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风的头像

中国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6/29
分享
《荆公为政》连载

第四十六章 督办纲船沉没

吕惠卿、程颢、章淳、晏正等到任后,为便于变法的实施,征得神宗帝的同意,专门设立了变法的管理机构:“置制三司条例司”。

有了机构,还得有具体的办事地点。

荆公早年在京视事,对周边情况熟悉,知道中书西边有一栋空闲着的阁楼,荆公找到内侍府奉宸苑,要下这栋阁楼,再派人将内外重新粉刷布置一番,便成了条例司视事的署衙。

熙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置制三司条例司正式成立。

为加强条例司的权威性与领导力,神宗帝特意选派军政两署要员枢密副使陈升之、中书参知政事王安石二人共同提举。

神宗帝还是放心不下,三月,又下诏告之各路州军发运、转运、籴粜、市舶、榷场、提点铸钱、制置解盐等臣僚:

“朕以理财之臣失于因循,法遂至大坏,现内外臣僚有能知财用利害者,详具事状闻奏,其诸邑人等其事理于置制三司条例司陈状,在外者即随所属州军投状徼条例司。”

此诏意图十分明显,即有关部门应绕过原有管勾全国财赋的三司,而直接与新成立的三司条例司为首的财权系统发生联系;条例司也可直接从各地听声音,收建议,寻得地方支持。

朝廷在置制三司条例司的同时,又在各路置提举常平司,作为条例司的地方财赋机构,推行新法。如此一来,朝廷有条例司为变法发号施令,下有各路提举常平使、发运使的悉心执行,逐渐形成一套垂直的变法管理体制,其他部门均无权向该司发号施令。

同是三月,荆公将正在京城候选的前大名府推官苏辙调进条例司,与吕惠卿同任条例司检详文字,负责朝廷变法的一切文字起草、整理等事务;由程颢、章惇任条例司编修;后将王子韶、李承之也调到条例司。按照分工,各司其责,各行其事,重点讨论起草青苗、均输、农田水利等法的新规及实施办法。

荆公见变法之事已经启动,这天正想去条例司看看,公人过来,说曾丞相叫他去政事堂有急事商议。

新官上任,自是少不了周围官员的的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富弼与荆公到中书任职不久,朝野上下就将中书连同原来的三位宰执一道既是夸奖又是讥刺地“赠送”了五个字,那五字是:“生老病气苦”。意思十分明显,即:荆公虎虎有生气办事有魄力,曾公亮年近七十人老体衰,富弼腿疾行走不便,唐介倚老卖老动辄生气,赵抃视事灰暗整日叫苦不迭。

荆公听到“五字诀”,也不放心上,这天来到政事堂,见左相曾公亮、右相富弼、参政唐介、赵抃四位宰执已候在那里。

“现在有个紧要事务。”荆公刚坐下,当值宰相曾公亮就说道,“刚才皇上把本官叫去,说前些日江南大雾,从泗州发往京师赈灾货物的纲船有两艘在汴河中沉没了。”

荆公大惊,立马想到多年来朝廷漕运中的纲船屡屡发生沉船事件,不仅损失了朝廷的大量财赋,更常常造成船毁人亡之恶果。记得他任三司度支判官时,夫人为他买来一位叫候缇的女子,一问,知那女子的丈夫是押运纲船的军吏,因纲船沉没,丈夫被拘,弄得家产荡尽,候缇只得来京卖身赎夫。荆公听了同情,当即给女子90万钱前去赎夫,方使其夫妻团聚。现听说又出现纲船沉没,荆公担心又会殃及无辜,于是问道:“丞相,这次纲船沉没,是天灾还是人祸?”

曾公亮道:“是天灾是人祸,目下尚不清楚。只是地方与东南六路发运司纠察无果,皇上震怒,诏令彻查,更令我中书督办。皇上说了,此次若纠察不出此案,便逐层追究责任。”说着,花白的眉头皱了皱,说道,“这督办一事,本该由分管司法的唐大人去,但唐大人说近日他的外肾疝气下来,行走不便,不得不改换他人。诸位大人看看,此次督办由谁去为好?”

曾丞相话音刚落,唐介立马说道:“王大人是最好的人选。”接着说了理由,“其一,王大人是江南人,对江南水性熟悉;其二,王大人在中书虽是分管财赋,但提举条例司,根据新规,这漕运也属条例司管勾,所以由王大人去督办此案最为合适。”

另一位参政赵抃立马赞成道:“唐大人说的极是,王大人威望高,办事充满智慧,这督办纲船沉没之事,只有王大人去,我们这头上的乌纱才能稳稳当当地保住。”说着,下意识地用双手将头上幞头左右移动两下。

曾公亮又看了看另位宰相富弼,问道:“富大人意见呢?”

