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虚炎的头像

陈虚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6/02
分享
《天下正人田锡传》连载

第八十二章 孟贲不疑

“此人今日并不在殿上。乃前年领雁门关大捷的将领杨业是也!”

一语既出,又惹得朝堂一片哄杂。忽然,一元老将昂首站列出来,朗声道:“不可!”众人侧目,原来是老将楚昭辅。

这老将是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后周时,隶赵匡胤麾下,有才干,颇得赵匡胤信任。宋初,为军器库使。太祖亲征泽、潞及淮扬时,以昭辅为京城巡检。建隆四年(963),权知扬州。开宝四年(971),拜左骁卫大将军、权判三司。六年 (973),迁枢密副使。九年(976),权宜徽南院事。太平兴国初,拜枢密使。太平三年(978),加检校太傅。从太宗征北汉,加检校太尉。后以被疾罢为骁骑卫上将军。今年已是69岁高龄,可谓是武将之中最年长,也最德高望重老臣。

对于初出茅庐不久的中青将领,他毫不以为然,更何况杨业原是北汉主刘继元的旧部。原来,自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宋伐北汉,刘继元献城投降后,杨继业还继续据城苦战。宋太宗爱其忠勇双全,很想收归己用,于是命刘继元招抚杨继业。刘继业为保全城中百姓,开城受降,迎接宋军。宋太宗授右领军卫大将军,复姓杨氏,名业。后又任命杨业为郑州防御使。这楚昭辅自五代纷乱时局的军营中生长,见惯了叛军和降卒,从不信任降将,更何况这杨业连旧主降后,仍坚持不降,最终迫于时局而降,才两三年光景,怎可委以重任?在他心中,雁门关大捷,也不过一场小小军事表演,并不足以见其才能和忠心。

楚昭辅道:“陛下。切不可听信那宋白和田锡一面之词。这杨业,本就是降将,如今未立寸功。若说他雁门关一役侥幸得胜,也不过职责所属,并兼潘帅后援,两者前后夹击,才得以弱胜强之。当时,若非潘帅及时赶到,其战果如何,还未可知,宋大人怎可将雁门关之胜功,全归到杨业身上,更何况便因区区之兵家事,委以重职?须知打仗军事并非儿戏,派将封帅亦同,乃是决胜之重。若陛下重用此等乳臭小儿,莫如老夫披甲再战,不过杀他辽狗千百,以身殉国罢了!”

太宗为难道:“爱卿又何须如此阻拦!汝自是开国头一号功臣,今负病在身,朕如何忍得汝再蹈沙场之苦!”其实太宗征汉时,亲见这杨业的武功和忠勇,颇爱其才,并且朝中武将大多皆为跟随太祖南征北战的遗老,往往居功自傲,难以调控,他却实也想从较为年轻一代将领中选拔出能委以重任者。可碍于武将气血刚勇,桀骜不逊,若这楚昭辅反对,必定代表众多武将的意思,自己也不好武断行事,怕惹怒一班元老。

宋白讥嘲道:“当年潘帅说是后援,不过见杨业兵胜,才出来分个战功,若没杨业孤胆,率数千骑兵,乘夜黑奇袭十万辽军,怎可能造成后来的辽军溃退,和潘帅夹击之势。怕是潘帅早已丢盔弃甲,弃暗投“明”了罢!”

楚昭辅怒喝:“宋白,你!”宋白若视而不见,继续对太宗道:“故臣以为,此战之功,非杨业莫属。这北汉将领杨业,素以骁勇闻名。其深谙兵法,有勇有谋,自是年轻将领中之翘楚,目前我大宋正缺如此悍将,才得以让契丹蛮族屡犯中原似家常便饭。然虽辽人勇壮,骁勇善战,却多无谋,我朝老将沙场御敌,却不可硬斗,需此等少将辅助,方显智谋。”

楚昭辅朗声大笑道:“宋大人,照汝说法,若非杨业小儿辅佐,那些年我们随太祖征战,大小战役数百,难道今天我大宋所得之江山都是吃败仗而得到的么?”

宋白也不理睬,继续对太宗解说道:“不知陛下忆否,田锡前表奏言,“臣又谓取舍不可以有惑,故曰:‘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若今日危难之时,陛下还反复犹疑,举棋不定,不正中此言?!臣愚见,陛下应弃孟贲之疑,遇大才当用则用,遇大事当断则断,如此才不失为贤明睿智的君主啊!”

楚昭辅等众多将领再劝,太宗用手一摆,示意不必再说。思虑良久,拍案对文武百官道:“朕意已决,即刻发诏,拜杨业为镇远将军,大司马都督副统领,即刻回京,领十万军,开赴满城,协潘总帅统领,共退辽军。”

百官伏地三拜,大呼“吾皇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待百官起立后,太宗又对宋白道:“杨业既汝与田锡奏荐,若他果立大功,必当重重有赏,若他辜负了朕的厚爱,你可替田锡担责?!”

宋白自信回答:“陛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已选定人物,何须再问臣下之责?试问,孟贲之壮力者,击小儿何须疑之?”

宋白再次重申了大宋朝之与辽国间本应摆正的态度,令太宗信心倍增。太宗大笑道:“好,朕要听的就是你这句话!既朕已做出决定,自然不会后悔。我大宋幅员辽阔,兵多将广,区区契丹蛮夷有何可惧?孟贲之疑,可笑,可笑啊!”说着,便起身离开龙案,大笑着阔步退殿而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