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大人们的社交密集期。除了打整形而上的神灵世界,重头戏还是在形而下的人际社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每个家庭的生存环境,就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朋友圈。社交活动也是由近及远展开的。除夕夜吃罢合家团圆饭之后,牵儿筛好一壶酒,用托盘端上两盘下酒菜,叫上四丁儿去麻二爷家喝年酒。下酒菜由猪肝、猪耳朵和葱尖、白菜凉拌而成,酸咸可口,是真正的美味佳肴,只有过年时、而且是年景不错的时候才有机会品尝。后来,这道菜成了四丁儿家的保留品种。麻二爷年高德劭,尽管族长行使威权的年代已不复存在,族人对他还是十分尊重。以族长为核心的家族,是男人在谋生途中最后的指望。每年的喝年酒,其实就是维系族人之间紧密关系的仪式。刚刚懂事的四丁儿,一只脚踏上了男人社会,在这里喝下人生第一杯苦酒。家族的年酒散场后,年轻的叔叔和哥哥们还会分别组场,一直喝到大年初一五更天的鞭炮响起来,才醉醺醺地去拜年。
大年初一天不亮,四丁儿就被从被窝里拉出来,穿上新做的棉裤棉袄。被替换下来的棉衣,也是去年初一五更里穿上身的。因为只此一套,临近年关时已经硬如铠甲。父亲让他站在热水盆旁,一遍又一遍地用猪鬃刷子刷洗,才露出布丝,凑合着过了除夕。因此,和别的孩子一样,大年初一换新装,也成为一种企盼,虽然棉花套子并非新棉絮,而是旧棉套加工过的再生品。放完鞭炮,四丁儿急着要吃饺子,见母亲还围着锅台忙活,嚷嚷道:“娘,咋还没捞完?”枣花突然转身,轮起笊篱拍在他背上。母亲经常会对四丁儿说,不听话我打你吧?可从来没舍得动过手。今天咋啦?何况他身上穿的是新棉袄。原来,大年初一五更里有诸多禁忌。比如锅里的饺子不能捞净,碗里的不能吃光。“完了”、“没了”这些用语都是大不吉利的。话是不能随便说的,要看场合,看时机。可惜四丁儿并没有完全记住母亲对他的训诫,在后来的人生路途上免不了吃些苦头。
如果说敬神是为了求得神助,喝年酒是为了加强家族内的互助,那么全村拜年,就是为了消弭个人以及族群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友善的乡邻环境了。其实,跨族门、跨姓氏的拜年活动,不仅是为了联络感情,还隐含着威慑作用。男丁兴旺,队伍庞大,是家族势力强大的象征。四丁儿勇跃参加磕头之旅,只是觉得热闹、好玩;他并不知道,从此,他已经开始为生存而进行学习和训练了。
“小孩儿格拉瓣软,别家老往地上跪,小心弄脏了新棉裤!”枣花嘱咐儿子说。
庙南拐儿的子弟集结完毕,开始从村东头到西头挨家拜年。四丁儿第一次参与这么大的活动,没有和其他孩子一起排在队伍最后,而是跑前跑后看热闹。他发现,母亲的担心是多余的。每到一户大门外,领头的就会高声喊叫,某某爷,庙南拐儿的老少爷们儿给您拜年来了!当户主走到院子里迎接时,先头部队才进入大门道。大队人马滞留在胡洞里,根本不会下跪,杂七杂八地喊几声“拜年了”就交代了。领队的也有妙招。他进院后紧走几步接近目标,边祝福边合掌作揖,早被知趣的户主搀住。至于靠后的.几位,屈屈膝或单腿着地也算尽到了礼数。乡下人喜欢看戏,有很多形式也是从戏里学来的。这套游戏很像演戏,大家都能接受。
