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好辽州后,李世民便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安市。安市四面环山,到处崇山峻岭,莽莽丛林,地势险恶,是平壤一道天然屏障。若欲取平壤,当得穿过安市跨过鸭绿江方可。正因如此,李世民心里十分清楚安市一战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假如能一举拿下安市,那夺取平壤扫灭高句丽就指日可待了。反之,如果攻不下这座军事重镇,唐军就只能乖乖地退回中原,东征高句丽也就不得不以失利告终。正因为安市这一仗如此重要,李世民不敢有丝毫大意,当下就召集长孙无忌、李世勣、李道宗、尉迟敬德、执失思力等文臣武将商讨进兵安市一事,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做出具体安排和部署。待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便择了个黄道吉日,率大军出了辽州,浩浩荡荡奔赴安市。一路上旌旗飞扬,蹄声动地,卷起的尘沙遮天蔽日,景象十分壮观。
唐军南下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安市,守将金永熙得知后立即命大将军朴泰健引军前去阻击。朴泰健得令,便率部下一万骑兵出城,迎着午后的烈日,踏着热浪滚滚的大道疾驰而去。翻过几座大山,绕过几条小道,高句丽骑兵终于在大山谷中遇到了唐军先头部队。朴泰健见敌军兵马不过五千,大喜,冲着部下大喝一声杀呀,纵马舞刀直奔过去。高句丽骑兵见状,一个个挥舞着手中的兵器,策马杀向敌阵。唐军先锋将刘君卯见高句丽兵马突然杀来,先是大吃一惊,接着就从容不迫地指挥部下人马迎战。两军混战,喊杀声震动山谷。唐兵虽骁勇善战,但人数不及对方一半,奋力厮杀了一阵,便渐渐抵挡不住。朴泰健眼见唐兵寡不敌众,纷纷后退,兴奋得直舞着大刀催军追杀。登时,高句丽骑兵如潮水般扑向唐军。
刘君卯见敌兵追击,勃然大怒,竟单枪匹马直奔朴泰健。朴泰健飞身迎战,大骂一声,举刀就往对方头顶劈过去。两马相交,战将起来。朴泰健不失为高句丽名将,武艺高超,刀法精湛,但见手中那把弯月大刀使得呼呼生风,凶猛有力。刘君卯虽说武功了得,但比起朴泰健来的确略逊一筹。战罢百来回合,他便感到力不从心,渐渐招架不住了。朴泰健见状,暗喜不已,使出浑身解数连战对方,一边寻找机会。过了三十招后,他终于觑得一破绽,挥刀朝对手猛力劈过去。但见一道寒光如电般闪过来,刘君卯惊得慌忙往左一歪,那刀不偏不倚正砍在他的右臂上。他忍不住啊地一声大叫,鲜血直从上臂涌了出来,随风洒落在草地上。他忍着剧痛,举戟用力挡开再次劈过来的大刀,一勒马往右逃奔。朴泰健见未能一刀砍下对手的脑袋,懊恼不已,策马直追。
这时,唐军已被高句丽骑兵杀得一团乱,人人无心应战,只顾撒腿就往后跑。朴泰健见了兴奋不已,一边大声喝令部下奋勇杀敌,一边纵马直追手下败将。就在快要追上刘君卯时,忽然从拐弯处转出一大队人马,为首大将乃龙门薛仁贵也。此人正当壮年,长得魁梧壮实,那张紫红色的脸膛上透着股强悍勇猛之气。他见了朴泰健,声如洪钟般大喝一声,二话不说挥戟就冲他刺过去。朴泰健像是被雷鸣般的吼声吓了一大跳,愣怔了下才跃马举刀迎了上去。
两马相交,大战起来。薛仁贵不仅膂力过人,而且武功盖世,手中那把铁戟使得溜溜直转,生猛有力。朴泰健从未听过薛仁贵这个名字,以为只是中原无名小卒,很是轻视,但斗过数十回合后,才知道此人武艺甚是了得,不由使出全副本领力战对手。真是棋逢对手,两将斗过二百回合也不分高下。朴泰健见薛仁贵如此勇猛异常,不免心生畏惧,更让他不安的是,他的部下被赶来增援的唐军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他心里清楚自己不能再与对手缠斗,当赶紧脱身引兵撤退,否则恐将全军覆没。于是,他猛力举刀一把挡开飞来的铁戟,乘势跳出阵外,转身拍马就走。
薛仁贵哪肯放过对手,大喝一声往哪里逃,拍马舞戟直追上去。他身下坐骑是匹胡马,极善奔跑,如闪电般向前飞奔。不一会儿,它就超过了朴泰健胯下那匹毛色乌黑发亮的高头大马。薛仁贵即刻拨转马头,对着手下败将冷冷一笑,举戟冲他刺过去。朴泰健见对手挡住去路,又惊又怒,挥刀迎了上去。只听哐当一声脆响,阳光下闪出无数金星。紧接着,刀来戟往,急速地划出一道道耀眼的弧光,令人眼花缭乱。大战三百回合,两将依旧不会胜负。
