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浙江杭州钱塘县出了一位大科学家,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尤其是兵器制造,无一不精通。他姓沈名括,字存中,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佑八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熙宁元年升任馆阁校勘。同年八月,母亲病逝,沈括辞官扶灵柩归钱塘。
熙宁四年,沈括丁忧期满,进京述职,神宗与荆公十分欣喜,当即任他为检正中书刑房公事,又根据他突出的军事才能,令他全权负责兵器研制事务。
这年八月,神宗帝又接到秦凤路缘边安抚使王韶的奏表,说桑玉楚历时数月,往返十余次,已购回良马五百余匹,恳请组建一支重甲骑兵,以壮大边塞骑兵力量。
神宗帝更是高兴,为兑现诺言,先将桑玉楚罪愆减半,并赐他刑满后仍可在京城经商;接着召见枢密院使共商边塞组建重甲骑兵一事。
荆公实施教育变革,全国的办学风起云涌,生源更是踊跃。枢密副使赵抃已坐立不住,一日对文彦博说道:“大人,中书那边施行教育变革,文学校办得风生水起,我们也该有所动作。否则功劳全让中书那边占去,皇上岂不要另眼看待我等?”
文彦博觉得也是,说道:“行动是要有,但不知如何行动?”
赵抃道:“这有何难?当年在在武成王庙不是办过武学,目下只要将那武学恢复起来便是。武学一旦恢复起来,定能为大宋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此正是富国强军之好事,皇上定会赞成?”
北宋选拔军事人才,起始全是沿袭唐朝旧制,每年由地方州县考试初选,而后推举初选人才到兵部应试。仁宗年间,北宋与西夏常常发生战争,而王师征伐却屡遭败绩,此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忧虑,纷纷主张加强习武教育,专门培训军事人才,以增强军队的战力。庆历三年五月,仁宗帝下诏在祭祀兵学鼻祖吕尚的武成王庙设立武学校,但因受宋廷历来重文轻武之风的影响,入学者寥寥无几,不上三个月,武学校只得停办。
赵抃此时提出恢复武学,另位副使吴充也说道:“文大人,赵大人说得极是,武学一旦恢复,既可得到圣上赞赏,又能增强我军的战力,此等好事确实应该立即行动。”
文枢密见两位副使意见一致,自己经过思考,也下了决心,当即写了奏表。
这天正要去递呈奏表,竟接到皇上口谕,要他去文德殿议事。
文枢密随传旨太监来到文德殿。
神宗帝说了王韶请求在边塞组建重甲骑兵一事。文彦博觉得此正与自己办武学的思路一致,自是赞同。经过一番细商,神宗帝便下诏秦凤路缘边安抚使王韶,立即着手组建重甲骑兵。
文枢密见皇上这边事已商妥,这才将恳请恢复武学的奏表呈上。
神宗帝拆开视之表,就见上面写道:“窃以为,古者出师,受成于学,文武驰张,其道一也。将帅之任,民命是司,长养其材,安得无素?洪惟仁祖,尝建武学。横议中辍,有识悼之。国家承平,及此闲暇,臣等欲乞复置武学,以广教育,以追成先朝之志。”
大有为的神宗帝看罢奏表,说道:“此正合朕意。文卿着手操办便是。”
文枢密回到枢密院,说了皇上的意见。
赵抃更是高兴,道:“既是皇上同意,我们也学中书,说干就干,立即将武学校恢复起来。”
文彦博道:“俗话说,高师出高徒。要让武学校培养出更多的精干军事人才,定得有武艺高强的教师。大宋虽是武将众多,但要选出一等一的高手来当武学教师,本官一时尚未想到。”
吴充道:“枢相,依下官看,若论最能充任武学教师的,御拳师金台当是不二人选。”
文彦博道:“那如何行?人家是皇上派给王丞相的贴身护卫,怎会让他来当武学教师?”
吴充道:“大人过虑了。当今皇上一心想着大宋的强盛,听说武学需要此人,皇上一定会全力支持。只要皇上支持,请金拳师来武校就不难。”
文彦博觉得有道理,再次来到神宗处,说了来意。
神宗帝一听,立马说道:“文卿想法甚好,只是金拳师是朕安排护卫王丞相的,如何能动得?”