“新年到,新年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大街小巷都传来高一声低一声的童谣。如果说吃饺子是孩子们的物质享受,闺女要花、小子要炮就是其精神诉求了。孩子们大多都没有压岁钱一说。大家结伴儿到沙姑集赶趟集,领取的盘缠恰够买一个馍馍充饥,从来不曾攒下过零花钱。对男孩子来说,过年不能没炮,一切热门游戏,在春节期间都被拉鞭放炮所取代。四丁儿家每年只买8挂鞭炮,可丁可铆、定时定点在以下节日点放: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要放鞭炮礼送灶王爷上天。年三十的除夕夜和大年初一起五更,是过年的核心时段,要放除旧炮和迎新炮。初三上坟祭祖,缅怀先贤,五、六岁的男孩子也开始参加这只有男人参与的活动了。牵儿只在爷爷和亲娘坟上各拉一挂鞭炮,老坟上放炮的人多,自家就节约了。年初五俗称破五,要在粪堆上拉一挂鞭炮,然后用三齿捯上几下,表示破土,以此宣布解除过年的一切禁忌,男人女人都要开始忙活了。整月十五以赏灯、放烟花为主基调,但放鞭炮必不可少。家里的最后一挂鞭炮,留给了整月二十五填仓节。这天黄昏,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麦场上,用草木灰划出大大小小的同心圆,模拟为粮囤,因此叫做打囤。在圆圈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供上饺子,跪拜天地,然后噼里啪啦响起一阵鞭炮,就盼着五谷丰登、大囤尖小囤流了。到此为止,家里的鞭炮点光了,年也就过完了。孩子们余兴未尽,但也只好收拾心情,耐心地等待下一个吃饺子放鞭炮的日子到来。
过年期间,男孩儿不满足拉几挂鞭炮听响,总喜欢随手扔几个鞭炮取乐。鞭炮从何而来呢?四丁儿很快从哥哥们那里取来真经。先是在拉鞭之前,偷偷地从一挂鞭炮上拆下几个,留作私用。大人们都是过来人,对孩子们这种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不责备,也不鼓励。另一种获得鞭炮的途经就需要勇气和机敏了。每每鞭炮一响,几个孩子就应声冲进硝烟火光之中,在地上一阵划拉,从飞落的纸屑中拣拾哑炮。把哑炮的引线剥出来,用香头点燃,多数情况下发不出爆裂的响声,但能喷出一束火星,也是一乐。如果积攒的哑炮多,就剥出火药来,填充到二踢脚废炮筒里,留在正月十五晚上放礼花。这年,由于四丁儿的发现,让庙南拐儿的孩子们大大的露了一次脸。
五、六岁的孩子手脚闲不住,对周围空间抱有强烈的探知欲。四丁儿首次探索的目的标就是堂屋,爬上爬下把犄角旮旯都翻了个遍。为了省下一架梁,房子西头那间是用一堵土坯墙隔开的,开了个墙洞与大屋相通。西山墙窗户被封死,小屋里大白天也是黑乎乎的,进去好一会,才能绰约看出四壁布局。四丁儿发现窗棂间有5枚手榴弹,沾满灰尘,便拖来杌子爬上去,把其中一枚揣在怀里拿给道生看。
“政府一直在收缴枪枝弹药,我大爷肯定把它给忘了。”道生说,“二刀儿哥打过枪、扔过手榴弹,让他试试还响不响。”
二刀儿天不怕地不怕,什么玩意儿都敢动。他选在腊月二十三擦黑时投掷手榴弹,届时家家开始拉鞭放炮,爆炸声不至于惊动大人们。他点名群里几位骨干成员参加,来见证打鬼子时手榴弹有多么强大的威力。他把人马带到打麦场南边,让大伙猫在矮墙后面。只见他奋力把手榴弹投出去,然后迅速蹲在墙根下。“1 、2 、3、 4…”,十个数完后,没有传来响声。他看看右手,弦挂在中指上。拉弦了,咋没响呢?