薛仁贵越战越勇,那铁戟似电闪般飞去,直把对手逼得喘不过气来。朴泰健算是高句丽数一数二的高手,今被无名之辈面前渐落下风,不由恼羞成怒,一边厉声怒喝,一边拼尽全力与对手厮杀,那刀凶狠异常,刀刀欲置人死地。然而,不幸的是他遇上了高手,招招被对手化解,空耗体力而徒劳无功。斗过六七十回合后,他便渐感体力不支,刀法也随之散乱起来,很快就露出了破绽。薛仁贵见对手已无招架之功,心下窃喜不已,以为自己建功扬名的时候到了。于是,他把平生所学全部施展出来,那把铁戟变得益发凶猛异常,无人能敌。一阵过后,他终于找到对手的大破绽,持戟猛地朝他的胸口刺过去。那戟快似闪电,朴泰健压根就反应不过来,只得睁着双恐惧的大眼睛看着它刺入自己的心窝。随着啊地一声惨叫,他身子一歪扑通栽倒在地上。
薛仁贵见朴泰健中戟倒地,欣喜得哈哈大笑数声,翻身一下马,一戟砍下那颗面目可怖的大脑袋,然后将它系于马鞍之上,飞身上马,一边策马舞戟刺向敌兵,一边高喊朴泰健已斩。高句丽骑兵听说主将已阵亡,惶恐万状,根本无心再战,纷纷打马往安市方向飞奔。那些逃脱不了的,为了活命就一个接一个下马投降。没过多久,山谷间的厮杀声便平息了下来。刘君卯踏着遍地尸体向薛仁贵跑了过来,下马向他弯腰揖礼表示谢意。薛仁贵慌忙回礼,神色和悦,言语谦恭。他瞧见刘君卯的胳臂仍在流血,就赶紧从自己溅满血迹的战袍上撕下一大块亲自为他包扎,好言安慰了一番。
处理好刘君卯的伤口之后,薛仁贵翻身上马,准备引军继续往山谷中走出。这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一阵车马声,回头一望,见是皇上的銮驾,慌忙滚鞍下马,上前跪地叩拜。李世民见了眼前这位身材高大、体魄健壮、气度不凡的将军,甚是喜欢,便和颜悦色地问他姓名。薛仁贵声音洪亮地回禀皇上,说自己龙门人姓薛名仁贵,然后又将自己方才救下郎将刘君卯以及击退高句丽军的事儿禀报了番。李世民听了赞叹不已,奖赏了他一番,并授予他游击将军之职。薛仁贵满心欢喜,纳头叩谢。礼毕,他飞身上马,雄纠纠气昂昂引兵向前疾驰而去。李世民望着他矫健的身姿,由衷地赞句真虎将也。
没过多久,唐军大部队就出了山谷,来到一片空旷的原野上。他们纵马驰骋,大声吆喝着朝安市方向奔去。不到半个时辰,李世勣、薛万彻的前军就抵达了安市城下,他们不顾一路劳顿,当下就依山建立营寨以等皇上后军到来。直到天快黑时,李世民的车驾才到达了北山营寨。他顾不上喘口气,当即就命将士安营扎寨,又令李道宗、薛万彻引兵驻于距营地五里处的要道,以防敌军前来偷袭。诸事吩咐完毕,他才入御帐与李世勣、长孙无忌等人议事。
这时天完全黑了,安市城内灯火通明,清凉的晚风从不远处的林间徐徐吹来,令人感到舒适惬意。然而,守将金永熙无法从这份清凉中感受到一丝愉悦,他的心情很沉重,甚至还有几分惶恐不安。他得知大将军朴泰健不幸阵亡,且折了大半兵马,相当难受,今又见大唐皇帝率十几万大军屯于城外,不禁忧心忡忡。他知道安市城池虽固若金汤,且粮草充足,但以六万兵马是很难挡住唐军的进攻。现在他能做的,就是等待着莫离支泉盖苏文遣大军前来增援。因此,他决定坚守不战,以待援军到来。可他手下副将高盛武持有异议,认为敌军刚到立足未稳,可乘机率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于是,他劝谏道:“将军,在下以为敌兵刚到,且兵马疲顿,我军正可乘机出战,打李世民一个措手不及,必能大败唐军。机不可失,请将军下令发兵吧。”
“不可!”金永熙谨慎地答道,“李世民深知兵法,极善用兵,他岂能不提防我军劫营?本将军敢断定,唐军早有准备。若今夜引兵突袭,必中其奸计。”
“将军,你高看了李世民。依在下看,他必不能料到我军今夜劫营。”高盛武不以为然地说,“再说,就算他们有防备,也挡不住我威武之师的进攻。”
“我军将士骁勇善战,然兵马过少,恐寡不敌众。”金永熙叹了口气,慎重地说,“为今之计,我等当凭借城池坚固以拒敌城外,不可贸然出战。”
“正将军所说,我军将士人人骁勇善战,可以一当十,且唐军乃疲惫之师,岂能挡得住我精锐骑兵?”高盛武自负地说,“将军只须给在下一万精骑既可,若今晚不能大败李世民,请将军取我颈上之头。在下愿立军令,决不反悔!”
