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也也的头像

也也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1/15
分享

柳河湾连载

夕 阳 无 限 好 不 怕 近 黄 昏(代序)

——为《柳河湾》答读者

按:自《柳河湾》初版、再版和腾讯公司关于《柳河湾》的创作与生活的视频在网上发布,武冈电视台、邵阳电视台和湖南卫视也以此为新闻作了报道以后,陆续收到读者的好心询问。为满足他们的要求,作者特作整理,答复于后。

问:您老为什么想到写《柳河湾》?-

答:我写《柳河湾》,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长期积累和奋斗的结果,是一次长期积累的大爆发。我从小就有一个梦:当一个像样的作家,写一本像样的书。《柳河湾》就是我矢志不渝,不倦追梦的结晶,是我的梦。尽管这个追梦的时间几乎跟我的八十高龄相等,我觉得还是值。至于我像不像“家”,《柳河湾》像不像“书”,我不敢说;只有让亲爱的读者去评判,让不尽的时间去证明了。

问:这么高龄,写规模如此宏大的长篇巨著,一定很艰苦吧?

答:不是艰苦,而是命苦。首先我是个“电脑盲”,而且至今没有“脱盲”。我长期蜗居落后山乡,至今没有几个具有电脑常识的,儿女都远在天涯;师傅,帮手附近都难找。背着电脑进城求教是家常便饭。真是困难重重。不过我还是把它“织成”了电子版。第二是动笔晚,时间长。我写初稿时,已年近花甲,精力一天天减弱。明知力不能貹,全仗信念支持。二十年来我为它晕倒过三次。第一次,我死死抓住桌沿,没有受伤;第二次,人和椅子一齐向天倒下,砸烂了椅子,人幸免于难;第三次晕倒在堂屋里,头部翻田似的犁了好几尺远,怎么也停不住,结果头破血流,差点造成脑震荡,至今伤疤还在。

问:《柳河湾》为什么早不成,晚不成,偏偏在您老年届髦耊却写成了呢?要知道,许多名人都没有活到这个年龄段,能活到这个年龄段的名人也早已“战靴”高挂了呀!

答:这是读者对我和《柳河湾》深层次的关心,我很感谢。残酷的现实告诉我,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下面三个条件:1、生命存在;2、有起码的生存基础;3、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略去求学时间不计,我落第回乡就陷入生命危机,多次被逼去死。而且长16年。摆脱了生命的威胁后,我又要为继续生存基础和孩子成长奋斗,而且一奋斗就是22年。这个时段过去,我已年近花甲——该退休了。只有在这时,我才同时具备了成就事业三个条件。于是我赶忙提前退休,潜心追梦,而且一口气追到今天——又是22年——《柳河湾》第三版问世!。而这时我已是名副其实的耄耋老人了。值得告慰心灵的是,无论在生命挣扎期,还是生存奋斗期,我都牢记并践行赵树理的一句话:卖票不卖票,练功要紧。我以它为座右铭,几十年如一日,不倦地读书,不倦地练笔,不倦地积累。它们为我成就《柳河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立下志向以后,具体地说,是提笔创作《柳河湾》以后,真没动摇甚至放弃过?

答:有过动摇,也有过瞬间的放弃;但是,挺过来了。动摇的原因,我是个老高血压患者,低压一度高到120,整天晕头转向,担心哪一天突然倒下。为了防止赍志以殁,五十岁的时候,我悄悄在日记里立下“遗嘱”,告诫儿女,我一旦“那个”,你们一定要接过我的“柳河棒”,完成我未竟的事业。与笨拙如牛的我不同,女儿很有文学天赋,跨进初中校门,就崭露头角;可惜的是,端上“铁饭碗”以后,她渐渐满足了,不思进取了,想都没有想过要接“棒”。我不甘心美梦就此泯灭,于是重拾梦想,夕阳晚唱。恰在这一年,邻村发生了野崽“认贼作父”未成的悲剧,我像触电似的,马上来了灵感,它给我的理想插上了翅膀。从此我夙兴夜寐,锲而不舍;日夜相继,笔耕不怠;历时二十二年,十三次易稿,终于如愿。至于放弃的那一瞬间,正如上文说的,曾在《柳河湾》里借柳书凡的形象有过具体描述——生命不保,何谈梦想理想?万幸的是我到底没有死。挺过来之后,我又继续奋斗了。

问:想请您谈谈《柳河湾》的主题,可以吗?

