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春桥的头像

穆春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5/06
分享
《食色记》连载

第四十三章 祭灶过后要忙年 新年祝福淡如水

腊月二十三,院门外竹板响——

竹板一打响叮当

恭喜发财又健康

如果不是贵人赐

穷汉我早饿断肠

……

竹板一响,家人知道是那几个要饭的,天天在这三街六巷转悠,早熟头熟脸。听说个个家乡盖了楼,街坊大都嫌弃他们,说年纪轻轻的,腿脚麻利,却乞讨为生,不正干。妈妈宽容,不许妹妹给脸色,上门从不让空手,或给硬币或给刚出笼大白馒头和肉包子。

要饭的见是妈妈开了院门,送了张灶老爷塑料画像,嘴里道:

竹板一打响叮当

大娘是位女菩萨

天天上你门上讨

灶王神爷保佑你

……

要饭的挨门挨户推销灶老爷画像,见是妈妈开门,不肯要钱,说遇见心肠好的女菩萨,专门来敲门,要白送一张。妈妈知道行情,5元一张,拿出钱硬塞了。平日里,家里有点纸箱子、啤酒瓶什么的,妈妈不卖垃圾,整齐摆在垃圾箱旁,让捡垃圾的拣。

用妈妈话说:不和穷人讨生活,不和拣垃圾的争小利!

我看妈妈拿进来那灶老爷画像笑,长得似财神爷,手拿玉玺,戴着不知何朝何代官帽,挂着三缕大胡子,恭立在灶火燃燃灶台上,哪还有半分庄子笔下“灶有髻”形象。去年画像甜些,灶老爷和灶奶奶还是一对,今年,灶老爷媳妇不知到忙什么了?

画像两边挂着一副对联---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等到晚上,爸爸让我把灶王爷贴在灶台上,前面摆张小桌子,摆上香炉、红蜡烛、水果、祭灶饼(芝麻糖饼)、祭灶糖(麦芽糖),燃上三支香,辞灶。爸爸讲究,送灶王爷只让我参加,不让妈妈、妹妹经手。爸爸说:“老传统,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爸爸拿糖糊抹在灶王爷嘴上贿赂他,拜道:“灶王爷呀灶王爷,给你糖吃,给你吃蜜,让你从嘴呀甜到心,吃饱喝足,今夜到玉皇大帝面前为我家尽拣好的说。”爸爸说完就拜,我跟着爸爸一起拜。

祭灶后,离春节很近,妈妈便要开始忙年,天天跑菜场超市,买糕买糖,买米买面,买鸡买肉。

两个妹妹不知逛了多少遍街,早早买了过年新衣服。自有记忆,父母春节必给我们兄妹添新衣服。家乡有首民谣,每个孩子都会唱----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花帽。

小染私下道:“爸爸妈妈好多年没有添置新衣服。爸爸年年春节穿那件蓝色中山装,袖口都起毛了;妈妈身上毛衣穿好多年了,都洗变色了。我们兄妹各拿一点钱出来,给爸爸买套西装,给妈妈买件羊毛衫。”

小染提议,我和雨璇都支持。

兄妹上步行街,给爸爸买了套“雅戈尔”西装,给妈妈买了件“鄂尔多斯”羊毛衫。妈妈穿着大红的羊毛衫,很高兴,说:“很喜气。”爸爸穿着西装道:“这什么东西,到处漏风,穿身上浑身不舒服,还是穿中山装舒服。”

妈妈开始翻橱倒柜,把平时不常用的瓷盆、竹篾全找了出来,洗干抹净,铁盆、瓷缸专门用来囤肉制品。肉丸子、牛肉、鸡爪、猪蹄……卤熟熟菜堆满满的;竹篾、瓷碟用来盛面食。糖饼、韭菜饼、肉包子、素菜包子……包了十几锅,垒得满满当当;塑料瓶子、玻璃罐子全部用上,专门放点心。馓子、黏糕、芝麻糖、白糖果子……炸上几大盘;阳台上也不闲着,晾衣绳子上挂满了腊肉和新灌的香肠。

按爸爸说法:“正月十五还在年里,不动锅不动火,天天要有现成的吃。”

书房北窗口摆张临时案板,食物全部上楼,堆放在案上。楼下客厅暖和,有个老式蜂窝煤炉子,食物存不住。楼上冷,房间温度低,权当土冰箱用。

正月里,食物放上十朝半月也不易变质。

连云港冬季没暖气,天气阴冷,三九天室内可以结冰。东北人移居连云港都很难适应,冻得稀里哗啦的。

过年,食物准备丰盛,代表着小家庭生活富足丰润!我很幸运,没有老辈人经历过的饥饿记忆。父母自我出生,拿公家工资,家景不错。记事起,常见邻居家计划粮不够吃,拿盆或口袋来我家借米。

“忙年忙年。忙忙碌碌又一年!”腊月二十九,妈妈在厨房淘洗黑芝麻。黑芝麻洗净后,拿去阳台晾晒,晾干后下铁锅炒熟,用机器绞成粉末,加上红糖和猪油做成汤圆馅子,包黑芝麻汤圆。

除夕早晨,天蒙蒙亮,爸爸、妈妈便早早起床忙,开始忙活年夜饭。年夜饭讲究排场,安排八盘冷菜、八盘热菜、四碗硬菜,鸡鱼肉蛋、甜汤咸汤,一道不能少。我起床看见案板上里脊肉和排骨,提意见道:“我爸年年雷打不动要做两道菜,一道糖醋里脊肉,一道糖醋排骨,没人动筷子,年年却要做。”

