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虚炎的头像

陈虚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5/31
分享
《天下正人田锡传》连载

第七十四章 状元回乡

太平兴国三年,锡登榜眼第。其《墓志铭》有证曰:"太宗皇帝亲策天下进士,擢公第二人,时太平兴国三年秋也。"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今安徽境内)。

其实,先前笔者一直称田锡为榜眼,是怕混淆看官概念。而按宋时人文风俗,是将状元,榜眼和探花这前三元统称为状元郎,所以田锡故地乡民一直称尊他为状元郎,就连洪雅徐村(今罗坝)街后九龙山上,亦有其祖坟,被乡民供奉为“状元冢”,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兼政治家。

话说,田锡得第后,京城认识他的官员,名流都纷纷前来道贺,就连不认识,或一面之缘的各色人物也都慕名前往拜会,送礼,以希留个饱满印象。践行时,宋白还特意在府衙大摆一桌宴席,招揽自己的亲朋故友,一来为恭贺田锡新拜入仕,二来也让其露足脸面,结交更多官员,以助其日后仕途顺畅。

田锡谢过宋白,辞别了毕世安,王禹偁,李昉,徐铉等人,便匆匆赶往长安,去见自己已近四年未见的妻子。夫妻久别重逢,自有无限柔情话语道说不完。眼见自己丈夫如今一身绿衣官袍,顶戴花翎的风采模样,心中欢喜不胜,接到家中,老丈人一家更是脸面露足,无上荣光。杨员外自惭当初轻看这小子,如今加倍补偿,将这田锡服侍得妥妥帖帖,倒让田锡有扭捏不便之感。又见了自己的孩子,已然学会走路,在惠君怂恿下,怯生生喊出“爹爹”两字,喜欢得田锡一把抱起他,好似玩物般高高举过头顶,笑道:“汝自是吾田家大郎也!爹爹教汝写字可好!”被一旁暗憋暗笑妻子一下夺过,道:“哪有汝这般父亲!一见面就要教育孩子的,他话还不说不灵便呢!”田锡不好意思摸摸头,对孩子道:“也是!待汝再大几年,爹爹便教你写字。嗯……还有写诗,嗯……还有词赋文章……”逗得孩子扑腾着俏皮活泼的大眼睛,直对田锡发笑。

在老丈人家又住了几日,不敢多待,便带上妻子,随了几个仆役,星程赶赴老家省亲。好在宋时对新任官员十分礼待,假期颇长,一般地方赴任三至五月内赶至即可。话不多说,不出大半月,已赶至家乡洪雅。

此时,乡民和地方官员早接到消息,张灯结彩,铜锣大鼓,礼炮相随,夹道迎接。村民指指点点,评头论足,那位被田锡提过牌匾的面馆张老板见他马队路过,立刻高喊:“难不倒儿,这是咱家那难不倒儿不是!以后常来吃面哈,香辣子多多,不要钱!不要钱哈!”对面粮油铺老板见状,立马挤兑道:“不过一碗面儿,谁看得上眼呐!人家现在是状元郎啦,以后吃得都是山珍海味,就你这小馆子,请人家都不来呢!”气得张老板恨恨道:“你家粮油铺倒是显眼,倒出的油儿那亮堂堂,也不见金子般光亮哈!咋!你说咱家馆子没人看得上,明儿咱就改名叫“状元郎面馆”,加上他题俺家的牌匾,你看得引多少人捧场!”惹得旁边乡民嗤笑不止。

总之,一路嘈杂喧闹一片,说什么得有,田锡坐在高头大马上,引着轿中的娇妻和一班衙役,仆差大张旗鼓行路,听闻十之八九,也惹得这新任官员还怪不好意思。正所谓“金榜题名天下知,海棠花开正此时,前路艳阳花似锦,铺开直御金銮池。”

待一路人马快到田府,几位兄妹姊弟,及其家眷早迎出三里相接。兄长田继云在桥头亦翘首相盼。田锡远远见到兄长,便滚鞍下马,一路飞奔,相拥而泣。也难怪,田锡自20来岁便出外游学,至今已近20年,兄弟二人这十数年不见,早已形容变化,眼见兄长田继云头上斑白头发,额头,眼角也显出许多皱纹,疼得田锡洒泪如雨,道:“兄长这些年可安好!愚弟不孝,晚来慰见,望兄长恕罪也!”

“好,好!一切都安好!自弟弟离家远游求学,愚兄自日夜牵挂,无时不念。而今汝高中状元,为祖上增光添彩,实乃吾田家之大幸也!汝这一去,吾真当汝不回来了……如今……汝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说完,亦泣不成声。

几个兄弟姐妹团报一处,亦皆喜极而泣。哭吧,大家簇拥田锡一行进入屋子,里面早备下一桌丰盛筵席为其接风。

“如今吾弟继冲,高中状元,将来前途未可限量,真乃光耀吾田家门楣,实田族大幸也!今番还带来这么个俊俏媳妇,真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可谓双喜临门,可喜可贺啊!来,为兄敬汝一杯!”

