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埂峰石的头像

青埂峰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11/30
分享
《大唐帝国》连载

第二十八章 兵进柏壁

第二天上午,天气相当不错,湛蓝的天空中了无纤云,一轮猩红的太阳高高悬挂在天中,放射出来的光芒静静映照着地面上的厚厚积雪。此时,一队人马从长安城内鱼贯而出,数面打着李字的旗帜迎风猎猎飘扬。待部队全部出了城,主帅李世民冲着将士们大喊一声出发。紧接着,鼓声震天,万马奔腾,一齐踏着积雪融化的大道朝前方飞驰而去。但见人影晃动,泥水夹着雪花四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经过几天日夜兼程的疾行军,李世民率领大部队抵达了龙门城外。起初,龙门守将张伦闻唐军至,大不以为然,可后来亲眼看到李世民率军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不由大惊失色,惶恐万状,立即命令部下紧闭城门,坚守不出。李世民见张伦迟迟不肯出战,只好下令部队在城外安营扎寨。

当晚,李世民把杜如晦、屈突通、殷开山、秦叔宝、程知节等将佐召集到自己帐中商谈攻打龙门之事。龙门虽小,然事关重大,因为唐军只有占据龙门,然后渡过黄河,才能抵达柏壁攻打宋金刚。正因如此,李世民心里明白必须尽快拿下龙门,若稍有延迟,待敌军援兵赶到,那就更难办了。如何才能速战速决,拿下龙门呢?李世民寻思良久,认为强攻是最佳的作战方案。虽说李世民一向喜欢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这一次却决定先发制人。于是,他首先把自己这种想法对众将详实地说了遍,然后向他们征求意见。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帐内就响起了一片嗡嗡的声音,众将彼此交头接耳,就主帅的决策议论开了。他们纷纷点头称好,对秦王的主张表示认同。

过了会儿,身材中等、脸膛紫红的程知节眯着双细长眼睛望着李世民,笑呵呵地说:“秦王,您的话让在下大吃一惊,您一向喜欢采取后发制人的计策,这回怎么反其道而行之呢?在下愚钝,请秦王明示。”

“作战策略不应是一成不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变化。”李世民面带微笑地解释道,“今我军兵力多于对方,强于对方,且士气高涨,人人都想攻下龙门夺取首功。同时敌军城池不够坚固,主将张伦见我大军至已成惊弓之鸟,守城士卒又大多为原大唐将士。他们不得已才投靠了刘武周,今见我大唐决意收复河东,岂能不生异心?以我众志成城之强军战人心不齐之弱敌,岂有不胜之理?故而,本王决定强攻龙门。”

“秦王所言极是。”相貌俊朗、气宇轩昂的兵曹参军杜如晦颔首微笑道,“兵法云:用兵之道贵在变也,当因情形而变化,万不可墨守成规。昔日秦王攻霍邑战宗罗睺皆采取坚守不战之计,是因为敌军城池坚固,且兵力强于己方。而今情形不同,我军兵力优于敌方,气势胜于他们。若此时强攻,必能一举而夺下龙门。秦王熟知兵书,故能依情形而变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是呀,秦王虽年少,然军事才能无人能及,实在令人佩服之至。”屈突通打心里欣赏李世民卓越的军事才华,对他赞不绝口。

“屈突将军过奖了。”李世民虚怀若谷地笑道,“老将军乃一代名将,打过无数大胜仗,闻名天下,实在令晚辈敬佩,晚辈得向您学习。”

“不敢当,不敢当。”屈突通一抱双拳,恭敬地答道,“在下能与秦王并肩作战,为大唐效命,真是三生有幸啊。”

“大唐有你们这些智勇双全又精诚团结的大将东征西讨,何愁不能平定天下,一统江山?”杜如晦豪迈地说,“尽管贼势汹汹,屡犯我大唐,但用不了多久,秦王定能率军将他们逐一扫除,平定天下,到时必能山河一统,国泰民安。”

“此乃本王平生之宏愿,还望各位将军鼎力相助。”李世民态度诚恳地说,“我李氏能有这片江山,皆赖众将士拚死效命;大唐能一统天下,建不朽之功业,还须各位继续努力。愿我等能同心同德,扫平天下贼寇,建立一个安定而强盛的大唐王朝。”

“是,秦王。”虎背熊腰的山东大汉秦叔宝激动得站了起来,双手抱拳,信誓旦旦地说,“秦王对我等恩重如山,我等岂敢不效死命!”

