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太行之首,东麓余脉,有山大派;家乡小城,依山傍水,坐落其间。余居城北,屋后小路蜿蜒山中;闲暇,慕古人性喜凌峰览胜,极目河山。
巳卯初夏,雨后山中拾趣。穷谷而入,忽看飞泉叠瀑,石室洞开;奇花异草,恍如仙境。顾盼之间,一长者素衣布履出迎室外。望之,举止儒雅,神情飘逸,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长者学识渊博,虚怀若谷;谈古论今,奇闻不断。言及北宋靖康之耻,慢慢道出一段梁山英雄后人尽忠报国故事。余粗通史书,知此不载正史,未见逸闻。凝神听去,不觉日暮。
潭前相约再会,长者飘然而去。竟未识其姓甚名谁,家居何处。
月余,数造石室,悉闻其事之始末。一日,长者忽曰:“子性沉毅,勉将此事箸书传世,不致埋没了一代忠义人物。”
余惶恐以辞,试问何不自为?长者不答,笑曰:“明日来,当有物以赠。”
次日,再往山中。泉潭之旁盘桓多时,不遇长者复临。惆怅数月,思及长者音容,试为伏案提笔。冥思苦索,殚精竭虑。增删二十余载,方能侥幸成篇。
书成,自谓难登大雅之堂。意欲束之高阁,恐违石室长者之托。故斗胆献于世人,聊供有识之君灯下一笑。
余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勉强成书已属不易。或有误犯时事处,人恕之,天恕之。
目录
开篇 上
开篇 下
第一卷 定梁山
第一回 擒巨寇访友独龙岗 聚英豪较武太白坊
第二回 野松岭锋芒初露 宴月楼义结同盟
第三回 探虎穴移花接木 歼凶顽瞒天过海
第四回 解疑案密谋东平府 脱危难火并冯家庄
第五回 指生天风尘济州路 话祸因雪夜娄家庄
第六回 薛八虎称霸太平镇 阮北海隐居石碣村
第七回 宫子慎初献妙策 阮北海义结十雄
第八回 逞豪杰一棒定梁山 为将种二童祸青州
第二卷 反青州
第九回 卧云庄员外收孤 蟠龙岭兄弟射虎
第十回 小太岁闹市行凶 老将军校场抗命
第十一回 七里墩兄弟比武 善化寺将军托孤
第十二回 葛员外指引江淮路 油葫芦设局白鹭村
第十三回 上清宫六王归位 三清殿真人降音
第十四回 青山口壮士聚义 小苍山太子中伏
第十五回 时事反复江淮路 人心险恶定远城
第十六回 愣阎王斗锤杏林岗 云中子设计鲶鱼湾
第三卷 破八虎
第十七回 宫诚日投梁山泊 张乾夜探薛家庄
第十八回 弄机巧暗设伏兵计 探虚实一打薛家庄
第十九回 荆超怒打梁山泊 阮鲲智献拖兵计
第二十回 李琎二打薛家庄 杜先力托千斤闸
第二十一回 宫诚再献火攻计 阮鲲三打薛家庄
第二十二回 妙计连施难如愿 回马劫城反成功
第四卷 柴家庄
第二十三回 柴家庄豪杰惊梦 落雁峰大王逞凶
第二十四回 贺生辰巧献千里马 伏凶兆犬吠柴家庄
第二十五回 小人得志痴心妄想 公子多情好梦难圆
第二十六回 逢乱世黑白颠倒 遇奸恶祸福难料
第二十七回 豪杰命悬宝莲寺 壮士留刃望海楼
第二十八回 入樊笼烈女守贞节 脱罗网壮士报冤仇
第二十九回 弃故园落难江湖道 避乱世留客杏花庄
第三十回 污祖庭狼狈为奸 荡魔窟英雄孤胆
第三十一回 孤峰岭巾帼斗艺 忠义寨壮士闯关
第三十二回 英雄陌路惺惺相惜 乱世姻缘千里一线
第三十三回 扮援军火烧水寨 伏连弩大破刘麒
第五卷 白马原
第三十四回 劫粮车壮士争锋 焚金营军师献策
第三十五回 葫芦套大将应谶 两军阵壮士逞勇
第三十六回 云中子机诈百出 义桥集风云突变
第三十七回 二士结寨红草岗 一杰困守夏丘城
第三十八回 六锤大闹白马原 一剑退贼云水观
第三十九回 兰陵生铩羽天心岛 康方立报仇泗州城
第六卷 打登州
第四十回 宫子慎火焚芦花荡 安逢辰计设松月庵
第四十一回 世道险恶尔虞我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四十二回 奸贼暗施栽赃计 恶棍怒摆较武场
第四十三回 朱登云庵内斗斧 王光头坡前较技
第四十四回 伪钦差横行登州道 三兄弟行侠十里坡
第四十五回 家仆连献驱神策 僧道斗法朱家庄
第四十六回 慕娇娘装神弄鬼 怜乡邻误触巨贼
第四十七回 脱重围夜投十里坡 聚壮士设伏朱家庄
第四十八回 一贼饮恨朱家庄 七雄怒闯佛光寺
第四十九回 超脱轮回恶僧涅槃 日暮途穷小人得志
第五十回 十里坡桑士龙报信 登云山仲凤鸣借兵
第五十一回 劫钦差兵伏昆嵛山 遭暗算祸发风雪夜
第五十二回 鹿鸣原五虎脱困 登州城三雄落网
第五十三回 二太保逞勇两军阵 十兄弟兵困登云山
第五十四回 孙腾求援梁山泊 李琎兵发登州道
