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文科的头像

朱文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6/22
分享
《血色野菊》连载

第八十八章 围困桐城

张献忠率部一路往东,狂奔六十里。刘良佐贪功心切,独率六千人马追赶,一直追到安庆城郊。

安庆乃安徽重镇,守军强势,加之刘良佐追了上来,张献忠不敢攻城,转身往北急驰三百里,来到枞阳镇。清理兵马员额,阵亡三千余人,损失马匹两千多匹。张献忠气得吐血,狗日的,真阴毒,跟老子玩损招阴招,下次遇到,有你们好看!

此战,数孙可望营人马损失最多。他恨得咬牙切齿,朱震啊朱震,我不活捉你,扒你的皮抽你的筋,就不姓孙!

刘文秀和艾能奇都安慰张献忠和孙可望,父王,大哥,就别气恼了,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能够平安脱险,算是万幸了。嘴里这么说,心里还是埋怨,定国早在半月前就提醒过,在密林扎营最不安全。唉,真是大意失荆州啊。还好,四个大营的主力尚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到枞阳后,张献忠获悉,李自成部四十万人,由河南南阳攻入湖北,正逼近武昌,朝廷命令朱震与黄得功率部速入湖广,协助左良玉部阻击李自成。安徽官军一下子空虚起来。他借机把部队在枞阳镇休整。

枞阳镇地处长江北岸,东连石矶镇,南邻桐城鲟鱼镇,西依安庆市郊,北与官埠桥镇接壤。往北一百里,就是桐城。“桐城八景”之一的“枞川夜雨”,三国大将吕蒙扎寨的幕旗山,就在枞阳镇。镇子大,有上千户人家。

张献忠把全镇八千余老百姓分批喊到老营,一个一个询问。凡是有点文化知识的,身强力壮的,清楚桐城地形地貌的,则全部留在军中,以好酒相待,收编为义军。枞阳有个知名文士,名叫陈石舫,张献忠亲自接到营内,热情相待,询其策略,礼聘为军中谋士。此举,虽带点强人所难,但在当时,不失为增大义军势力的好举措。

镇上有两百多名少年儿童,闻听义军有个孩儿营,营中士兵大多数是十四到十六岁的半大孩子,纷纷嚷着要参加孩儿营。李定国和靳统武很高兴,前番几战,孩儿营兵员减了许多,正好补充。李定国就每日教两百童子骑射杀人本领,还规定日后作战,只要击杀一敌,赏银子五两,谁击杀一员骑兵,马就归谁。孩子们边练边到附近村镇杀恶霸地主,袭击地主武装,不到一月,个个训练成了优秀战士。

镇外有个黄山谷,谷内有个读书台,乃宋朝黄庭坚读书处。屹立读书台上的达观亭,可眺望几十里山峰。阳光暖暖的冬日,李定国和王玺、白文选、白文菊、罗明月、吴小梅,来到黄山谷游玩。李定国说,在古代读书人里,黄庭坚是很痴迷的一个。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大家都说好啊。

李定国说,有一次,黄庭坚读书读得累了,躺在石崖午睡。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走到山中村子,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热气腾腾,感觉很香。黄庭坚忍不住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山谷,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因为是做梦,黄庭坚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他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他好生奇怪,于是起身走下山,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果然看到一个村子,有个老太婆在晒太阳,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黄庭坚问她女儿多大,老太婆回答今年十六岁。黄庭坚心想自己正好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不幸的是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黄庭坚问她女儿的闺房在哪里。老太婆指了指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他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他问里面是些什么?老太婆回答,女儿的书。他就要老太婆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庭坚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十年后,黄庭坚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知府,他就把老太婆接到府衙,奉养终身。