“对!”程知节、李君羡、丘行恭等将军也不约而同地发誓道,“秦王,请放心,我们一定会为大唐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好,谢谢,太感谢诸位的一片忠心。”李世民十分感动地说,“本王相信,有你们这些忠诚之士尽心尽力,刘武周必破。”

“有秦王的文韬武略,又有众将士舍命疆场的斗志,别说刘武周,就是王世充、窦建德等也只是囊中之物,到时可随手取之。”杜如晦信心十足地对李世民道,“秦王,既然各位将军们都急着上战场,博取功名,您还迟疑什么呢?在下以为秦王当立即下令攻城,以便打张伦个措手不及,这样就可不费多大力气取下龙门,兵进柏壁。不知秦王以为如何?”

“克明,你说的对。”李世民点头说了句,随即又若有所思地说道,“只是我军一连赶了这么长的路,将士疲惫,极需好好休息一下。”

“走这几天路算什么呀!想当年我在瓦岗跟魏公打王世充时,行军半月也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打兴洛仓。”程知节一脸不屑,粗声粗气地说句。

“是呀,秦王,这行军打仗哪有不累的?”秦叔宝也跟着说,“再说,现在士卒们也已经歇息了一两时辰,该缓过气来了。”

“用兵之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屈突通进言道,“今张伦见我军刚到,以为不会立即出兵攻打龙门城,必有所松懈。如此时发兵,必能轻取。”

“屈突将军说的是。”殷开山插嘴劝道,“秦王,若我军今夜突袭,打张伦一个措手不及,必能一举而攻取龙门城,斩杀张伦。”

“各位将军所言极是。”杜如晦断定道,“秦王,在下敢料定此时张伦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故而今夜出战是最佳时机。请秦王万勿错失。”

“秦王,请下令吧。”李君羡、丘行恭等将佐也一个接一个向李世民请战。

其实,李世民也清楚此时出兵突袭敌军是上上策,必将能够快速拿下龙门,为进军柏壁争取时间,只是出于对将士的关心与体恤,才想暂缓进攻,等天亮之后再对敌人发动攻击。不过,经杜如晦和众将再三劝谏和讲求,他慢慢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沉默良久,他终于点头同意道:“好,既然各位将军愿不辞辛苦为大唐效命,那本王也不敢违拗你们的这片好心。各位将军,请马上集合部队攻城。”

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在座所有将佐即刻动身出帐,向各自的军部快步走去。

半个时辰不到,他们就把人马召集到一块,听候秦王的调遣。李世民手执长槊,身跨骏马,威风凛凛地向全体将士发话。他情绪激昂,言词急切地发表一通简短而鼓舞人心的动员令,然后就调兵遣将,布置攻城任务。屈突通、殷开山负责攻打东门,秦叔宝、程知节负责攻打南门,李君羡、丘行恭负责攻打北门,他和杜如晦负责攻打西门。军令一下,各位将领就率领自己的部下飞也似的往城下冲了过去。

正如李世民、杜如晦等人所预料的那样,守城主将张伦压根儿就没想到唐军今晚会攻城,而且还这么快。当耳畔突然响起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时,他整个人都惊呆了。回过神后,他手忙脚乱地穿上铠甲,提起大刀,奔出营署。紧接着,他跨上战马,扬鞭使劲一抽马背,朝军营中飞奔而去。

这时,守城兵卒也被外面的人马声惊醒过来,一个个惊慌失措地拿起刀枪跑向城门。他们看见了自己的主帅,那颗慌乱的心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张伦瞧见部下衣甲不整,一副拖拖拉拉的样子,甚是气恼。他猛地一挥大刀,厉声喝令他们打起精神应战。军士听罢,精神不由一振,旋即纷纷朝城墙和城门处跑过去。

