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回到学校后,我渐渐知道了我们专业三十多个过线同学情况,他们大都上研究生了,其中很多是调剂的。有的调剂到天津工业大学,有的调剂到宁波大学,甚至还有的调剂到甘肃某所学校。调剂去的学校也都不是很有名学校。当然,有一位同学很例外,他调剂到了上海某211大学,校内调剂。
可我很奇怪和吃惊的是,他才考了三百一十多分,按说这点成绩想要上211最差专业恐怕都不够,毕竟他根本连那所大学复试线都没过,苏远垚专业的那考了三百五十多分的同学,总分虽然过线,却因报考的上海那所985学校自主划线,英语要求最低五十五,而他只考了五十四分,与那所学校失之交臂,随后调了许许多多211学校,都调不进去,我的这位同学是怎么做到的呢?!后来我才知道了条非常震惊消息:原来我们学院院长是他远房表舅,是他表舅帮他在那所学校找了人……
他三百一十多分上211学校,而我三百二十多分调了一圈只得灰溜溜收场。这不得不让我触动和反思。反思这最后的结局——自己是怎么走到现在这步的?
我在想,若自己当初不是把想要报考的那专业的数学搞错,也就不会临时换专业,也就不会数二发挥失常,无缘复试;
我在想,若自己发现错误时有壮士断腕决心,坚决报考原来专业,数一再差也不会差到现在分数,同样不会无缘复试;
我在想,当初考试时高数为何会发挥失常,一来或许是水平问题,二来还是心态,自己心态为何向来都很差呢?
我在想,到调剂时为何没早早看到南理工原来专业调剂信息,为何只守株待兔被动地浏览调剂信息网页?
我在想,当初石河子大学抛来橄榄枝时,若不考虑机票又很有闯劲地坐飞机去往新疆,恐怕也不会有现在这局面了吧?
我在想,若不是没有看清事实,调剂时总跳好学校,还夹杂了徐晓迪感情问题,或许就不会错过更多的调剂机会吧?
我在想,若自己家庭也像其他同学家那么殷实,只要过线能上研究生混个学历就可,恐怕自己也会毫不犹豫同意湘潭大学录取吧?
我在想,我们家也有同班同学那样关系,凭三百二十多分成绩,说不定也能调到个不错学校吧?
……
有些事儿,看似偶然,背后其实都是必然;
有些事儿,看似有许多选择,其实能选择的也就那几种。
纷纷繁繁表象下,无非在演绎着高中楼前那句话:
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
当然,只是,我们的性格跟家庭出身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现在不得不承认农村就是跟城市有太大差距。这些差距可能是我们穷尽一生都难以追赶的。当大学宿舍门被推开那刻,我们就各自显现了不同的出身——王旭眼神里闪出来的是商人特有热情和精明,齐康表现出的是小康之家“无欲则刚”的淡漠,而自己露出的是穷困人家“独善其身”客套和戒备……
一场考研像一场战役。决定这场战役胜负因素很多,诸如能力、性格、家庭。考研不再是只关于学习的事儿。我恍然发现,其实很多事好像都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