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文科的头像

朱文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7/06
分享
《血色野菊》连载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弘光政权

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这个消息,对大江南北的明朝诸臣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远在南京的文武百官,一下子炸开了锅。

南京本是明朝开国京都,历经朱元璋、朱允玟两朝。到永乐朝时,朱棣为了北方的防务,迁都北京,南京作为留都,一直保留着六部、都察院、翰林院等一整套中央行政机构。当然,南京的六部衙门多为虚职,非常清闲。握有实权的,只是几个军事防务部门的头儿,如兵部尚书史可法,守备太监韩赞周。

这种一国两都制度的好处是,万一北京保不住了,皇帝把铺盖一卷,带着文武大臣,跑到南京马上就能办公。当大顺军向北京进军时,南京的官员知道北京多半保不住,做好了从海路迎接太子来南京的准备。北京失守后,南京六部的官员严密封锁消息,原因是皇帝和太子下落不明。

史可法甚至准备率兵渡江北上“勤王”。就要出发时,他得到一个消息,崇祯皇帝已脱离险境,离京坐船南下,马上就到南京,太子也从小道逃出了北京,快到南京。史可法等一班南京官员个个喜形于色,奔走相告。可是,没高兴几天,又传来截然相反的消息,崇祯皇帝自尽了,太子当了李自成的俘虏。

老虎死了,猴子就是山大王。北京没了,南京自然成了大明朝半壁江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莫非当年朱棣神机妙算,知道两百年后南京又是一个首都,因而,把南京作了留都?不管如何,拥立新君,拥谁为新君,成为南京留守诸臣面前的首要任务。论血统亲近,有三人合适,惠王、桂王、福王。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都是神宗皇帝的儿子,崇祯皇帝的叔叔。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皇帝的叔叔在皇帝侄子死后继承皇位,倒是有不少皇帝的叔叔在侄子还没死时抢皇位的。

惠王、桂王,一个封地在荆洲,一个封地在衡州,让大西军赶到广西去了,来南京少说要走两三个月,“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样一来,反倒让流窜到淮安的福王朱由崧近水楼台先得月。朱由崧是神宗的孙子,当年若不是东林党捣乱作梗,他早当皇帝了,轮不上崇祯朱由检。因此,东林党人如今真担心一旦朱由崧当上了皇帝,会找他们秋后算帐。于是,江南士绅中部分东林党人史可法、马士英等,从狭隘的一己私利出发,以福王昏庸为名,坚决反对。

提及内中隐情,要追溯到天启朝时,为反对老福王继统和老福王之母郑贵妃干政,东林党人已和福王结下不解之仇。为防止朱由崧登位之后趁机报复。东林党人推举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大张旗鼓地搬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继承人——潞王。钱谦益门下学生郑森,也就是郑成功,极力支持自己的老师,赞同推举潞王,理由是贤明。

潞王血统偏远,自然缺乏继立的理由。但他的所谓贤名,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其实,抛开潞王是否真贤不说,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自有其现实考量。当时政治以内阁负责,即使皇帝昏庸,负责的臣下仍可以维持政治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局势而论,留都诸臣需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精神领袖,而并非要雄才大略的贤君。因此,史可法、马士英等南明重臣,一开始就是把他们准备拥立的皇帝看作土偶木像的。曾经天威凛然的皇帝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象征,一个摆设。

当南京的拥立大会开得热闹之时,远在淮安的朱由崧却慌了神,感到情况不妙。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看似脑满肠肥、糊涂昏庸的朱由崧,这次竟下了一着妙棋,一举击溃了南京城内自以为得计的衮衮诸公。他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本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窜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自然喜不自禁。福王的书召到后,双方一拍即合。他们甩开顶头上司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

马士英正与史可法在南京密商拥立潞王,获悉后大惊失色。马士英老于官场,十分狡猾,见自己部将窝里反,心知再争也没用,连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史可法还蒙在鼓里,指手画脚的不服,并给马士英写了封信,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就是这封信,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随即,马士英带领大军杀气腾腾,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史可法见大势已定,满心悔恨,只好接受现实,东林党人拥立潞王的计划流产。