富弼虽调到中书任宰相,但他明白,这是皇上拿他为人作嫁,并不是真正受到器重,因此说话办事都是刀打豆腐二面光,谁也不得罪,见五人中已有两人同意王参政去,便附和道:“下官看本案也只有王大人去督办才合适。”

五比三,还有何说?曾公亮这才问道:“王大人有何想法?”

荆公早已听出几位宰执话中意思,也不计较,只是想到:漕运既已属于条例司管辖,由他去督办,也属该当;再者,往日每逢纲船沉没,虽也是雷鸣电闪般追查一番,但最终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这次由他督办,正好可以查个究竟,一旦查出纲船沉没的真相,便会让人看到他王介甫办事的轫劲及魄力,只有让人看出他办事的轫劲与魄力,日后实施变法,其他官员才不敢小觑。

想到此,荆公施礼谢道:“丞相,下官甘愿承担此任。”

曾公亮乐了,连连抱手感谢:“好好好,督办纲船沉没一事就这么定了。”

其他三位宰执自是欢喜,连连拱手说好。

神宗帝得到荆公要去江南督办沉船事件的消息,放心不下,急召到崇政殿,说道:“此纲船沉没,是天气使然,还是人为造成,尚不清楚。若是天气,倒也罢了;若是人为,那朕实在担心王卿此去的安全!”

荆公回道:“章惇武艺高强,晏正办事慎密,臣此去江南,有他二人在身旁,再加上石子的保护,安全是不会出问题的,陛下放心好了。”

神宗哪能放心,说道:“朕再给卿一人。”

“谁?”

“御拳师金台。”

荆公更是推辞,说道:“上次陛下将金台给臣做护卫,已被臣拒绝了,此次为何又要提起?”

神宗道:“上次与此次不同。上次只是到地方暗访,不易被人关注。此次是去督办沉船事件,且历来纲船沉没,都是波诡云谲,暗潮汹涌,所以此次王卿一定得将金拳师带上,若是遇上歹人,有他在,谅也无妨。”

荆公再次禀道:“金拳师是陛下的贴身扈从,为了陛下的安全,臣万万不可接受!”

君臣二人争执一番,神宗帝见荆公执意不受,只得再次叮嘱道:“既然王卿不肯带上金拳师,朕再叮嘱一句:此去督办纲船沉没,王卿万不可亲往一线。”

荆公谢道:“臣知道。”

神宗仍不放心,还是从侍卫司抽调二十位武艺高强的侍卫,跟随保护荆公安全。

事不宜迟,当天下午,荆公带着章惇、晏正、石子及二十位侍卫,乘了马车,离开京都,直奔泗州。

三月的桃花雨下得连绵。

这天,正在真州署衙犯愁的发运司使薛向得知荆公前来督办沉船事件,既惊又喜,当即将司里事务交由判官高步诚料理,自己带了催纲、排岸等官员,顾不得大雨滂沱,乘车提前赶到泗州。

不一日,听说荆公一行已到城外,薛向与泗州大小官员冒雨出城迎接。

进到驿馆,荆公也不休息,将薛向、泗州知州及有关官员召集到一处,问到纲船沉没及他们事前察勘的情况。

原来这东南六路的漕运,并非是每年各路将钱粮财赋收齐,就直接运往京师,而是根据“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江”的规定,在真、扬、泗、楚四州各设立转搬仓,六路每年收缴的钱粮贡物,全就近运到此四地的转搬仓储存,尔后由汴河中的纲船从转搬仓装出漕运至京城。

薛向任东南六路发运司使伊始,朝廷即令他将所缺的赈灾及祭祀赏赐钱物火速运往京城,以供急用。薛向自不敢怠慢。谁知这年春雨连绵,大雾弥慢……

“雾太大,还是等大雾过后再起运吧。”面对连续的大雾,薛向不得不紧急与司里官员商议。

“是的,这数天内都是大雾,漕运是极其危险的。”相风旗也说道。

“这不行。薛大人,你从北方初来乍到,不知南方的情况,现在虽有大雾,但再过几天,不仅有大雾,更有狂风暴雨,到那时,汴河水涨,再加上风高浪急,弥天大雾,在那情况下漕运,远比此时更加危险。”判官高步诚坚决反对,见众人都看着他,又说道,“薛大人,京师遭受大灾,那里十万禁军的补给、文武官员的衣食俸禄、后宫的开销享用,百万市民的吃喝拉撒,还有那祭祀急需的赏赐钱物,都在急等着尽快运去,我们怎能为着一场大雾就延宕不发运呢?”

此话说得薛向心动:是的,大灾之年,京城百万之众都在企盼我们的漕运,如何能延宕?

薛向信了高判官的话,不顾相风旗、拨发司等官员的劝阻,毅然决定起航。

谁知就在起航的第三天,消息传来,汴河的漕运纲船沉没了两只!

薛向自是立马组织人员察勘、打捞,但终究一无所获。薛向急了,只得如实呈报朝廷。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