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清扬的头像

风清扬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1/07
分享
《允冠百王——刘秀传》连载

第一百三十二章 平定陇西(6-7)

41-6

建武十年(公元34年)十月,隗纯的将领们还在落门奋力挣扎,忽然传来高平第一城投降的消息,守城将士最后仅存的胆气与忠心顿时消失。

落门陷落。

隗纯退守翼县,但将士已经没有心气,翼县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隗纯召集将领们寻求办法。

隗纯对于召集会议一点也不陌生,从小就看见父亲召集众人商议大事,隗嚣总是很气派地坐在主位上,众人仰慕地看着他。隗纯一直敬仰父亲富有气势的眼神和众人仰慕的神情,总是向往有一天也有机会坐在主位上去接受别人的仰慕。但自从隗纯坐到主位以来,他却从来没有看见过仰慕的眼神,看见的只有犹疑和失落。

隗纯问众人道:“各位将军,现在落门已失,翼县危急,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人人颓丧着脸,默不作声。

众人的沉默让隗纯感到慌乱,他转向周宗,问道:“周将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周宗看着隗纯,脸色为难,见王元正看着自己,当初正是自己和王元、行巡等人怂恿隗嚣反叛刘秀,现在终究不愿第一个说出投降的话来,又见隗纯殷切地看着自己,支吾两声,还是说不出口,只道:“我再想想。”

隗纯失望地点点头,又看向行巡。

行巡看着隗纯年轻的脸,也很为难。

隗纯叹了一口气道:“我知道现在艰难,大家觉得能守我们便守,不能守我们便尽早……”

隗纯“归附”两个字还没说出来,王元忽然站起来道:“为什么不能守,陇西已独立自守好几年了,岂能投降!胜败乃兵家常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王何必担心!”

隗纯看着王元,半响没有应声,然后犹疑地看着众人。

众人无语。

王元道:“你们也都说话啊。”

众人一言不发,各怀心事。

隗纯叹了一口气,“算了,大家都各奔前程吧。”

王元急道:“前年先王困守西县,命悬一线,远比现在狼狈,我们照样能击退敌人。现在情势虽然危急,但还不至于到那样的地步,我愿为大王再找公孙述寻求救兵。”

隗纯苦笑一下,摇头道:“以先父的能力与志向尚不能取胜,我自知与先父相差甚远,我不想让更多的人作无谓的牺牲,将军就不必费心了。”说完拿出刘秀劝降的诏书,向大家道:“如果大家觉得可行,我便派人通报来歙。”

“既然刘秀有诏书劝降,为什么来歙还在进攻,难道大家不担心有诈吗?”王元质问。

隗纯疑惑地看着周宗,诏书是周宗接的。

周宗忙道:“不会有诈,是来歙亲自交给我的。”

众人不再有疑。

“大王真的就要放弃?”王元不甘心。

隗纯叹道:“现在,还能有什么办法?难道我能为了个人可怜的忠义而置这么多西北士子和百姓不顾吗?”

王元怔住了,他没有想到如此年轻的隗纯能说出如此冠冕堂皇的话。王元突然厉声问道:“你们都要投降吗?”王元看着众人,从周宗看到行巡,看到苟宇,看到赵恢,看过满屋的每一个将领,独独不看隗纯。

所有人都低头不语。

隗纯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也不说话。

王元冷笑道:“平常都自以为是英雄豪杰,现在见了刘秀的诏书,腿就软了吗?”

大家皱着眉不说话,隗纯突然一拍桌子怒道:“王惠孟!你想逞英雄尽可去和刘秀决战,犯不着在这里说风凉话!”

王元大吃一惊,脸色一红,怔怔地看着隗纯,一言不发,默默取下腰间的大将军印绶,往桌上一放,按着印绶,朝隗纯一推,躬身向隗纯一拜,又朝满屋人员一抱拳,转身就走。

行巡急道:“大将军去哪?”

王元站在门口,仰天一叹,颤声道:“我王元上愧对先王,下愧对军民,还有何脸面呆在陇西。”王元头也不回,昂首而去。

众人呆呆地看着王元走出房门,慢慢走远,心里无不充满了难过与悲壮。

隗纯猛地站了起来,一边对手下人道“快取一百两黄金来”,一边解下身上的宝剑追了出去。隗纯追上王元道:“大将军,这把宝剑是先父留给我的,我实在无力改变局面,有负此剑。请将军收下宝剑,这是陇西最后的英雄之气。”

王元看着隗纯,又看看宝剑,叹道:“如今局面也怪不得大王。”

隗纯的亲兵带着百两黄金过来。

王元道:“黄金我不能要,宝剑我愿留下。大王如此,也未必不是暂且安身之法。大王去了洛阳,请多保重,如果日后有机会,我会以此宝剑相约,愿我们终不负先王。”

王元转身而去。

隗纯看着王元很快走出了空荡的庭院,再也看不见踪影,不禁潸然泪下。

建武十年十月,隗纯带着周宗、行巡、苟宇、赵恢等将领投降了来歙,隗氏集团正式覆灭。

刘秀在陇西安抚数日,然后班师回京,不久将隗氏家族全部人员搬迁到洛阳以东。

41-7

陇西平定后,羌族部落开始重新活跃。当初隗嚣治理陇西,一意拉拢羌人,政策宽厚,相待友善,彼此信赖,各得其所。隗嚣死后,羌人开始占据城镇和要塞,图谋自立,尤其是金城郡的羌人,占据了金城多处属县,不时发起骚乱,金城郡的百姓很多逃难到武威等临近郡县。