不一会儿,张伦飞身上了城头,驻马俯身向下一张望,看见唐军铺天盖涌向城门,心跳不由得加快了。他发现唐军从四面围攻城池,而且兵马数倍于自己,气势凶猛,有难以抵挡之势。这令他感觉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要想保证城门不失,实在是太难了。然而,他也清楚自己身为守城主帅当与城池共存亡,以尽为臣者的职责。于是,他马上冷静了下来,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将士们抗击敌人。

唐军很快就靠近了城门,可就在他们准备冲击几步之遥的大门时,城上突然飞来了一支支尖利的箭矢。面对密集如雨般的箭阵,将士并不感到惧怕,他们想冒着敌人的利箭冲上前去,却被沉着冷静的主将们制止住了。他们清楚这个时候冲锋陷阵,无异于白白送死。他们需要攻下眼前的城池,但也务必尽量减少部队的伤亡,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这场胜利。于是,他们不顾士兵们的强烈要求,大声勒令他们后撤了几十米,以避开敌人的箭矢。城中守军见唐兵纷纷往后撤去,误以为他们不敢攻城了,渐渐地有些松懈,射向城下的箭矢也就不断减少。

李世民看见敌军有所懈怠,心头一阵大喜,立即命令部队重新冲击城门。将士们早就瞥足了劲儿,听到秦王一声令下,不顾零星的乱箭飞也似的直奔过去。城上的守卒见唐兵又一次发动攻击,慌忙拈弓搭箭朝他们乱放。这一回李世民没有勒令后撤,而是大声催促他们前进。士兵们一个个奋不顾身地直往前冲,一些躲闪不及的人被乱箭所伤,啊啊的惨叫声此起彼伏。李世民借着明亮的火光看见有人马倒地惨烈,心中不禁一阵难受。但他清楚战争是残酷的,没有牺牲就不会有胜利。他硬起了心肠,继续命令将士们向前冲。

几分钟过后,唐兵冒着敌人的箭矢终于抵达了城门之下。他们一部分人抬着早就准备好的大圆木用力撞击着紧闭的大铁门,其余的士兵就架起了云梯,或是叠罗汉沿着结了冰的墙壁往上攀援。他们很想一口气爬上城墙,杀进城去,却遭到了敌人的顽强阻击,不少人从半空中坠落下来,结结实实摔倒在坚硬的地面上,折了胳膊断了腿的人也不少。与此同时,那两扇深红色的大门依然紧闭着,怎么也撞不开。

这种情形不光出现在李世民所主打的西门,屈突通、秦叔宝、李君羡等人也遭到了极其相似的阻击。这令李世民有点儿始料不及,他没想到张伦居然能够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把军队调整得这么好,这么富有战斗力。不过,李世民毕竟是位善于打仗的高手,他不会因遇到这点困难就惊慌失措,更不会束手无策。他一边从容不迫地指挥着战斗,一边思考着克敌制胜的良策。没过多久,他突然对身边的杜如晦说:“我们得改变攻城策略,不然照这样打下去,天亮了也不能攻下龙门城。”

“秦王说的对。”杜如晦赞成道,“我军虽以众敌寡,在兵力占有较大的优势,然张伦居高临下,有地势上的优势,能够强有力地阻挡我军登城。倘若按当前这种方式进攻,虽然最后也能破敌取胜,但肯定得付出较大的损失,同时也得拖延更长的时间,这对我军下一步行动不太有利。”

“克明言之有理。”李世民点点头说,“这场战斗,我们不仅要取得胜利,而且要以最快最小的伤亡夺取城池,而眼前这种局面,是很难达到这个目标的,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改变作战策略。”

“既然秦王你这么说,如晦就只好把方才偶尔想到的计策说出来了。”杜如晦呵呵一笑说,“在下想,此计理应能够助秦王很快破敌。”

“什么妙计,快说吧。”李世民眼睛一亮,兴奋地问杜如晦。

“集中兵力,攻打一处。”杜如晦脱口而出,“现在张伦知道我军分兵攻打各门,他也就照此布兵防守,因而东西南北四处的兵力相仿。倘若我军能够主动求变,将其他三处兵马合于一处,集中兵力攻打一门,那破门就要容易多了。此乃如晦之计,不知秦王对此有何看法?”

