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风的头像

中国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9/19
分享
《荆公为政》连载

第七十七章 钦差察访

为彻底查清施行青苗法的利弊,神宗帝决定派自己最信得过的都知蓝天震领队去地方察访。

蓝天震察访民情已不是第一次,这次接到圣旨,带着从御史台、谏院、司农寺抽调的官员,以及高太后安排的亲信押班太监于得水,加上扈从四十余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察勘队伍。

察勘的第一站是属于京畿管辖的东明县。

东明县令贾蕃,原为汝州主簿,因连续磨勘成绩不佳,按大宋用官制度,本该就地免职,无奈他有一位好靠山,就是他的姨夫当朝宰相富弼。一位堂堂的宰相,要保护一个州级主簿,实在简单,一道手谕,就将贾蕃调到东明县做了县令,县令的官价虽与州级主簿相近,但东明县属京畿管辖,皇帝眼皮下的县治,无论名气还是权力,都远比一个边远的州级主簿大得多,响亮得多。

终究是积习难改,到了东明县, 贾蕃仍是终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身边事务全叫手下人代办,不论干得好歹,回来仍是请他们吃酒品茶听曲儿。懒官庸官自是欢喜这样的上司,于是拍马溜须、阿谀逢迎的官员越来越多。贾蕃不觉得此是潜在的危险,反倒视作是自己为官有方,赢得官员的拥戴而陶醉不已。这天从上层“内线”得知朝廷要派人到东明县察访青苗钱谷散放情况的消息,这个在官场厮混多年的官痞,早就总结出一套应对的办法。

这天,贾蕃将那班拍马溜须的官员叫到县衙,问道:“这青苗法我东明县还未施行,朝廷就来察访了,诸位说说该如何应对?”

庸官自有庸官的长处,好事实事干不了,但出馊主意决不比他人含糊。

精瘦的胡县丞立马回道:“县令大人,要对付上司的察访,此事不难。”

贾蕃吊起眼角问道:“这青苗钱分文未借,现在就来察访了,如何说此事不难?”

胡县丞回道:“一张白纸,才可随心所欲去画画。正是青苗钱分文未借,办起来才容易。”

贾蕃更是糊涂,问道:“县丞快说说如何容易?”

腮帮坠着两坨肉囊的徐县尉接话道:“县令大人,你想,青苗钱虽是分文未发,但只要能摸清这次朝廷是来查什么,访什么,我们就去准备什么。这样一针对一线,一丁对一卯,他们还能查出我们什么差错?查不出差错,他们不就回朝为我们邀功去了?”

山羊胡子的贺主簿更是说道:“大人,这次可是你升官的机会到了!”

贾县令更是如坠云端,哭丧着脸问道:“我们什么都没做,这次来查,不拿掉我这头上的乌纱就是万幸,哪还有什么升官的机会?”

贺主簿问道:“县令大人,这次朝廷来查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要查什么?如何查?这些难道你不清楚?”

贾蕃道:“清楚倒是清楚,只怕来不及做了。”

徐县尉忙道:“县令大人,只要知道他们来查什么,一切都好对付!我们往日不都是这样做的,大人你忘啦?”

听到此,贾蕃眼前一亮,顿时明白过来,高兴地说道:“对对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是老办法,老办法。”接着就点兵点将:“胡县丞,你马上到朱头、马首两乡,叫他们立即给全乡百姓散放青苗钱谷。”

胡县丞为难了,说道:“县令大人,那两个乡哪有那么多钱谷呀?”

贾蕃将脸转向山羊胡子,命令道:“贺主簿,你立即从账上划出二十万贯给朱头、马首两乡!”

贺主簿也急了,说道:“大人,朝廷从常平仓拨来用作散放青苗的钱,不都给几家富户拿去放高利贷了,哪里还有钱?”

贾蕃“哦”了一声,急得以手挠耳抓腮。

原来那些大户听说县里要发青苗钱,想到自己从此无法再放高利贷,一个个找到贾县令,软硬兼施,说只要政府把青苗钱借给他们放高利贷,年底收回了利润,自然会给官员好处多多。贾蕃本就听姨夫富弼说过,这施放青苗钱谷是得不偿失的买卖,现听大户们如此一说,立即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和县丞、主簿一蕃商量,就把朝廷下拨的青苗钱谷转给了县内几家大户,由他们拿着去继续放高利贷。现在朝廷来察访了,这一时半会到哪里弄来那么多钱谷?

贾蕃终是个应对上面察勘的老手,见主簿有难处,稍一思考,便有了主张,于是对县丞说道:“胡大人,你立即派人把那些大户叫来,就说本县令有急事与他们商量。”

胡县丞很快就将县城乡下那些拿了青苗钱谷放高利贷的大户找来。

事情紧急,贾县令开门见山说道:“诸位,朝廷马上就到敝县察访青苗钱谷散放之事,在这紧要关头,你们连夜得为本县凑齐二十万贯……”

不等贾县令说完,在座的大户就叫嚷起来:“县令大人,那些钱都放下去了,这临时到哪凑齐二十万贯呀?”