来歙兵分两路,首先攻击最大的羌人部落,斩杀了数十个大小首领和数以千计的羌人士兵,缴获数以万计的牛羊牲畜,还有大量谷物。附近的羌人们无不震服,纷纷投降,只有盘踞在襄武(甘肃陇西县)的乱民傅栗卿部众据险不降。来歙留下马援安抚投降的羌人,亲率大军进攻傅栗卿,很快平定。

陇西由此安定。

陇西虽然平定,但战争带给当地人的灾难却久久难去,到处都是饥饿乞讨的人。来歙下令开仓赈灾,安抚四处流窜的灾民,引导灾民回到家乡,组织人员帮助生产。

凉州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生气,不多久就成为连接河西通向中原的繁华之地。

不久,刘秀召回来歙,对来歙大加赞赏。

来歙道:“羌人不过野蛮贪利,浅陋无识,不足为道。”

刘秀微微一笑,“他们相互纠集,占山为寨,很难纠缠,没想到你们能迅速平定,了不起!”

“文渊常在西北,熟知边地风土人情,平定羌人多赖文渊之力。”

“听说文渊受伤了?”

来歙道:“此前我们攻破了很多羌人部落,一直也没什么事,偏偏在进攻临洮时出了点差错。当时据守要塞有八千羌人,他们听说是文渊去了,就主动来投降。没想到接受投降时有部落突然反叛,文渊带了几百骑兵绕到后山,在夜晚时点火击鼓,吓得对方大乱,文渊一口气斩杀了一千多人,但他冲的太靠前,被流箭击中,幸好并无大碍。”

刘秀点头道:“你和文渊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什么人在你们眼里都不值一提,你们豪气干云,身先士卒,容易轻视对手,以后切记不能为轻敌所误。”

“臣谨记陛下嘱托。”

两人正说话,小黄门领邓禹进来。

邓禹正欲跪拜,刘秀一摆手,请邓禹入座,“难得君叔回洛阳,所以特意请你过来,一起聊聊闲话。”

邓禹和来歙知道刘秀相召想必不会是为了说说闲话,一定是有新的想法。

刘秀见两人神情严肃,笑道:“咱们又不是朝会,不用那么严肃,你们说说陇西下一步怎么治?”

邓禹道:“君叔安定陇西有方,应该更懂陇西的治理之道。”

来歙点点头,直言道:“要说更懂也未见得,只是在陇西也有些日子了,略知一二。”

“那你觉得怎样更好?”

“臣以为陇西已经安定,又有窦融治理河西,整个西北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现在天下之重只在巴蜀。”

刘秀微微一笑,“河西暂可不论,陇西也总得须要有能人守住。”

“文渊足可。”

“文渊雄才大略,安守陇西岂不是屈才了?” 想起在宣德殿下与马援初见时他说的那些话,刘秀不禁哈哈一笑。

邓禹道:“文渊有平定天下的雄才,现在从陇西开始最恰当不过。”

“仲华此话何意?”

邓禹沉吟一下,缓缓道:“文渊胸襟广阔,足智多谋,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陇西部落繁多,安定并不容易,但对文渊来说,当不在话下,待陇西稳定后,将来文渊可对巴蜀……”

“不行。”来歙急道,“文渊与公孙述有同窗之谊。”

刘秀笑道:“文渊忠心无二,善识大体,同窗之谊何妨他个人志向。”

来歙道:“文渊能力与忠心绝无二字,但陇西更需要他,他熟知边事,善理羌人,有他,陛下不用担心西北,至于巴蜀,臣愿手刃公孙老贼。”

“君叔此心,朕复有何忧,仲华觉得如何?”

“君叔文武双全,具有盖世奇才,向来视枭雄如草芥,但公孙述占有巴蜀已久,又据有山川之险,绝不可轻视。臣以为单纯外部用兵,难度太大,只怕事倍功半,如果能有内部接应,山川之险就能成为可利用之资,公孙述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所以臣以为应当先找到内部可接应的人,方可大举用兵。”

来歙道:“仲华说得有理,但朝中向来没有与巴蜀相熟的人。”

邓禹看向刘秀,“臣以为文渊未尝不可,文渊之才,是诸将中的佼佼者,他与公孙述相熟多年,又在蜀地盘桓多日,对山川地形略知一二,以他前去,会更有利于战事推进,至于同窗之谊……”邓禹见刘秀脸色凝重,想想自己也与刘秀有同窗之谊,当即住口,暗自琢磨措词。

刘秀接口道:“同窗之谊无碍各自为战,只是文渊对公孙述熟悉,公孙述又何尝不是对文渊熟悉,只怕也未见的能见奇功。朕以为君叔不仅雄才大略,而且善出奇谋,正是对付公孙述的最好人选。”

来歙翻身拜道:“臣愿早日为陛下荡平巴蜀。”

刘秀请起来歙,郑重道:“朕只希望能够平定巴蜀,勿使百姓受难。”

“臣谨记。”

“连年战争,已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让无数人失去生命,朕不希望为了一个公孙述而失去万千百姓。”

来歙和邓禹见刘秀面色凝重,两人起身顿首。

刘秀叹道:“前方将士为平定天下浴血奋战,后方吏绅坐享其成却不懂爱惜,甚至草菅人命不以为意。”原来近日多处上报奴婢被无辜杀害之事,令刘秀大为光火,刘秀亲自下诏“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刘秀又道:“待天气好转,君叔可从北路进军,君然从南路进军,以你们的能力,巴蜀可期,朕亦无忧,你们爱兵惜民,也是百姓之幸。”

建武十一年(公元36年)春天,来歙与盖延、马成、刘尚率领大军从陇西向蜀地进发。

岑彭在荆门集结,准备从水路进军。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