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什方子的头像

什方子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2/02
分享
《五世缘》连载

第五十九章 烈女子杀敌跳水 柳达风借枪锄奸

陈老义没要牲畜,多拿了十几亩地,老家析产完毕,他就手把牵儿分出去另立炉灶。牵儿一家搬出大院,在大车店磨道里安身。大车店一分为二,一半分给子仁,一半变成牵儿一家的宅基地。陈老义划给牵儿18亩地,约占他继承祖田的四分之一。妻子年轻,他也未老,生育能力不可限量,预留下两个儿子的地也未必能打住。对父亲的深谋远虑,牵儿能够理解。但内人枣花想不通,鼓动牵儿据理力争。

“哪怕再多给5亩地,也算他把你当亲儿子了。”枣花嘟囔说。

“还有头没有?地够种就行了,争个啥劲儿?”牵儿听烦了就回她一句。

“你以为俺以后再不生儿子啦?”在兴元之后,枣花又生过两个孩子,都没成人,但她信心满满,“就这点地,要是再养活俩小子,一分家还有啥啦?”

牵儿用妻子织卖布攒下的钱,置办了8亩沙质地和易涝地,两下加起来,每口能合5亩之多,种好了也能过得去。但是,眼下没有房子,没有牲口,给兴元说媒的都上门了,枣花感到压力山大。她怨气满腹,终于在过年时爆发了。陈老义分到一口肥猪,杀猪时孙子兴元用高粮楂从炀猪的大锅里捞浮油,拿去点灯笼。爷爷对他说,咱这猪能宰一百多斤肉,你过年有肉吃了。兴元很高兴,回家告诉了娘。牵儿回来了,两手托着一块血脖肉,满说也就5、6斤重。他一进门就喊:

“爷爷给的肉拿来了,过年有肉饺子吃啦!”

枣花腾地火就上头了,夺过肉来扔到院子里:“杀一头猪就给这点?咱不要他的!…兴元,你听着,以后你娘每年喂头肥猪,过年让你吃个够!”

牵儿没有说话,坐在门台上吧哒吧哒地抽旱烟。兴元赶跑黄狗,拣起肉来放到盆里冲冼干净。毕竟一年才能吃上一回肉,他还是十分珍惜的。分肉的事牵儿没有产生多大怨气,因为谁家也不舍得把肉都吃掉,总要卖掉一半赚点钱。另外,还要腌一罐子腊肉孝敬奶奶,也就剩不太多了。但有一件事让他伤透了心。为了筹备盖房子的材料,他把分家前留在大车店的一根檩条收了起来。陈老义大怒:“庄子分给你了东西没有给你,不孝的东西,光想沾老子的便宜!”牵儿就怕贴上不孝的罪名,刚分辨一句,腿上立刻就挨了一脚。陈老义不解气,顺手抄起棍子打来。牵儿一看不好,撒腿便跑。陈老义紧追不舍。他哪儿来的那么大火气呢?因为他听到坊间议论,说牵儿是被他赶出家门的。“父不慈”的名声一经传开,会使其面子大受损害。他心里窝着的这把火,今天都撒在了牵儿身上。牵儿跑不过陈老义,幸亏二官儿赶来,一把抱着了父亲,他才幸免挨打。

元宵节过后的一天,冰融雪消,玫瑰要回老家找母亲。日军已经占领大名,兵慌马乱,大家都劝她等时局平静些再走。她说,日本兵到处杀人放火,眼看就要攻到河南,担心以后再也见不到母亲,“与其在这里心惊肉跳地思念,还不如冒险回去团聚,要活活在一块儿,要死死在一块儿。”她把一切女性用品留给子规媳妇儿陈潘氏,穿上子规的一身行头,把头发剪短,用麻油调灰搓在脸和脖子上,严然活脱脱的一个当地小伙子。她把麻奶送的的盘缠塞进贴身衣兜,讨了一把杀猪刀和油饼卷在一块,用花格粗布包袱包好,挎在肩上,作为防身之用。玫瑰眼睛发红,但没有哭,一一告别抹眼泪的女眷后,在包括陈老义在内的一群男人和孩子陪同下,到麻爷的棺柩前叩了三个响头,便毅然决然地上路了。众人送出桃花沟,才看着她走下大堤,消失在视野里。