朱由崧求助于三镇军阀,得偿心愿,顺利登上了至尊的宝座。而江北诸镇,则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此后,在南京,从皇帝到重臣,再无人能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不乏良将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太祖、成祖的权谋阅历,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镇军队,为己所用。可惜,朱由崧继承了乃祖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三镇也看出他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自然打心里看不起这个皇帝。

朱由崧是在五月十五日正式由监国登基为帝。开始,他作风低调,进城时戴着又脏又旧的角巾,摇着白竹扇,看起来像个和蔼可亲的乡下土财主,并非传说中骄气逼人的纨绔子弟。这位半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皇帝,其实全是在做作。做了几天表面文章后,朱由崧放出话来,天下事,有马士英在,我可以放心睡觉。即位之初,他就派太监到处收罗美女以充宫掖,一直闹到苏杭等地,吓得有女儿的人家鸡飞狗跳,争相把女儿一嫁了事,生怕落入虎口狼窝。有了美女娇躯,朱由崧便不管政事,纵情声色,享受起来。明朝皇帝中,朱由崧以好色纵酒著名。直到灭国前两个月,清军兵临大江边,他还在忙于选后宫妃嫔,为制房事良药,不惜征用乞丐捕捉癞蟆,老百姓戏称他为“虾蟆天子”。

朱由崧也好酒。大臣刘宗周劝他戒酒,为革命保重身体。朱由崧表面话说得很光鲜,承蒙先生苦心,以后我再不喝了。但他脸上晦气的很,像有人欠了他十万两银子一般。刘宗周一看,觉得不好意思,又改口说,皇上,您就每次只喝一杯吧。朱由崧马上借坡下驴,发话道,您都这么说了,以后就只喝一杯罢。后来,他真的只喝一杯,只是太监给他准备的是一只特大号的金杯。这还不算,喝到一半,他就不喝了,旁边的人当然知趣,继续给盛满,说,没喝完就不算一杯。上下配合默契,名义上是喝一杯,实际上比前喝得还多。

南明弘光政权,拥有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和八十多万军队。以兵员来说,仅镇守武昌一带的左良玉部就达二十万,此外,两广、云贵、江浙等处都有明军驻守。可惜朱由崧政治才能平庸,除了会拼命享乐,别无是处。当时,朱由崧手下四员大将,高杰、刘良佑、刘泽清、黄得功,分别封为兴平伯、广昌伯、东平伯、靖南候,各领兵三万驻守在徐州、凤阳、扬州、滁州。四镇共掌握兵力十万余人,都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经验。

兴平伯高杰本是李自成的同乡,在大顺军当中层军官,绰号翻山鹞子,人长得帅,又好色,就是不该犯兔子吃窝边草的忌,勾搭上李自成的老婆邢氏。奸情败露后,高杰只好投降明军,成为镇压农民军的主将,不久就升到总兵位子。

高杰与同样靠镇压农民军出身的庐州总兵黄得功、刘良佐、山东总兵刘泽清,拥立朱由崧当上皇帝后,不是一心收复失地,而是忙于勾心斗角,成天逼着问朱由崧要粮要饷。朱由崧很是恼火,因为江北四镇不缺粮饷。

当时,江北四镇粮饷定额每年共二百四十万,福王在登基后头四个月内就发了三百六十万,达一年半的饷。四镇虽然没有达到直接目的,却在不明真相的文武官员中搞得群疑满胸,乌烟瘴气。南明弘光朝廷,自然谈不上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军事上,弘光政权奉行“借虏平寇”方针,与清庭握手言欢,妄想借清军消灭大顺军、大西军,与清庭划江而治,重演南宋偏安江南的模式。当时,东南、西南各省除四川外,其他省份仍奉明朝为正统。

于是,弘光朝廷就加紧了颠覆大西政权的部署。它采取两手策略,一手策略是任命四川官员,指使他们策反,组织本地地主阶级同大西军为敌。一手策略是责成云南、川陕、湖广等地明军出师,合力围剿四川。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