“很好,此计甚妙。”李世民赞了声,旋即又微蹙着剑眉说,“可我军已兵分四处,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集合,且不让张伦觉察?”

“这个不难。”杜如晦胸有成竹地笑道,“秦王可以一面令军士佯攻,一面派人向屈突通、秦叔宝和李君羡等将军传到命令,向指定的地方集合。”

“嗯,这办法不错。”李世民又轻点了头,思忖着说,“我想,就让部队集中攻打东门吧。屈突通部下尤为勇猛,此时对敌军的攻势更猛,更有杀伤力。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打算把敌军尽量吸引到西门方向,这样到时攻打东门就容易了。”

“秦王这个想法非常好。”杜如晦赞成道,“只是在下不知秦王用什么办法把他们诱过来,请秦王明示。”

“此事不难。”李世民舒展了眉头,对杜如晦微微一笑说,“张伦到现在还不知道秦王在哪儿,心里正纳闷着呢。此时,我若令人冲着城墙上大喊几声秦王在此,张伦还不会头脑一热,把大部队调到西门来抵御我这个征讨元帅?不用担心,他肯定会上当,你信不信?”

“信,当然信。”杜如晦点头答道,“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敌先擒王。张伦知秦王在这儿,必率大军前来抵御。妙,此计真是太妙了。”

“好,那就这么定了。”李世民断然道,“克明,我们现在就分头行动。你遣人去南门和北门两处传达我的命令,我亲自前去诱敌。”

“遵命!”杜如晦拱手郑重答道,接着一转身,策马向前跑过去。

李世民目送了眼杜如晦,然后一抽马,奔到了城门前。默然一下,他与身边几个大嗓门一块朝城门上高呼秦王在此谁敢前来一战。众人齐声连叫数十遍,终于把张伦引来了。张伦闻说李世民在城西,误以为唐兵大部队在那儿,便赶紧从北、南两处调集将士赶赴西门。

李世民见张伦亲自率军出现在城西墙头上,一阵暗喜,一面命部下佯攻,一面带领大部人马沿着城下偷偷向东门移动。与此同时,杜如晦等人也把秦王的命令传到了秦叔宝、李君羡的耳朵里。他们立即奉命行事,只留下一小股兵力继续佯攻城门,其他大队人马悄然转向东门。

不到半个时辰,秦叔宝、程知节、李君羡、丘行恭等将领率军重新与李世民、杜如晦、屈突通、殷开山他们会合在一块。如此,城东面所聚集的兵马近两万,以此攻打几千守军,简直是易如反掌。兵马一到,李世民就急不可待地命令攻城。于是,城东方向喊声骤起,且一浪高过一浪,震动天地。唐军将士在秦王的指挥下拚命攻城,撞门的撞门,攀墙的攀墙,场面十分激烈。

面对唐军如此猛烈的攻势,守城敌军不禁心惊胆战,惶恐不已。他们很清楚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根本守不住城门,得有援兵才行。然而,此时张伦身在城西,他还不知道李世民已集中兵力攻打城东。等到有士兵飞马禀报他时,张伦才幡然醒悟,明白自己中了李世民的调虎离山之计。于是,他慌忙引军向城东扑来。可惜的是,他刚刚赶到东门,那扇被撞得变了形的大门轰地一声洞开了。瞬间,唐兵像泄了闸的洪水一样从外面涌了进来,同时那些登上城墙的士兵也挥舞着手听兵器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拼杀。一时间,城内刀光剑影,杀声四声,震耳欲聋。

李世民身先士卒,纵马挥槊左冲右杀,一边高声劝降。敌阵中有不少人是原大唐将士,有的还受过李世民的恩惠。因此当听说只要放下武器秦王就既往不咎,他们一个个立即丧失了斗志,缴械投降。这样,张伦部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于是,唐军长驱直入,不到一个时辰便占领了龙门城。