第五十五回 怀忠义身陷牢狱 献谗言众叛亲离
第七卷 斗金帅
第五十六回 攻梁山金伪会师 夺岸城巧出奇兵
第五十七回 伪太子重兵围城 姚文定单刀闯阵
第五十八回 积蹬道巧使攻城计 射降书暗施策反谋
第五十九回 晒鱼台伪太子折戟 得胜城金元帅斗将
第六十回 料敌将军师传书 夺军机大将探营
第六十一回 飞单舸营前挑战 泛孤舟湖上献箭
第六十二回 夺箭船智设伏兵计 救危机夜战榆林庄
第六十三回 不期而遇荒村苦斗 狭路相逢湖上鏖战
第六十四回 军前有暇山中寻趣 豹口无意腊书揭迷
第六十五回 守臣节尽忠报国 抚孤儿忍辱偷生
第六十六回 阮北海坐收猛虎将 翟士信铺排火龙阵
第六十七回 八弓弩重创金帅 火攻计大破贼营
第六十八回 葛元超血战晒鱼台 李定远奔袭青州城
第八卷 清风岭
第六十九回 守臣节珠残玉碎 救遗孤祸起萧墙
第七十回 大士有意解危厄 小鬼无心吐毒谋
第七十一回 巧上巧巧舌如簧 误中误误打误撞
第七十二回 壮士结识三眼井 群凶火并霸王庄
第七十三回 狗头山险遭不测 排云阁风云突变
第七十四回 李家庄月老牵线 清风镇大雨藏奸
第七十五回 酒肉为饵猾贼得志 贪心做祸少年锄奸
第七十六回 张家庄巧设妙计 清风岭怒捣贼巢
第七十七回 孙兴祖遭困石楼村 朱世雄受降罗睺寺
第七十八回 妙计设就兄弟成仇 奇招险出擒贼擒王
第七十九回 蓄阴谋失误北岳庙 赴戎机兵发保定府
第九卷 创伪师
第八十回 伏奇兵大破粘罕 挥雄师再战江淮
第八十一回 狼牙口巧取地利 陷马塘假借天时
第八十二回 夺军机兵伏鄢陵城 巧斗智奇袭黎阳仓
第八十三回 壮士一怒单骑闯关 红颜生情三镖戏夫
第十卷 闹东京
第八十四回 媚金帅贺节金玉纲 逢故交雪路腾云庄
第八十五回 闯贼窟一剑赴会 引祸端二贼丧身
第八十六回 报冤仇血溅畅春园 救危难命悬开封府
第八十七回 饰太平放灯上元节 闹东京打擂相国寺
第八十八回 太清宫命悬一线 李家庄祸发萧墙
第八十九回 谋家产弄巧成拙 救危难妙计脱险
第九十回 弃残生挺身赴义 报冤仇一怒屠庄
第九十一回 走单骑怒闯飞狐道 除三害涉险迷魂荡
第九十二回 灵应庙大王归位 大名府小鬼逞凶
第十一卷 大名府
第九十三回 欧阳峻巧设苦肉计 罗再遇怒举铜香炉
第九十四回 壮士角力红罗寺 豪杰劫路金波桥
第九十五回 显神威怒闯鸿丰楼 劫法场大闹大名城
第九十六回 太子坡义释雷文进 玄妙宫怒斥长生子
第九十七回 罗再遇除贼玄妙宫 阮北海挑战大名城
第九十八回 刘守礼临城斗将 宫子慎百里伏兵
第九十九回 剑侠失意隐身已去 大将怀恨降贼而来
第十二卷 八公山
第一百回 屈己议和君臣同心 祸心不死元帅弄兵
一百第一回 奉君旨兵援顺昌 守将令恶战涡阳
一百第二回 涡阳城大败叛将 顺昌府重创金帅
一百第三回 城前巧设竹枪阵 临阵重创大王军
一百第四回 金帅怒遣铁浮图 义军大战八公山
一百第五回 岳家军郾城大捷 孟怀玉柳林失足
第十三卷 单州城
一百第六回 将计就计永城恶战 轻骑冒进符离遇难
一百第七回 黄天龙大战桑林寨 李师雄兵败土龙岗
一百第八回 一将战死九曲岗 二帅兵败沧浪津
一百第九回 红丸一粒能解奇毒 白沙无边难脱困龙
一百第十回 金将巧为人头戏 叛贼偷施苦肉计
一百十一回 杜荐明设伏玉泉寺 云中子调兵芒砀山
一百十二回 义士献策大将逞勇 日抢双关夜夺三寨
一百十三回 仙踪顾盼芒砀山 将星陨落单州城
第十四卷 芦花庄
一百十四回 小鲁王坐镇东平府 崔元礼称霸螺口店
一百十五回 义士劫路得而复失 枭雄邀功乐极生悲
一百十六回 巧施妙手隔河夺马 出敌不意临城掘堑
一百十七回 机误军前将帅反目 责卸帐内叛匪内讧
一百十八回 李瑛起兵诛叛匪 王洲倒戈斩虏王
一百十九回 高景辉失机黄龙观 云中子误入芦花庄
开篇
上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君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话说天下大势,安久必乱,乱久必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纵览历朝历代,不外如此八字。
君不见:褒姒一笑,周室东迁;七国纷扰,秦权独揽;赵高指鹿,六国复叛;汉安天下,外戚为患;光武中兴,宦官弄权;晋收三国,同室相煎;隋文守成,炀帝淫乱;唐开盛世,乐极生变。
然,社稷颠覆之际,国家危亡之时,不乏雄豪人物挺身而出、慷慨赴义。欲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之将倾,挽社稷于狂澜!
