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河阳光的头像

运河阳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4/20
分享
《京东往事》连载

第一百六十五章 新屯纪事(七)之四十五

(九十四)老宁的商店

早先的时候,老宁在京东县水利局作临时工,后来隶属于这个水利局的通惠河管理站门口的一家商店要承包给个人经营,于是老宁就欣然接下了这家商店。眼瞧着过了五十岁,体力活儿什么的是干不动了,盘下来这家商店,凭自己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眼光,只赚不赔不在话下。这家商店在通惠河的北侧靠东的位置,往南走过了大桥就是京东县委县政府,往北走则是东顺路,也就是京东通往北部顺义县的公路,那时候尚没有高速公路,因而这条通往北京东北部地区的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机动车特别大中型的货车就很多,尤其是打从山西大同方向南下的拉煤的重型货车,而这些车辆就常常在这里打个尖歇个脚打听个道儿什么的,而老宁又是个外场人儿,对过往客人的问题是有问必答,即使只是打听个道儿不买东西他也是笑脸相迎。

到了这个岁数老宁深知,“恩”一个人不容易,但是要得罪一个人却有若弹指一挥般轻而易举,你只要朝他怒目而视就有了七八分的把握,如果再要口出恶言,那就指定成了!所以自打开了这家商店,老宁的性子平和了许多,打打杀杀的有意思嘛?!现在已经不是打打杀杀靠胳膊根儿当好汉的年代了,党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开放搞活,不管黑猫白猫能拿到耗子就是好猫!归根到底你得挣钱养家吃香的喝辣的,得先把自己“日子”过好了!这个时代什么了英雄?能做万元户,那才是英雄!老宁于是朝着这个目标,起早贪黑儿不知疲倦地经营着他的这家商店。

从运河边的五中到老宁经营的这家商店可以走光明大道,出女师胡同之后右拐向西,经过宁三哥摆摊的那段有京东小长安街之称的繁华的新华大街,到了县委县政府所在的路口之后再右拐往北,过了通惠河大桥也就到了,这条路宽阔但不笔直,连续右拐弯儿绕了许多路,宁秀池即便在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也轻易不选择走这条路,哪怕是骑着他的那辆八成新的自行车。他每次到父亲经营的商店走的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路,那就是穿过西海子公园之后直奔那座通惠河大桥,那样可以省一半的时间,而且也清幽静谥许多。

(九十五)西海子公园与李卓吾墓

西海子公园在京东县城的东北面,这个宿舍的同学谁也说不清为什么叫它作西海子公园,但作为京东人,不知道有这样的一个公园的还真是不多,其原因就在于被划归公园范围内的燃灯佛舍利塔。这是一座建造于北周时期(公元577—581)的古塔,之后经过历代的复建、重建、修复等,直到谢新他们入学五中的前一年,因为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等缘故,古塔刚刚被重新修复过。谢新他们这些居住于京东县城东部的人,在往西进县城的时候,在快到东关大桥时便能够清晰地瞧见这座秀美挺拔的古塔,并且还能够清晰地看到塔顶的那颗树龄超过二百年的老榆树。谢新经常听到关于这颗老榆树的议论,有人说那榆树是鸟儿吃了榆树的种子,飞到塔顶后留下了鸟粪,那其中就有榆树的种子,这粒种子便在佛塔的顶上吸收日精月华之后生根、发芽,这座古塔连同塔顶的老榆树,成为京东的象征,也成为了运河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谢新和几个同学到过那里,那是入学五中之后的事情了,那时燃灯塔已经修复完成,然而那棵有二百年树龄的老榆树也因为这次修复而被请了下来,这棵见证了八股联军罪行的老榆树,已经被移栽到了距离塔身不远的一处地面上,它个头儿不高但却异常的粗壮,当初在塔顶的时候它是那么的清秀而又充满了灵性,提到北关塔(燃灯塔)就必然要提到这棵榆树,在谢新的心中,或许是因为它沾染了古塔的衬托的缘故,这棵虽然年逾二百岁的榆树还是那么的年轻俊美,及至被请到了地面,却失去先前的灵性,突然变得苍老了。京东人心中的塔顶之树,这里的人们,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会记着你,你和古塔共同组成的像这古老的运河一样,源远流长。