张伦见大势已去,拨转马头独自往北城飞奔而去。他想趁混乱之际出城,然后连夜逃往柏壁,与宋金刚一道抵抗李世民。不过,李世民不肯轻易放过张伦,不断派兵追杀他。张伦生怕唐兵认出他来,便脱了披在身上的那件溅满血迹的红色战袍,接着又拔剑把自己那部独特的浓密长须也割了,以为这样唐将就认不出自己来了,从而好蒙混过关。这一招还真灵验,他打那么多唐兵面前经过都没被识破。为此,他心头一阵窃喜,一直绷紧的黑脸上竟然掠起一丝笑容。他使劲抽打身下的坐骑,巴不得它能四脚腾空一下子飞出城外。那匹棕色战马也够配合主人焦急的心情,以最快的速度朝城门口狂奔而去。

不一会儿,张伦策马奔到了门口。他不禁回头一望,看见后面的追兵不见了,心中又是一阵欣喜。他仰起脸庞,对着星光粲灿的夜空如释重负地长长舒了口气,接着哈哈大笑一声,准备打马跃出城门。然而,就在此时从门外杀出一员大将,他冲着张伦断喝一声往哪里逃,快快下马受降。

张伦被这雷鸣般的吼声惊出了一身冷汗,猛地抬头一望,见是双锏秦叔宝,先是倒抽了口冷气,接着挺刀直取对方。秦叔宝武功高超,锏法娴熟,把手中的双锏使得出神入化,令张伦眼花缭乱,难以招架。两马相交,战过百余回合,张伦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快撑不住了。于是,他突然勒马往后一撤,然后急速转身向前一纵,以电闪雷鸣般的速度向门一侧闪将过去。

待秦叔宝回过神来,张伦已跑出数仗之远。秦叔宝见被张伦耍了,恼羞成怒,拍马直追上去。秦叔宝的战马是李世民亲自赠送的胡马,极能奔跑,不多时就距张伦不过两仗之远。张伦回首望见自己快被秦叔宝追上,大惊,紧接着一俯身从腰间取出弓箭,邦邦邦一连朝秦叔宝发了三支箭。秦叔宝眼疾手快,挥锏连击落两支利箭,另一支被他一张口生生咬在牙齿间。秦叔宝从嘴巴里取出那支箭,旋即搭在左手的弯弓上,一拉弦,但见那支箭邦的一声直飞过去,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张伦的后脑勺。只听哎呀一声惨叫,张伦一歪身从马上滚落下来。

秦叔宝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之情,哈哈大笑两声,飞马冲过去,一锏砍断了张伦的脑袋,然后跳下马,随手拎起枯草上那颗血淋淋的头颅,一绾头发,把他扎在了自己的马尾巴上。他搓了搓沾在手掌上的血迹,翻身上马,挥鞭一抽马背。那马昂首嘶叫一声,朝城内飞快地奔驰而去。

几分钟之后,秦叔宝来到了李世民跟前。他翻身下马,从马尾上取下那颗血液已经凝固的头颅,双手捧到李世民眼前,请他过目验证。

李世民冷冷地瞥了眼张伦那张丑陋可怖的死脸,旋即又得意地哈哈一笑。他当着众将的面高度地表扬了番秦叔宝的勇猛,并命人为他记下一等功劳。秦叔宝大喜,拱手致谢过后又深深感激李世民赠送自己宝马,说如果没这匹追风马,自己就不可能追杀到张伦了。李世民听后,心里头涌起一阵欢喜。一高兴,他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那匹心爱的血汗马送给秦叔宝。秦叔宝异常感动,扑通一声跪地叩谢,发誓愿为秦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从此,秦叔宝就死心塌地跟随李世民,成了他的生死之交,心腹重臣。