贾县令火了,说道:“有钱你们得凑齐,没钱也得给凑齐,这是本县令的命令。要不然,这次查出你们拿朝廷的青苗钱去放高利贷,那后果你们自己掂量掂量!”见大户们脸现难色,又补上一句,“你们放心,只要此次把朝廷派来察访的官员应付过去,这钱还是借给你们去放高利贷。”

这一说,大户们明白过来,一个个如鸡啄米般点头:“行行行,县令大人遇到难处,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帮大人把这难关挺过去!”

很快,二十万贯钱凑齐,贾蕃又确定好朝廷前来察访的路线、地点,这才命令徐县尉组织上百名弓手,届时负责维持地方秩序;胡县丞负责找内定的察访乡镇的里正户长,令他们负责临时组织一批上下户“踊跃”到乡里“借贷”青苗钱谷;贺主簿负责组织人员到内定乡镇给前来借贷的“上下户”散放钱谷……

待一切组织到位,贾县令又派人到实地察看一番,对缺漏之处作了临时补救……见一切安排就绪,贾蕃这才坐进县衙大堂,静候朝廷官员前来察访验收。

这天,蓝天震一行来到东明县,进了县衙。贾县令先是装作感到突然,对蓝天震说道:“唉呀,蓝公公,你们下乡的保密程度真是做得太严密了,我们一点准备都没有啊,要是查出不足,还望蓝公公手下留情,回到朝廷多多美言几句。”

贾蕃说罢,要领蓝天震一行进驿馆休息。

蓝天震知道这次行动事关青苗法能否继续实施的大事,责任非同寻常,见贾县令说话油滑,心中不爽,便板着面孔说道:“休息就不必了,还是请贾大人马上带我们去实地察看青苗钱谷散放的情况吧。”

贾蕃连连点头道:“朝廷官员办事就是不一样,雷厉风行,下官佩服,佩服。”说过,自己领前,徐县尉等作陪,一路浩浩荡荡去了朱头乡。

快近中午时分,朱头乡的草市仍是十分繁荣:丈余宽的小街两旁极有秩序地排满临时从乡下弄来的菜蔬鸡鸭,卖鱼卖肉的老板更是吆喝不止,顾客也是拥挤不堪……

都知蓝天震一行,在县令贾蕃的陪同下,沿着百余步长的“繁华”小街进了乡公所小院。

小院此时已是人头攒动。可以看出,那原有的五间小瓦平房的乡公所显然已容纳不下如此众多前来借贷钱谷的上下户,只得临时在室外摆了五张桌子,每张桌上竖块小木牌,上面分别写着 “贷钱处”、“借谷处”字样,一个书手模样的人在五张桌间来回走动,似乎是在监督指导。

蓝天震看得心潮澎湃,指着那些拥挤的人群,问身边的贾县令:“都是来借贷钱谷的?”

贾县令连忙躬身满脸堆笑道:“蓝公公,自从发放青苗钱谷以来,我们县各乡镇都是这样踊跃前来借贷的。”

司农寺录事似乎有些怀疑,问道:“贾大人,自施行青苗法以来,你们县已借贷下去多少钱谷?”

贾蕃脱口而出:“青苗钱已借出三十万贯,粮谷十万石。”

谏院正言插上一句:“这借下去的钱的利息都是二分吗?”

“回禀大人,这二分的利息是朝廷规定的,我们哪敢随意增减啊。”贾县令对答如流。

带着高太后特殊使命的押班太监于得水见贾县令回答得如此干净利落,看着这么多人借贷青苗钱谷,心中疑惑不定,于是走到一位身材魁伟、满头白发的老者面前,问道:“老丈尊姓大名?”

老者看了看于得水,回道:“回禀大人,老汉姓朱,名世耕。”

“老丈知道为何要在这时候让你们前来借贷钱谷吗?”

老人道:“知道,知道。朝廷担心我们百姓无钱无粮渡春荒,在春夏两季把钱谷借贷给我们,到时收二分的息,这比我们向大户借那六分息的高利贷要便宜多了。朝廷真是体恤我们平民百姓的苦处啊。”

于得水正要问下去,这时拥过来一批农户模样的人,七嘴八舌争相说道:

“大人,朝廷这青苗法可好啦,都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我们老百姓可拥护啦!”

“我们东明县为推行《青苗法》可是花了大力气呀,号召、宣传,走乡串村,就连我们的县太爷也时常到下面来过问发放青苗钱谷的事呢!”

“……”

考察完朱头乡,又考察了马首镇,所见所闻皆如朱头乡大致相仿。

贾县令这才问道:“蓝公公,要不要再看几个乡镇?要看,本县令明天还可以带你们去多看几个。”

蓝天震问道:“都是这样做的吗?”

贾县令故作谦虚地一笑,回道:“下官怎敢蒙骗蓝公公呢?”

又抽查了临县陈留的两个乡镇,情况大同小异。蓝天震一行只得相信,回朝禀报去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