二月二,龙抬头,是古渡镇过庙会的日子。日本兵攻占县城没几天,又匆匆南下追击撤退的国军,没有来得及占领古渡镇。在这十年九旱的地方,一年一度的龙王庙庙会,虽在乱世,依然是农户人家寄托希望之处。陈老义一早来到会上,就听到客商讲,日本兵抓了五、六汽车女人,夜里供其糟蹋,白天就送去和抓来的男人一块修碉堡。为了取乐,鬼子还逼迫男人和女人脱光,当场交媾。一个小伙子佯装顺从,解下肩上的包袱,冷不防抖搂出一把明晃晃的杀猪刀,闪电般刺中鬼子咽喉,掉头奔到河涯,飞身跃下。鬼子炸了锅,沿河追赶,劳工们趁乱跑散。客商还说,这是他从亲历者那里听来的。陈老义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只有女扮男装的玫瑰才会冒险杀鬼子,急忙跑往河边。他拨开围观的众人一看,果然是玫瑰!她身上的蓝布棉袍被激流冲掉,青布夹袄外面用裹脚布缠的紧紧绷绷,脸面和脖子上的油灰被冲洗干净,虽是一头寸发,女儿形象一目了然。

“玫瑰!”陈老义涕泪交加,只叫了一声,再也说不出话来,两手托起玫瑰就走。熟悉陈老义故事的人己经猜到,这位女扮男装杀鬼子跳河的女人,就是那位花木兰,一路唏嘘跟上岸来。牵儿赶着大车来赶会串亲戚,正好碰上这一幕。他立即让枣花和孩子下车,把玫瑰放在车上往家送。赶会的人一传十、十传百,无不为花木兰的壮举所震惊,感叹不己。牵儿赶车,陈老义扶着车辕,后面跟着家人和一大群素不相识的男男女女,把玫瑰护送到桃花堤。陈老义隆重安葬玫瑰,命牵儿率领子弟披麻带孝,让长孙兴元打灵幡、摔老盆,把玫魂葬在老坟东面。每逢大年初三、清明节,陈老义早早地就在玫瑰坟前烧纸上香。他的其他几位夫人,包括原配,都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他是把玫瑰当成巾帼英雄、贞节女侠来祭奠的。

供奉神主的房间通常都是锁着的。这天一早,陈老义发现一扇木门被摘下来,有人进过屋了。别的东西都没翻动,只有四支钢枪和几十发子弹不翼而飞。大门插着门栓,关的好好的。四合院的外墙加上女墙,足有一丈五尺高。就他所知,眼下已经没有了能攀上如此高度的轻功高手。“八成是里应外合干的。”陈老义暗自思忖。冬闲天短,吃两顿饭,各屋里都在睡懒觉。他见二官儿屋里两口子还没起床,不便打问,便把神主间房门上好,静观其变。这四条枪都是烙上序号、在县府备过案的,价格不菲,分家时没有拆分,放在神主间由他保管。县长南逃后,崔凤武成了七区的土皇帝,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财,有的是钱。为了扩充民团,他提出收缴乡下枪支,给于高价补偿。有枪的人家不少都上交换钱了,但陈老义还在犹豫。崔凤武招兵买马,主要是为了保卫他家的生命财产;自已家由谁来保护呢?这枪留着也许还用得着呢!日上三竿,二官儿媳妇儿起来做饭,陈老义也不好向她问话。老公公主动搭讪儿媳儿,在本地是一大忌讳。这时,只见二官儿和子刚匆匆闯进家门,像是一夜没有睡觉,但神情亢奋,让子义大吃一惊。

子刚是除夕夜回来的,年初一给神主、长辈叩完头,又出门了。直到抗战胜利后陈家才知道,子刚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交通员,所在部队党组织和共产党中央失去联系,派他去上海寻找。上次他顺道把爹娘送回老家,托付给哥哥照顾,便义无反顾地上路了。这时党中央早己迁往江西苏区,正在长征途中。子刚没有找到党,反被特务盯上,逮捕后关进监狱,直到《西安事变》以后,国共合作抗日,他才获得自由。子刚返回东北后,跑遍白山黑水,也没有找到原来的部队,便毅然回到已经成为抗日前线的家乡。他找到当地党组织,拉起了一支游击队,归柳达风领导。

“好哇,这些年你有出息了,练成飞檐走壁,还学会了打家劫舍?”陈老义劈头朝子刚来了一句。

子刚掏出一片纸,笑嘻嘻地递过来。陈老义一看是张借条:“今借到桃花堤村民陈子义钢枪4支,子弹64发,日后定当送还。借枪人柳达风。”。柳达风是陈家的远亲,虽然四、五辈子过去了,子义这辈人和柳家也不再走动,但因柳家是城里的富商,远近闻名,陈家还是经常关注、提起,引以为豪。东北风换防时,柳达风把部分人马拉出来,成立了一支由共产党掌控的队伍,后来命名为游击营。