“军中无戏言。”金永熙考虑了好半天,出人意料地改变主意,神情严肃地说“本将军命你领一万精骑三更出营,胜了将重重有赏,若败,军法处治。”
“遵命!”高盛武很是兴奋,两手一拱,对着金永熙高声答道,“请将军放心,在下一定能击退敌军,以保安市城池安然无恙。”说罢,转身出了营署。
当晚三更时分,高盛武率领一队人马出了城,摸黑朝北山方向悄然进发。不多时,他们一转弯进入北山。山道忽地变窄,两旁高山耸立,漆黑一团。高盛武熟悉地形,知道此处乃险要之处,不由得提高了警惕。他勒住马缰,举头环顾周遭,但见山林一片静寂,只听得见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并没有任何异常,为此心里感到相当踏实,默然会儿便催军继续前进。约莫前行了两里路,突然一声炮响,一队人马从林间杀了出来,为首大将乃李道宗也。高句丽骑兵见自己遭遇埋伏,不由得大吃一惊,慌忙举起手中的兵器应战。两军混战,厮杀声打破了寂静的夜空。高盛武做梦也没想到唐军会在此处设伏,不禁吓了一大跳,不过很快又镇定了下来。他一面大声喝令手下人马奋勇杀敌,一面纵马舞矛杀入唐军阵中。
高盛武武功了得,但见手中那柄长矛使得呼呼生风,左点右刺,上下翻滚,犹如游龙翻江倒海,一时间杀得唐兵直往后退。他见状,乐得哈哈大笑,边战边高声辱骂唐兵。正当他杀得兴起之时,突然斜刺里杀出一员猛将,一戟生生把他的长矛挡在半空中。只听当一声闷响,昏暗中迸射出一串耀眼的火花。两马相错,战将起来。两将旗鼓相当,斗过百余回合也不分高下。李道宗见高盛武如此善战,也不免暗自赞叹,可手中的画戟越斗越凶猛,招招欲置对手于死地。高盛武见迟迟不能取对方性命,心头不免有些着急,便使出浑身解数力战对方,欲一矛将他挑落马下,可数十招过后,他依旧未能称心如意。
正斗得难解难分之时,高盛武忽然看到后阵一片混乱,原来薛万彻引兵从阵后杀了过来。两军前后夹击,将高句丽人马层层围在了中间厮杀。高句丽骑兵见状,不禁惊恐万分,一片慌乱。唐军乘机奋力厮杀,直杀得敌兵哭爹喊娘,四下逃窜,一片混乱。高盛武看见大势不妙,不敢恋战,趁机一把挡开对手的画戟跳出阵外,拍马朝往城池方向奔跑。高句丽骑兵见主将奔逃,一下子就全没了斗志,拨转马头向前飞奔而去。李道宗见敌军溃逃,大喜,引兵往手掩杀,杀得敌兵叫苦不迭,尸横遍地。高盛武顾不上自己部下,只管纵马逃奔。他身手不凡,很快杀开了条血路,往山谷外狂奔而去。眼看就要突出重围,他心头不由一阵狂喜,忍不住仰面哈哈大笑。笑音未落,突然耳边响起一声怒喝,他怔了怔,放眼一望,见一员大将从右侧杀奔而来。
薛万彻见了高盛武,二话不说,举枪就往他头部刺过去。两马相交,大斗起来。只见枪来矛往,疾如奔雷,快似闪电,不时发出阵当当的撞击声。战过百余回合,不分胜负。高盛武急于逃命,不想与对手缠斗下去,边挥矛应战边寻找脱身机会。数十回合过后,他终于抓住对方转身之际,敏捷地纵马跳出阵外,紧接着扬鞭打马而逃。薛万彻见敌将从自己眼皮底下逃脱,甚是恼怒,拍马就追。可高盛武胯下那匹马实在太能跑了,如闪电般直往前飞奔。薛万彻追了一阵子发现追赶不上,只好勒马回头杀向那此奔逃的高句丽骑兵。大杀一阵后,高句丽骑兵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战斗也就此结束了。
高盛武一口气跑到城门处,回头一望,见跟在后面的残兵败将不过三四千而已。这一仗非但没能大败唐军,反倒使自己损兵折将大半,为此他懊悔不迭。更让他发愁的是,到时如何向主将交代,他可是当着众将的面立下了军令状哪。但不管怎样,他现在都必须引兵入城去见主将金永熙。于是,他扯开嗓门对着城上的守军大喊开门。不一会儿,城门就吱地一声打开了。他瞧见大门敞开,策马就往城内跑去,接着那些残兵败将也垂头丧气地跟了进去。
金永熙得知副将打了败仗,心底莫名其妙地涌起出喜悦,心想这会该抓到这家伙的把柄了吧。他对着前来负荆请罪的大将怒喝一声令其跪下,然后又劈头盖脸地厉声痛斥了他一顿。高盛武低着头跪在地上,听着主将的斥骂,心里别提有多难过。当然,他更担心的是自己的性命。按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这一仗损失也不算太大,虽有一纸军令状,但主将当念往日之功而饶他一回。然而,他明白自己与金永熙之间有过节,虽说那回争吵也是因公事而非私怨,可鑫永熙此人心胸狭窄,喜欢睚眦必报,很可能会借此事而除掉自己这个眼中钉。想到这,他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心扑通扑通地直跳个没完。
果不出高盛武所料,沉默了半晌,金永熙忽然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冷冷一笑,然后脸色往下一沉,喝令刀斧手将他拖下去斩了。高盛武听后大惊失色,慌忙磕头求饶,几欲声泪俱下,十分诚恳而悲切。身旁的众将也劝主将看在往日的战功上饶副将一命,态度非常恳切,末了纷纷伏地求情。金永熙见高盛武如此得人心,不由妒忌万分,越发坚定了处决副将的决定。于是,他目光威严地从众将脸上逐一扫过,以不斩之不足以严明军纪为由,下令立即处斩高盛武。刀斧手得令,只得跑上前架着副将往门外拖去。高盛武一边无用的挣扎着,一边痛斥金永熙公报私仇,借刀杀人。金永熙一声不吭,只微仰着滚圆的胖脸冷冷地笑,心想这头猪临死前总算明白了自己同意他出战的原由,也算死得值。他在心里大笑了阵,然后神色严厉地命众将坚守勿战,违令者斩。