妈妈悄声道:“大过年的别乱说话,别惹你爸生气。老头子是个老顽固,你也不是不知道,说也没用。”

吃完年夜饭,父母小憩,养精神守岁。照例由我这长子长孙贴对联。贴对联、上年坟、祭祖这类事情,爸爸不让妹妹上手。楼上楼下六道门,要贴六副对联,不是简单的活。好在好兄弟海鸟,每年吃完年夜饭会来帮我贴对联。

午休后,父母起床,开始包汤圆包饺子。妈妈知道我爱吃韭菜黄猪肉饺子,年年春节包我爱吃的。猪肉选的五层五花肉,绞成糊后加点虾肉提鲜,再放少些香菇提味,做成饺子馅。爸爸抗议道:“明明知道我爱吃大白菜馅的,可尽包儿子喜欢的。”妈妈会骂他:“你还有什么出息,还跟儿子争。”

我建议道:“妈妈,你包两种馅子饺子不就好了。”

妈妈道:“你小嘴说的还怪轻巧,年年忙到三十晚,累得腰酸背疼,哪还有精神包两种饺子。”

家乡过年有吃钱饺子习俗。包饺子时,妈妈会在一个饺子里包上钱币,放话出来,谁初一早上吃到,谁新的一年要运气最好,能发大财。也是奇怪,连续数年钱饺子都让我吃到。两妹妹说我运气最好。后来,小染发现,原来妈妈偏心,每次包钱饺子,会在饺子上做上记号,装饺子时,顺便装给了我。

除夕掌灯时分,爸爸会新做几道小炒,再把中午剩菜热一热端上来,一家人围着大圆桌边吃边看春晚。童年,还没有电视机,除夕一家人围着小炭炉子烤火,听大人讲古。炭炉子上烤点山芋、花生、白果什么的,想一想,童年的味道特别暖甜。妈妈会在刷干净的锅里放上豆腐、米糕和青葱压锅,寓意新的一年不空锅。豆腐谐音“都富”;米糕寓意:“步步高升”;青葱象征“葱笼旺盛”。等到零时新年来到,孩子才可以睡觉。

听到孔望山龙兴庵的钟声响起来,我就知道新年的脚步近了。我拿出早准备好炮竹和烟花,提前上阳台,挂好摆好。我会先放几个炮竹提提精神,寓意家人新年步步高升,然后,掐着表,手里拿着点燃的红红火火,看着秒针铁铁踏踏地走向新年。一旦零时,便点燃长长的鞭炮,“铁铁踏踏”“劈里啪啦”便满世界响了起来,幸福安康的新年便来了!

小染、雨璇顽童时,会让我拆些零散鞭竹,央求我带她们出去放炮。现在成大姑娘反而怕了,鞭炮响起,都躲房间里不肯出来。

初一起床,我习惯先摸枕头。小时候,爸爸会在我枕头下放糕,让我起床吃到开口糕。起床洗漱完毕,妈妈会端来枣茶,让我喝上一口,希望新的一年生活甜甜美美。妈妈早把热气腾腾的汤圆和饺子端到大桌上。本地习俗,大年初一早吃汤圆与饺子。饺子寓意弯弯顺,希望新的一年万事如意;汤圆寓意元宝,期待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团团圆圆。

刚过去一年,微姐初为人妇,绣衫彩裙第一春。南方山峦隐隐,星空闪闪,天空之城隐现。婚后,她没有给我一个电话,没来过一封信,但我笃信微姐会给我送来新年的!鞭炮声声渐渐弱下来,电话铃声果然响起。我心“咕咚咕咚”跳将起来,小跑去接电话,话筒里传来微姐熟悉的声音----

“丑石,新年快乐!”

“微姐,新年快乐!”

相互祝福后,却一下冷场,彼此沉默起来。

婚后,我不知该如何称呼她。以前恋人之间亲昵词语,现在已然全部不合适。

微姐婚前,书信里我对她的称呼是递进式的,随着亲昵程度的加深不断改变称呼:静潭、亲爱的、小宝贝、微、我的微……微姐婚后,仿佛点触了复原键,恢复了庐山称呼---“微姐”。

她叮嘱道:“年后出远门,要注意安全,要多保重身体!”

“会的。”

“定好了日子吗,去深圳?”

“我订了机票,正月十六晚上出发。”

“离开了家,以后一切都要靠自己,要少抽烟,要喝酒。”

“不用担心,我又不是孩子。”

微姐知我要去深圳。我给她去过一封信,说了这事情。微姐再想说话,眼睛却不争气湿润起来。这不是流眼泪时分,既不能让他知道,也不能让我知道。微姐悄悄抹了抹眼睛,说:

“你父母还好吗?”

“我父母挺好的!”

“嗯。你父母一定是最担心你的人。”

“妈妈最为担心,耳边天天唠叨不停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嘛!”

我们两人又陷入了沉默。

“微姐,代我向你父母、老公及全家问好,祝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阖家欢乐,圆圆美美!”

“谢谢,也代我向你全家问个好!”

我们简单说了几句,便挂了电话。

我知道,他在身旁,我们无法自由交谈,只能说几句不疼不痒的话。能接到微姐新年祝福电话,我已经很满足,哪怕不说一句话,也幸福地拥有了她的祝福。虽然想说的话很多,此刻却只能彼此藏在心底。

世界上最牵挂的祝福,只能淡淡的的——

淡淡的像一缕春风,不抓住,就要从你的身边悄悄掠过。

淡淡的像天际的一颗孤独的辰星,闪耀、明亮却很遥远。

淡淡的,淡淡的,让人想掉下幸福而又有点伤感的眼泪。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