无奈天数已定,人事无回。几番出生入死浴血疆场,到头来只落得以身捐国空余悲壮。徒令后来之人:掩卷终成千古恨,双泪潸然挂腮边!
话说李唐盛世遭安史之乱摇动,风雨飘摇、江河日下。地方藩镇拥兵割据、迭相吞并,终致护国、宣武、宣义、忠武四镇节度使朱全忠渐次做大,而后灭唐称帝一统中原。
此后,五十余年之间,祸乱不息,兵革不断。梁、唐、晋、汉、周五国更替,天下苍生难安。
后值周世宗柴荣即位,愤感疆土日蹙、国难不已,慨然而生削平天下之志。
在位治国,一改五代之乱政:招抚流亡、减免赋税;整军练卒、裁汰冗弱;致使天下富庶、一国大治。
其统兵御众,号令严明、人莫敢犯;应机决策、出人意表;神武雄略、世称英武。可惜天不假年,中道崩殂。壮志未酬,遗恨千古!
周世宗不幸驾崩,殿前都点检、归德节度使赵匡胤遂借符皇后母子孤弱、主少国疑,拥众兵变陈桥驿。黄袍加身,夺位称帝。以其手中兵权,奠定北宋百余年立国之基。
说这赵宋继五代之乱夺位立国,深忌大将拥兵、方镇权重。自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历任皇帝遵循崇文抑武、以文制武之策,治国专以稳固帝位为重。以致一国武备积弱,全军将士解体。虽有心而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反遭一西一北夏辽两国交相侵略,国事日见颓废。
传至哲宗驾崩无子,群臣拥立其弟端王赵佶继位,帝号称之为宋徽宗。
徽宗贵为皇子,自幼养尊处优,轻佻浪荡成性。在位耽于淫乐,荒于理政。狎近奸谀、疏斥正士;君臣逸豫、相为诞谩。
宫廷之内,纵情声色荒淫无度,痴迷书画玩物丧志。朝堂之外,尊信道家学说,自号玉清教主道君皇帝。立宫观、筑艮岳,一国大兴土木之功。
宠臣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邦彦六人借机把持国政,搜刮天下鱼肉百姓。致使一国民怨沸腾,烽烟四起。
其时,辽国生女真完颜部崛起北方。其首领阿骨打一统女真各部登基立国,称名大金,自立年号为收国。
于后,借口其主契丹收纳叛臣,聚众兴兵先行攻打辽国。黄龙府一战,击溃辽国天祚皇帝亲帅辽师七十万,随后攻下辽国上京、西京多处重镇。
此时,辽国朝堂之上奸佞当权、国势难振。其内百姓困苦、士马衰弱,对外难敌金人新兴之师。接连丧师失地,亡国之兆显露无遗。
北宋时当太师童贯把持朝堂,测度契丹即将亡国,有心使巧揽功邀誉。欲谋借助金人之力,兴兵收复燕云十六州故土。
金殿之上,启奏徽宗通使海上,与金人缔结而成夹攻之约。于后举国兴兵,亲自挂帅北上攻打辽国。不料两次挥师杀至燕京城下,皆遭辽人坚守拒战,损兵折将大败而返。
童贯无力攻下燕京,心惧丧师之罪。欲掩群臣之口,遣使输币密乞金人代为攻取。
金太祖阿骨打借机挥师南下,一举攻破燕京,席卷城中金帛子女、职官民户而去。宋朝君臣徒费金银百万贯,只赎得燕京一座空城而回。
役毕辽亡,金人悉知宋朝国力之虚实,不免暗生觊觎之心。金天辅七年,太祖完颜旻——阿骨打卒。其四弟完颜吴乞买登基为帝,史称金太宗完颜晟。
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冬,以其弟安班贝勒完颜杲兼领都元帅,使统东西两路兵马大举南犯天朝。
金人西路兵马以宗室之子完颜宗翰为左副元帅,贵族欢都之子、先锋经略使完颜希伊为监军,率众杀出西京扑奔太原。
东路以太祖次子完颜宗望为都统,太祖母弟栋摩副之,知枢密院事刘彦宗领汉军都统,领兵直驱河北而犯河南。