就在高盛武的头颅被高高悬挂在城头上示众时,李道宗、薛万彻押着俘虏回到了营中。李世民听说大败了高句丽劫营之军,龙颜大悦,当下便赏赐李道宗、薛万彻他们,并决定明日率军攻城。长孙无忌、李世勣、执失思力、契苾何力他们也认为当乘胜攻城,听皇上这么一说,就纷纷举双手表示赞成。
第二天晌午时分,李世民亲率大军出营,直奔安市城。来到城下,他便命李世勣、李道宗、尉迟敬德、薛万彻各引部下人马将城池四面包围,击鼓呐喊准备攻城。高句丽守军看见城下黑压压一片,不由得心生恐慌,有些心惊胆战。主将金永熙倒是相当镇定,视城外十万唐军如同枯草朽木,不足为惧。他见李世民驱车驾于东门劝降,不禁哈哈大笑,用不屑的语气嘲弄了一番大唐皇帝。李世民听罢,勃然大怒,即刻命军攻城。
唐军将士接到圣旨,一个个挥舞着手中的刀枪,策马朝护城河飞驰而去。金永熙见唐军铺天盖地地涌向城下,从容不迫地指挥部下应战。顿时,箭如飞蝗从高高的城墙上飞向唐军,同时各道吊索缓缓向上移动,将架在护城河上的桥板全部拆走。箭阵密集如雨,嗖嗖嗖不断地射向唐兵。尽管他们挥动着手中的兵器拼命抵挡,但还是不能躲过所有射来的箭矢,很快一个接一个倒在乱箭之中,惨叫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李世民望着眼前人仰马翻的惨烈情景,两道浓眉不禁皱了起来,心如刀绞般疼痛不已,却迟迟不肯下令后撤。他想不惜一切代价,令军突破箭阵直抵城下,然后攻破城门夺取城池。唐军将士个个视死如归,他们不顾利箭如雨点般砸向自己,只管挥舞着刀枪往前冲,前面的倒下了后头的就紧跟着冲上去。
一阵猛冲之后,终于有一批人马冲过可怕的箭阵,奔到护城河边。然而,令他们想象不到的是,那护城河又深又宽,人根本无法跨过去,就连马也越不过去。他们只能望河兴叹,急得团团直转。有人实在是按捺不住就策马飞越,可惜的是河面过于宽阔,纷纷掉进了水里,不是溺死,就是给乱箭射中。很快,河水被鲜血染红了。那些立在河岸边的唐兵,不多时也被密集的箭矢身中,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为国捐躯了。
李世勣非常冷静,他清楚这样继续往前冲,只会白白消耗兵力而对攻城无丝毫益处。于是,他赶紧策马奔到李世民跟前,急切地劝皇上下令撤退。李世民一心想强行攻取眼前的城池,怎肯轻易放弃,因此刚开始时他怎么也不听李世勣的劝谏。后在李世勣苦苦相劝,以及长孙无忌、执失思力等臣子的恳求下,且又亲眼看见将士纷纷倒在乱箭之下,他最终才不得已作出了撤军的决定。圣旨一下,唐兵就立即掉转头退到箭羽的射程之外。
城上金永熙瞧见唐军撤退,立马叫弓箭手停止放箭,接着眼珠子骨碌一转,计上心头,命手下扯开喉咙百般辱骂城下唐军,连同大唐皇帝一块骂。于是,一时间刺耳的谩骂声铺天盖地响彻城外,随风传入唐军将士的耳朵里。将士们气得呱呱直叫,嚷着要拼死一战,破城生擒该死的金永熙把他剁成肉酱。李世民乃大唐皇帝,是令四方蛮夷臣服的天可汗,岂能容忍这帮夷人辱骂?他气得脸色发黑,火冒三丈,咬牙切齿地大声喝令军士再次攻城。将士们心里憋了股气,听到皇上的命令,吆喝一声打马就往城下奔去。他们还没跑出百米之远,箭矢又如飞蝗般密集地射过来,着箭中矢者纷纷从马前上坠下。
李世勣眼瞅着部下人马作这种无谓的牺牲,心疼得要命,都快要掉眼泪了。他真不明白皇上怎么会如此冲动,轻易就中了金永熙这个奸贼的诡计。他心急如焚,一时间却又不知如何劝谏皇上。说实话,他看到李世民那张怒气冲冲的脸,就知道自己进言非但无济于事,恐将进一步激怒皇上,从而适得其反。他转念一想,便向身旁的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央求他赶紧劝皇上撤军。也是,自从魏征病逝后,满朝文武当中只有长孙无忌能左右皇上的意志,能说服皇上放弃错误的决定。长孙无忌明白李世勣的意思,也认为这样冲锋陷阵完全是一种无谓的牺牲,因此必须劝皇上放弃错误的行动。沉吟片刻,他便开口劝起皇上来了。李世民昂着头,两眼冒着火星地紧盯着前方,看着骑兵一个接一个从马背上滚落下来,听着那一声声令人心痛的惨号,他的内心充满了愤怒与痛苦。从表情上看,他似乎根本就没听长孙无忌这位心腹大臣的劝谏,不过几分钟过后却出人意料地下达了撤军的命令,而且是撤回北山大营。
唐军首次攻城,不仅无功而返,而且还折了不少人马,这令李世民十分郁闷,他独自坐在御帐中唉声叹气,浓眉紧锁,愁容满面,低头沉思默想。此刻,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困惑、棘手,不知如何去拿下这座必须拿下的城池。
正在这时,长孙无忌从帐外走了进来,来到皇上跟前弯腰揖了一礼,看见皇上满脸忧虑,就知道他在为何事而发愁,心情也不由得沉重起来。李世民看见自己最贴心的心腹大臣,也不说话,只拿下指了指旁边的凳子,示意他就座。长孙无忌拱手谢了声,便上前一步在皇上跟前坐下。沉默了会儿,他用试探性的口气问皇上是不是在为攻打安市城而忧愁。李世民听了抬眼望了下长孙无忌,却没开口说话。默然一下,他才轻轻地叹了口气,点头答了句,随后又问长孙无忌有何破敌之计。说实话,长孙无忌此时还真是腹无计策,听皇上这么一问,只好默然无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带着无奈的心情建议皇上据营坚守,暂不攻城,以待时机。李世民想了想,也认为只能如此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安市城下十分宁静,没有战马的嘶叫,也没有令人紧张不安的厮杀声,只有鸟儿在蔚然的天空下盘旋翱翔,不时洒下一串清脆悦耳的鸣叫。