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的部队刚开往陕西,就获悉了潼关失守的消息。
大顺军与清军在潼关激战十三天,因力量不敌而惨败,七千多名大顺军将士阵亡。守将马世耀被杀。清军还将李自成故里李家村的居民,不分老幼屠戮一空。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取道蓝田、商洛地区,向河南转移。李自成最初想借道四川向湖广转移,他以为张献忠不会帮他,于是仓促东进河南,只有少数兵力南下湖广。
孙可望只好撤退到川北,严防清兵入侵大西国。
清军占领陕西,原来投降大顺的明朝降官降将,个个原形毕露,投降表志投靠清廷。兰州总兵谢祯荣、川北总兵马科、副总兵马德、高汝列、桃源伯白广恩、汉南副将胡向化、宁夏总兵花马池等一批原明军降将,先后叛投了清朝。
九江总督府,愁云惨淡。左梦庚头缠白带,坐着最上面的一张椅子上,左右分坐着各个总兵、副将。这些人身上也无一不披上了白色的外衣,使整个议事大厅变得像灵堂。
左良玉死了,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病床上,这对一位将帅而言,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郎中早就警告过左良玉,不可暴怒,不可太兴奋。可是,攻占九江打败大顺军的那天,左良玉两样都占了。他先是一天都来不及休整,就在做着直奔安庆,将南明皇帝擒获的美梦,后来听到九江总督袁继咸宁死不降,不由勃然大怒。
左良玉倒不是非要袁继咸投降,而是在袁继咸身上,左良玉看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依然有不少大臣忠于弘光朝廷。他醒悟这次起兵错了。偏偏这时,原本一路追着大顺军打的清军,转而把矛头直指暴露在自己面前的左家军。左良玉只好顺江东逃,阿济洛跟着顺江东追。逃跑途中,左良玉一气一惊一慌一累,就病倒了。
左良玉一病,下面的将领乱成一团。左军中,除了左良玉再没有一个能服众的人物。左梦庚太年轻,能力、魄力、影响力远不及父亲,根本压不住阵脚。大家对于叛乱不可能没有想法,只是左良玉的威望使得他们不敢反对。如今,左良玉一病,各种矛盾自然就浮现了出来
起初,将领们还盼望着左良玉的病早日康复,毕竟左良玉才四十多岁。过了几天,将领们发现,左良玉的病越来越重。众人开始绝望了。这种情况下,谁也不会与官军主动交战,到时只会白白损耗实力。他们在等,等左良玉去世,再决定行动。
昨天,左良玉在房中不停地呕血,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左良玉临死前,对左梦庚及几个心腹将领说,这辈子我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剿灭大西军,没有斗过李定国,以后你们要一心一意带好兵,替我杀了李定国。说完,咽下最后一口气。左梦庚还算不全笨,他封锁了左良玉病重的消息,以免引起军心浮动。
左良玉一死,再想打下安庆是不可能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向南明朝廷请罪,希望朝廷赦免他们,另一条是投靠鞑子。
从感情上来讲,重新向朝廷投诚,没有什么障碍。问题是这个时候,传来吴三桂被鞑子封为平西王的消息,大明可没有封异姓王的传统,清庭既然能封吴三桂,也就可能会封更多的异性王,这当然是个极大诱惑。再说,眼下军事以鞑子最盛,自然会有不少人仔细衡量。
于是,左军一下子分为两派。以李国英为首一派主张降清,以金声恒为首一派主张投明。两派争执很激烈。
左梦庚被推为临时统帅,面对两方的矛盾,他无力调解,一整天发呆,看着两帮人吵得不可开交。
巡按御史黄澍站了出来,说他有个提议,愿意重投大明的投大明,愿意降大清的降大清,如何?
