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又上朝了。
几天不见,文武百官发现,皇上形容憔悴,脸色极为难看。襄阳城失守的打击,对他太大了。襄阳城城墙高逾五丈,护城河阔如湖面,城内工事十分牢固,守城官军乃精锐之师,竟然轻而易举让张献忠占领了?耻辱,简直就是大明朝的奇耻大辱!
襄阳历来就易守难攻。想当年,咸淳三年(1267年)九月,忽必烈手下大将阿术率领元军攻打襄阳,遭到城内军民顽强的抵抗。此战关及南宋政权命运的襄阳保卫战长达六年,元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没想到会让张献忠几天就攻占了,崇祯皇帝真是痛苦不堪。
崇祯皇帝把镇压反贼的希望寄托在杨嗣昌身上,对杨嗣昌是言听计从,信任有加。哪知杨嗣昌回报的是深深的失望。不!简直就是绝望。之前熊文灿犯错,再怎么说是上了张献忠的当,而现在杨嗣昌犯的错,则是军事指挥的严重错误。但是,崇祯皇帝不敢深究他的责任。为何?杨嗣昌这个督师,对付义军的战略部署与指导方针,完全是按他的旨意在办。真要追究责任,首先得拿他这个皇上问罪啊。
但,如果不追究杨嗣昌的话,三个藩王丧在义军之手,叫他如何向文武百官交待?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
崇祯皇帝的气得头都要爆炸了。他用力捶捶太阳穴,有气无力地问下面,众位爱卿,对湖广剿匪失利之事,有何高见?
“臣有奏本。”一人出列,跪递一奏疏。
崇祯皇帝抬眼一看,是兵科都给事中张番彦。他正欲打开奏疏,下面又出来两名官员要上疏,乃吏部尚书李日宣、左都御史王道直。执事太监一起拿上来。
崇祯皇帝接过,扫视文武百官,你们还有吗?有的话,统统呈上来。
皇上金口一开,下面就乱了套,文武百官几乎个个有奏疏。崇祯皇帝当面一件一件翻阅。这一阅不打紧,居然都是请求严惩杨嗣昌的,直指的错误和滥权,把这次围剿失利的责任,全部推到杨嗣昌头上。
崇祯皇帝更头痛了,额头渗出丝丝汗水来。执事太监见了,掏出手帕替皇上擦净。
在崇祯皇帝看来,追究杨嗣昌就是追究他这个皇上。文武百官,谁不知道杨是他力排众议,特简夺情委以重任的。如今群臣群起责难,明显是让他难堪,有损他的“明君”形象。
不可,万万不可!崇祯皇帝决心已定,奏疏也不看了,宣布杨督师之事,今日暂且不议,散朝。弄得文武百官面面相赫,不知皇上今日何故如此一反常态。
李日宣跪拜道,皇上,杨嗣昌若不严惩,天下不服啊,还望皇上三思。
王道直也跟着跪下,哀求皇上从速惩治杨嗣昌。随后,文武百官几乎都跪下。
崇祯皇帝见这么多人巴不得杨嗣昌早点死,不由拍案而起,龙颜大怒。杨嗣昌系朕简用,用兵不效,朕自有鉴裁。你们这样,是想逼死朕吗?
此言既出,文武百官齐呼,皇上英明,微臣不敢!
倒是陈新甲找了一个替扬嗣昌减轻罪责的理由。他奏道,皇上,据微臣调查,襄阳失守的责任,不在杨督师,而在王承曾。
崇祯皇帝一听,仿佛跌在水中抓到一块漂木,他急问何以这样说?
陈新甲继续说,王承曾身为知府,素来纵情酒色。他见张贼妻妾貌美,千方百计取悦,故意拖延押解进京时间,因而疏于防范,让反贼趁虚而入。若要追究责任,首先得追究王承曾!