“我去看看,都别动!”二刀儿说。
“我跟你一起去!”道生抱来一捆棉花柴放在头前,两人交替着推动,匍匐前进。就在四丁儿提心吊胆、度日如年的时候,两位哥猫着腰把手榴弹拖了回来。大院角落里有个石头马槽,已遗弃不用。二刀儿让四丁儿把另外4枚手榴弹都拿来,揭下保险盖,带着引信一并泡在灌满水的马槽里。大年初一下午,他们们又开始一场冒险行动。二刀儿和道生分别抱来两只石砘子骨碌。其中一只撂在土墙外,把手榴弹单个摆在上面。二刀儿站到墙头上,双手举起另一只石骨碌,放手往下砸,同时迅速跳下,躲到土墙后面。手榴弹没有响,被砸成两半,火药大部浸湿。道生也使出吃奶的力气砸坏了一只手榴弹,过了一把瘾。二刀儿发动大家刮硝碱。这东西长在抵临茅厕的砖墙上,伙伴们不怕脏不嫌臭,撅着屁股大刮特刮,收集到一尿盆。二刀儿又弄来硫磺和木炭,还砸碎几只旧犁铧,和硝碱、黑火药掺和在一起,配制成烟花火药。他还嫌不多,号召弟兄们多捡哑炮,多多积攒火药。四丁儿积极响应,第一次参加拜年队伍,就为捡哑炮开了小差。
土改时的贫协副主任刘文贵弟兄五个,只有老大养了个童养媳,其他都是光棍。土改后家境立马好转,村里有两位寡妇分别嫁给老二、老三。己有媒人上门给老四提亲,老五当兵送来了喜报。为表达高兴的心情,刘家买来好几箱鞭炮,从大杨树上一挂接一挂垂下来,相继点燃,从半夜一直响到天亮,还夹杂着惊天动地的二踢脚。刘家位于胡同北头的村后,孩子又少,鞭炮碎屑落下厚厚的一层,竟没人拣哑炮。四丁儿发现了火药资源,和几个孩子好一阵疯抢,收获颇丰。二刀儿他们大些的孩子不敢离队,怕影响到庙南拐儿拜年队伍的威武。可惜了四丁儿的新棉衣,还没有见到新春的太阳就已是脏兮兮的了,受到母亲好一顿数落。
起五更拜年的重头戏过后,人们还要到外村亲戚朋友家拜年,做到社交网络全覆盖,打整的圆圆满满,这个年就算过去了,开始忙活生计。日子还得靠自己过。陈老义原本是庙南拐儿拜年队伍的招集人,但今年他没有出面,甚至没有起床。五杏儿大年初二带着孩子回娘家,就住在那里没有回来。大白天他家的柴门紧闭,人不知去了何处。
庙南拐儿孩子们配制的火药,装了喂猪用的满满一大盆。(猪过年杀了,小猪还没有买,各家喂猪盆都空着)为制作烟花筒,他们又玩起了泥塑技艺。这本是春暖花开后的玩耍项目。春季干旱,多风少雨,用黏土加水揉成胶泥,捏成猪、马、牛、羊等各种动物和小人,摆到房顶、窗台上晾晒。偶逢降雨,抢救这些作品是孩子们最着急、最紧张的时刻,也从来别值望大人帮忙。二刀儿用胶泥塑就四只烟花筒,一只比一只大,搬上房顶晾晒,晚上怕冻,还得搬回屋里。二官儿抗战时制造过地雷,指导二刀、道生小心地填充火药、引线,最后封顶。四丁儿无意中透露了手榴弹的秘密,让二官儿大吃一惊。
“太危险了,这东西可不是玩儿的!幸亏没出事。”随后他又意味深长地说,“化干戈为玉帛。但愿你们不再遭受战乱之苦了。”
正月十五晚上,月亮时而透过云隙和人们打个招呼,随即又害羞似的躲藏起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公认的好兆头,比起赏月来,人们更希望有个好年景。孩子们的烟花在土地庙前一只接一只地喷放,火树银花,把老街和庙南拐儿映得通红一片,压倒了满街所有买来的烟花。
兴元年前来信,说他们的部队打到了福建厦门,正在整军待命,下一步就轮到解放台湾了。他再次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父亲把爷爷和自己家的成分状况详细写信给他。县里敲锣打鼓送来立功喜报,全家喜气洋洋。二官儿做了几只大花灯,里面点着蜡烛,糊灯笼的棉纸上画着八仙和唐僧师徒,在气流的驱动下自动旋转,煞是好看。牵儿又额外破费,买来一大把“炮打灯”,“哧溜、哧溜”地窜起一道道火星,在空中炸响,和烟花相得益彰。他始终不知道,原来烟花里还有他的贡献。四丁儿尿急憋得慌,跑到无人处小解,发现爷爷背着小山一样的茅草根,悄无声息地绕道往家走。
“爷爷,您咋恁晚才回家呀?”四丁儿惊异地说,“俺回家给您端饺子去!”
“好四丁儿,爷爷吃过饭了,你在这玩儿吧,明儿再说。”
正月十六那天一大早,各家各户都把用过一年的笼篦子和报废的竹篮子等物件,堆到大路上点起篝火,一家人围火“烤百病”,还把用黍米做的龙灯、灯盏烤熟吃。四丁儿给爷爷送饺子,发现柴门紧闭,还上了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