两派将领都是一愣,随即都点头。既然谁也不能说服谁,那就只有各奔东西了,你走你的阳光大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了。
左梦庚见黄澍一席话平息了争执,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倒不在乎是投明还是降清,只要有出路就行。他说,事不宜迟,还是要尽快向双方派出使者,联系投诚事宜。
黄澍自告奋勇,小侯爷放心,老夫愿往陕西走一场,一定不让您吃亏,若小侯爷过去,至少也是一个侯爷衔。
总兵张应元站起来指着黄澍的鼻子大骂,放屁,谁说小侯爷要投靠鞑子了?!
虽然左梦庚只是个名义主帅,但谁能争取到他一起投降,无疑是大功一件。左梦庚一下子成了香馍馍,成了双方争夺的对象。
争来吵去,谁也不肯相让,左梦庚被闹得头晕脑胀,心中不由一片冰凉。父帅尸骨未寒,这些人把自己当成一颗筹码了。
天黑之后,众将领各自回府。李国英刚走出大门,就被黄澍叫住,李总兵,老夫有事相商,不如暂且到老夫居所一聚如何?
李国英到了黄澍府上。黄澍将下人支开,郑重地说,李总兵,本官有一场天大的富贵相送,就看李总兵有没有这个胆。
李国英不悦道,黄大人,你我已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说话何必吞吞吐吐!
黄澍对李国英说,大清摄政王雄才伟略,早晚要统一中国,大清与南明必有一战,金声恒、张应元等人一意要重投南明,等于与大清朝为敌。李大人若能将他俩除去,带二十万左家军投靠清军,功莫大焉!
李国英被黄澍这一说,有些动心,也有些犹豫。他说,黄大人,金声恒、张应元人多势众,欲除掉不容易啊。
黄澍不慌不忙,悄悄把早已想好的计划和盘托出。李国英大喜。
就在两人密谋时,主张向南明朝廷投降的一干武将,来到金声恒的府弟,商量如何除掉李国英、黄澍一伙。
金声恒想起了一个人,马上派人去请何腾蛟。
何腾蛟是个忠臣良将,听说左良玉死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上次在武昌,他反对左良玉去南京夺情,让左良玉软禁了。如今左良玉一死,他自然恢复了自由。
何腾蛟扫视众人,不见黄澍、李国英,便问金声恒,怎么没叫他俩来?
张应元抢着回答,大人,别提他俩了,数典忘祖,他们要投降鞑子。
金声恒不以为然,说道,人各有志,别理他俩!
何腾蛟狠狠盯了金声恒一眼,神色严厉起来,你这是啥话?什么人各有志,投降清军就是当汉奸,是民族的败类!刘良佐、刘泽清就是当了汉奸才被皇上处决的。我看,大家要去劝谏一下,让他俩回心转意!
金声恒无可奈何地说,他俩已是铁了心降清的,劝也无用。
何腾蛟牙齿咬得格格响,决然道,夜长梦多,既然劝谏无用,就拿出雷霆手段,速战速决!
当夜,九江城内,左家军两股政见不合的人马,用刀光剑影宣告决裂。这场自相残杀一直持续到半夜。开始,以何腾蛟为首一派占了上风,不料,李国英、黄澍突然使出拿手锏,将左梦庚劫持到东流县。左梦庚再无能,毕竟是名义上的主帅。这样一来,大部分将士同意跟随左梦庚降清。东流县守将袁继咸不肯降清,让清军俘虏,后来押解到北京,慷慨就义。
何腾蛟和金声恒无奈之下,率领三万多残兵败将退到长沙,让南明皇帝授予湖广总督一职。
此时,东路大顺军活动在洞庭湖一带,主将是郝摇旗、田见秀、王进才、刘体纯、袁宗策、吴汝义。他们听说何腾蛟到了,主动找上门,提出和南明联合抗清。阴险的何腾蛟,借机拉拢势力大的郝摇旗和王进才,瓦解、分裂东路大顺军,没几天,就把田见秀等人逼走,田见秀和刘体纯、袁宗策、吴汝义只好跑到荆州等地,投奔李过、高一功领导的西路大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