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彦琦的头像

杨彦琦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9/22
分享
《国教民生》连载

第一百四十六章 第三部 6

同学们都以为张老师按教科书模式讲解英雄人物,或者分析综合一下五壮士的抗战经历,比如,先交代一下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再讲述经过、结果及意义。

然而,张老师的讲课策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她以论说悲剧开篇,似乎在讲什么是悲剧,“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于是形成了悲剧”云云。其中她主要谈及了两种悲剧,即文学艺术上的悲剧和现实中的悲剧,但她论述的主旨是文学艺术上的悲剧。尽管她的论述中“现实中的悲剧”也出现了几次,那也都是为论述文学艺术上的悲剧服务的。所以,不难判断张老师所论悲剧就是指文学艺术上的悲剧。

可是学生们的思维定义仍停留在狼牙山五壮士身上,他们只认为五壮士就是现实中的真实故事,根本没有去想这个故事被文学艺术化拍成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更具有感染性和审美性。

此时的白杨,看着学生们天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被张老师的高超讲技感化了。他想今后应该多听一听像张老师、李老师这样的课,力争多元化地开拓讲课思路。

“好了,同学们,说说你们谈论的结果吧。”张磊老师站起身来说。

“我认为应该选C项,因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它是切切实实的真实故事: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一位名叫申保良的男生答道。

他刚刚答完,一位名叫单辩的女生站起来接着说:

“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得详细地补充一下,悲剧是这样发生的: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成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

24日,30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易县、定兴、满城等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七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命令部队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激战中,七连战士大部分牺牲,为了让大部队再走远些及七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命令马宝玉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只剩下5个人了,并且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只好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提着枪纵身跳入悬崖。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单辩同学讲述得太完美了,这就是我们面前狼牙山五壮士悲惨遭遇。单辩同学,你能解释一下你是如何得知和记忆这个故事的吗?”张磊老师笑着问道,她坚信自己的教授奏效了。

“我就是通过看《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记住的,没有死记硬背。”单辩回答道。

“好,那我们的答案就出来了,答案不是C,而是B.”张磊老师肯定地答道。

“啊?”学生们诧异道。

“我们不难看到,A、B、C、D四项中,A、C、D三项说的分别是民间文艺戏曲、电影艺术和文学小说中的悲剧故事,唯有B项才是现实生活中的悲壮情节,因此从性质上来说,B项当然不是“原文所论悲剧。”张磊老师得意地解释说。

“噢,看来以后再听张老师的课或回答问题的时候得多个心眼呀,别叫她绕住咱们呀!”学生们叽叽嘎嘎,嘻嘻哈哈地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