话说金人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女真名为黏没喝,金宗室国相撒该之长子。年十七从军征战,拥戴金太祖起兵立国。金史称其内能谋国、外能谋敌;决策制胜,大有上古名将之风。
金太祖在世爱其勇略,初欲图谋伐辽,尝谓之曰:“今议西征,汝前后计议多合朕意。宗室中虽有长于汝者,若谋元帅,无以易汝。”
此后兴兵攻辽,金师下重城、破坚阵,果然多借完颜宗翰之力。此番金太宗大举兴兵南犯,遂命为左副元帅付以攻宋之重任。
金人毁盟兴兵,东路元帅完颜宗望统兵南下,命其弟完颜宗弼以为前锋先犯燕京。
完颜宗弼乃为金太祖第四子,金人谓之四太子,史书称之乌珠,宋人呼为金兀术。其为人猿臂善射、骁勇敢战,自金人军兴以来,南犯天朝常为领军前锋。
完颜宗弼亲帅金骑扑至燕京城下,宋朝守臣郭药师出战不利以城降敌。随后引导金军一路南下,犯邯郸、陷浚州,渡河袭居东京城外牟驼岗。收缴宋朝天驷监战马两万匹,得获食马刍豆堆积如山。
金人东路元帅完颜宗望眼见汴京近在脚下,其心不由大为得意。扬鞭笑谓诸将道:“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辈岂得至此?”遂即挥众直抵城下,纵兵先犯宣泽门。
赵宋国内,道君皇帝初闻金兵南犯,早已下诏禅位于太子赵桓。及闻浚州失守,夜漏三鼓不待天明,急引身边嬖臣蔡京、童贯,驰出通津门东幸而去。
钦宗立朝匆忙,即位便遭国难。仓惶之间,也欲出狩襄、邓地方。后得大臣李纲死谏,方才决策收众固守。遂以李纲为尚书右臣、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调集军民登城守御。并诏告天下各地兵马,疾速进京勤王。
时有河北、河东路制置使种师道,武安军承宣使姚平仲奉诏引兵先至。挥师击破围城金兵入城,军民合力死战,方保京城不失。
完颜宗望数攻京城不下,心惧宋朝勤王之兵大至孤军难返。遣使入城议和,勒逼宋朝割让中山、太原、河间三镇,质押肃王赵枢于军中。再索犒军金银数百万两,方才解围旋师北去。
东路金兵退走,道君皇帝闻讯摆驾还朝。君臣上下苟安一时,无复再以后面国事为忧。
事后,金人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闻报东路完颜宗望与宋议和,亦遣使者来京索赂。宋朝君臣侥幸于事,拘其使而不答。完颜宗翰得迅大怒,分兵下忻代、破太原,挥师长驱一路南下。
西路金兵大举来犯,沿途宋朝守臣望风丧胆,纷纷弃城而遁。宣抚副使折彦质、签书枢密院事李回,引领轻骑一万、步卒十二万守河。金军对岸击鼓通宵,及至次日天明,宋军不战而溃,河防遂即失守。西路金兵遂由汜水关渡河,一路杀来直抵汴京城下。
东路金帅完颜宗望,闻讯引兵再度南下。金人二帅合兵一处,分遣兵将猛攻京城诸门。
其时,李纲罢职,种师道方卒,大臣唐恪、耿南仲主政。二人私心以为金兵不再来犯,檄止诸道勤王之师,专务遣使与金人议和。
及至金人二帅合围京师,四方竟无一旅援兵赶至城下。辛有南道总管张叔夜,陕西制置使钱盖引兵先入,与禁军大将刘延庆、王宗楚等督众力战,暂且方免城陷之危。然而血战失援死伤无补,京城局势一时危若累卵。
京都受围,满城人心不免慌乱。好事者传言龙骑卫禁军兵卒郭京,身怀佛道二教之术,为神为仙变化无穷。军中尝得异人传授,尤善道门六甲之法。其术剪草为马、撒豆成兵,可临阵生擒金人二帅,能一扫金兵使之荡然无余。
事闻朝堂,赵宋君臣一时深信不疑。兵部尚书孙傅遂即命以高官,当面赐给金帛百万,遣使自行募兵敌御金兵。
郭京本为市井无赖出身,骤然得势难免骄横猖狂。金人攻城正急,方自高坐城头谈笑风生。面对将士放言择日出兵,一举可将城外金兵驱入阴山之中。
大臣眼看事危,屡屡促其出兵。郭京徙期再三,笑谓诸臣道:“非至危急,吾师不出!”