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啰嗦几句我创作《柳河湾》的初衷。我提笔蘸墨之先,就树立一个信念:排除一切束缚,走自己的路。无论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决不拾人牙慧,都要走出一条属于的路。

我琢磨,在这里,读者问的可能是指长篇小说的主题。如果真是这样,恕我无能,鄙人很难满足亲爱的读者。《柳河湾》是一部没给主题先下套套的书,起码在我的主观构思这样。我从不迷信主题。我认为,所谓主题,其实是作者思想感情在字里行间的自然流露的精髓。不要事先给自己做套。短篇小说可以只写一个主题。中篇就很难,长篇如果只写一个主题,未免单调;一部惶惶百余万言,叙述一个山村50年风雨变迁的大书如果只写一个主题,在我,想都不敢想。谁能说得清,《人间喜剧》、《源氏物语》、《红楼梦》……的主题到底是什麽?我只知道老实实践习近平同志的教导,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描写生活,反映现实(自然还要升华内涵)。因此,在《柳河湾》里,我只知道老老实实描写一个南方山乡50年的风风雨雨,并不刻意先给它下套。但是不刻意追求主题,并不等于它没有思想内涵;恰恰相反,它的思想内涵可能异常丰富。从目前读者反馈给我的意见看,其内涵就有扶贫扶志说,宗族斗争说,人权说,家国情愫说及自传说等等。这就告诉我们,《柳河湾》至少是一部有多方面思想内涵的书,它是对现行创作模式的一种解脱。不迷信主题,并不否定小说有魂。《柳河湾》的魂就是朴素的家国情愫。检测这种情愫有无、轻重的试金石就是“夜明珠”。对“夜明珠”的态度就是《柳河湾》的魂。这是不是老鼠子上秤钩呢——我没去计较那么多。

问:《柳河湾》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部分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有些人物几乎达到穷形尽相在地步。您是怎么刻画出来的?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您认为写得最成功的有哪几个?

答:读者在这里问的其实就是我塑造人物也不走前人的老路,特别是“高大泉”之路。说到《柳河湾》描写人物刻画形象,也要感谢习总书记的教导,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去人民群众中找影子,去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寻找描写他们性格的素材,挖掘提高他们的性格的品位的情节及细节。尤其塑造底层人物,甚至底层的底层人物。我长期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农山乡,跟农民朝夕相处,水乳交融,有时还跟他们“干仗”;所以不愁找不到影子;但是,不能“照相”,也不能拔高;只能融汇、升华,进而提高。这里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物——度。无度不感人,过度又损害形象。因此只有把这个“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塑造出来的人物才栩栩如生,真实可信。这个“度”的定盘星就是这四个字——真实。在《柳河湾》里,自觉把握这个“度”时,做得还可以,至少没有故意拔高。

我个人认为,《柳河湾》中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不是主要人物,而是一个次要人物——理发师。他自私、狡黠又有点可爱。比较成功有三个:老支书、老半斤和舍命王。老支书忠厚老实,朴素善良;虽不善谋,却也能断;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是老实农民,又是农村基层的好干部。我是噙着泪水写完他人生最后的悲壮一幕的。老半斤性格比较复杂。他既敢想敢干,敢怒敢言,又很任性;不仅有胆量,而且气魄非凡,尤其可贵的是有朴素浓厚的家国情怀,是农民中不可多得的“脊梁”。尽管他有缺点,有时还很严重;但是瑕不掩瑜,明眼人是能够看出来,并原谅他的。舍命王勤劳俭朴,狡猾自私;虽然自私却也自私得可爱又可笑;即使阶级观念有时模糊,也模糊得令人捧腹。在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中,好人也有毛病,落后的人也有长处;并不如某些人讲的写的那样,好人都是完人,坏人、落后人都一无是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河湾》是对传统写法的另一个挑战。不过也有几个写得不够理想。例如柳是正、两头蛇、柳书生等。