陈新甲此言,让崇祯皇帝有了个台阶下,却引起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有说有点道理的,有摇头不相信的,但大多数仍坚持认为,即使王承曾有责任,主要还是在杨嗣昌。
崇祯皇帝越发大倒胃口,说道,杨嗣昌一事,暂不追究,先把王承曾捉拿进京。说完,他拂然起身,要太监送他回宫。百官们从未见皇上发这么大脾气,个个呆愣住了,跪地好长时间才起身。
过了两日,崇祯皇帝在书房练字,陈新甲带着湖广巡抚宋一鹤,匆匆来到乾清宫,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杨嗣昌为将功折罪,丧魂落魄中从四川到湖广,欲夺回襄阳,挽救败局。到了半路,听说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死了福王朱常洵。杨嗣昌又惊又怕,自觉无颜面见皇上,思前想后,跑到在沙市自家花园的住处自杀了。自杀前,杨写了封信给宋一鹤,哀叹是“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致死,无他说矣。”信中对崇祯皇帝充满了愧疚之情。
崇祯皇帝看了此信,忍不住潸然泪下。
陈新甲在一旁百般劝慰皇上节哀。呆愣半晌,崇祯皇帝喃喃自语道,杨嗣昌这一自杀,反倒解了我连日的死结。陈爱卿,你对此事如何看待?
陈新甲道,皇上,杨督师的失败,完全是因为与大将左良玉不和造成。左良玉功高震主,拥兵自重,这样下去,将来对皇上也是一大威胁。不如借这个机会,打击下他的嚣张气焰。
陈新甲乃四川长寿县人,万历年间中举,曾任定州知州。崇祯元年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前几年,他受杨嗣昌推荐,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协御清兵。松锦之战,洪承畴主张持重缓进,陈新甲主张速战速决,坚持要求分四道夹攻,还亲自写信激洪承畴出兵。结果明军被围歼,洪承畴降清,造成松山、锦州相继失守。
此后,他提出要与清兵议和,先是左倾冒险主义,后是右倾投降主义,典型的无能官员代表,如此不懂军事之人,居然被崇祯皇帝重用为兵部尚书,而像袁崇焕那样的军事奇才反遭陷害入狱。
明朝不设宰相,辅相好比皇帝左膀左臂,地位极其重要,崇祯皇帝弃置辅相如同脱鞋子一样随便,朝委夕弃,他在位十七年,所用辅相多达五十人,其中在位不足一年者就有十八人。用人如此滑稽,不败不亡都奇怪了!
陈新甲军事才华虽然平庸,但很讲义气,懂得感恩,对改变了他命运的杨嗣昌充满感激。杨嗣昌自杀后,他痛哭一场。如今,又在皇上面前极力说他的好话。
崇祯皇帝也觉得不能全怪杨嗣昌,左良玉罪责难逃,是该好好治治,还有王承曾更不能放过。于是,他问陈新甲,王承曾有下落了吗?
陈新甲说,王承曾从襄阳逃出后,就神秘失踪了。
崇祯皇帝有些不悦,刑部全是一群饭桶,你传朕的话,派锦衣卫到民间追查。
陈新甲提出,把傅守龙放出来,让他任陕西三边总督,而现任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有这二人为主追剿流贼,皇上可高枕无忧了。
傅守龙?他不是因事下狱了吗?崇祯皇帝不以为然。傅守龙虽说以前当过兵部尚书,但文才过人,武才平庸。让他当三边总督,合适吗?崇祯皇帝肚里打起了响鼓。
陈新甲便力陈这两人的长处。
崇祯皇帝叹口气,同意了。他不同意有什么用呢?大明军中,真正能担当大任者,很难找出一个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只能如此了。
陈新甲趁机又说,皇上,杨嗣昌既死,好歹为我大明朝廷劳苦功高,就择个良夺吉日,把他厚葬了吧。崇祯皇帝正有此意,吩咐陈新甲联系礼部去安排。
陈新甲等人一走,崇祯皇帝来到祖宗牌位前,扑通跪下,哀嚎道,列祖列宗,难道大明江山要在我手里毁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