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楚华的头像

杨楚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10/24
分享
《红丘陵的烛光》连载

第一百零一章 兴建校舍

十几天后,张秋实回到学校,急匆匆地来找陈志民。一见面就激动地说:”县物资供应公司,因市场经济的冲击,已宣布破产,贴了广告,六间门面和后面的仓库,年资五千元出租,暂租五年。条件是库存的几百吨钢材、上千吨水泥全部盘货,且要现金,不准赊欠,粗略估计,大约需要近五十万元。我想租赁,又为盘货的资金犯愁。今天回来的车上,意外地听说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喜信,国家为了扶植个体户,专业户,经个人申请,乡政府核定,工商行政部门审批,可获得三十至五十万元的无息贷款。我赶回来,就与你商量这件事。”

“依我看,这件事是大好事。商机如战机,千均一发,结果殊异,得抓紧时间去办。秋实,你知道我学校的事务多,你赶快写好申请,去乡政府、工商、税务部门办好审批手续,以你的名头先贷三十万元,去物供公司交了定金。星期天我再去办贷款手续,交纳余额。这次去了沿海,看到了这些年的发展速度惊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在全国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飞速地发展,城市楼房鳞次栉比地崛起。经营钢材、水泥,有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物供公司的那批存货,就是一桶金。看外面的形势,我敢料定,不用很久,价格将不断攀升。我没有时间,你去找心语来,那天我与她谈起这事来,她的脑子很清晰。”

林心语处理了一些必须处理的家务,把孩子交给了妈。孩子已一岁多了,正蹒跚学步,老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心语又请了大嫂看护。

来到学校,学生们已经放学回家。四人就办公司的事,聚在一块,仁者献仁,智者献智,把方方面面的事情讨论得透透彻彻。

张秋实立马赶到县城,找到物供公司的负责人,签好了租赁合同,交了第一年的年租。写好申请,在工商局办好营业执照,又到税务局办理了税务登记。

张秋实不敢怠慢,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农村信用社,办好了贷款审批手续,把钱打到了物供公司的帐号上。物供公司的这批货总算拿下来了,张秋实轻松地喘出了一口气,静下心来,等待陈志民星期天来县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手续,交清了欠款,秋实建材行就可挂牌营业了。

林心语抓紧时间,与大哥筹划建房问题。陈志民屋旁的山脚下,有几分责任制时分得的菜地,林心语与大哥拉着绳子量了,拆掉老屋,足够三兄弟每人建三间新房。只是靠近山坡的地方,需要打好些土方。

林心语对大哥说,你立即到乡政府去,找到国土所的负责人,办好土地使用和建房审批手续,一切手续办好了,就可动工。

大哥心存感激地说,志民学校里工作忙,你又带着两个嫩崽,这一切,自然我来操心,打土方,自和大嫂、二嫂承担。大侄儿、侄女也十多岁了,放学后,晚上也可帮帮忙,你俩就不必担心!

林心语说,这事只怕只能累着你大哥、大嫂,二嫂怕是不能期望值过高。

“那还得了,俗话说:’砌屋造船,昼夜无眠。’不要她掏一分钱建房子,力气也不出一点。心语,别担心,你这么真心实意地待兄弟,她既使是石头、木头,也会受到感染的。”大哥很有信心地说。

林心语嘱咐大哥,去国土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把屋后至山坡的荒芜坡地一并纳入使用范围,建房后,在那里栽些果树,孩子们嘴谗了,随便就可摘些。所需费用,一并记入她的帐里。

林妈看林心语两口子忙着建房,办公司,志民在学校课程又重,就把家玉和双胞胎带去了林家。下半年农活不多,老俩口一起照料外孙。

林心语安排妥当,星期天一大早就与陈志民赶往县城,打扫卫生、装饰门面、准备开张事宜,里里外外忙过不停。

也许是天公作美,也许是政策透明,秋实建材行所办各项手续,一路绿灯,顺顺利利地开了张。刚开张,店里不太忙,张秋实见林心语家里筹划建房,就让林心语暂时先回家,生意忙了再通知她。

由于四个村支部的同心同德,大力宣扬龙部长、陈志民、张秋实捐资建校的事迹,村民们受到了深深的感染。

这天星期天,趁学生没有上课,四村支部在学校的操场里召开了捐资现场会。

会议开得轰轰烈烈,许多在外的工作人员都抽空赶回了家。你三十、他五十的把钱放进了捐款箱。张嫂从县城赶了回来,把自己辛苦赚来,省吃俭用的二百元放进了箱里,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热烈的掌声。

一个寡妇人家,上有老人需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尚且如此慷慨,捐出这许多钱,场上众人无不感动。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场上不知是谁,喊出了他此刻的心声。

只见这人带了头,后面的村民们一个个自觉排成了队,向捐款箱走去。掏出了身上十元、五元,或者一元、五角,恭敬而庄重地投进了箱里。

马大堂来了,后面跟着赖三,各自向箱里投了五十元。

李清明借此机会,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要求各位家长回家教育好子女,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才对得起这许多热心办学的人。

散会后,经清理,一共收到捐款一万多元,李清明脸上挂着笑容,“这下,学生的破烂桌凳也可以换新的了。”

捐资会后,各村村民自觉出工,打砖、平整地基,一切循序渐进。到年底,一座三层、九间教室、十多间教师办公室的楼房,在红丘陵的土地上高高矗立。

一年又将过去,年关即将走来。以前,穷人最怕年关。到了年关,总怕别人要债。责任制已经四、五年了,人们不像以前,饿着肚子,还得四处去躲债。一日三餐,有了温饱,不欠别人的债,去躲什么。

可是,这年月,确实还有躲债的人。这人,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最基层的父母官——村干部,他们躲的是民办教师。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