一切看起来相当安静,相当祥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两军都在做积极准备,正在酝酿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李世民日夜与文武大臣们商议军事行动,寻找破敌之计。城内守将金永熙不分白昼地巡视各营,勒令将士们坚守阵地。他一边令士兵没日没夜地打造箭矢屯积檑木滚石,一边等待着援军的到来。尽管他相信莫离支泉盖苏文得知李世民率大军进攻安市后,一定会遣军前来援救,却还是焦虑不安,显出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的确,金永熙的猜测没有错。泉盖苏文听说唐军攻下辽东向安市进发,感到十分紧张,知道一旦安市这座屏障失守,都城平壤就危在旦夕了。因此,他当机立断,下令大将军高延寿、高惠真率领二十万大军增援安市。救兵如救火,刻不容缓,当日主帅高延寿就领着大军出了平壤,日夜兼程奔赴安市。
一日,李世民正在御帐中同长孙无忌、李世勣等臣子议事,忽然一位身材中等、面貌清瘦的探马跑了进来,伏地向皇上禀报军情。李世民得知高句丽大将高延寿率二十万大军前来增援安市,不由吃了一惊。在座诸位大臣听了,脸上大都显出惊愕状,一时间竟面面相觑,默然无语,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整个营帐陷入死一样的沉寂之中。
过了好半天,李世民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抬眼望着面前的众臣,一脸担忧地说:“今我军被阻于城外,而高句丽援军很快就要到达安市,到时必当与城内守兵夹击我军,这该如何是好?众爱卿,你们有何破敌之计,请说。”
“皇上所虑甚是。”李世勣思忖着说,“今高延寿引二十万兵马前来,的确是来势凶猛,一旦让他们抵达城下,于我军将十分不利。这……”
“臣以为高延寿进兵安市,策略有三:其引兵直至前沿,与安市城连为堡垒,占据险要地势坚守,使我军久攻不下,以此困住我军,此为上策。趁我军不敢围城,引城内军民连夜逃遁,此乃中策。凭兵马众多,前来与我军交战,此乃下策。”长孙无忌颇为自信地说道,“高延寿有勇无谋,必出下策。”
“辅机所言不无道理。”李世民听长孙无忌如此一说,紧锁的眉头不由得舒展开来,“高延寿为人狂傲,兼之手下有二十万大军,可与城内金永熙里应外合,夹击我军,故而当轻视我军而贸然引兵前来挑战。如此,朕便可倾力与之决一死战,必能生擒此贼,大败高句丽援军。”
“臣也以为,高延寿当引兵前来挑战,我军可与之一战。”李世勣沉思着说,“臣所忧虑的是城内金永熙,此人老奸巨猾,深谙用兵之道,得知我大军倾力出击高延寿,必会引兵出城从后夹击。如此,我军则危矣。故而,臣以为可与高延寿一战,然不可倾巢而出,且得于四十里之外截击。”
“李将军言之有理。”薛万彻附和道,“若我军全力出击高句丽援军,金永熙必引兵出城与之夹击,我军腹背受敌,难以取胜。故而,当分兵击之。”
“你等所言,正合朕意。”李世民眼含微笑地看了看众臣,然后不紧不慢地说,“朕知城内守兵有五万之众,而高延寿援军二十万,若两军前后夹击我军,的确难以取胜。故而,朕欲令四万将士围城,以阻击金永熙出城,再亲率十万大军前去截击高延寿。我军将士骁勇善战,当可敌二十万敌兵也。”
“皇上圣明!”长孙无忌拱手道,“我军围住城内守兵,便可无后顾之忧也。如此,皇上亲率大军前去讨贼军,当可出奇制胜击败高句丽二十万援兵。”
“分兵之计,实为可取。”执失思力道,“只是不知皇上将命哪位大将军引兵围城,请皇上明示!”
李世民转眼望着一旁的薛万彻,面带微笑,口气温婉地说:“朕欲令薛万彻将军当此重任,不知将军愿为朕效劳否?”
“臣愿效劳,请皇上放心臣一定不放一兵一卒出城,若有任何闪失,愿受处治。”薛万彻起身向皇上一拱手,斩钉截铁表态道。
“好,有薛将军在,朕便可高枕无忧矣。”李世民哈哈一笑,紧接又下旨道,“众将听令,今日做好充分准备,明日出兵阻击高延寿,不得有误!”
“遵旨!”众将起身,纷纷向皇上拱手应命。过了会儿,任城王李道宗突然开口请求道,“皇上,臣愿引五千精骑抄小路直奔平壤。请皇上应允!”
“任城王,你何故欲引兵平壤?”李世民听了,不解地问,“今高延寿引大军前来安市,我军当共击之,为何要发兵平壤,是何道理?”
“正因高延寿领二十万大军前来安市,臣才想出其不意袭取平壤。”李道宗高声答道,“皇上,今高句丽倾尽本国兵力来抵抗我军,平壤守军必然虚弱,实乃不堪一击。此时,臣若率精兵跨过鸭绿江,直奔平壤,泉盖苏文必不为备,可生擒之。夺取都城平壤,高延寿那二十万兵马必定不战而降也。”
“任城王此计绝妙,臣以为可取。”李世勣眼睛一亮,望着李世民说道,“皇上可率军牵制高延寿,任城王引精骑直捣都城平壤,当可攻其不备而取之。”
“是呀,皇上。任城王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定可不负皇上所托。”尉迟敬德、契苾何力、薛万彻、程名振等将领上前进言,劝皇上采纳任城王的建议。
“不可!”李世民考虑了好半天,谨慎地答道,“泉盖苏文深知兵法、老谋深算,岂能不知严加防范?今若引兵前往平壤,必中其计也。”
“皇上所言甚是。”长孙无忌随声附和道,“为兵之道,当以谨慎持重为好,切不可孤军贸然出战。安市距平壤颇远,若遇伏击,将无兵可救援。”
“用兵需稳健慎重,然也不可过于拘泥,错失良机。”李道宗说道,“昔日诸葛孔明若能听取魏延之计兵出斜谷,又岂能有六出祁山而无果之憾?”