《七七事变》把东方雄狮唤醒,共产党通电大声疾呼:“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对日本一再忍辱退让的国民党委员长蒋介石,也发表《卢山声明》,对日宣战,号召国民“地无分东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国民心中的百年积愤爆发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日高潮席卷华北大地,连土匪都扯着抗战大旗拉队伍。拉队伍人不是问题,缺的是枪。红枪会虽然还在喝符念咒挥舞长矛大刀,但发现神灵面对枪炮似乎不再灵光,也千方百计用快枪武装自己。冀鲁豫匪患已闹了几十年,民间藏有大量枪支。为获取枪枝,民团可以明正言顺地收缴,土匪则是强抢。而共产党拉队伍,既要争取民众、缔造正义之师,又不名一文,没钱买枪,就只有动员捐献和采取借的办法。其首选目标,就是自己的家族和远近亲戚。柳达风把一家人送回鸭脖湾儿居住,变卖了城里资财,买来枪炮装备了一个连。柳家在乡下的400亩土地,早就按国民政府民国三十八年下达的条令减租,受到佃户拥护。拉起抗日武装后,除了供给家人用度外,柳达风让佃户们把应交的地租就地保管,由自己的队伍随时取用。佃户们都成了他的堡垒户。在民族大义、革命信念的感召下,像柳达风这样毁家纾难的志士大有人在。南陶镇富家子弟王化云,在冠县新成立的抗日政府当秘书,动员妻子献出细软资财,为保卫团购置枪械。抗日政府成立之初,吃饭是个大问题,王化云家里开了个粮行,他的父亲王仿古每天把馍馍、油饼装车送往冠县,支持抗日。还有几个区的民团团长,也不惜典卖田产买枪抗战。这些人陈老义大都熟悉。在民族危亡、抗日救国的大形势下,陈老义不能为了几个钱丢掉面子。他把柳达风的借条撕成一绺绺,搓成团扔掉。

“这几条枪若能打死几个日本鬼子,就值了。”陈老义盯着子刚又说,“你答应我,不要把二官儿带出去。”万一要是五杏儿生不成儿子,他还值望着二官儿继承家业、给自己养老送终呢。他不看好牵儿,也没打他的牌。就在这天,赶集的人回来说,昨天晚上,日本人委任的县城维持会长被人击毙了,高调欢迎日军回城的几户商家也吓破了胆,扯下了太阳旗。多年以后,二官儿回忆说:“那天夜里惩治汉奸我参加了,负责放哨。要不是老爹用四条枪换了子刚叔一个承诺,我也不会老死在桃花堤。”

另立炉灶后,要强的枣花成了小家庭的实际掌门人。除了后来发生的攸关家庭命运的几件大事,牵儿基本上都是听她的。不是没异议,而是怕吵架。他是笃信“和为贵”的人。枣花的童年经历了家族的衰败全过程,后来寄人篱下,看透了豪富之家的勾心斗角,又在陈家当了十年的小媳妇,终于熬出了一块自己的小天地。她心气儿很高,集三个家族勤俭之道之大成,要把自己的小家庭打造成大户主儿家。成家立业三件事,盖房、置地、娶媳儿。但枣花最先花钱办的一件事儿,是托公公买回一头牝牛犊。她认为,家里这些地种好了也只能保住温饱,值望靠种地攒钱不容易,得寻找别的增长点。牛犊养大了就顶半个家产。等它下了牛崽就是一笔财富。因此,手头再紧巴也得尽早落实。几口人挤住在磨道里,一派穷酸景象,上门提亲的都是那些地少人多、连大门都没有的主,以后儿子沾不了丈人家的光还得受拖累呢。抓紧时间盖房,先把自家门户立起来,是当务之急。牵儿东挪西凑,才搞到两架梁和四个砖柱子,四面墙只好全用土坯了。打造门窗的木材和檩条、椽子,都取自于村南的杨树。房屋封顶用的是苇箔和麦扬,然后铺土踩实。最后一道工序叫做泥房,就是用碱土掺麦糠搅拌成泥,抹到屋顶上,作为防水层。每年春天都要泥一遍房,可保屋顶全年不漏。族群内合作建房是老传统。一户盖房,大家帮忙,只管酒饭不开工钱。在当前如此窘迫的处境下,牵儿很快把房盖了起来,全亏了族人的帮忙。几千年来,人们得不到官府的呵护,遇事只能求助于族人。这大概就是聚族而居的魅力所在吧。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