问:《柳河湾》写的既然是20世纪后半个世纪中国农村的风雨,理当有几个盛大的正面的斗争场面。因为这段时间的中国是个“斗争社会”,农村尤其突出。很遗憾,这样的大场面,在《柳河湾》里,我们一个也没有看到。这不能不说是《柳河湾》的一大缺陷。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前面说过,创作《柳河湾》,我要走自己的路。选择情节自然也不能例外。茅盾先生曾经说过,小说的情节,既可以选择生活的横断面,也可以撷取生活中的浪花。自解放以后,纵观农村题材小说,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实在写得太多了,简直是充斥。我若再参加进来,不是更加显得多余了吗?基于此,我选择了茅盾先生教导的第二种情节选取法——生活中的浪花。所以,《柳河湾》的情节,横切面的少,生活中浪花多。这是不是舍本逐末呢?我不敢苟同。这正如柳河湾人常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并无本末主次之分,所以不能“以强凌弱”。

问:有人认为,《柳河湾》写是写得好,就是太散了一点。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答:这些好心的读者在批评《柳河湾》的艺术结构。有关《柳河湾》的结构,事先我也没有刻意去追求,信马由缰,纵情挥洒,任由情节自由发展,到初版前夕才基本定型;到再版时就非常明显了——“丁”字型的结构。再从第二版到第三版,这种结构就更明显,也更完善了。大致说来本书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前四十一回写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南方农村,着重横向介绍本书中的主要人物的经历和性格,是“丁”字的一“横”;后六十回写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南方农村,着重纵向深化主要人物的的性格和品质,是“丁”字的一“竖”。纵横结合,纵深配备,一步一步地把情节推向高潮,从而完成人物性格的历史定位;所以宏观地看,《柳河湾》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看似形散,其实“神”不散。这跟《红楼梦》螺旋式结构不同,也跟《水浒传》连环式有别,似乎自成体系。这是不是《柳河湾》对传统写法的又一个突破?请亲爱的读者跳出柳河湾,站到杨家岭尖瞧一瞧再说。

问:悉心欣赏过《柳河湾》语言艺术的读者,都不约而同地感到您为了人物活动自如,在精心营造一座庞大的语言宫殿,追求一种极富特色的语言美。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这话过奖了,不敢当;因为语言艺术是个无底洞。有关《柳河湾》的语言,许君新民先生有专门论述,他的观点,除了几个溢美之词不敢苟同外,其余的论点我基本赞同。在这里,我只补充一下下笔前自定的语言标准:文从字顺,琅琅上口;准确生动,雅俗共赏;造句也追求“鹅眉豆——短荚荚”,尽量写短句子。很遗憾,现在看来,《柳河湾》的语言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问:还想问一问,三版的《柳河湾》与初版的《柳河湾》、再版的《柳河湾》有什么不同?

问:有鉴于第一版的粗糙,第二版的仓促,刚准备出第三版时,我就给自己下了“套”:控制在“百回《柳湾》百万言”这个“框框”之内,不再扩篇增幅;只许在写深写透上下功夫,不许在字数上无谓追求。三者不同的地方很多,相似的地方也不少;相似的为主,相异的为辅。三个版本相比,初版是成型版,再版是提高版,三版是完善版。

问:还想问一句。有人说《柳河湾》是南方的《白鹿原》或《平凡的世界》。您对这种说法持怎样的观点?

答:(笑)这是高帽子。读者是不是发现我喜欢戴高冒子?《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都高义薄云,《柳河湾》不敢望其项背。它们的共同点仅仅在于属性——都是农村题材。《柳河湾》跟《平凡得世界》还有一个共同点——“库容量”极接近,都写了100万字以上。

问:最后想问一个问题,综合您老的创作历程,可以给我们读者提供一个什么启示?

答:很简单。你若没有特殊的天赋,又不愿平庸;那么不妨锁定一个目标,老老实实给我们的社会做好一件事。只要一以贯之,你就一定会成功。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