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文科的头像

朱文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0/30
分享

血色野菊连载

长篇历史小说《血色野菊》201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迄今十一年了。该书首印六千册,早已脱销。

有经验的作家都懂得,写作的成功率,选材最重要,语言反倒是其次的。而我,偏偏选择了一个冷门,一段有争议得历史。冷,是因为小说的主人公李定国长期蒙蔽在岁月的尘埃,不为人们注意。有争议,是因为小说描写的大西军,其主帅张献忠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就像曾国藩,就像太平天国,人们至今为他们的功过喋喋不休。

然而,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决定写李定国,写大西军,写那段充满腥风血雨的历史。我不是为了宣扬暴力,而是宣扬正气,不是为了给张献忠平反——假如他真的是个杀人恶魔的话——而是还原历史真相。任何改朝换代,如果只能采取武装暴力的方式,如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真理,那么,血腥就不可避免。

这是国内首部反映民族英雄李定国悲壮一生的长篇历史小说。

全书以大西农民军在湖南、湖北和四川活动为背景,围绕李定国寻找古墓秘笈、王玺报仇雪恨两条主线,反映了大西军由弱到强、建立大西国政权、再到失败走向联明抗清的全过程,揭露了明末社会腐败黑暗,塑造了李定国、王玺、靳统武、张胜、高文贵、张献忠、白文选、罗汝才、白文菊等一批英雄形象。他们感人的形象,高尚的情操,美的心灵,宛如鲜血漫染的野菊花,傲霜斗雪,贞洁秀丽、挺拔。小说的语言简洁、鲜活,将历史风云、剑光侠影、军事谋略、浪漫爱情融于一炉,故事曲折动人,人物个性鲜明,是一幅令人荡气回肠、心灵震撼的绮丽画卷。书中大多数人物、主要事件都有史料记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是研究李定国以及大西军历史的重要文本。

黄宗羲曾赞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顾炎武写诗高度评价李定国的卓越战功。章太炎也告诫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愿吾闽人,勿忘郑成功。”历史学家顾诚称李定国是“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反明抗清英雄们的民族气节和不挠斗志,必将不断激励后世人民为反抗压迫和民族征服而献身。

最近几十年,史学界之所以对张献忠争论不休,核心在于张献忠屠杀四川,说他杀光了四川人,以致有六百万人口的四川,只剩下七八万人,真的是这样吗?我在收集李定国及大西军大量的史料的时候,也始终带着这个疑问。然而,从我掌握的资料来看,把四川人屠杀尽的并非张献忠,而是另有其人。

我的发现首先来源于两个史实,一个是张献忠在四川建立政权,仅仅只是控制了成都周围三十多个州县,也就是四川省的三分之一疆域和人口。既然在四川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然是想经营四川,可一建国就在自己的国家内部开始灭绝性的大屠杀的话,又如何经营他自己的国家?建国的意义又何在?另一个是张献忠死后,清军为了征服四川,进行了长达十三年的讨伐,才攻陷该省。既然张献忠把六百万四川人杀得只剩下七八万人,这七八万老百姓何以能够抵挡清军侵略性征服达十余年?而湖广填四川,清朝统一全国几十年后才开始的。难道有外星人在帮助四川人抵抗清军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就算张献忠屠杀过四川人,但绝对不是民间传言的,杀得只剩下几万人。

那么,为什么民间传言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清朝两百余年的宣传造成的。众所周知,张献忠死后,大西军依然顽强存在,而且在张献忠四个义子率领下,以云南、贵州为基地,建立了著名的四大将军政权,以李定国为首的大西军联明抗清,抗争达十七年之久,乃至清朝一度产生放弃南方和西南,与南明划江而治的念头。李定国死后,大西军失败后,清朝政府痛恨大西军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而他们为了维护正统地位,聘请一批文人编撰“史料”以及一些“记录”,宣传张献忠及大西军是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合乎常理。更重要的是,清军征服四川,杀害那么多四川人,他不把大屠杀的责任归于张献忠,还有谁能背这个黑锅呢?

