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楚华的头像

杨楚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8/24
分享
《红丘陵的烛光》连载

第一十八章 学农基地劳动

“江老师,开学以来,我们天天看你吃红薯,今天打牙祭,你就破例吃一回吧,这么些年来,还没见你在学校吃过一次牙祭。今天就别拿回去了,小孩有吃在后,这么重的工作,你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李老师,谢谢你的关心!生产队就那么点口粮,得留给孩子们。孩子们正在长身体,这肉得拿回去,自打过了年,孩子们还没开荤。我们,随便对付就行。”

秦校长把装菜的碗,放在厢房的窗台上,走近篮球架,对老师们说:“老师们都在这里,就不另发通知了,下午放学后,都到学农基地劳动,把土翻过来,清明就快到了,赶天色好,把花生、黄豆播出去。民办教师也不能回家赶工分。”

肖小月,端了菜、饭来到陈志民的身旁,“老同学,你知道我不吃肥肉,这点肥肉请你帮忙。”说着就把拣剩的肥肉倒进陈志民的碗里。

“那你的菜不是太少了,从我这里夹些瘦肉,陈志民夹了瘦肉送了过去。张秋实,我也吃不了这么多,我们两个一起来帮老同学的忙。”

“看你们这些老同学,真好比兄弟姐妹,不过,还是陈志民这些年鸿雁传书,肖小月对陈志民的感情深厚些,陈志民一来,张秋实的瘦肉就没碗放了。”马旦故意挑拨地说。

“死麻子,小心吃肉把舌头嚼进了肚里,我和陈志民可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小学时,还同桌坐了两年。我们通信,是我请陈志民帮我买东西,可不是你想象的那回事。陈志民的未婚妻比我靓丽多了。”泼辣的肖小月,没给马旦留半点情面。

“马老师净瞎说,肖小月天天剩下的冷菜,冷饭,可都是张秋实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个中年民办教师戏谑地说。

一个青年教师走过来,抢过张秋实的饭碗,递给肖小月。“小月,秋实喜欢吃冷饭,你给他凉着,让他晚上吃。”

老师们一阵哄堂大笑,几个老师把刚吃进嘴里的饭都喷了出来。

肖小月的脸一下子涨得绯红,在操场上追打着刚说话的青年教师。

中年民办教师嘻哈着一张脸,“小月,别追打了,你让秋实吃冷饭吃了几年了,不怕坏了他的胃口,该给他换种方式了。”

老教师李坤乾挥了挥手,“你们这些年青人,别取笑他俩了,谈情恋爱,你们就没经历过?改变方式还不容易,花半天时间,上公社民政办领张证就行了。我前几天碰到小月的爸,他告诉我就在暑假,你们准备红包吧!”

老师们匆匆吃完午饭,洗碗刷盆,赶着去上下午的课。

下午,放了学,老师们都到总务室拿锄头,爬上学校后面的丘陵,来到学农基地。学农基地原是学校附近生产队的山土。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 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 的时代潮流,由主办学校的四个大队兑换给学校的。这一片山土,大约三十多亩,横躺在青翠葱绿的油茶树林下的山坡上。

天空晴朗,几朵棉絮般的白云,无忧无虑地在天庭闲游。虽然还是仲春,但挥舞一阵银锄,穿来的衣服在身上已不安分。老师们放下锄头,纷纷脱下了外面的罩衣,陈志民仅留下贴身的棉毛衫。一个多小时后,棉毛衫现出了汗湿的痕迹。秦校长自己也可能累了,招呼大家到树荫下休息。

吕老师把锄柄放在一棵油茶树的分叉处,掏出烟包,抓出一撮烤烟丝,用一张小白纸卷成一个喇叭筒,津津有味地抽开了烟。

”志民,你那黄金叶还有吗?给两口老师送一支,让他给我们来点乐子。”

陈志民从衣袋里掏出烟盒,一看只有三支了,连说:“老师们:对不起了,发不来,都给吕老师吧。”

吕老师接过香烟,很小心地抽出一支,用鼻子闻了闻,就着喇叭筒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喷出一串烟圈。“看在陈志民今天初来,我就给大家说一个我们那里的真实故事。

解放前,我们那里有一户人,家里很穷。他生了个孩子,从小就喜好装聋子,大家忘记了他的名字,都叫他聋子。聋子出生后没几年,他爹就死了,他跟着他那小脚的娘相依为命,幸好他的大姐嫁得好,自家衣食无忧,每年还有些盈余,常常接济他们娘俩。这聋子从小就鬼机灵,常常哄人捉弄人,院子里的人经常上门告状。有一天,她姐回家看老娘,正碰上邻居来告状,他姐将聋子训斥了一顿,然后对邻居说,”也是你们善良,哄骗了你们一次又一次,你们还信他,你看,他就哄骗不了我。”聋子把姐姐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过了一个多月,正值青黄不接的月份,聋子跟着老娘吃了三天的野菜,粒米都没沾牙。这天半夜,趁老娘睡熟,轻轻拉开了门,趁着月色,向他大姐家走去。

来到姐姐家里,聋子放声恸哭,敲门如同擂鼓似的山响。

姐姐惊吓得不轻,慌忙翻身起床,灯也来不及点,摸索着打开房门。

淡淡的月光、照进门来,姐姐看到了挥泪如雨的聋子。聋子见姐姐打开了房门,急忙扑到姐姐怀里,哭得更是伤心。大姐问她,他也不说一句话。大姐问得急了,就开始数落起聋子来,“一定在家又犯了什么事,娘打你了,这深更半夜的跑我这里来,让娘担心!”

“姐,娘哪还知道担心?她老人家脚一伸就走了,留下我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我可怎么活啊!就是娘打我,这十来里的山路,借我十个胆,我也不敢上你这里来。”

大姐一沉思,也对啊,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没有天大的事情,也不敢月下走这十来里的山路。于是好言劝慰小弟,生火做饭,让聋子吃了个饱,打发聋子先回家。

“姐,我回家咋办啊?家里可没有了一粒米粮。”聋子站在那里迟迟不动。

“你先走吧,姐自然知道,姐张罗一下,随后就到。”

聋子走了,大姐在院子里找了几个劳力,挑了两担谷,一担黄豆,在黄豆中,放了一坛茶油。临出门,又想起谷柜里还有两块腊肉,又开了门,用篮子盛了腊肉,并嘱咐邻居,让他外出给别人做法事的丈夫回来时,尽快赶到外家来。于是提了腊肉,一路哭哭啼啼地向娘家赶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