后值天降风雪,郭京悉令守城将士下城躲避,人人不得暗中窥视。遂挥所募六甲之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大开宣化门出斗城外。
金兵攻城正急,忽见城开,纵骑近前接战。兵刃方交,郭京六甲之兵一触即溃。城头郭京眼见事败,急呼:“须自上前作法!”遂引徒众溃城出逃,一路南遁而去。金兵趁乱破门登城,京城随即失陷金人之手。
金兵破城而入,挥刃驱散守城兵民,先行分兵牢牢守住各处城门。金人二帅随后遣使入城,来与赵宋君臣商谈和议。威逼宋朝割让河北、河东地方州郡,勒索金银千万锭、绢帛千万匹用以犒军。
赵宋君臣急于金人退兵,分遣官吏满城搜掘,大括宫廷、民间金银珠宝。上至宗室、百官,下至富豪、平民、僧道、倡优,乃至福田院贫民一无所免。
宋钦宗靖康二年夏,金人二帅册立宋朝主和大臣张邦昌为楚帝。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掳于军中,驱皇后、太子、亲王、妃嫔、宗室,官吏、工匠、倡优以下数万口旋师北走。
宋朝立国百余年,府库积蓄、国器馆藏,遭此一劫,登时为之一空。
先是金兵拘拿赵氏宗室,六宫有位号者皆被收入金营。唯余哲宗元佑孟皇后此前遭贬建宁宫,遇火出居其弟通直郎、军器监孟忠厚家,方自侥幸躲过一场大劫。
徽宗、钦宗二帝北狩,天下兵马副元帅宗泽闻讯。将兵出卫州、趋滑州、奔黎阳,意欲渡河截杀金兵,于路邀还二帝。不料兵至大名,勤王之师卒无一人前来响应。宗泽元帅孤军难举,恼恨之余,不得已无功而返。
其初,金帅完颜宗翰引兵南犯,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奉命出使金军为质。车驾赶至磁州,知府事宗泽当面劝谏道:“肃王前使金军一去不回,如今金人诡词再诱大王,其兵已迫,复去何益!”
磁州士民遮道阻王北行,因恨奸臣误国,怒杀伴驾使臣王云。康王遭此一吓,不免耿耿于怀。终致日后宗泽元帅遭受奸臣陷抑,报国无门激愤而亡。
时任相州知府汪伯颜闻讯,遣使携带帛书前来迎驾。康王遂即潜夜出走磁州,入去相州慰劳汪伯颜道:“他日见上,当首以京兆荐!”
及后京城围急,钦宗遣使死士秦仔、刘定等四人,暗携蜡丸诏书,缒城赶赴相州。遥拜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元帅,宗泽、汪伯颜为副元帅,使尽招河北之兵速援京师。
宗泽接诏,引兵赶至相州面见康王道:“京城受围日久,入援不可少缓。”汪伯颜意欲揽权固宠,心忌宗泽之位在上,暗劝康王遣使宗泽引众先行。
宗泽奉诏,率部自大名直驱开德。一路与金兵十三战,皆获大胜。随后上表康王,进言宜即诏令诸道勤王之兵会师京城。并以元帅府檄令,急招北道总管赵野、两河宣抚范讷、知兴仁府曾楙合兵入援。
帅府檄令一下,赵野三人心惧金人兵锋之利,暗笑宗泽无知狂妄,皆各抗命敛兵不出。而汪伯彦欲借攀附之功把持朝政,一心谋与金人议和。当朝献策奉王避敌东走,遂将元帅府移往山东东平府而去。自此以后,宗泽元帅远离帅府,一身再不得与谋天下军事矣。
先是,金帅完颜宗翰旋师退军,与赵宋群臣庭议欲留金人兵将护卫张邦昌。权签书枢密院事吕好问当面对以:“南北异宜,恐北兵不习风土,其后必不相安。”
金帅问道:“留一贝勒统之可也?”吕好问答以:“贝勒贵人,有如触发至病,则群臣负罪亦深。”金帅听后心以为然,遂不留一兵一卒旋师北去。
话说金人所立伪帝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氏。初举进士,累官大司成。宣和元年,除尚书右丞,继转左丞,后迁中书侍郎。钦宗即位,朝堂之上拜为少宰。
金人东路元帅完颜宗望初犯京师,群臣议事朝堂,张邦昌力主与金议和。钦宗诏命为河北路割地大臣,遣其出使金营。
其后,金人二帅合兵攻陷京师,钦宗出城面诣金帅。金人暗里已怀灭宋之策,遂将钦宗羁留于城外青城金营。于后遣使入城,而令宋廷百官,推举异姓堪为人主者备礼册命。
留守大臣孙傅拒不奉命,上表乞请再立赵氏以继王位。金人二帅得闻大怒,以兵劫持孙傅及百官当廷再议。金人刀兵环顾之下,宋廷百官莫敢出声,相视久之计无所出。
适值尚书员外郎宋齐愈自金营还朝,群臣暗询金人之意,宋齐愈密书张邦昌三字。百官看后,无人敢于出面坚拒,其后廷议遂定。
孙傅犹自抗命不肯署状,金帅一怒之下将其拘于军中。旋军之日,并其一家老小掳往北国而去。
开篇
下
宋朝群臣廷议一定,张邦昌始欲抽剑自决。身边大臣或曰:“相公不前死于城外,今欲涂炭一城百姓耶?”