文彦博道:“陛下,丞相的护卫易找,武学的教头难寻呀。看在武学校的重要份上,恳请陛下还是将金拳师让给武学校吧。”
神宗帝沉思良久,说道:“那此事就由文卿去与丞相商议吧。”
文彦博兴颠颠来到中书,见了荆公也不客气,直接说了来意。
荆公知道,朝廷由于受重文轻武治国之策的影响,学校培养的人材历来存在善治文事而不谙武事的弊端。变法之初,荆公就竭力倡导士之所学,应以文武并重,主张恢复武学,并将其早已列为此次人才教育变革的范畴之内,现见圣上同意恢复武学,又见文枢密想请御拳师金台去武校任教头,不假思索地说道:“介甫早有心恢复武学,既然文大人已行动在先,又急需武学人才,介甫当鼎力相助。”一面差人传唤护卫金台。
稍顷,御拳师金台进来,见过二位大人。
荆公说道:“金护卫,你的好差事来了。”
金台以为荆公又要下乡察访,说道:“大人既要下乡,金台案前马后护卫便是。”
文枢密立马接话道:“金护卫,丞相说的好差事,不是下乡,而是遣你去武校任教。”
金台大惊,道:“是这等事情?”遂急忙给荆公施礼,“丞相,若是去武校,在下决不会去”
文彦博道:“金御师如此人才,惹去了武校,那正是鲲鹏展翅,前途无量啊。为何不去?”
金台道:“文大人,丞相是一国之相,又是在下的救命恩人,圣上能令护卫丞相,在下已百倍满足,从未想过鲲鹏展翅,前途无量。文大人还是另请高明吧。”
听说师兄要去武学任教,石子也赶了过来,见金台推辞,连忙说道:“师兄,让你去武校,对你对国家都是好事,你就去吧。恩师这边还有我石子哩!”
文彦博趁势说道:“是呀,保护丞相,这边还有石护卫。万一不行,本官还可到皇上那里奏请,再派三个五个护卫来保护丞相。金御师还有何顾虑?”
金台倔犟道:“在下说不去就不去,文大人即使将圣上叫来,金台还是不去。”
石子劝道:“师兄,文大人说过,你走后,他还会向皇上请求,多派些武艺高强之士来保护丞相。师兄就放心去吧。”
金台转身给荆公跪下,执意道:“大人,金台说过,此生只愿衔环结草,以报答大人收孤教养之恩,除此,任何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都无法打动金台这颗已铁定之心!”
荆公见劝解不行,只得眉头蹙起,厉声说道:“金护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皇上如此决定,既是为你个人前程考量,更是培养国家将才的需要。这是国之大事,孰轻孰重,难道你就分辩不清?”
金台从未见过荆公对他如此严厉过,心中已痛苦至极,正不知所措,忽然想起一人,急忙说道:“二位大人,若是武校确实急需武功高强的教师,在下倒想起一人。”
荆公、文彦博急问道:“想起何人?”
金台道:“此人就是在下的师弟,号称‘陕西铁臂膀——”
不待金台说完,荆公顿然想起,问道:“你是说‘陕西铁臂膀大侠’的周侗周大侠?”
金台点头道:“正是。”接着又道,“若论武功,周大侠决不在在下之下。若不信,二位大人可去察访。”
周倜生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字光祖,陕西潼关人,为三国名将姜维之后。自小习武,后入少林寺,弓术、双剑、气功、枪法无一不精通。后又转向“天下第一拳”的金台金拳师习练拳法,更是练就一副“铁臂膀”,被江湖人称为“陕西铁臂膀大侠”。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当时引起了群牧司使包拯的关注,遂将其荐入官场,任职于京师御拳馆,并与同在群牧司任职的荆公关系极好。只是周侗当时主张朝廷采取抵抗辽夏的政策,遭到以文彦博为首的一班大臣的竭力反对,一气之下,他只得退出官场,回到老家潼关自行设馆办学去了。
想起这段过往,荆公看了看文枢密,见他满脸尴尬,便问道:“文大人,周大侠的武功,你自是清楚。既然御拳师不愿去武校,就将周大侠请来武学任教,岂不方便?”
文彦博仍是满脸尴尬,结结巴巴地说道:“清楚是清楚,只是当年……”
荆公知道文彦博仍未忘记当年反对周侗主张抗辽一事,便说道:“周大侠心胸开阔,办武校正是强军利国之大事,他岂能罔顾国之大局而计较锱铢?”
文彦博两眼闪动好久,纳纳说道:“此次若请周大侠,宽夫倒想……”
荆公见对方欲言又止,问道:“文大人有何想法,直说便是。”
文彦博道:“此时若有人能代宽夫出面……”
荆公已听出对方话中意思,慷慨地说道:“只要文大人觉得可以,本相愿意代劳。”
文枢密一听,既惊喜又愧疚,连忙说道:“这、这太辛劳丞相了。”
荆公直言道:“你我同为国事,何谈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