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什方子的头像

什方子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0/23
分享
《五世缘》连载

第二十一章 官民赈灾各有术 集体洗礼独一宗

春旱缺雨,眼看夏粮绝收,粮价飞升,地价大降。大户趁机粜出陈粮,从小土地所有者手里收购土地。历来土地兼并都是从灾荒开始的。老陈家和所有的富户一样,平时省吃俭用,就是想积攒粮食,待价而沽,买进庄子和土地,为不断增多的子孙每人留下一份赖以养家的耕地。家里土地越多越好,子孙越多越好,是这里的富户和贫户共同的愿望。贫户为一家人眼下的生存而拼命挣扎,富户为将来子孙的温饱而殚精竭虑,从这个角度看,二者都活的不轻松。一场官司耗尽了陈家的浮财和存粮,除了自家吃饭,还要接济揭不开过的族人、亲戚,这次扩大耕地的机会就错过了。再说,本次灾荒不比以往,少地户不再一味地把典卖土地作为度荒的唯一手段,而是像五舅那样,眼看年景不好就举家下关东,保全土地。这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一带大地主比较少,有近四成的土地始终保持在散户手中,也和闯关东有关系。沙东乡大户马图豪大发灾荒财,越过沙河跨乡到桃花堤求购耕地,但猎获寥寥。因为,即使有人不得已用土地换取下关东的盘缠,也愿意典押给族人,好以后赎回。

平常年景,青黄不接是贫困户最难熬的日子;而今年,除少数富户还能挨过去,连中等户也断粮了。值得庆幸的是,陈家英明的祖先,在桃花堤栽下了几千颗杏树。除了榆叶和榆钱,杏树叶就是最好的充饥食料了。靠了取之不尽的杏叶,桃花堤村没有饿死人。需要说明的是,因营养不良,不少人得了浮肿,其中年老体弱或有病在身的人,就没能挺过灾荒年。但官方把这些死者定义为病死,没有列入饿死科目。桃花堤只是特例,其他村子就惨透了。所有的树都被剥了皮,变成光杆儿,整个春天连芽儿都没发出来。与桃花堤沾亲带故的,都跑来采摘树叶,嫁来的新媳妇就有十几位。在以后百十年间,特大灾荒发生过三次,都是杏叶救下了桃花堤。

由田保厢主持,在沙姑集支起粥棚,用义仓的米熬大锅粥赈济灾民。几口杀猪锅一天到晚不停火,仍然打发不及嗷嗷待哺的人群。田保厢是郎中,用治病救人的态度对待领粥吃的人,把粥作为他抓出的草药,严把质量关。每锅粥熬好后,拿根筷子插上不倒,才能往碗里盛。粥里还掺些黄豆,以增加营养。隔着一条沙河的沙东乡没有建成义仓,虽有富户行善,也只能提供一碗米汤。有些孝子为给病弱的老人找碗稠粥,也跑过来排队,田保厢为其孝心所感动,总是优先照顾。僧多粥少,个把月下来,眼看义仓告罄。想捐的没粮,有粮的又不想捐,愁煞了田保厢。他挨户求告,所得总也填不饱几口大锅的饕餮。几经断炊,人群哭号连天,让人心颤。

县城的学院因饥荒而放假,陈天诚也帮着四处筹粮。这天他来到鸭脖湾丈母娘家,发现几条满载粮食的大船驶来。为首的一条靠拢马头,一人敏捷地跳上岸来,竟是原O城知县杨辛正。原来,杨辛正在回乡的路上接到上谕,命他速回北京,参与救灾活动。从山西回京的同乡告诉他,由于杨老先生倾尽财力救灾,本乡还没有饿死人。巡抚已经截留20万军饷救济山西,曾在山东组织救灾的传教士李提摩太,也赶到山西去赈灾。家人能活过这个灾荒年,已是万幸了,杨辛正感到欣慰。他受命在京津一带筹措粮款,然后发往灾区。他惦记着O城百姓,特别动员O城在京官员捐出一笔善款,到天津籴进杂粮,亲自押船送到O城。杨辛正的到来,扭转了O城的救灾形势。崔武举在杨辛正的影响下,倡议富豪名士捐款赈灾,得白银两万余两,在天津设立平粜局,源源不断地将杂粮运至乡间集市。对于占人口多数的自耕农来说,只要有了平粜粮,就能够通过典押借贷度过难关了,灾荒毕竟是暂时的。沙姑集的粥棚得到接济,维持着周遭村庄的生气,直到秋粮下来。

