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楚华的头像

杨楚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9/03
分享
《红丘陵的烛光》连载

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高考

短短的一个月,就要完成取录,录取就只能把考分与第一志愿对号,陈志民接到了省师范学院走读生的录取通知。

年底,农家人绝大多数都为过年发愁,一个学期三百元的走读费,还有生活费,一共四年,这一笔钱在狮岭这样的小山村,无异于碰到了天文数字。陈志民一家大大小小的人,围在拿着录取通知书的陈志民的周围,都在为此发愁。

望着眉毛拧成一字的老爸,陈志民 非常痛心,怨怪自己为何不多考几分,把老爸愁成了这样。

陈志民安慰老爸,“这走读我不去读了。再过半年,又要考试,我抓紧时间复习,一定考一个公费的。”

复习,谈何容易?几个月时间要完成六年的课程。复习比接受新课更难,上新课时有老师可以质疑,复习全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力。况且,许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点,凭你怎么冥思苦想,也难以掌握真谛。

陈志民收集齐了六年的教材,工间休息拿着书,吃饭时拿着书,晚上坐在暗淡的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读书。

这天,陈志民带领知青在柑橘林里锄草,辛如萍挨到陈志民的身边,轻声地说:“陈书记,今年的高考,很快就要筛考了,你成绩那么好,还是去县一中复习两个月吧!”

“如萍,你这么关心我,我很感激你!你知道,我哪有钱去复习?何况我要挣工分养自己。”

“我却不这么看,你不挣工分比挣工分对国家的贡献更大。”辛如萍认真地说。

“我必须面对现实,先填饱了肚皮,才能想着为国家做贡献。”陈志民有点气馁地说。

辛如萍一沉思,说得也对,一个农民的孩子,要成就自己的理想,面对着多么沉重的困难,他们肩上的经济负担,比我们城里出身的孩子,沉重得多。于是暗暗下了决心,要帮助这个有才华的农村青年,实现他的理想。

辛如萍借遍了知青,筹措了二十元钱。她写了一封信给爸妈,如实地告诉了爸妈这一情况,她相信爸妈一定会支持她。

辛如萍把钱送给陈志民,说:“这钱算我借给你,今后参加工作了还我。为了实现你的理想,去复习吧!我们的成绩太差,一时半会也没多大的起色。”

陈志民手里攥着这带着体温、带着深情的钱,激动得眼里噙满了眼泪。谁说英雄有泪不轻弹,那是因为情还不够深,情还不够真。这辛如萍与自己非亲非故,却如此关心期待,慷慨帮助,怎不让陈志民感激涕零?

知青们都围了过来,劝说陈志民去复习。李场长也过来了,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深情地说:“志民,你不能冷了大家期待你的热心,你是狮岭知识功底最好的青年,大不了少挣两个月的工分,我们都期望你能成为狮岭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个大学生。”

几十双灼热的眼光,带着浓浓的深情,超出了体温。陈志民深深地感到盛情难却,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赶去县一中复习。

在县一中门口,陈志民意外地碰到了原来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农播。陈志民说明了自己的意向,农播老师盛是欢喜,连连赞扬陈志民有理想,有志气,深为这个过去勤奋好学的学生的拼搏精神所感动。一般的人退伍回来就忙着结婚生子,他年令这么大了,还来复习参考,凭这一点,就是一个了不起的青年。

农播老师把陈志民带到文科班班主任龙老师那里。龙老师眉毛一皱,”农老师,你教着我班的语文,后天就要筛考了,这时候了还带个这么大的学生来,影响了升学率,你不是有意砸我俩的招牌吗?”

农老师反复向龙老师解说了陈志民的情况,龙老师向陈志民索要去年的录取通知书。陈志民从肩上取下行李,从挎包里辛如萍送的一本精美的笔记本里,取出了去年的录取通知书。

龙老师接过看了,脸色由阴转晴,高兴地说:“农老师,恕我刚才失言!起点这么高的学生,我接。”然后对陈志民说:”过来报名。”

陈志民有点担心地问:“我今年冬天就二十六岁了,能不能小填点?”

“你当大家都是民警,查户口啊?你的成绩这么好,再小填几岁。”

农老师带陈志民到学校办了注册手续,交了十七元钱的学费,就只剩下三元钱。已经没有了钱在学校寄宿,这两个月去哪吃,去哪住?陈志民又犯了难。去大姐家,大姐在厂里才分了一间房,一家五口本已拥挤不堪。去三姐家,去年老爸借钱时挨了她妈的一顿臭骂,况且她家也没有多余的房间。陈志民本就心有余悸,但是已经来了,在学校也已经注了册,不得已还得去试试。陈志民在去大姐与三姐家之间的路上,徘徊了两、三圈,最后还是做了决定。

陈志民怀着忐忑的心,来到三姐家。姐姐姐夫自然高心,很是支持。

姐夫立即去找他的老妈,“妈,我阿舅去年本已考上,因为是走读,放弃了没有去。现在立志复习高考,来我这住二个月,您不反对吧?”

听说陈志民去年就已经考上,也许是县城文化的影响,老妈的态度迥然不同。“年轻人有志气是好事,你就让他住阁楼吧。”

县城文化的影响,让人们羡才,爱才,惜才。姐夫的邻居听说了,忙走过来热情地说:“你家的阁楼低矮,好热的。我家的厢房,有床有书桌,不过堆了些废弃的物品。如果阿舅不嫌弃,就让他到我那里住吧。”

”这等好事还去哪里找?我弟这一来,也给你们一家添麻烦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陈志民的三姐连声不断地向邻居道谢。

姐夫帮陈志民打扫了房间,安放了被褥。陈志民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电灯下看书比煤油灯方便多了,陈志民十二点了还没熄灯。晚上读书要用电,姐夫请来了电工,从自家的电表接了线到厢房。

筛考很快就看完了卷,陈志民虽然数学考得很惨,只有十多分,但总成绩在全班是第二名,这让授课的老师及全班的同学,对这个青丝里过早地掺杂着白发、埋头读书,不轻易说话的”学生老头”刮目相看。

复习时,陈志民感到最棘手的是数学,六年的公式定理那么多,前面的基础没有垫好,怎么去盖上面的楼房?老师在黑板上讲函数方程、参数方程,陈志民简直不如看电影。授课教师给陈志民的评价是:严重跛脚。

高考在七月初举行,考场严肃庄重,前后站着监考老师,严肃的神情让人不寒而栗。三十个考生一个考室,单人单桌,桌距拉得很远。有人想做点小动作,都难逃开监考老师的法眼,有几个考生刚拿出早就准备的小纸条,就被监考老师提出了警告。

陈志民没有准备小纸条,他也不依赖小纸条,他有他的战术。试卷发下来了,他从头做起,不会的、有疑问的他落下来,等有时间再作。会做的题,他先做分数多的,后做分数少的。万一时间到了,落下个把填空或者选择题,分数也不太多 。最要命的是数学,每个题都似曾相识,可就是进不了它的门。

考分出来了,陈志民数学只考了十四分,但总分还是超过了本科段的十二分。他放弃了他最羡慕的公安院校,根据秦校长的建议,填报了省师范学院。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