晰。由此可见,东西方世界的发展,不管是文化,还是技艺,既有共通之处,也有不小的差异。将此法沿用在这里,却只是为了方便记录。

据史籍记载:上古之时有山,名曰不周。其形本来周正,因与诸山不合,故名“不周山”。传说此山乃是异界产物,具体用途尚不知晓。今次所见,便与那书中记载的“不周山”形象,有些不谋而合。

放眼世界,其实并不仅仅是东方,在西方,北美,大西洋海底,甚至于南极,似此等不合之山,并不在少数。有一些是后来人所建,其建造技艺,亦是传承于先人记载,而有一些更早的,具体出现时间,并不能准确的考证。

那些在千古之前,所不了解的时代中,定然发生了一些历史记载之外的事情,却不为人知。如今的世界,或许只是在遗失的文明废墟上,翻修了一道吧?那些尘埃里被忘却的记忆,早已成为传说,在这些传说的更远方,是一片虚无……

正所谓:

临海听风别绪长,未知逆旅向何方?

谁言归路难回返,定是迷途正渺茫。

千古传奇皆暗淡,十方世界现辉煌。

虚无光景随心绘,任意行空述我狂。

附:①出自东晋“陶渊明”《荣木》;②借用“春和”的《江海共余生》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