谭国安打开官仓和义仓,也在旧县署大院支起官办粥棚,摆开赈灾架势。为细水长流、保持救灾大旗不倒,从大锅里舀出来的不是黏糊粥,而是比黄河水还清的米汤,一大碗灌进肚去,撒泡尿肚皮就又贴上了脊梁骨。即使拿到了赈灾银、平粜米,他这粥棚的产品质量也没有得到提升,除了上司视察那天,都始终如一。就是那几锅好粥,事后也被县署役吏们用瓦罐提走了。

比起官办粥棚来,教堂的赈灾要实惠大发的多。灾荒的降临,威胁到窑子街的繁荣。边赛龙秉承府城神父的指示,租下两座关门的窑子院,改造成临时教堂和育婴堂。教堂大门外也搭起棚子,支起了大锅,过往行人都可在这里享受施舍,米粥的质量比沙姑集粥棚的一点都不差。如果你要进教堂听神父布道,还可以受赠一串铜钱,足够买两个烧饼,有时就直接发烧饼。至于有意愿入教的男女,接受洗礼后,每人都会肩扛起一袋小米、手提一兜黄豆回家,吃光了还可以再领取。来教堂喝粥的络绎不绝,听布道领烧饼的多是流浪汉和乞丐。至于接受洗礼,人们像进入鬼门关一样恐惧,即使全家面临绝境,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背叛自己的祖宗和风俗文化。但传教士有着惊人的毅力和坚持,也有极好的判断力。他们发现,如果说坚船利炮迫使皇帝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那么眼下的大灾荒,就是撬开乡下人顽固思想的绝佳机会。毕竟,生命是最重要的。乡下人可以不在乎死后上不上天堂,但一定珍惜当下活着的生命。边赛龙比洋人更了解自己的同胞。村民宁可坐以待毙也不敢入教,主要是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而其中,族人的指责又是重中之重。他选中了本族族长作为突破口。当地习俗,本族中辈分最高、在同辈中年纪最大的那位,就是当然的族长,不能世袭,也无需选举。族长受到族人的尊重,至少没人敢当面顶撞他。他的影响力大小,则和他的声望和财力有关。

边赛龙称呼族长为六爷。六爷并不富裕,但德高望重,处事公道,大号边老重。他的态度,往往是族人的风向标。边赛龙先后加入会道门、天主教,都被边老重视为异端,在村里一直抬不起头来。灾荒持续到晚春,全村除包括边赛龙在内的两三户以外,都频临饿死边缘。族长一筹莫展。他自己家也把留作夏播的种子都吃光了,也就意味着秋粮无收。族长只有一个儿子,儿媳生了五个女孩儿,又有孕在身,即将临产。郎中号脉说,这第六胎是个男孩儿,让他好一阵高兴,打消了下关东的念头。眼下,只能卖掉那十几亩好地维持家人生存了。地是他的心头肉。若是把地卖了,孙子就只能去扛活,免不了当光棍儿,他这一股就会绝后,自己在阴间连个纸钱也收不到了。正在族长为难时,边赛龙扛着小米提着黄豆送上门来,说是教会发的赈灾粮,他给捎回来了,根本没提入教的事儿。临走还说,天主待见好人,六爷会受到天主照顾的。以后每临断炊,边老重一大早起来,总会发现一袋粮食戳在门外,让全家感激不尽。受到边赛龙的鼓动,族中几户穷人最先接受了洗礼。他们地无一垄,靠打短工、乞讨为生。现在,这些本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生活反而有了保障,让饿肚子的邻居刮目相看,边老重也淡化了对他们入教的不满。边赛龙和这些新教民,也不时接济一些邻人,并劝说他们入教从而享受到各种优惠待遇。但稍微有点体面的人,都无法克服对外来文化的恐惧感,放不下祖先和祖先留下的信仰和习惯,没有去教堂接受洗礼。不过,教堂的救济还是接受的。生死之间,不吃嗟来之食的人毕竟少之又少。