“欸,都是祖上阴德庇佑!家父当年遗愿,某尽力完成矣!今我又与兄弟姐妹重逢,大家齐聚一堂,把酒言欢,诚难得之所幸!见吾弟继炎亦成婚,娶得这般好的贤内助,兴不由胜,吾再敬大家一杯!”田锡此刻眼中噙泪,久离故土,伤怀qie蹀。敬酒完毕,又不禁叹道:“只可惜亡父……”

大家见状,也各自难过。大姐凤英擦擦眼泪,说:“看你呦!一回来就惹得大家陪你哭!汝得状元,这是天大喜事,有何苦闷之!先父先母,先祖先灵门虽不得见,却早泉下有知,吾田家出了你这个大大的人物哩!来来,大姐亦敬汝一杯!祝你前途什锦,还有,再培养出个状元郎才好!”大姐说着,又去逗弄惠君怀中抱着的3岁多光景孩子,席上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

就这样,一家人欢欢喜喜聚了数日。这天峨眉县令杨徽之又特地告假,前来找田锡,两人久别相逢,又是把酒千杯,不知醒醉。忽村上族长亦来,还带了一班本地有名人物都来拜贺,同时见到自家父母官杨知县亦在田宅,大家又是一番不可推脱的酒宴。

席宴上不知哪位提出,本村百年才出一位状元,需得为村中留下些纪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开,有说不如立碑的,有说不如建庙的,田锡笑道:“何须如此劳师动众!我今入村,见村上那青山碑土桥颠簸,似年久失修,不如干脆将之重建石桥,也好方便百姓交通,不知此议如何?”

杨徽之笑道:“如此甚好!君不见,汝不在时节,这洪雅一带建设,都除旧复新,却只留这桥还未新修,若田贤侄新造旧桥,不仅造福百姓,亦是汝个人一件大功德!”此言不仅夸赞田锡,亦表明自己任上之功绩,大伙拍掌称是!

于是,便有了前文所叙,田锡修桥赠银,并提笔“洗墨桥”和题联一事。后来,据当地老人常志成回忆说:“五十多年前,曾目睹在青山碑下的‘洗墨桥’与石刻对联,尽管历史沧桑,桥拆碑毁,但我对‘洗墨桥’上对联仍记忆犹新……”在纪念田公千年忌辰之际,罗英挥毫重书田公原联——“洗尽凡尘涧溪载咏,墨流古迹溱洧同风”,以表敬仰之情。

行文此处,看官或许想问,不知那田锡的对头胡旦,与此同时,正在做甚?想必也风光得很吧!笔者答言,当然。既然写这田锡传记,笔者自然也将其相关人物多方考证,觅得一段胡旦高中回乡路上的趣话,与看官闲余把玩,方知那古人得仕后的得意洒脱,真乃无比之快活惬意!

这胡旦自那状元及第,更是名声响亮,风采异常。几个月后,他满面春风衣锦还乡。可还没捂热酒席垫子,忽闻江浙来人,要请他来圣祠题联,此等卖弄文采,扬名立万之事,他怎乐得不为?

原来,数年前,为崇尚圣德,浙江富阳地方的文武举子和秀才们进行了集资和捐助,兴建了一座"两圣祠" 。在这座祠的正殿上,供奉了孔夫子和关云长的座像,并两侧的立柱上准备写一副抱柱对联。可是上面写些什么呢?这些书生和武举人便发生了争论。文人认为上联应写孔夫子,下联写关云长。武举则认为上联应写关云长,下联才写孔夫子。究竟把谁放在前面呢?大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争我吵,各不相让。

就在这时,坐在靠边的一位中年秀才开口了:"诸位,大家这样争来吵去的,就是十天半月也争不出名堂来。听说,今年山东才子胡旦中状元后衣锦还乡,我看还是请他来写最合适。"对胡旦的才学,大家早有耳闻,却未实见,其中有人佩服之,有人却颇感不屑,好奇者便想趁此机会也看看这胡旦的学问。因此,造两圣祠的发起人赶忙修书一封,又怕不诚心,还专门派人乘船去山东接胡旦。浙江富阳到山东滨州相距千里。当人们找到胡旦并向他说明来意以后,胡旦也不推辞,便随船来到浙江。

进入富春江后,刮起了顺风,船工便不适时机地扯起了风帆,船便飞快地溯江流而上。船上的文人听到潺潺的水声,便情不自禁地拨弄起丝竹、吹起笙箫来。一时,江面上飘起悠扬的乐曲声。这时,胡旦站在船头上。他听着悠场的乐曲,看着前面有一只遥橹的小船,渐渐被扯着风帆的船赶上了,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了起来:“逆水行舟,橹速(鲁肃)不好帆快(樊哙);迎风奏乐,笛清(狄青)怎比萧和(萧何)。 ”

接着,聪明的胡旦又把话题引到"两圣祠"正殿两侧的抱柱对联上,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橹和帆都是行舟工具,但各有各的用处,缺少那一样都会给行舟带来不便。而笛声清而厉,箫声脆而远。依声入谱,方成悦耳之声。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原诸公都是学问人,一听便深察其理,皆露惭愧之色。打这以后,这些文人和武举子就不再为写抱对这事争吵了。

再说胡旦一到富阳,便随他们前往两圣祠。他先看了看正殿供奉的两圣,再看了看两侧的两根立柱,当即吩咐拿上纸笔。略一思索,便写下了这么一副抱对:“孔夫子,关夫子,圣德威灵同传百世;著春秋,看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年。”

这副抱对写得好,好就好在把两个圣人的业绩,不分先后地包含了进去。 那些文人武举纷纷围上去一看,细细品味了一会儿,不由异口同声地赞道:"写得好极了,不愧为当今的高才!佩服,佩服!"

笔者找到这个故事,颇以为趣。试想,太宗时期的胡旦又怎知将来,仁宗时期要出个文武全才的狄青呢?若是知晓,或许此联更可添神来之笔,又现别番光景了罢!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