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清扬的头像

风清扬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1/02
分享
《允冠百王——刘秀传》连载

第一百五十六章 伏波将军(1-2)

48-1

伏波将军马援率楼船将军段志在交趾大败叛军,斩杀徵侧、徵贰,并将二人首级传送洛阳。

刘秀对马援厚加赏赐,封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赏赐刚刚发出,就有人来报告:“马援虽然所向披靡,但恐有二志。”

刘秀不悦道:“不可妄议远征将领。”

“臣并非妄议,而是确有证据。马援不仅用兵如神,而且士兵已经公然称呼万岁!陛下仁厚待人,却不可不提防万一。”

说话人是朱浮。

刘秀从不怀疑马援和朱浮的忠心。

朱浮与马援本来并无交往和恩怨,正如很多萍水相逢甚至无所相交的人一样,谁也不知各自的言行会如何微妙地影响本不相干的彼此。

马援任陇西太守时,威震西北。当时狼羌人叛乱,联合塞外游牧部落,纠集了数十万户的狼羌部落,占据山头固守。马援率数千兵马断绝其水源,最后这些部落大多往北逃出塞外,剩下人员向马援投降。马援善于用兵,更善于以恩信安抚吏民,马援通过教化使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融洽相处,相互安居乐业,使得当时公孙述管辖内的不少百姓都前往陇西归附马援。

马援在西北的政绩深得刘秀赞赏。

马援阅历丰富,为人慷慨洒脱,对各方风土人情奇闻异事无所不知,又善于言辞,每每讲起前朝往事、鬼怪志异,总是精彩纷呈。马援调回京城后,从皇太子到诸王公卿,无不喜欢听马援讲说。这让一直喜欢交际好为人师又深为刘秀宠信的朱浮心中多少有些失落和妒意,不过让朱浮深感欣慰的是,马援比自己年长很多,自己年少成名时,马援还在西北牧马,不名一文。两人虽然并无深交,但两人知识渊博能言善辩又相互欣赏,所以各自心中都以为彼此友善。

朱浮从回京人员中得知了马援南征的一些传闻,让他内心的妒意和友善变得复杂微妙,出于对刘秀的忠心,任何蛛丝马迹都足以让朱浮第一时间去向刘秀汇报,何况这些传闻与马援相关。

原来,马援得到刘秀封赏后,杀牛宰羊,犒赏全军。手下人纷纷向马援表示庆贺。马援对将士慨然道:“当年我堂兄弟少游见我有慷慨之气,常常哀叹我空有大志,曾对我说,‘人生一世,能够丰衣足食,出入车马,任有公职,不离故土,还能为人所称善,人生就足够了。至于追求更大的目标,便是自寻烦恼。’少游所说的是平常人的生活。我与各位受朝廷重托,万里行军,征伐强贼,志在必成。记得在到达浪泊、西里时,那里四处雾气缭绕,遍布沼泽,又有毒气蒸腾,仰头看见空中群鸟飞翔,犹恐坠入水中。当时我想起了少游的话,心中不禁感叹,身陷这样的绝境,再想寻求平常的生活,已是不得!幸好凭借各位的智慧与勇敢,我们终于突破艰难,战胜强敌,使我马援先于各位获得朝廷封赏,我既荣幸又惭愧,我愿与各位戮力同心,共享荣华。”马援像往常一样将自己赏赐所得全部分给手下将士,将士们跪地谢恩,山呼万岁。

朱浮听到回朝的人说起士兵们向马援山呼万岁之事,又是惊讶又是羡慕。在朱浮看来,马援将士的行为是对朝廷的莫大不忠,朱浮必须向刘秀汇报,既是出于对马援自负的嫉恨,也是出于对刘秀的忠心。而且大司徒戴涉因为卷入度田事,在上月被问罪下狱而死,大司空窦融也刚刚告病退位,朝廷三公之位现在空缺两个,对于朱浮而言,这正应该是忠臣能吏显露的机会。

刘秀听了朱浮的话,疑惑道:“你一直在京城,为何知道得如此清楚?”

“朝廷派去的官员,无不对陛下忠心耿耿,凡有风吹草动,无不立马传到京城。”

“为什么不是传报马援历经磨难大获全胜的事情而是这些流言蜚语?”

“身为朝臣,建功立业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凡有半点不敬,都是大逆不道。臣听说了这些事之后,日夜不安,想马援能力超群,又远离京师,怕有万一之事,便赶紧来向陛下汇报……”

刘秀对朱浮的忠心确信无疑,但对他常常诋毁同僚投机取巧不以为然,刘秀淡淡一笑,“为什么他们不来给朕汇报,而是说给你。”

“陛下整日忙碌,心中装得都是天下大事,他们哪里敢来打扰您,臣为人率性,好放荡直言,又常蒙陛下所包容,所以大家有什么都愿意讲给我。”

刘秀凝住笑,叹了一口气,对朱浮道:“叔元,你才华横溢,但只有把才华用在正道上才会彰显其价值。”

朱浮满以为刘秀对自己汇报如此重要的情报会大加赞赏,却不料得到的是委婉批评。

“你对马援了解吗?”