“是呀,皇上。兵者,诡道也,又岂能不冒风险?”李世勣谏道,“且皇上素来喜欢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昔时虎牢关一战便是也。今何故……”
“你不要再说了,朕意已决。”李世民向李世勣摆了摆手,沉着张脸答道,“今非昔日可比,我大唐兵强马壮,可稳扎稳打,无需冒之大险。”
“皇上之命,臣不敢不从。”李道宗见皇上不愿采用自己的奇计,深感惋惜,末了无可奈何地说句,“只是错失良机,臣恐皇上到时后悔呀。”
“铤而走险,朕不可再为之,任城王你也不可为之。”李世民郑重地说,“今我军已入安市,待击败高延寿便可直逼平壤,到时当稳取之,何用冒险?”
李世勣认为皇上这一回的确是保守了些,白白浪费了这个袭取平壤的绝好机会,但见皇上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那么苦苦地笑了一笑,然后向皇上揖礼告退,领着众将朝御帐外走出。出了帐门,将领们纷纷飞身上马,朝各自的营地飞奔而去,为明日的进兵做充分的准备。
翌日上午,李世民率领十余万大军出了北山,沿着条平坦的大道朝目的地浩浩荡荡地开去。一路上旌旗飘扬,人马飞动,卷起滚滚沙尘遮天蔽日。
城上守军见北面蹄声阵阵,黄尘弥漫,先是一怔,以为唐军又要来攻城,随后却发现尘埃渐散,蹄声远去,一个个长长地舒了口气,如释重负。然而,守将金永熙倒把眉头皱紧,神情变得相当忧虑,心头生出一种不安。说实话,他不怕李世民率军攻城,就担心他前去阻击自己的援军。现在看来他的担心已变成了现实,他敢断定此番唐军一定是前去截击高延寿。这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却也是一次击退唐军的不错机会。他认为唐军大部队离开营寨截击援军,自己便可乘机出城追击,到时可与高延寿大唐前后夹击,从而大败唐军以保安市不失。这么一想,脸上的愁容一下子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欣喜之情。当下他决定一个时辰后引兵出城,尾随唐军而去。主意已定,他下了城楼。一回到营署,他就召集众将领商议出城之事,并敦促他们做好准备。
当白花花的日头高高地悬挂在天中央时,城内四万守军齐聚北门,只等主将下达命令。可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且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亮,强烈地敲击着众人的隔膜。这使他们大吃一惊,齐刷刷地把目光对位立在战将台上的主将。金永熙也感动一阵莫名其妙,难不成李世民采取迂回之术又引兵回来攻城?默然一下,他差部将登城瞭望以观察敌情。那名小将得令,飞也似的朝城墙奔过去。不一会儿,他便返回来向主将报告情况。金永熙听说薛万彻率数万兵马包围了城池,不禁抽了口冷气,他知道出城的计划泡了汤,只好长叹一声,令军回各门坚守,以防唐军袭击。
薛万彻十分理智,清楚以自己这四万兵马是攻不破眼前这座坚固的城池。因此,他只令军把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而不下令攻城。金永熙尽管认为出城同高延寿夹击李世民的大军实为上上策,却因怕被城下薛万彻引兵袭了安市城而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两军便对峙着,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唐军大部队终于到达了西岭山谷。此谷地势平坦,两旁皆是高山密林,连绵起伏,风过处掀起阵阵松涛,犹如兵马咆哮,是个屯兵的好地方。当然,更重要的是,此处是高句丽援兵进入安市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唐军只要在这儿驻扎,就一定能够截住高延寿的大军。李世民进了山谷,便勒令部队停下,然后下了车辇,翻身上马,领着长孙无忌、李世勣、尉迟敬德等人前往高岭观察地形。来到高处,他勒马伫立,四下瞭望,一边与李世勣、长孙无忌他们议论排兵布阵之事。清冷的山风呼呼地吹着,令人浑身凉爽,暂时忘却了六月间的酷暑炎热,心情也因此而舒畅。
察看了一番地形后,李世民又带领众将回到了军中,当下就将酝酿成熟的行动计划向将士们宣布了一通。他命李世勣率三万骑兵布阵于西岭,以迎敌军;长孙无忌引两万精锐做奇兵,从山北面穿越峡谷埋伏在丛林中,待交战时断敌军之后,并与前军形成夹击之势;李道宗、尉迟敬德率所剩兵马伏于道路两旁,闻到战鼓声后一齐出击攻打敌军。吩咐完毕,李世勣、长孙无忌、李道宗、尉迟敬德他们引所属兵马向各自的地盘奔去。
果不出李世民所料,不到两个时辰,山谷外就隐隐约约地传来了阵马蹄声,且蹄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没过多久,高句丽前军便进入了谷地,为首大将乃高惠真也。他抬眼一望,见李世勣已布阵待战,不由吃了一惊,真没想到唐军这么快就赶来了。不过,当他看到面前敌军兵马不过四万时,嘴角往上一勾,肌肉结实的猪肝色脸膛上露出丝轻蔑的笑,冲着立在阵前的大将李世勣哈哈一笑,接着大声喝令部下人马布阵,以迎战唐军。
高句丽兵训练有素,很快就布好了阵,只等一声令下。然而,高惠真却迟迟不发令,怡然自得地来回打量着唐阵,一边观察阵势,一边等待着主帅的到来。不多时,一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壮年汉子骑着匹棕色大马威风凛凛地跑了上来,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将高延寿。高惠真见了主帅,毕恭毕敬地拱手施了一礼,接着向他请战。高延寿仗着手下有二十万大军,岂会把阵前这四万敌兵放在眼里,他二话不说,就命军冲阵。
