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山以后,即使疲惫,我也坚持着…还想要离得更远些。一直到现在,也还在不断的拉开距离……
后方的山脉,仍然孤独的匍匐在那里。整体反映着阳光,均匀分布在岩壁上,没有很亮,反而显得深沉。仿佛是一大片凹凸不平的照壁,闪耀着一种异常沉默的死寂感,活像搁浅在岸上,翻白肚的鱼。本想着走近看看,心底又觉得嫌恶,因为…它早已没有了生气……
我也只是从其中一个区域翻越过来,那里貌似有路。之所以还不能够确定,就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我都想不通,那条可以翻越而过的山路到底是从何而来?究竟是什么人建造的这条路?
握紧方向盘,我有一种冲动,很想再转回去,看看那条路是否还存在?在这个没着落的地方,好奇心反而有点重。不过…还是算了吧,走过的路,干嘛要回去呢?过去的就是过去了……我的内心里,还有一种无缘无故的使命感,它拖着我,不要回头的继续往下走。
一路过来,感觉到有些疲惫,肚子也饿了,应该先停下来歇歇,吃点儿东西,休整一下。在这里,本想给月球车来个帅气的漂移轨迹,以配合科幻片里,应该有的追逐场景。虽然还没有搞清楚,一路上究竟是什么东西,缀在我的身后,可却丝毫不影响我这个临时编剧,擅自给自己加戏。
然而疲惫感,却让我即时产生的兴趣,忽然没有了那个劲头,没来由的觉得乏味,于是…就此停下。
走在未知的路上,却没有已知的终点,这般寂寞的旅途,就好比人生……
其实,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不管于何时,人生的路都还有很长,这条路,它并不因为岁月而消磨,也不因年龄渐长而淡漠,因我们要寻找的,绝不仅仅只在眼前。当下,存于另一个世界的思考,便是这样传达于我。
我又想,接下来的路,应该如何走呢?究竟是我推动了思考的进程,还是思考在指引着我呢?昔者庄周梦蝶,自诩身在梦中,以为然…况蝴蝶与我,本无分别。思考的方向,便是有“多重物化”的可能性……而我,也仅仅是其中一种可能。
且不说,想象中来到了月球后,大部分时间,思考的方向都停留在一个维度,偶有“交感”,也是逐渐打开的一个过程……世界本来虚无,只因想象而丰富,那想象中,一切皆有可能。
这条未知而漫长的路,暂时也只有托付给一个人继续走下去,以期遇到其他的“我”。而现实的这一边,也需要尽量完善资料,才可以更好的去连接想象。
毕竟,知识的力量,是扩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先有知识,才能创造知识,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寻求自我的道路上,最大的阻碍,是那些自以为是的“无知”……而衍生无知的罪魁祸首,即是“傲慢与偏见”的“原罪”。
现实中就会有这样的无奈,而在“非物质”的平行世界中,我便可以将这样的影响,减到最小。不是刻意而为之,只是这样随性的状态下,自然就好。
因此,从“已知的世界”出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保持谦逊的态度,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也许,就会距离“真相”更近一些吧。
我知道,“信仰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有些路,终是要靠自己一个人走下去的……
将上一段思考“存档”,现在回来,我已经到达了月球上的平原,“澄海”。自“静海”降落,翻越“阿格厄斯山脉”,来到了这片“澄净之海”。
官方资料中得知:
这里的平原,它是一个“质量瘤”,是月球上的“引力-异常区域”,之后要前往的“雨海”,也是属于类似的区域。什么是质量瘤呢?根据名称,形象一点解释,就是蛰伏在星球内部的肿瘤。这种区域,相较于周边其他地域,会产生更强的“引力”。在漫长的岁月演化过程中,它们还会改变大小和形态,就像是“活着的癌细胞”一样。
如果要安排人造卫星的活动轨迹,是应该要尽量避开这些质量瘤区域的。若不然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会被其引力拉近,改变轨道,很有可能就此坠落。好在…现时的人造卫星,都装备有“轨道修正引擎”,以便于卫星在经过质量瘤上空时,能够自行修正轨道,以免被“重力场”影响而偏离。
其实地球上,也是有“质量瘤”存在的,目前已经确认的有两块区域,比之月球的质量瘤,要大了不少。它们深埋在地球内部30千米的地方,类似于山脉的存在,也像是地球的“器官”。一个位于非洲大陆下方,另一个位于太平洋之下,彼此相距甚远,并没有碰面的机会。不过,试想一下,如果在某种条件的触发下,这两块质量瘤聚合了,那会是怎样的场景?是不是不堪想像?但却并非没有可能。
和地球不一样,月球的内部有很多质量瘤。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月球内部的温度不会太高。假如很高的话,它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熔掉。嗯,这是不是说明月球内部有比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呢?我产生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想法。
而且,这使我联想到了一件事……冷战时期,为了探测…地壳与地幔的界限“莫霍面”。前苏联在1970年5月24日,启动了“超深钻探计划”,调动了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参与其中,该钻探工程直到1994年才得以终止。后来俄罗斯又接手研究了数年,到了2008年,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因资金耗尽而废弃。如今的“科拉超深钻孔”被一个金属帽牢牢的盖住了,上面铭刻了其最终的深度12262米。这比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深1228米。
据说在钻探超过12000米的时候,似乎打通了“地狱之门”,使得钻探工作无法继续,从而被废弃,传闻是产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超自然现象。星球的内部,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呢?
后来,在2015年的12月5日,来自中、美、英,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处名为“亚特兰蒂斯浅滩”的地方,再度进行了一次大洋钻探,这是已知的两次较大的钻探活动。
人类为什么如此孜孜不倦的,想要了解星球内部?在太阳系中,关于月球和火星的探索,会不会比地球本身要来的更加容易一些?毕竟它们的体量都要远远小于地球。尤其月球内部的温度,要比它的表面更低,也比地球内部的温度低得多。
假设有一天,如果可以开发月球内部,这颗“貌似天然的卫星”,是否有驱动它的可能性呢?随着资料的扩展,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中,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当然,这并不会困扰我,这样巨大的宏图,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绘制的,它需要多方协作。我只需要完成与自己相关联的那部分作业即可。
在查阅这些资料的同时,我便简单的吃了点儿东西。这里不像“地球空间站”,还配备有太空厨房,可以准备丰富的食品,因此也只能简单吃点儿。由于条件所限,好像巧克力这样的甜食,以及一些肉类罐头,都在我的接受范围内。
初步就绪后,接下来,我将正式开始探索澄海。
就这样,
也和你们一样,
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中,
我向前走了一步,
回首时…
一片虚无……
正所谓:
人生寂寞又如何?试看谁经岁月磨。
昔者庄周曾梦蝶,往来与我抚弦歌。
为知必要观恒宇,为道其时不在多。
俗世烦忧当则断,些微疥藓任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