宣扬张献忠屠尽四川,主要来源一本名叫《蜀碧》的书。该书写作于张献忠死后近百年,详细地描述了张献忠是如何的杀人不眨眼,所以连鲁迅都对书中的“记述”深信不疑而对“流贼”痛恨不已。只不过鲁迅“后来又偶然在破书堆里,发现一本残缺的明抄本《立斋闲录》,在那书上看见了永乐的上谕,“于是我的憎恨就移到永乐身上去了”(《病后杂谈之余》)《蜀碧》一书的作者彭遵泗,乾隆二年(1736年)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乃满清的御用文人,他的书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很值得人怀疑。

有人举证洋人的记载,说洋人都这样记载张献忠的,肯定是真实的。真的吗?洋人的记载就一定可信吗?我们不妨问一句,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写的有关美国的文字就都可信吗?甄别史料时考虑作者的政治立场是正确的,但政治立场并不是可能影响史料可信度的唯一因素。举例言之,《圣教入川记》说张“性情暴虐,每日均杀人。大西的官员本有九百人。张献忠离开成都时还有700人。到他临死时只有25人”,张战死于西充,据《蜀难纪略》记载,当时随行者“尚有一百三十万人”,《续编绥寇纪略》说“尚有五六十万”,我们姑且按少的算,即五十万吧。如果说他死时只有25名官员剩下,而我们即使假定这25名官员不包括将领,而且都是平行级别,那每个官员就要直接管理2万人,这可能吗?有任何一个政权,基层组织能以2人为单位,以下不设官吏的吗?

清廷所编的史料说张献忠屠杀了六万万男女,即六亿人,这一看就知道是弥天大谎。有人说那是笔误,应该是600万。就算是笔误吧,仍然是一个让人怀疑是否渗入了大量水分的数字。因为如前所述,当时大西国在四川控制的区域和人口,不过全省的三分之一。张献忠就算把大西国杀光,只有一百多万。在官方的史实记录里都如此夸张张献忠屠杀的人数,那么清廷极力丑化张献忠的行为不难想象。至于民间流传的所谓七杀碑,一直到现在还是史学界、考古学界的谜团,不足为证。

明清之际,四川人口急剧下降是事实。造成当时四川许多地方荒无人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争、饥饿、灾害、瘟疫,等等。尤其是战争,既有明军的屠杀,也有张献忠的屠杀,更有清军长达十几年的征战。实际上,清军对四川的征服战争,才是清初四川人口剧减的主因。

当然,张献忠屠杀四川,是不应该的。很多史料的记载,并非全是水分。我在《血色野菊》一书中,没有掩盖、回避他的血腥残暴的一面。张献忠在掌控不了大西国局面时,曾经很悲观,听信丞相汪兆麟的谗言,屠杀过成都及周围一些州县。心地善良,在军中以宽慈著称的李定国,极力反对这种过激肃反。也因此,他失去了张献忠的信任,权利受到削弱。

过去,我只知道李自成张献忠,从没听说李定国。近几年,我迷上史书,迷上明清历史,发现了李定国这个民族英雄,这个军事天才,这个悲剧人物。李定国几乎是一个完人,无论是才华,还是人品,还是做人处事,都相当优秀。他反明抗清斗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是当之无愧的杰出军事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关于他的长篇小说和长篇传记。有人说,满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他不能算民族英雄,但是别忘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近百年的事情。如果否认李定国是民族英雄,那么,岳飞、于谦、文天祥等人能算民族英雄吗?

历史是已经消逝了的存在,了解历史真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借助统治者以最终胜利者的立场选择和编篡的历史材料,一种是通过野史传说、民歌民谣、家族谱系、个人回忆录等形式保留下来的历史信息。民间处于统治者的强权控制下,常常将历史信息深藏在隐晦的文化形式里,以反复出现的隐喻、象征、暗示等,不断唤取人们的集体记忆,由此获得的历史看法。我写《血色野菊》,正是为了让今天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那些对历史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尤其是,不能忘却那些为了反抗阶级压迫、外族入侵而不屈不饶斗争过的民族英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