李世勣见了高延寿,怒骂一声老贼,策马舞枪直奔过来。高延寿两道卧蚕眉一竖,怒喝一声,举槊欲冲上前。还没等他策马飞奔,身后一员小将便闪将出来,大叫一声杀鸡焉用宰牛刀,飞也似的直奔唐阵。李世勣听了哈哈一笑,指着那员小将说你这乳臭未干的东西,也敢在本将军面前口吐狂言,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说罢拍马舞枪往对方头部直刺过去。两马相交,战不过二十回合,只听啊地一声惨叫,那小将便被李世勣挑落马下,一命呜呼了。
高延寿大惊,扭头往后大喝一声谁敢再战。话音刚落,一位长得虎背熊腰、相貌丑陋的中年人手舞双锤,拍马飞奔上前,二话不说抡锤就往对手头顶砸过去。李世勣见状,急忙举枪相迎。只听当得一声闷响,头顶上空迸射出无数金色的火星。两马相交,战将起来。此人相面貌难看,但手中那对鎏金锤使得相当漂亮,呼呼旋转,快如闪电,划出一道道金光。李世勣瞧见对方凶猛无比,知不可轻易取胜,便一招一式沉着应战。战罢百余回合,他依旧没有找到对方任何破绽,不禁微微蹙起了眉头。正应了那句话,眉头一皱,计上心头。过了三四十招后,他故意举枪往左一闪,露出道破绽。那将瞅见,一阵暗喜,举锤便往他身上砸过去。李世勣早有准备,见那闪着金光的铁锤将要砸过来,赶紧一挪身,顺势举枪直往对方刺过去。那将扑了个空,待抡锤准备抵挡时,那闪着银光的枪尖已触到他的肩胛处,根本无法闪开,正刺中了他的肩胛,血直喷涌出来。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枪又刺中他的咽喉,翻身落马。
连折两员大将,高延寿感到震惊,气得两眼直冒火星,一时间却默然无语。高惠真也是气得哇哇直叫,还没等主帅发话,就挥舞着大刀冲向李世勣。此时,一旁的大将契苾何力见状,大喝一声,拍马舞矛直奔上前,猛力刺向对手。高惠真怒骂一句,举刀便迎上去。只听当地一声脆响,刀矛撞击在一起,瞬间又分开。两马相错,刀来矛往,疾似奔雷,快如闪电,令人目不暇接。契苾何力武功了得,可对手也非等闲之辈,战过两百回合也没占到丝毫便宜。
高延寿狡猾,瞧见副帅高惠真死死敌住唐军大将,便猛地冲部下人马大喝一声杀呀,策马挥槊奔向唐阵。李世勣见敌军杀来,也不含糊,立马引兵迎战。两军激战,杀声震天。高句丽兵马众多,杀了阵后就渐渐占了上风。唐军骑兵骁勇,却寡不敌众,不得不且战且退。高延寿见状,大喜,引兵直往前杀,不多时便深入两里之多。正当高句丽将士杀得兴起时,突然耳边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战鼓声。原来李世民登上北山,见敌军已进自己的伏击圈,便命士卒打鼓呐喊,以令埋伏在林中的兵马出击。于是,顷刻间李道宗、尉迟敬德率军从两侧树林杀奔而来。高句丽人马见状,大惧,一时间竟慌乱起来。
尉迟敬德看见敌阵大乱,欢喜不已,策马舞槊突入阵中,左刺右劈,连砍数十敌兵,部下将士见老将军如此英雄,像打了鸡血似的亢奋不已,一个个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奋力厮杀。契苾何力看到尉迟敬德引兵朝自己这边杀来,又见一时半会打败不了高惠真,就索性放开了他。跳出阵外,他引兵与尉迟敬德合力一道痛杀敌军。与此同时,李道宗、薛万备、程名振引兵从另一边杀了过来,后面李世勣又喝令退走的骑兵拨转马头重新杀入敌阵。一时间,三路唐军如潮水般杀向敌军,气势如虹,锐不可当。高句丽兵马虽倍于唐军,却被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乱成一团。主帅高延寿见状,大为惊慌,欲分兵几路击退唐军,然部下人马只顾四处逃窜,无心恋战,压根就组织不起反攻。于是,他仰天长叹一声,引兵撤出山谷,以保存兵力,然后再战。
高句丽将士见主帅后撤,更是斗志顿失,纷纷扭头就跑,人相撞马相踏,死伤不计其数。不多时,高延寿领着残兵败将来到山谷口。正在这时,忽然前方一声炮响,一队人马杀了过来,为首大将乃长孙无忌也。他见了高延寿哈哈大笑两三数,举刀骂道助纣为虐的老贼你已中我家皇上之计,还不快快下马就缚。高延寿见是长孙无忌,知其智谋过人武功平平,不知为惧,一脸不屑地冷笑了声,拍马挥槊直刺过去。长孙无忌知高延寿武功高强,想躲避却已来不及,只得举刀相迎。两马相交,战将起来。长孙无忌武功确是稀疏平常,斗不过数十回合就难以招架,只得乘机闪到一边。高延寿急于逃离后面唐军的追杀,不敢恋战,便不追击长孙无忌,只顾引兵杀退面前的敌兵,好逃出山谷,然而就在这时从阵中杀员猛将。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龙门薛仁贵也。但见他身穿白色战袍,头戴银色头盔,手执铁戟,高呼着冲入敌阵。他如旋风般舞动着手中那把锋利的铁戟,左冲右突,勇猛无比,如入无人之境,立杀近百人。高句丽兵见薛仁贵如此凶悍勇猛,不可抵挡,吓得面如土色,撒腿就跪。长孙无忌见状,大喜,高声喝令部下骑兵乘机追杀。一时间,唐军呼啸着杀入敌阵,但见夕阳下刀枪飞动,肢体纷飞,血如雨下,情景非常惨烈。
唐军以为可一举全歼高延寿,然而令他们想象不到的是,高句丽将士见自己被唐兵前后夹击层层包围,为求保命反倒激起了斗志。他们人人怀着拼死一战的决心,以前所未有的斗志进行猛烈的反扑。高延寿见将士们如此奋勇杀敌,惊喜不已,一边不停地高声激励他们,一边挥舞着长槊直入阵中。此时,被困在阵中的高惠真见自己人马越战越勇,惊喜万分,乐得哈哈直笑。他抖擞精神,用力挥舞着手中的大刀砍向唐兵,一口气连杀十几人。经过一番苦战,高句丽军终于扭转战局,处于上风。李世民见敌军士气大振,凶猛异常,不由惊愕不已。他心里清楚再打下去必将遭遇大败,于是当机立断,下令撤退。