龙门一仗的确打得相当漂亮,唐军所损失的人马不过数百,耗时也不过三四个时辰。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李世民已经高高挺立在城门之上,放眼眺望覆盖着冰雪的茫茫原野。此刻,他的胸间洋溢着一股胜利的喜悦与万丈豪情。他相信凭着自己超凡的才智和大唐数万英勇善战的将士,一定能够很快收复河东失地,彻底消灭刘武周这方割据势力。他久久地凝视着这方自己所热爱的土地,完全忘记了隆冬时节的刺骨寒意。

不知什么时候,杜如晦悄悄地来到了李世民的身边。他看见秦王那么专注地欣赏着眼前的迷人雪景,欣赏着山川风光,似乎不忍心打扰他这难得的闲适与雅兴。因此,他没有向秦王施礼,只是一声不吭地陪在他身边。

过了好一会儿,李世民从极目远眺中回过神儿,一侧脸发觉杜如晦立在自己身边,不禁又惊又喜地大声问:“克明,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吭一声呀?”

“秦王,在下失礼了。”杜如晦温文尔雅地致过歉,接着又解释道,“秦王兴致这么好,在下岂敢惊扰!”

“昨夜打了个大胜仗,我怎能不高兴?”李世民率直地答道,“龙门之战,是我军进入河东第一仗,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战。夺取龙门,不仅让我军有了容身之地,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将士们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斗志,这为我军下一步对宋金刚作战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秦王说的对。”杜如晦附和道,“龙门虽小,然干系甚大。我军占据龙门,不仅能给柏壁的宋金刚强大的震慑,同时也为军队的进一步深入作战提供后勤补给。我想,刘武周实力不容低估,欲彻底平定他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可能是在短时间内击败他,所以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言之有理。”李世民点头认同道,“刘武周毕竟雄霸一方,其实力不低于西秦薛举,况且又有突厥支持,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打败的,所以我们要做好艰苦作战的准备。这一点,应该让每位将士都明白,都有心理准备。所以,克明,以后你我得多做这方面的工作,把将士们的思想武装好。”

“是,秦王。”杜如晦高声应道,“在下也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昨夜一仗打得颇为顺利,致使军中一些将士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思想,甚至有个别将领也有这样想法。这,这种情形一旦蔓延开来,其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请秦王务必谨慎。”

“骄兵必败,自古如此。”李世民变了脸色,严肃地说,“何况我军才刚刚进驻河东,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收复了一块小小的失地,这有什么值得骄傲。倘若这股不良的风气不能尽快压下去,必将对我军产生极大的危害,甚至败在刘武周的手下。为此,我们必须及时整顿军队。”

“秦王所言极是。”杜如晦赞成道,“一支军队要想打败强大的敌人,就必须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要有过得硬的军事作风。如此,我军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尽快打败敌军,平定刘武周。因此,现今军中有这种不良的风气出现,秦王当立即将它纠正过来,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说的对。”李世民一转身,对杜如晦一招手说,“克明,我们现在就去召集将领们开会,严肃军纪,同时布置进军柏壁的工作。走!”

说完,李世民与杜如晦一道顶着凛冽的朔风,大步流星朝营署中走去。

不多久,李世民便把部下所有将领召集到自己的营署中开会。在大会上,他严厉批评了军中逐渐抬头的骄傲轻敌的可怕风气,要求所有将领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务必戒暴戒躁,严肃军纪。将领们热烈呼应秦王的号令,决定一回营就整顿自己的部下。李世民听了非常满意,接着又与各位将佐们讨论起进兵柏壁之事。大家一听说要打刘武周的王牌军,一个个兴奋不已,请求立即渡河作战。

李世民见众将求战心切,也就更加坚定了尽早发兵柏壁的想法。不过,令他忧虑的是如何顺利渡河。这问题放在平日那就不是个问题,准备足够的船只就可以了。然而,现在不是船只就能够解决得了的,因为天气寒冷,河面上已经冰封了,船是行不通的。同时又因为冰层的厚度与硬度尚未达到承受千军万马的程度,因而兵马不可立即乘冰渡河。这个两难问题的确困扰了李世民的决策,他一时半会不敢答应将军们的出兵请求。

杜如晦可谓是李世民肚里的一只蛔虫,一眼就瞧出了秦王迟疑不决的缘故,默然会儿,笑眯眯地问李世民:“秦王,你是不是在担心兵马渡河之事呀?”