适逢金帅使臣手奉册宝登殿,张邦昌遂即北向拜舞,当庭受册即帝位。僭号大楚,以国臣附于金。
随后摆驾文德殿,设位御座以西召见群臣。继任留守王时雍欲求攀附之功,率领在京文武百官舞拜于廷极力劝进。
张邦昌深知人心在宋,当朝不敢安坐于位,但自东面拱立受贺。是日,风霾京城,日晕无光。朝堂之上百官惨沮,张邦昌亦自神慌色变,忐忑难安。
金兵旋师,二帝北狩。大臣吕好问当堂面质张邦昌道:“相公真欲自立邪,抑故权塞敌意而徐为之图邪?”
张邦昌问道:“是何言也?”吕好问道:“相公知中国人情所向乎?今日事,故畏金人兵威耳。金帅既去,后日能保身家无忧?今大元帅在外,元祐皇后在内,此乃天不灭宋也。为今之计,当速迎元祐皇后入宫,亟请康王早正大位,可保转祸为福。”
张邦昌听后心以为然,遣使礼迎元祐皇后入居延福宫,尊称其为宋太后。再遣其甥吴何及康王之舅韦渊,赍书去见康王:“臣封府库以待,所以不死者,以君王之在外也。”
随后,监察御史马伸上书,请张邦昌易服归省,朝政之事皆须禀命太后而行。张邦昌深知臣民之心犹在赵宋,遂降手书,表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以俟康王登位复辟。其书一下,中外人心大悦。
元祐皇后登位,手书诏告康王即位。遣使尚书左丞冯澥为奉迎使、权尚书右丞李回副之,持诏出京前去礼迎康王。在京文武百官遂即上表劝进,宗泽元帅亦以表状申请康王登基。
康王接招览表,答以还京躬谒宗庙之时,假若二帝銮舆未返,则抚定军民权听国事。
靖康二年五月,帅府群臣拥立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即皇帝位于南京。册告天下,改元建炎,庙号高宗。诏命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封为同安郡王。
其初,金人拥立张邦昌为帝,徽宗华国靖恭夫人李氏尝曾私侍于宫中。及退位,李氏送之还东府,暗有私语指斥乘舆。其事泄露,高宗诏命华国靖恭夫人仗脊发配军营,始有诛杀张邦昌之意。
高宗得立,李纲复位当政,廷议献言欲诛叛臣张邦昌。大臣黄潜善、汪伯彦欲篡朝政,当堂力持不可。
李纲面奏于帝:“邦昌僭逆,理合诛夷。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遂降御批,责授张邦昌昭化军节度副使,迁去潭州安置。
其后,闻讯金人以废张邦昌为词将复兴兵南犯。高宗意欲南迁避敌,心忌张邦昌被贬长沙心怀不满。遂即诏谕湖南抚谕官马伸,赶去贬所赐令自裁,并杀高州流放大臣王时雍。
先是,康王驾至南京,高阳关安抚使黄潜善以兵来助,与汪伯颜一同得宠于朝堂。于后高宗得立,心惧金兵再来。二人借机进言诏命宗泽为东京留守,后奉高宗一路南兴,移驾驻跸于扬州旧治府衙。
高宗初立,方依二人为用。罢免主战大臣李纲,以黄潜善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汪伯颜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专以与金议和为事。朝堂之上,尝对群臣言道:“潜善作左相,伯颜作右相,朕何患国事不济!”
兵马副元帅、东京留守宗泽统兵进京,诛除强梗、抚循良善;修城池、治楼橹。连结两河山寨义勇,渐次收复失地,大有恢复故疆之望。
于后,接连上疏二十余表奏请高宗返京,卒遭黄潜善、汪伯彦排抑,始终不得所愿。元帅痛愤奸臣专权、复国无望,不免忧愤成疾。不幸于建炎二年秋,疽发于背饮恨而亡。
其时,金人右副元帅完颜宗望先以疾卒。金主遂命宗望之弟——金太祖第三子完颜宗辅——代为右副元帅。君臣闻讯宗泽元帅已卒,决计再行用兵南犯。
宋高宗建炎二年冬,金主下令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统领诸道兵马,大起燕、云、河朔兵民分路南犯。金兵先后破大名、下东平、陷济南,前锋劲骑自藤县一路径犯淮南。
黄、汪二相本无远略,一朝弄权专务蒙蔽。满朝大臣将校,当面不敢少忤其意。金人连兵入淮,二相犹以未信。群臣议事都堂,皆以为金兵必来。奏请高宗先行过江,暂避金人兵锋。
二相当堂但笑,自为不信。怒斥群臣道:“诸君所言,三尺童子皆能及之!”喝退群臣,卒不为备。
高宗心下不安,私遣内侍近臣,赶至天长侦探金人动向。于路猝逢金兵大至,仓皇引马奔回扬州。
高宗得报金兵来犯,迅急走马出衙。身边唯有御营都统王渊、内侍押班康履数人,跟随身边伴驾。
扬州市民忽见皇帝出奔,满城惊呼一片:“官家走也!”黄、汪二相方会都堂,闻惊戎服鞭马出走。扬州城内,一时官吏奔散阖城大乱。城中兵民逃命不迭,争门而死者不可胜计。
黄、汪二相误国,世人恨之刻骨。军民逃至江边,恰逢司农卿黄锷马到。有人看见大呼一声:“黄相公在此!”