西海子公园的另一处不能不提的人文景观就是李卓吾墓,谢新的语文老师吴桂廷曾不止一次地在提到位于西海子公园的这处“古迹”。李卓吾先生名贽,字宏甫,号卓吾,明代官员、思想家、禅师、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他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人后入仕,历任河南共城教谕、刑部郎中、户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官职,为官正直清廉,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后来弃官讲学时,不管哪座寺庙,还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农民、甚至连女子也勇敢地推开羞答答的闺门,几乎满城空巷,都跑来听李贽讲课。一下子,李贽成了横扫儒、释、民的学术“网红”。

之所以说李贽是大明第一狂人,那还要从他那些在当时看起来“离经叛道”的言论说起。

当年,张居正权倾朝野,却因为“夺情”之事狼狈不堪,几次被逼自杀,其对手使用的手段就是儒家孝道中演化而来的明代官场规矩——父母亡故需要回家守制三年!而李贽不但不遵从,还向这背后的根本理论“开炮”!写下了《藏书》《焚书》《初潭集》等一系列的公开反对孔孟观点的书籍,并将矛头直指周敦颐、程氏兄弟、朱熹这些已经成为“圣贤”的人物!

特别是李贽对待女性的观念,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更是令人觉得“荒谬”!在李贽著有的《初潭集》《焚书·夫妇论》等书籍中,直接按照人类生育的自然顺序,进行了重新的排列,将妇女和妻子排在第一位,李贽坚定的认为“夫妇,人之始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兄弟,有兄弟然后有上下。”

从现在再看李贽的思想,不得不说他的思想十分具有前瞻性!而细数中国历史,寻找女权主义的鼻祖,李贽绝对可以位列前五,若从坚决性和彻底性来看,榜首非他莫属!

当然,李贽的“狂”还不仅如此,他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全部来自“童心说”,可以说,他一切的思想逻辑起点都是从“童心”开始。何为“童心”?在李贽看来,“童心”是指人的初心,虽然与孟子的“性本善”同源,但并不是从“性本善”一下子跳跃到道德的本体性,而是实践意义上的去除人性束缚,留存人之真性!

李贽在骨子里是追求自然脱俗、潇洒自如的。然而,生逢乱世,要活出真性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在当时那个朝代,李贽的言论与行为已经是一种“大逆不道”之事,因他抨击封建礼教和假道学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所以,在李贽76岁那年,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北京通州被捕,并焚毁他的著作。

在狱中,李贽利用狱卒给他的剃头刀刺向了自己的咽喉,狱卒问他:“痛否?”他以指蘸血写道:“不痛。”狱卒又问:“你为什么自杀呢?”他又写道:“七十老翁何所求!”次日子夜,这位老者与世长辞,享年76岁。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在得知李贽在狱中自杀的消息后,他的好友马经纶为其治丧,将其葬于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马经纶是通州人,曾任山东肥城知县、监察御史,因事抗疏,被免职归里。他对李贽救难、迎养、辩诬在前,归葬于后,都是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进行的,情义之重,堪称义薄云天。

1610年,汪可受曾立《卓吾老子墓碑》,1612年,马经纶之子马健顺协助詹轸光立有《李卓吾先生墓碑》,但先后均被毁。几经变迁后,1983年,李卓吾墓终于迁至西海子公园内,从此才方得安宁。周扬题写了“一代宗师李卓吾先生墓”的墓碑,另有欧阳中石先生书题之碑。在青松翠柏,一湖碧水的环绕中,李卓吾先生得以安息。

附——

夫妇论〔因畜有感〕

〔明〕李贽

夫妇,人之始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兄弟,有兄弟然后有上下。夫妇正,然后万事无不出于正。夫妇之为物始也如此。极而言之,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明矣。而又谓一能生二,迎能生气,太极能生两仪,何欤?夫厥初生人,惟是阴阳二气,男女二命,初无所谓一与理也,而何太极之有。以今观之,所谓一者果何物,所谓理者果何在,所谓太极者果何所指也?若谓二生于一,一又安从生也?一与二为二,理与气为二,阴阳与太极为二,太极与无极为二。反覆穷诘,无不是二,又乌睹所谓一者,而遽尔妄言之哉!故吾究物始,而见夫妇之为造端也。是故但言夫妇二者而已,更不言一,亦不言理。一尚不言,而况言无,无尚不言,而况言无无!何也?恐天下惑也。

夫惟多言数穷,而反以滋人之惑,则不如相忘于无言,而但与天地人物共造端于夫妇之间,于焉食息,于焉语语已矣。《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资始资生,变化无穷。合太和,各正性命。”夫性命之正,正于太和;太和之合,合于乾坤。乾为夫,坤为妇。故性命各正,自无有不正者。然则夫妇之所系为何如,而可以如此也夫!可以如此也夫!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