听完故事,大家都感慨万千,夸黄庭坚真是个孝子。

白文菊羡慕说,黄山谷读书真多啊,前世就读了很多书了,难怪会成为大文学家,诗书画棋样样绝。可惜,我们天天打仗,没时间看书。

李定国弯腰,从草丛中扯下一片野菊花的叶子,用力一挤,挤出一点水来。他说,时间就是野菊叶子中的水分,看你会不会挤。

白文菊恍然大悟,夸道,你真是越来越聪明啦。

白文选发现,妹妹说这句时,罗明月脸色都变了,变得难看。文选就对文菊说,你看你,越来越笨了。

白文菊见哥哥讥讽她,气得用脚踢地面的泥团,想踢到文选身上去,文选机灵地闪过,泥团不偏不倚,落在了罗明月身上。

白文菊慌忙走过去,对不起啊!边说边帮明月擦尽衣服上的泥巴。

罗明月一把推开她的手,冷冷地说,少装黄鼠狼!说完,气呼呼走了。

大家顿时面面相觑。白文选数落妹妹,全是不懂事,这么大了还孩子一样。

白文菊不服气,顶嘴,兄妹俩吵起来。最后,不欢而散。

眼见到了隆冬,气温骤冷,随时可能下雪。张献忠决定,把桐城拿下,要在桐城度过寒冬腊月,过完年再作打算。

当时,安徽省内官军大部抽调到湖广阻击李自成了,桐城只有六千守军,张献忠自以为凭八万人马,两三日之内拿下不成问题。兵临桐城后方知,桐城城墙比一般州县坚固许多,城墙高两丈,外砖内石,乃汉时大将吕蒙所筑,逾千年不曾有军队攻破。

城中守军,是张拱极的部队,训练有素,且有几门火炮。张献忠率部兵分三路,分别从东、西南三条门进攻。官军用弓箭、霰弹射击,战士们根本不能靠近,连护城河都过不了。张献忠心急如焚,众将劝其不要急,改强攻为智取,围而不打。张献忠就把五营人马,驻扎在城外五里的鲍家岭,准备与桐城守军打持久战。

孙可望献计,招募当地老百姓,挑土担石,在桐城四周高筑长堤,围住全城。待长堤高至城墙时,便可以弓箭和缴获的实心弹攻击城墙。张献忠依计,征召了一万余民工筑环堤。张拱极见状,大惊,命令官兵用火炮轰击。许多民工惨死于炮火之下。但民工宁愿牺牲,也要帮助义军杀官军,在硝烟和乱箭之下坚持筑城。

一日,陈石舫随张献忠在西门外筑堤工事视察,一个三十多岁的民工忽问陈石舫,你还认识我吗?陈石舫凝视好一会说,不记得了。民工说,我叫张义,湖广人,自幼随父在此做生意定居,曾与你在同一私塾读书。陈石舫方记起少年时是有个同学叫张义。他见张义细皮嫩肉,天天起早摸黑干苦力活,又随时有生命危险,有意放他走。就向张献忠求情。张献忠同意了。

临走,张义向张献忠跪拜说,我和同学陈石舫,都是文弱书生,手无傅鸡之力,走路都嫌慢,留在军中有啥用,恳求您顺便放陈石舫回家,还可设私塾教人子弟。

张献忠说,我在庐州只用一人就破城,岂有文人无用之理?他又对陈石舫说,你真不想跟随我,我可让你回去。陈石舫信以为真,伏地再三致谢。

张献忠虽然同意放陈石舫走,但做事的百姓不肯放人,大家数落陈石舫,大西军是为咱穷人打天下,你满肚子墨水,不为他们做事为谁做事?我们大字不识一个,只能以性命交付,你连肚中墨水也舍不得奉献给大西军?这些人越说越气愤,纷纷用铁铲殴打陈石舫,打得他血溅衣体,昏倒于地。多亏张义苦苦哀求,众民工才放过。

张义背着陈石舫回家,听见他有咳嗽声,知道还能救活,把旧毡帽的边烧成灰,洒在伤口,一个月后,得以痊愈。陈石舫与陈义,从此成为生死兄弟,一起设私塾,造福乡民,传为佳话。

张献忠采取筑环堤的办法,围困桐城官军三个月之久。到次年二月,北门长堤与城墙一样高了,张献忠发起了进攻。几万义军,拉弓箭、掷石头、投实心弹。惊异的是,城墙只能破坏外层的砖,里面石头根本打不穿。但官军久困缺粮,军心焕散,还是抵挡不住。有的甚至想开门投降。张拱极暗地派人到庐州乞援。

安徽总兵黄得功、刘良佐分别率部众前来解困,张献忠命艾能奇部下参将闯世王马武、三瑶子王兴国各率一小营人马去拦截,双双兵败,马武被擒,王兴国败逃回大营。

恰在这时,李定国告诉张献忠,李自成部已攻克荆州、德安、承天等地,把左良玉赶到安徽池洲来了,湖广境内官军兵力十分单薄。

张献忠敏锐捕捉时机,决定放弃桐城,重返湖广,与李自成争夺武昌。

桐城解围,张拱极长吁一口气。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