逃难军民误以为马上之人乃是黄潜善,一时聚众近前围之。怒数其罪道:“误国害民,皆汝之罪!”黄锷方辩其非,而头已然落地。
高宗马之瓜州,得一小舟侥幸济江。登岸奔至京口水帝庙,百官不至,诸卫禁军竟无一人相随身边。
金将玛图以轻骑五百扑至瓜州获帝不及,驻马挥鞭望江大恨。扬州军民十余万不得渡江,遭受金兵扬刃追杀,相抱沉江死者过半。江岸所遗金帛珠玉,一时堆积如山。
建炎三年春,高宗驾至杭州。罢免黄潜善、汪伯彦二相,以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朱胜非守尚书右仆射,以向德军节度使、御营使司都统王渊同签书枢密院事。
其初,禁军扈从统制、鼎州团练使苗傅,自负为将有功,以王渊得君骤任颇怀愤恨。威州刺史刘正彦其部多巨盗,以朝廷赏薄心怀不满。二人侍奉驾前,私下里不免多有怨言。
高宗驻跸扬州,内侍押班康履、曾择二人亲近用事。伴驾御前妄做威福,跣足倨坐陵忽大臣,颇为诸将嫉恨。
及高宗驾幸浙西道过吴江,康履、曾择与左右宦官犹以射鸭为乐。车驾比至杭州,帝幸钱塘江观潮。宦官供帐赫然遮道,驱使群臣犹如奴仆。
苗傅、刘正彦二人陪驾侍御,嫉恨中宫阉宦恣横。切齿暗骂道:“汝辈使天下颠沛如此,犹敢尔耶?”
及王渊升任枢密副使,苗傅、刘正彦以为暗得康履引荐,其心愈加不忿。遂与中大夫王世修定计,揭榜于市,纵兵直入宫门。杀王渊,腰斩康履、曾择,逼使高宗下诏退位。
其时,元祐太后随驾江南。苗傅、刘正彦兵变得逞,迫帝退位以后,礼请元祐太后垂帘听政。
江东制置使吕颐浩身在江宁闻变,遣使急赴平江。与尚书礼部侍郎、节制平江、湖州、江阴军马张浚合谋,檄招定国军承宣使、鄜延路马步总管韩世忠,殿前都指挥使、奉国军节度使刘光世,御营前军统制、秦凤路马步军副总管张俊,大合兵马兴师讨贼。
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氏,唐宰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之后。自幼行直视端、座无狂言,识者知为大器。靖康之初,仕为太常簿。高宗即位,擢为殿中侍御史。在位以来,数以忧国敢言深得高宗赏识。尝当面谓之曰:“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府人氏。其为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自幼鸷勇过人能驭悍马。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从军,挽强驰射勇冠三军。后以战功升授定国军承宣使、鄜延路马步总管。
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人氏,宣抚司都统刘延庆之次子。初以荫功补授三班奉职,后积战功充为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勤王,刘光世引兵赶至济州谒见康王,命为五军都提举。后以平定山东乱贼李昱之功,迁升奉国军节度使。
苗傅、刘正彦素惮刘光世声名,劫帝谋反得逞,矫旨迁授为太尉、淮南制置使。侍郎张浚会兵平叛,以书谕以兴师勤王。刘光世得书不报,暗有观望之心。大臣吕颐浩遣使说之,乃帅所部兵马与诸将会师于丹阳。其后,卒以平叛之功升为江东宣抚使。
张俊,字伯英,凤翔成纪人。自幼负才气、喜骑射,尝为盗。年十六,投军录为三阳弓箭手。从征南蛮、西夏,以功进为武德郎。靖康元年,金人大举南犯,先以重兵围攻太原。制置副使种师中以兵往援,师至榆次正逢金兵数万连骑来犯。张俊身以前锋统兵官率众进击,临阵杀伤金兵甚众。于阵度敌已疲,请令乘胜进取邀战。
种师中以为当日不利,挥令诸军退守榆次。金兵趁势悉兵合围猛攻,榆次城破,种师中战死。张俊以其所部壮士八百,血战溃围杀出城中。
