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不久,报社通知面试。早报新成立,正值用人之际,胡总编先前看过我简历,眼前一亮,知是熟手,正求之不得。
他想看看人,不是歪瓜劣枣就有收编之意。
程序要走。面试现场设在报社三楼会议室。大厅走廊坐了四五十位面试者,乃第一关笔试佼佼者,被办公室电话通知面试。工作人员叫名字,叫到谁,谁进去。
叫到我,我推门而入。房间中央孤零零摆着一张椅子,对面摆着一张长条桌,铺着绿色厚绒台布,面对面坐着五位面试官,四男一女。我知道这几位是早报编委会大员。 C位是大名鼎鼎胡总编,姓胡,名有才,很文艺的一个人,本地凡出版文化类出版物,扉页编委名单里常见其大名。
四位副总分列左右,三男一女。
身材高挑的美女副总姓郑,拿着我厚厚一叠简历,见我进来,侧脸特别提醒道:“这是秦三叠,深圳专门请假赶回来参加面试,任职深圳文艺报副刊部主任。”
胡总编略点了点头,国字脸上有一双锐利的大眼睛躲在厚重的黑色镜框里眨巴眨巴着,一直盯着我看。他不多说话,脸上一直保持着让你难以察觉的微笑。这两个厚重的黑框框,老让我想起书上过世的作者。我不由得在心底为自己的拙劣想法--“呸呸呸”。
这样的微笑数似笑非笑,却能让你从他的严肃中阅读出一丝善意。这是常年的职场生涯训练出来,让初识之人会感觉踏实亲和,可对我这阅人不少的人来说,如此笑容既掩己心思,又让他人难窥究竟。
我猜不透这位面善老主编脸上玩味之表情,被他探寻的目光看得脊背发痒,感觉脊椎里要跳出几只虱子来。
胡总编看了看我本尊,像在连云港博物馆里观看镇馆之宝--黄玉猪,翻了翻学历,继续饶有趣味地微笑。我足足等待了漫长的十几秒钟,才听到见他温文尔雅的声音:“报社招聘要求,学历须本科生,你大专,学历不够,但看你的简历,在深圳有丰富的采访、编辑从业经验。早报刚成立,百废待兴,正是急需用人之际,编委会专门开会讨论你的问题,经商量,慎重决定,想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录用你为签约记者。”
这样情景,我不知该如何对话,只好不言。
胡总编继续说道:“签约记者虽然没有编制,但这只是用人体制与机制的不同。早报现在也要探索新的用人机制,这种机制要活,要能适应新的办报理念和要求,公职待遇方面是能者多劳。你来早报工作,工资待遇、奖金、福利都将实行绩效工资,与其他有编制者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我点了点头,表示接受。
胡总编道:“你回去等通知,如果通知你,新年第一天1月1日就过来报社报道。”
出门来,心中虽觉美中不足,可仍值得喜悦。连云港不是深圳,多少人打破头想进报社而不得,对我破格录取,已是极大恩赐,我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之余地。
报社招聘公告一经贴出,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者人才济济,名牌大学研究生、本科生比比皆是。他们要过笔试、面试、政审数关,能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的确不易,而我被破格免试录取,以人才引进的方式签约,已属相当幸运。
回连再为冯妇,许是命运作弄造化。也注定了我这一辈子要从事纸媒这个行当!
时下,全国各地时兴创办早报、晚报、晨报、都市报,市宣传主管部门赶潮流,想办一张给老百姓看的小报,便花钱收购了一家行业报,拿到全国刊号,从原行业报带过来一批人,又从大报调了几个老编老记过来当领头雁,再从社会上招聘了十几个人,这就人马齐整,拉起旗帜开干。
知道我顺利入职报社的消息,全家人都很高兴。妈妈买来韭菜木耳虾仁和前腿肉,特地为全家人包了三鲜饺子。
元旦,到报社报到。欢迎新同仁大会上,胡总编说,主管部门专门召开一个座谈会,请了本市一帮学名远播的学者给早报起名。会上有一老掉牙大儒道:“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首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说的瀛洲即古海州地区,《山海经》所述天下三座神山之一的瀛洲,即今天连云港境内的海上云台,地方报纸起名要体现地方文化底蕴,建议取名《瀛洲早报》。”
此言别出心裁,获与会者一致赞同。领导听了,深许其然,当场拍板定案。
早报问世后,有官员不太认同,调侃道:“起这个名字酸不拉矶,拗口聱牙,一点不吸人,不如痛痛快快叫《东方早报》,大气好记!”有市民道:“名字文绉绉的,不知哪个咬文嚼字老学究所起名字,一点不接地气,叫《港城早报》多实在,一看就是老百姓的报纸。”有好事者道:“叫《东方晨报》洋气,起码顺口!”