“正是。”李世民微着两道浓眉,直言道,“现今黄河已被冰封,无法行船,同时人马又不能直接履冰行走。唉,这事真让人发愁呀。”

“秦王,请勿忧虑。”杜如晦成竹在胸地答道,“在下夜观天象,近两日必有朔风大起,严寒来袭,到时河面这冰必加厚加硬,足可令兵马通行。”

“真有此事?”程知节脑袋一歪,不大相信地瞅着杜如晦问,“今日外面阳光灿烂,让我觉得比昨日暖和了些。怎会突然变冷,不可能吧?”

“现今正值隆冬时节,一夜北风,气温就可骤然下降,这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程将军?”屈突通不以为然地反驳句。

“杜大人上知天文,下识地理,有诸葛孔明之神算,当不谬也。”殷开山信以为真地说,“秦王,杜大人所言绝无虚诞,尽管相信好了。”

“嗯,言之有理。”李世民颔首笑道,“克明乃本王军师,我岂能不信?再者,我大唐举仁义之师击不义之贼寇,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老天又岂能不助我等一臂之力?本王深信,两日之内必有寒流来袭,到时冰加三尺,可令人马安全渡过黄河。”

“既然如此,那就请秦王快下令发兵吧。”程知节捺不住性子,连忙冲李世民高声嚷句。

“秦王,请下令吧!”屈突通双拳一抱郑重地请求。

接着,殷开山、秦叔宝、李君羡、丘行恭等将领也纷纷请李世民下达发兵的命令。

“好!”李世民看见众将如此急于进兵柏壁,心里一激动,就下令道,“众将听令,三日之后发兵柏壁,不得有误。”

“是!”众将齐声应道,一个个神情庄重,内心格外欢喜。说实话,他们早就盼着能够渡过黄河,与宋金刚决一雄雌呢。

“大军就要渡河作战了,那龙门谁来把守?请秦王明示!”话音刚落,杜如晦就扭头望着李世民问。

“龙门乃进退之咽喉,十分重要,当派一位智勇双全之大将镇守方可。”李世民将目光缓缓地移向李君羡,“君羡,你镇守龙门如何?”

“秦王,在下一心只想上阵杀敌,这镇守龙门之事……”李君羡听说自己要留守龙门,心里头多少有点不乐意,就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这镇守龙门可不比打宋金刚容易,你可千万不能小觑呀。”李世民面带微笑地注视着李君羡,语重心长地说,“本王令你镇守龙门,那是因为我信得过你,才把这副重担往你肩上压。你若能守住龙门,那将立一大功,到时我会替你向皇上禀奏,重重嘉奖你。”

“君羡,秦王如此器重你,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杜如晦瞟了眼神色有点不快的李君羡,轻声劝道,“快,快向秦王谢恩中哪。”

“承蒙秦王错爱,在下愿奉命镇守龙门。”李君羡知道秦王之命不可违,也就只好领命了。

“好,那就有劳将军了。”李世民满意地笑了笑,然后又扫了眼众将,高声说,“今日就说到这儿,请各位将军回营准备渡河之事。”

众将齐声回答了句,随即就纷纷起身,步出秦王的营署,朝各自的营部疾步走过去。

果不出杜如晦如料,第二天晚上朔风乍起,一股极强的寒流袭卷了黄河流域,气温直降,河面上的冰层一夜之间就加厚了许多,坚硬无比。

早上,李世民手牵着自己心爱的战马特勒骠,带着杜如晦、秦叔宝和屈突通等十余人来到了黄河岸边。他迎着呼呼的寒风,伫立在冰雪覆盖的岸边,举目凝视着望不到头的冰面,心里不禁涌起一阵欣喜。从冰层的颜色中,他可以判断出它有多厚有多坚硬。他明白,有如此厚实坚固的冰层足够人马安全通过。看到这一切,他心中又是一阵激动与兴奋,忍不住抬脚向冰面走过到。

这时,杜如晦看见了,心头一惊,慌忙上前阻止秦王。

李世民不顾劝止地继续往前走,一边哈哈大笑着对众将说:“我李世民不先试试,怎敢让你们走呢?万一有什么不测,那岂不是我害了出生入死为大唐而战的将士们?”