朱浮不敢回答,与马援交往已久,但若说了解,朱浮从来就没有想过真正去了解马援。

“不了解的事不可轻易去讲,尤其是关于他人的功名荣辱,一个字都不可乱说。”

“这些应该都是事实……”

“所谓事实,如果不曾经历不曾印证,我们都很难知道真相。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以恭谨之心对待事实。凡听说的事,若与自己无关,就不要轻信,也不要乱传。你是读书人,应该明白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的道理。”

朱浮满脸通红。

“朕知你忠心之意,但切不可妄议他人功过。你还记得当年征西大将军冯异的事吗?朕相信关中百姓确实称他为咸阳王,但那不是对朝廷的威胁,恰恰是朝廷的荣耀,是百姓对冯异和朝廷的信赖。做天子有这样的将领,难道不感到幸运吗?当时不也有传言说冯异心怀二志。如果听信传言,朝廷恐怕不仅会失去一名忠心服国的大将,还会失去人心和士气。朕若轻信,只怕今天的天下还在分裂之中。伏波将军当年深受隗嚣和公孙述器重,却毅然追随朕征伐天下,为朕平定叛乱,镇抚陇西,令蛮人远遁,羌人尽服。而今远涉交趾,扫平逆贼,伏波之功,足可名垂青史。”

朱浮正支吾无语,小黄门引着中郎将刘隆来晋见。

刘隆跟随马援南征,在作战中身先士卒,率军斩获徵贰,斩首千余级,征降两万人,因功被更封为长平侯。刘隆在平定交趾后带领前军先行回京,马援则留在交趾对当地进行管理整治。

见礼后,刘秀问刘隆道:“元伯有何事?”

“臣方才去看望大司马,见他病重,只怕他时日不多了……”

“朕知道了,已经让御医去看了。”

朱浮道:“大司马身体强壮,应该没事。”

刘秀叹了一口气,“都是九死一生过来的人,身上无不是新伤盖着旧伤,一旦病重,容易引起旧伤复发。这就是为什么朕对国家的功臣尤其怜惜。伏波将军年近六十,还能万里行军,为国家建立功勋,已经很了不起了。”

刘隆接话道:“伏波将军此次征战,几次陷于绝境,若不是他英明决断,恐怕无数将士没有死在战场上,也会丧生在南方的毒虫瘴气中,南方的气候与风土实在是以前作战从未遇到的。楼船将军就是无法适应南方的气候,最后牺牲在征途中。这次出征的将士,近一半都死于瘴气。”

朱浮感叹道:“难怪听说很多将士对伏波将军山呼万岁。”

刘隆一怔,惊诧地看看朱浮,又看看刘秀,心知朱浮向来深受刘秀宠信,他说的话非同小可,竟不敢接话。

刘秀看刘隆紧张的神情,笑道:“这一路征战,伏波将军不仅对将士有活命之恩,还带给大家功名荣耀,将士由衷感激,喊出万岁也是出于爱戴,不必有其他念想,否则让伏波将军何以相辩。”

刘隆见刘秀神情自若,并无做作,心中明白刘秀之意,忙道:“陛下圣明,伏波将军忠心为国,一路给将士讲忠君服国之理,激励大家建功立业。臣深为敬服,但若论功名荣耀,完全是陛下的恩典。”

刘秀笑笑,“朕不是糊涂之君。”

“这是臣心里话。”

刘秀点了点头,“将士们的功名荣耀,都是用性命得来的,朕不会因为一句‘万岁’而疑心有功之臣。”

太医来报告吴汉的病情,已经病入膏肓,随时便会去了。

刘秀赶忙起身,三人跟着太医匆匆赶往吴汉处。

48-2

刘秀见到吴汉时,武威将军刘尚正站在吴汉床前。刘尚跟随吴汉平定了史歆的叛乱,前不久又率军到益州平定了任贵的叛乱,回京便听说吴汉病重。

一帮人正围在吴汉床前小声说话,忽见刘秀进来,正要拜见,刘秀摆摆手,径直走到吴汉床前。

刘秀见吴汉躺在床上,头发花白,容颜憔悴,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刘秀不忍流露心中的痛惜,只是平静地看着吴汉。

吴汉看见刘秀和诸位将军站在眼前,欣然于色,但已经无力拜见。

刘秀扶住吴汉道:“子颜安心养病,不要有什么担心。”

吴汉道:“陛下,臣没有可担心的,能够遇到陛下,是臣全家族的荣耀。陛下已经给我吴汉太多恩典,只恨平生为陛下建功太少。”

“子颜功勋卓著,足可流芳百世。”

吴汉叹道:“我是粗人,以前没有听从陛下教诲,做了不少错事,若非陛下胸怀博大,哪里会有我吴汉的半点功绩。只是我作战杀戮太多,当年不以为意,后来才知罪孽深重。”

“作战难免会有杀戮,也难免伤及无辜,子颜不必遗憾,你为国家四方征战,朝廷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功绩。”

吴汉欣慰地笑了,笑容很吃力却异常地满足。

刘秀让将领们上前来看望吴汉,众人见吴汉已经无力说话,想起与吴汉一起征战的岁月,心中无不感慨。大家忍住心中难过,一一上前向吴汉问候,不敢多语。

众人问候完便又站到刘秀身后。吴汉看着刘秀和众将领,不禁心生浮想,仿佛是在邯郸,大败了王朗,将领们齐聚一堂,又仿佛是在蓟城,大家正在为刘秀失踪而焦虑,吴汉站出来安慰大家,忽然间刘秀便回来了,恍如从天而降……

“子颜,你有什么要托付的,尽管告诉我。”

吴汉回过神来,欣喜地看着刘秀,他果然还在,心中一下安定了,听到刘秀在问他有什么可托付的?

吴汉笑了,他这一生,追随刘秀,已成大功,了无遗憾,哪里还有什么可托付的?又想到刘秀一生仁厚,自己已不能再为他征杀了。

“陛下,臣没有什么知识,没有什么可说的,陛下仁厚,希望陛下慎用大赦。”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五月,吴汉逝世,谥为忠侯,朝廷按宣帝时大将军霍光的葬礼仪式为吴汉发丧。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六月,刘秀任命广汉太守蔡茂为大司徒、任命朱浮为大司空、任命刘隆为大司马。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