《瀛洲早报》出创刊号时,报社开过几次策划会,就版式和版面定位交流意见。会议上大家意见庞杂,莫衷一是。最后,胡总编归拢大家意见,报纸每日出一十八个版面,分为四大板块:一版二版要闻版;三版四版地方新闻版;五版六版热线版;七版八版经济版;九版十版,时尚环保版;十一十二版,娱乐新闻版;十三十四版面,国内国际新闻版;后面四个版,专刊副刊版。
市民担心多余。早报出刊,大受读者欢迎。不长时间,经营有模有样。
领导因人设岗,不然几个大报来的摆不平,为减少纠纷矛盾,把编辑部一拆为三,分别叫编辑部、国际部、专副刊部。我有编辑经验,被分配至编辑部做编辑,负责编辑九版环保版面--“绿色家园”。记者写来的第一篇稿件,我至今印象深刻,题目—“市民街头乱吐痰,影响市容”。
我精编稿件,画报上找了配图,一切就绪后,开始在设计板式上动起脑筋。左思右想,我精心设计了一个目前在一线城市最流行的通透板式,稿件分布横平竖直,不再曲里拐弯,版面效果简洁大方直接明了。
我喜滋滋拿桌新版式去给胡总编审阅。胡总编看了板式,拿在手力使劲抖了抖,斥责我道:“还在深圳做过报纸,也算是老报人,还不如一个新手,版面横竖不通气原则难道都不知道嘛!”
胡总编一辈子做大报出身,格局思路早被束缚住,按他的思路,都市报被办成了大报微缩版,文章版面上编排得错综复杂,黑压压满眼皆是文字,版面语言非常压迫人。
我后面做版,哪敢独具匠心,随大流做起左插右拐之版式。别人做啥样,我做啥样,照猫画虎,照样学样,一段时间下来相安无事。毕竟行家里手,做编辑驾轻就熟,我很快进入角色。
坐我对面桌一位小白脸,小个子,扬州乡下人,长的白白净净,见人未曾言语先来三分笑,眉目之间颇有些风流清韵,被人送雅号“玉面书生”。他原在行业报,报纸被收购,跟着打包过来。
他大名栾澈淡,扬州大学美术生,平时爱画两笔动漫人物,特别喜欢动画片《蜡笔小新》里小狗小白,因此,把自己QQ名唤作小白。时间久矣,报社同仁喊顺了嘴,习惯喊他昵称--小白,大名雅称倒渐渐没人喊起。
老话没有说错:物像主人形!也不怪栾澈淡喜欢那条叫小白的米克斯犬,两者极其神似。米克斯犬长长耳朵,凸凸肚子,短短小腿,圆圆脸蛋,小小个头,简直栾澈淡本人翻版。
小白美术生,文字功夫差点,版面设计在行。人精明点子多,仿佛小孔明在世。人爱小磨道,悟性好,思维发散。由他负责的教育版面,东放一枝花,西栽一棵草,一时间把版面经营得春意盎然,深得胡总编青睐。
俗话说:人矮三尺必鬼。不到一米七的栾澈淡,最会揣摩胡总编心意,也能低下身段掇臀捧屁,溜须拍马,不到三个月就成为胡总编眼里红人。记者部主任王绥,山东菏泽人,为人耿直率直,缺点是爱发牢骚,没事爱放炮。他心底瞧不起小白,觉得他没文化,背后埋汰他道:“总编放一个屁,追出三里远,这是只没有头脑只有尾巴的哈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