族长儿媳难产,呼号一天一夜就是生不下孩子来。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结果是只保其一,大多是母子双亡。接生婆已无能为力,边老重已近崩溃。即使孙子或儿媳能留下一个,也是他不可承受之重。边赛龙闻讯,立即请来了育婴堂的女医师。自新建教堂和育婴堂后,府城教堂的神甫就经常来O城布道。他听说是族长家中有难,也陪医师来到边家村。天主教一心要大力发展信徒,把目标选在贫穷的乡村。但是,乡绅和族长掌控着农村,是传教士的主要对手。而且,这些乡村的统治者已经发现,天主教在与他们争夺群众,争夺势力范围,是比本地会道门危险得多的大敌。传教士想让这些族长信教,无异于与虎谋皮。这次机会,神甫相信是主的安排。产妇骨瘦如柴,已经筋疲力尽。生孩子是个力气活,首先得让产妇长些力气,不然孩子是无论如何也生不出来的。医师让支起一口杀猪锅,烧了多半锅温水。神甫面对大锅双手合十,祝曰:“天下唯一的神上帝听禀,请您偕同您的圣子和众神降到水上,使这位可怜的婴儿和她的母亲再生吧。阿门。”神父和所有的男人都到大门外回避。女医师指使女眷们把产妇放进水里。她们老大不解,疑虑重重,但活马当成死马医,也只好听这位洋接生婆摆布了。医师拿出随身带来的红糖,把浓浓的红糖水喂进产妇嘴里。过了一个时辰,产妇开始发力。奇迹终于出现了,一个男婴诞生在杀猪锅的血水里,母子无恙。

消息不胫而走,全村的人都跑来看稀罕,挤满了一街筒子。神甫在华北传教十年,从来没有如此受人关注。他站在族长门口的台阶上,望着乌压压的男男女女,发现是个布道的好机会。神父没有空泛地讲大道理,只是说,这孩子罪责沉重,在诞生的路上就遭到魔障阻击,幸遇天主搭救,才得以来到人间。他一出生就在神甫的见证下受到浸洗礼,不仅洗清了生前欠债,也洗净了原罪。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这孩子天生就是主的人,请家长给他选择的自由吧,主会赐给他幸福,并提携他升入天堂。”神甫严肃地望着身旁的族长,期望着他的回答。

“让我也跟着孙子一块儿做伴在教吧!”族长突然跪下说。神甫受宠若惊,忙把他搀起,请他继续说下去。族长说,咱乡下人最重孝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天主救了我孙子,让我边老重没有落下不孝的罪名,感激不尽。人说大恩不言报,我就用在教表达心意吧!皈依洋教祖先会不高兴。但列祖列宗最关心的,还是留下他们的根,连绵不断地繁衍下去。就冲这一条,祖宗在天之灵也会原谅我的。

“说得好!”边赛龙趁机鼓动说,“麦季已是绝收,眼看秋种季节快要过去,旱灾还是不退。大伙儿都在说,往后还有活路吗?我说有。只要接受洗礼,成为教民,就会受到天主的保护,让一家人有饭吃,逃过眼下这一劫。…族长都在教啦,大伙还犹豫啥呀?”

是啊,族长都说在教没事儿,咱还怕啥?生存的欲望冲破了一切藩篱,人群中纷纷响应,要求在教。神甫大为惊喜。他心里正在琢磨,这么多人去教堂接受洗礼,得需要多长时间啊?忽然一阵大风刮来,卷起漫天黄沙。人群聚集,想跑都跑不动,只好抱头蹲在当地。风是雨头。果然,乌云紧随着黄风来到头顶,铜钱大的雨点噼里啪啦落在头上。久旱逢甘霖,人群爆发了,又叫又跳,没人跑去避雨。边赛龙忽然来了灵感,运动功力高声叫道:“天主显灵,降雨救灾。让我们边家村人凑着这场神雨,集体接受洗礼吧!”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