高延寿见唐军后退,越发精神抖擞,引军直追。唐兵看到高句丽骑兵纵马掩杀,不由得有些惊慌,无心应战,只顾往前奔跑,一时间阵中一片混乱。好在有薛仁贵断后,唐军才得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并最终撤出了山谷,朝安市疾驰而去。高延寿率军紧追不舍,眼看就要到达安市城下,副帅高惠真突然献计,请求主帅于安市城南八里处依山布阵,好以城内守军形成犄角之势。高延寿听了副帅一番头头是道的话,也认为在此处安营扎寨为失为上策,因为他心里清楚与唐军直接对抗恐难取胜,不如坚固营寨按兵不动,与之旷日相持,然后暗中遣兵断其粮道。唐军孤军深入腹地,粮草难以供给,等到缺粮少草又求战不成,其必撤出营寨,到时便可率军追袭,一举而败李世民。于是,他听从了副帅的建议,命军于山下安营扎寨,连夜修筑防御工事。
此次阻击战,唐军虽杀死敌兵两万多,然自己也折了一万兵马,算不上圆满成功。为此,李世民心里有些怏怏不乐,原本希望高延寿追至北山,与自己再战,却未能称心如意。他得知高延寿扎寨据守于城南险要之处,心头不由一震,意识到情况大为不妙,眉宇间凝着层忧虑,当下便把长孙无忌、李世勣、尉迟敬德、执失思力等文臣武将召集到御帐中商议对策。众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多数人主张立即攻打营寨,李世勣却以为不可全力进攻高延寿,他所担心的是城内金永熙乘机引兵出击,到时必腹背受敌,难以取胜。李世民觉得李世勣所虑不无道理,考虑了好半天之后决定命一半人马前往城南攻打高延寿,一半人马继续围城。众将听后,点头称好,只有李世勣默然不语,他知道以一半人马很难击败高延寿十六七万大军,不免忧心忡忡。
唐军休整三天后,李世民便下旨命李道宗、薛万彻引兵围城,李世勣、尉迟敬德率军攻打高延寿。众将受命,引军出了北山大营,朝各自的目的地奔去。不一会儿,李道宗引兵来到城下,将城池层层包围,试图攻城,可几次三番均被阻于护城河外而徒劳无功,反倒折了一些人马。他清楚无法突破守军的箭矢炮石,只能老老实实围而不攻了。城内守将金永熙也知道自己无力出城前去与援军共击唐军,只好安心坚守城池。
当日头爬到三丈高时,李世勣引五万兵马到达城南敌营前。他抬眼一望,但见数十座大营连于险要之处,建造得非常坚固,营寨前是一道又深又宽的壕沟,人马难以越过。看到这一切,他不得不暗自佩服高延寿的军事才干,同时也为自己遇到强劲的对手而叫苦不迭。他清楚敌军不仅营寨坚固,人马数倍于自己,而且占据了有利的地势,要想强攻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只能出奇制胜了。这么一想,他便否决了契苾何力所提出的乘势进攻的建议,而是令军后撤百米下马歇息。对此,契苾何力感到困惑不解,当下问主帅为何不攻反退,且又不马上安营扎寨以应对敌军的进攻。李世勣呵呵一笑,说高句丽营寨坚固,占据险要之地,且兵马众多,岂可与之硬战,只能智取。今不建营寨且令将士解鞍弃甲,目的就是要诱使敌军出营前来挑战,如此方有胜算。契苾何力听后恍然大悟,高赞主帅腹有机杼,智谋过人。尉迟敬德、契苾何力、薛万彻他们也认为欲以弱胜强,当出奇计,便对主帅的决定表示赞同。
晌午过后,唐军士卒给暖洋洋的秋阳晒得昏昏欲睡,一个个倒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微闭着双眼像要进入梦乡,有的人甚至把刀枪抛在一边,显出副毫无戒备的模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心里早已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之所以这样做,是奉主帅之命有意为之。李世勣看到将士们装得如此逼真,很是满意,对着他们乐呵呵地笑了笑,然后领着尉迟敬德、契苾何力、薛万备等将领往后面走去,进一步引诱高延寿引兵出营。
这一招还真管用,副帅高惠真立在瞭望台上仔细观察了番营外的唐军,见他们相当懈怠,心中一阵欢喜,欲领兵出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于是,他一下了高高的土台,就跑进主帅帐内向他请求出兵。高延寿身经百战,作战经验丰富,听了副帅的汇报后哈哈一笑,说此乃李世勣的诱兵之计,岂可往他设计的圈套里钻?高惠真听主帅一番解释,觉得甚是有理,却从骨子里就轻视营外那五万敌兵,即便是中了计也能一举将他们击溃。正因如此,高惠真继续向主帅请缨,允许他率十万兵马出战。高延寿为人谨慎,从不贸然出兵,再说现在占据要地且军中粮草充足,根本不用急于出战,所以拒绝了副帅的请求,一脸严肃地勒令他坚守营寨,胆敢轻举妄动,定斩不饶。高惠真不敢公然挑战主帅的权威,只好忍气吞声地点头应命,转身出了营帐。
时间在焦急的等待中缓缓地流逝,西边那轮橘红色的太阳终于擦着高高的山峰沉了下去,余晖脉脉地照耀着大地,照耀着脸上挂满失望的唐军将士。他们从午后一直盼到黄昏,也不见敌军出营,这让他们忍不住唉声叹气,摇头苦笑。李世勣也是一脸失望,满腔恼怒,他真没想到高延寿这老东西居然识破了自己的计谋,气得直冲着营寨方向大骂了几声,然后命军起锅造饭,却并不想按照尉迟敬德的建议安营扎寨。他考虑了一通后,决定今晚伺机劫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