众人听了李世民这句肺腑之言,一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们眼神异样地凝望了眼身边的皇子,然后一个个跟着他往前走。

“秦王处处身先士卒,怎能不会得到众将的爱戴呢?”过了会儿,杜如晦望着李世民感叹道,“如晦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众将士都肯为秦王出生入死,这是因为秦王您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来关爱来疼惜。有您这样体恤部下的主帅,真是我等天大的福分哪。”

其他将领也紧跟着杜如晦真诚地赞美李世民爱兵如子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感激之情。李世民听罢,动情地回答道:

“将士们跟着我出生入死,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怎能不爱惜他们呢?我虽贵为亲王,然骨子里早把你们这些将士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内心存有一分深厚的手足之情。我深深地感激着你们为大唐所付出的一切,也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关爱你们,回报你们,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谢秦王厚爱。”众将异口同声地回答句,一边继续陪着李世民往前走。

走过了约莫两里路,程知节光顾着跟大家说话,忘掉脚下是滑溜溜的冰儿。他忽然脚底一滑,身子往左一歪,砰地一声摔倒在冰面上。大家瞧着四仰八叉躺在那儿的大汉,忍不住放声哈哈大笑起来。

只有李世民没笑,他凝视沉思了会儿,然后一本正经地说:“这冰面相当滑,难免人马不摔倒,到时大队人马行走,更容易摔倒。这不仅会伤了士兵,也会减慢行军的速度,为了行军安全,本王认为应当在冰面上放在麦桔沙石之类的防滑物资,这样就能保证人马既安全又快速行走了。克明,你以为我这想法怎么样?”

“很好。”杜如晦赞成道,“秦王,在下以为当马上组织人员铺好麦桔沙石,今夜三更大军渡河。不知秦王以为如何?”

“言之有理。”李世民一转身,跨上骏马,对众将大声下令道,“走,我们现在就回营去。”

说着,李世民一挥马鞭,那匹毛色黄里透白、喙部微黑、极具灵性的胡马就两脚腾空,嘶叫一声,朝前奔跑而去。

没多久李世民回到了自己的营署中,命令丘行恭率部下立即收集沙石麦桔等物资前往黄河铺好冰面,务必在三更之前完成任务。丘行恭对李世民一向惟命是从,尽管知道任务艰巨,却也不吭一声,当即奉命照办。

此时,其余将领也在紧锣密鼓地做着渡河的各项准备工作。因此,龙门城内顿时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三更时分,李世民率领大军出了龙门城,冒着深夜的刺骨寒风,朝黄河方向奔驰而去。不到半个时辰,大队人马来到了黄河岸边。这时,丘行恭部下已将冰面铺好,人马走上去,脚底下结结实实的一点儿不觉得滑溜。对此,李世民非常满意,赞扬了丘行恭他们一番,然后剑指漆黑一片的河对岸,大喝一声,令全体将士渡河。于是,军士们骑着战马,或徒步行走在铺着沙石和麦桔的宽泛的冰面上,以最快的速度向河对岸移动。呼呼的西北风如刀般割着将士们的肌肤,然而他们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因为此时此刻他们的血液被战斗的激情燃烧了,全身热乎乎的。

天快亮的时候,唐军全部乘冰渡过了黄河。他们来不及休息,就马不停蹄向柏壁方向飞奔而去。几个时辰过后,军队终于抵达了柏壁。

柏壁是河东的心腹之地,也是通往晋州、介州、太原等地的咽喉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李世民深知这一点,所以在发兵之前就定下了屯兵柏壁的计策。现在他率军顺利抵达了柏壁,终于可以把自己的作战计划落到实处。因此,他顾不上一身倦乏,当即就迎着落日余晖,带领杜如晦、屈突通等将佐考察了一番地形,然后选取了地势险要的西山安营扎寨,并连夜修筑防御工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