金兵再犯汴京,张俊以兵跟随信德府守臣梁扬祖进京勤王。宋高宗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见其状貌英伟,擢为元帅府后军统制。后以临阵敢战,忠劳日积深得高宗内心赏识。
话说三大将连兵讨贼,师至杭州数经大战,苗傅、刘正彦兵败而遁。韩世忠将兵追至蒲城,一战生擒刘正彦。苗傅临阵弃军而遁,后与爱将张政俱被擒获于建阳。
苗傅、刘正彦伏诛,高宗随后复位。宰相朱胜非拜辞,乃以吕颐浩守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以张浚知枢密院事、宣抚处置使。
高宗立朝未稳连遭劫难,深惧金兵渡江趁虚南犯。无奈再遣使者过江,去与金人议和。
金主得闻宋高宗驻跸杭州,意欲挥师渡江一举灭宋。遂使完颜宗弼为诸路都统,帅万户尼楚赫、托卜嘉,于建炎三年冬挥师南犯。
金兵兴师大举,先行攻破和、洪数州。而后轻骑一路南下,前锋径趋马家渡而来。
高宗闻讯,急命江淮宣抚使杜充留守建康。自与群臣避敌兵锋,一路东奔而走。金兵击破杜充江上之师,悉众渡江,鼓行直驱建康。杜充闻讯先遁,户部尚书李棁与沿江制置使陈邦光遂即以城降敌。
完颜宗弼得城大喜:“金陵不烦攻击,吾大事成矣!”处分兵马已定,率众自溧水路再奔杭州杀来。
高宗奔至明州闻敌追来,先行赶至定海,登御楼船暂避海上。完颜宗弼攻陷杭州,遣将追获高宗不及。遂令分兵搜山检海,攻下远近诸处州府。
建炎四年二月,完颜宗弼纵兵大掠火焚杭州,随后引众旋师北还。兵至镇江,浙西制置使韩世忠驾乘海舟拦江大战。其妻梁氏夫人亲执桴鼓激众力斗,一战大败金兵于黄天荡。
金兵不得过江,完颜宗弼大惧。遣使多方劝诱韩世忠不遂,乃以重金揭榜街头,募得市人破走海舟之策。下令将士以土覆舟,铺板穴桨。待俟无风之日,挥众大出江上。临江纵发火箭,乱射宋军战船。
韩世忠战船皆为海舟,船身狼犺高大。其上满载官兵家属、战马辎重,江上无风难以驶动。金兵火箭射来不能躲避,帆桅起火海舟大乱。战不移时,焚船堕卒蔽江而下。金兵趁势猛攻,一战得获大胜,完颜宗弼遂得绝江北去。
金兵败走,高宗登陆。改杭州为临安府,移驾驻跸以为陪都。再遣三大将沿江布防,安抚流民百姓,恢复江南军州,朝廷暂时得以粗安。
其初,济南守臣刘豫降金。完颜宗翰命知东平府,充为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以其子刘麟镇守济南。
金人大举南犯,金太祖叔父完颜盈歌之子完颜昌,以左监军统兵攻下山东州府,密有许封刘豫为帝之心。
会大名府顺豫门下生禾,一本共为三穗。刘豫以为受命之符,遣使赍重宝,贿赂完颜昌以求举荐。
其时,金大同尹高庆裔乃为金帅完颜宗翰心腹重臣。闻讯深恐完颜昌立豫得势,暗说宗翰道:“顾皇上之意非贪恋宋之土地,欲循张邦昌故事尔,元帅勿以推恩他人。”完颜宗翰乃禀金主意允,遣使高庆裔、韩昉册立刘豫为帝。国号大齐,立都大名府。
其时,河南、河北悉为金有,唯只京城犹为宋朝城守。然粮储乏绝、孤城难支,兵民冻饿而死相继不绝。
留守上官悟手下缺兵少将,无奈招揽京郊群盗入城为用。盗首李溃、苏大刀,引领部众纵兵掳掠,以致京城兵民大乱城防遂溃。
上官悟力弱不能止,出逃京城为盗所杀。金人闻讯,趁乱攻陷京城。后于宋高宗绍兴二年,迁移伪帝刘豫立都东京。
刘豫僭立,以太子刘麟为尚书右丞相,近臣许清臣、李邺等为心腹,叛将李成、孔彦舟、关师古等为爪牙。专以盘剥中原,奉金侵宋为己事。
先是金兵初犯中原,即欲掘发宋室诸陵。兵至永安军,却被河南镇抚使翟兴遣子将兵击走。宋高宗绍兴三年,刘豫已都汴京。金主复遣国师慧能率众南来,屯驻洛川发掘宋室诸陵。弃尸荒野,收取陵中金玉珠宝、器玩字画,车载辇运径返金都黄龙府。
消息传出,国人痛愤不已。致令孟州道上一壮士击案而起:“鞑虏欺我太甚!赵家老儿既弃祖宗不顾,然陵中宝物乃民脂民膏,岂能任贼掠夺?说不得山东道上走这一遭,且看金人国师命运如何!”
只因此人一怒而起,有分直教:古刹钟深,小聚义牛刀初试;水泊寨险,赴国难风云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